借讀的近義詞
[mark_b]
借讀的相關詞: 借光、借支、借花、借的、借來、借宿、借到、借名、借端、借完
[/mark_b]
借讀的意思:借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jièdú,意思是不能作為正式接受的學生。
借讀的拼音:[ jiè dú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借故:借故,拼音為jiègù,漢語詞語,是指假借某種原因。
【第2句】:借調:借調是一種人事安排,常見于政府及公營機構。被借調的人員會由原任機構或單位(原任單位)暫時“借”到其他機構或單位(借調單位)任職,以執行指定的工作。
【第3句】:借條:借條,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一般由債務人書寫并簽章,表明債務人已經欠下債權人借條注明金額的債務。借條是指借個人或公家的現金或物品時寫給對方的條子,就是借條。錢物歸還后,打條人收回條子,即作廢或撕毀。它是一種憑證性文書。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商業管理方面。從法律的角度看,借條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一般由債務人書寫并簽章,表明債務人已經欠下債權人借條注明金額的債務。
【第4句】:借支:先期支用工資或其他報酬。
【第5句】:借緋:唐 宋 時規定官員的服色,【第4句】:五品服緋,未至五品者特許服緋,稱為“借緋”。緋,大紅色。《通典·禮二十三》:“開元 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及魚袋。”亦稱“借牙緋”。牙,即象笏。宋 制五品以上用象笏,借緋時并借象笏,故云。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王嘉叟 自 洪 倅召為光祿丞,李德遠 亦召為太常丞。一日相遇於 景靈 幕次,李 謂 王 曰:'見公告詞云:其鐫月廩,仍褫身章。’謂通判借牙緋,入朝則服緑,又俸薄也。”參見“借紫”。
【第6句】:借端:借端,漢語拼音jièduān,意思是以某件事為借口。
【第7句】:借機:趁著這個機會。有投機取巧的含義。
【第8句】:借債:借錢。
【第9句】:借名:借用某一名義或名稱。
【第10句】:借光:jièguāng,請人讓路或問事時的客氣話。例如:真是借了您老的光了!
【第11句】:借籌:借籌,指為人謀劃。出自《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張良》。
【第12句】:借宿:詞語意思借別人的地方暫時住宿,【出處】:金元好問《癸卯望宿中霍道院》詩:“溪堂借宿從今始,便約兒童具米鹽。”
【第13句】:借閱:借閱,讀音jièyuè,漢語詞語,讀者借來閱覽。
【第14句】:借的:借是暫時使用別人的財物的意思。
借讀造句:
【第1句】:調查顯示,四星級高中的借讀生存在焦慮心理、自卑心理、孤獨心理、消沉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傾向。
【第2句】:妹妹到姥姥村的學校借讀。
【第3句】:不再收取借讀費擇校生不另交學費。
【第4句】:貫家堡村侯支書對記者說:三中的借讀費要元,村里只收取,是很便宜的。
【第5句】:氣憤地瞥了一眼蕭揚,拿起電話,撥了一個號碼,待接通,不容置辯地道:“你馬上過來,帶一個想借讀高三的新生去辦手續。
【第6句】:姬然也跟著父母一起來到了城里居住,學校也從鎮里的高中轉到了市里的高中來借讀。
【第7句】:還有一些是附近高等中學的學生和沒有考入青島大學的借讀生,他們常來學校聽課,反正這么大校園閑著也是閑著。
【第8句】:凡人到妖精學校讀書,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情,蜂鳥算是妖精學校的校長才高八斗先生招收來的第一個異界借讀生。
【第9句】:記者找到貫家堡村支書,該村侯支書證實了預收借讀費的事:“因為村里的學校撤了,我們村的孩子必須去鄉中學上學。
【第10句】:黎紅英記得,三年前,李秀榮夫婦叫李樹芬追隨哥哥一起去甕安縣城念書,但為了免交的“借讀費”。
【第11句】:老師學校常常仗著他們是借讀生,欺壓剝削不少次數了。
【第12句】:這孩子也真是想不開,咱這學校升學率的吸引力我就不說了,還得每學期給教育局上供借讀,費真是吃飽了撐得。
【第13句】:近年來重點中學借讀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第14句】:說完齊磊便掛上了電話,匆匆還了借讀的書向著校門口走去了。
【第15句】:救濟手段多種多樣,包括分發借讀、經濟上救濟、勤工儉學及舉辦大學先修班、專修班等。
借讀的詩句:
【第1句】:架上書從人借讀《自用臺字韻一首》
【第2句】:借讀《高僧傳》《過師子林》
【第3句】:著書人借讀《次陳藎卿生辰述懷》
【第4句】:借讀碧云間《假宿總持寺從僧如應借讀高僧詩法欽所編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