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忝”的成語(6個)
本文整理了忝列衣冠、毋忝厥職等含“忝”的成語6個,其中“忝”開頭的成語4個,“忝”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忝”開頭的成語【第1句】:忝列衣冠[tiǎn liè yī guān]
【解釋】忝:有愧于,常用作廉詞;衣冠:指士以上的服飾,引申為士紳。勉強名列士紳的行列之中而感到慚愧。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一個做貢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鄉里間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騙人
【第2句】:忝竊虛名[tiǎn qiè xū míng]
【解釋】忝:謙詞,愧;竊:竊據。空有虛名。
【出處】清·曾國藩《曾國藩日記》:“忝竊虛名,毫無實際,愧悔之至!”
【第3句】:忝陪末座[tiǎn péi mò zuò]
【解釋】忝:辱,愧。慚愧地坐在末座作陪。
【出處】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一章:“胡愈之諸先生,我也忝陪末座。”
【第4句】:忝顏偷生[tiǎn péi tōu shēng]
【解釋】忝顏:厚臉皮;偷生:茍且地活著。比喻厚著臉皮活在世上。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壇》:“弟愚不才,忝顏偷生。”
“忝”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毋忝厥職[wú tiǎn jué zhí]
【解釋】毋:不要;忝:辱,謙詞;毋忝:無愧于;厥:其。不要辱沒自己的職守。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申江十美》:“當請之氤氳使者,令其管領十二月名花,庶幾毋忝厥職。”
【第2句】:有忝祖德[yǒu tiǎn zǔ dé]
【解釋】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沒了祖宗的聲譽。
【示例】孔乙己沒有考上秀才,他認為自己有忝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