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李清照(漁家傲李清照翻譯和原文及注釋)
眾所周知,宋詞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成就,是無可比擬的。
它不但是宋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結晶,也是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其中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更是被譽為“宋詞四大家”,并分別代表著婉約派和豪放派。而李清照又是唯一的女詞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后人習慣稱之為李易安,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而此時想必大家的腦海里,已經浮現(xiàn)出一位溫文爾雅,才氣縱橫的佳人形象。在她的筆下,每一個字符都似乎充滿了靈氣,使人讀來意境唯美又朗朗上口。如: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三句,帶給讀者的畫面感極強。一群散發(fā)著青春氣息的少女,無憂無慮嬉戲于藕花深處,不小心驚起了一灘鷗鷺,也使整個世界充滿了生氣。
讀后使人有種回歸自然的美感,既輕松又愉悅。
又如: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三句歷來最為人們稱道,寫出了無時無刻不在愁緒滿腹的思念著丈夫的早日歸來。
如果你在異鄉(xiāng),如果你已相戀,讀后你是不是也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萬千感慨?
再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是李清照晚年作品中的三句詞,表達了詞人亡國之恨,復國之難,更有失夫之痛。
總之,這些都是婉約之風,而在李易安眾多的詞作當中,有一首《漁家傲》,寫的豪邁,氣勢磅礴,也是她唯一的一首豪放詞,可謂異常精彩。
詞曰: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記載,這首詞應該作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這一年,南宋軍隊在黃天蕩與金軍發(fā)生激戰(zhàn),不幸戰(zhàn)敗,北宋舊都開封陷落。
如此境遇,如此國破家亡,李清照只能隨流南撤,途中曾在海上航行,歷盡波濤狂風之險。詞中的大海、船、天帝、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感受有關。
詞的上闋,描繪出一幅海天遼闊壯美的圖卷。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這里“星河”指的是銀河。展現(xiàn)出一幅水天相接、云霧迷蒙、波濤洶涌的海天圖景。仰望天空,銀河轉動,每顆閃亮的星,都像無數(shù)的船只在舞動風帆。而這種壯美虛幻的感覺,就像詞人在夢中一樣美好。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三句詞中的“歸”字十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因為“歸”似乎本來詞人就來自天庭,故稱歸。
所以說詞人描寫自己,在顛簸中好像回到了天庭,天帝既熱情又有誠意的問詞人,準備去哪里。
詞的下闋,寫詞人對天帝的問詢做出了回答。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謾有”是空有。兩句的意思是,我報告天帝,我要走的路很漫長,雖然已到黃昏時刻,可是還沒有到達。
同時表明,自己作為一個女子寫詩文不容易,就算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不也一樣無人賞識嗎?但是詞人心里是豁達的,無論什么困境也無法阻止她對詩詞歌賦的執(zhí)著追求。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蓬舟”是指輕如蓬草的小舟。三句的意思是,大鵬展翅翱翔在九萬里的高空,是多么的逍遙,風啊!千萬別停下,猛烈的吹吧,將我這一葉扁舟吹向蓬萊三仙島吧!
這說明詞人是多么的渴望自由,這種渴望又是那么的真摯熱烈,抒發(fā)出心中不羈的豪情和氣勢。
縱觀全詞,其實是一首記夢詞,形象奇幻,意境虛無,營造了一幅恢弘的境地,來表達詞人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
李易安本是婉約派女詞人,能寫出這樣豪放的詞,除了生活于亂世中遭到的許多變故外,還有受著傳統(tǒng)封建時代觀念的束縛,但是這一切都無法將她擊垮,而更加使其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滿懷豪情地去創(chuàng)作,才有如此大手筆,又氣魄宏偉的豪放詞展現(xiàn)給后人,讓后人真切的感受到一代才女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