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年”的成語大全(293個(gè))
小編為您整理了年久失修、年復(fù)一年、十年寒窗等含“年”的成語293個(gè),其中“年”開頭的56個(gè),“年”結(jié)尾的82個(gè),“年”在中間的155個(gè),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年”開頭的成語
【第1句】:年久失修[nián jiǔ shī xiū]
【解釋】年代久遠(yuǎn),荒廢失修。
【出處】王朔《我是你爸爸》:“這是所破破爛爛的學(xué)校,所有建筑和操場上的體育設(shè)施都顯了年久失修和使用過度的頹舊。”
【示例】她住在一棟年久失修的破廟里。
【第2句】:年老體弱[nián lǎo tǐ ruò]
【解釋】指衰老的人。
【出處】鄧小平《高級干部要帶頭發(fā)揚(yáng)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不是說少數(shù)年老體弱的同志不可以在家里辦公,但是一般的不應(yīng)該這樣做。”
【第3句】:年登花甲[nián dēng huā jiǎ]
【解釋】花甲:用干支紀(jì)年,指六十歲。年紀(jì)已到六十歲。
【出處】宋·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敩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第4句】:年幼無知[nián yòu wú zhī]
【解釋】年紀(jì)小,不懂事。
【出處】《斬鬼傳》第12回:“他年幼無知,縱有些不是,那不該將他打的這樣。”
【示例】我那時(shí)年幼無知,又卻不過情面,一時(shí)把不住主意。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章
【第5句】:年近歲除[nián jìn suì chú]
【解釋】除:逝去。指已迫近年底。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2回:“年近歲除,怎好只管打擾?”
【第6句】:年深月久[nián shēn yuè jiǔ]
【解釋】久經(jīng)歲月。指時(shí)間長久。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那曉得花園門年深月久,苦不甚牢,早被外邊一伙人踢開了一扇。”
【示例】張奇一口氣吃了兩三碗熱酒,用腳將門一蹬,那門閂是日夜開閉,年深月久,滑溜異常,一腳激動,便跳將出來。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二回
【第7句】:年湮世遠(yuǎn)[nián yān shì yuǎn]
【解釋】指年代久遠(yuǎn)。
【出處】清·戴名世《<讀易質(zhì)疑>序》:“然而年湮世遠(yuǎn),師傳歇絕。”
【第8句】:年誼世好[nián yì shì hào]
【解釋】年誼:科舉時(shí)代稱同年登科的關(guān)系;世好:兩家世代友好。科舉時(shí)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
【示例】難道天又合他有甚么年誼世好,有心照應(yīng)他不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
【第9句】:年已及艾[nián yǐ jí ài]
【解釋】艾:代指五十歲。老年頭發(fā)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
【出處】《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示例】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
【第10句】:年老龍鐘[nián lǎo lóng zhōng]
【解釋】龍鐘: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鬼作筵》:“爾母年老龍鐘,不能料理中饋。”
【第11句】:年迫日索[nián pò rì suǒ]
【解釋】老年逼近,余日不多。
【示例】他感到年迫日索,必須抓緊時(shí)間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12句】:年華欲催[nián huá yù cuī]
【解釋】年華:時(shí)光;欲:將要。年歲正在催人老去。
【出處】宋·汪洙《神童詩·季冬》:“時(shí)值嘉平侯,年華又欲催。”
【第13句】:年逾古稀[nián yú gǔ xī]
【解釋】指年齡已超過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示例】賀壽慈年逾古稀,精力未衰。 ——高陽《慈禧全傳》四十二
【第14句】:年已蹉跎[nián yǐ cuō tuó]
【解釋】蹉跎:過時(shí)。年齡已經(jīng)太大。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欲相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
【第15句】:年災(zāi)月厄[nián zāi yuè è]
【解釋】舊時(shí)迷信說法,指在一定時(shí)刻將遭遇某種災(zāi)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回:“為是林沖年災(zāi)月厄,遭這場屈事。今去滄州,生死不保,誠恐誤了娘子青春。”
【示例】算我年災(zāi)月厄,撞在他手里。 ——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將無作有》
【第16句】:年輕氣盛[nián qīng qì shèng]
【解釋】年紀(jì)小,不懂得為人處世,喜歡爭強(qiáng)好勝。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3章:“盡管一般情況下他都老成持重,但有時(shí)也有年輕氣盛的一面。”
【第17句】:年高德勛[nián gāo dé xūn]
【解釋】年紀(jì)大而有德行。
【示例】梁老先生年高德勛正好擔(dān)當(dāng)這個(gè)職位。
【第18句】:年高有德[nián gāo yǒu dé]
【解釋】年紀(jì)大,品德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況且那張德輝又是個(gè)年高有德的,咱們和他世交,我同他去,怎么得有舛錯(cuò)?”
【示例】大凡遇年高有德之人,須當(dāng)欽敬。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
【第19句】:年方弱冠[nián fāng ruò guàn]
【解釋】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指年紀(jì)剛到成年的時(shí)候。
【出處】《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單說漢時(shí)有一秀才,姓楊名寶,華陰人氏,年方弱冠,天資穎異,學(xué)問過人。”
【示例】只有一個(gè)書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曾到妾家往來,彼此相愛。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七
【第20句】:年災(zāi)月晦[nián zāi yuè huì]
【解釋】舊時(shí)迷信說法,指在一定時(shí)刻將遭遇某種災(zāi)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回:“為是林沖年災(zāi)月厄,遭這場屈事。今去滄州,生死不保,誠恐誤了娘子青春。”
【示例】你也別難過!年災(zāi)月晦,過了這一陣子就好了。等志端稍微好一點(diǎn)兒,我打發(fā)人來接你! ——高陽《慈禧全傳》三十
【第21句】:年事已高[nián shì yǐ gāo]
【解釋】年事:年紀(jì)。指一個(gè)人的歲數(shù)已經(jīng)很大了。
【出處】《南史·虞荔傳》:“卿年事已高,氣力稍減。”
【示例】他年事已高,不再適合擔(dān)任這個(gè)職務(wù)了
【第22句】:年老色衰[nián lǎo sè shuāi]
【解釋】色:容貌,美色。指女人因上了年紀(jì)而衰老。
【出處】巴金《談<寒夜>》:“對她來說,年老色衰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太遠(yuǎn)了。”
【示例】她年老色衰,沒有人會喜歡她了。
【第23句】:年少氣盛[nián shào qì shèng]
【解釋】指年紀(jì)輕,氣勢旺盛。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書中》:“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fù)遠(yuǎn)度孤心,近慮事勢,遂赍見薄之決計(jì),秉翻然之成議。”
【示例】每次軍功保案都有他的分,年未三十就做到直隸臬司,但年少氣盛,不知怎么得罪了言官,奏劾他“不堪方面”。 ——高陽《慈禧全傳》四十八
【第24句】:年高望重[nián gāo wàng zhòng]
【解釋】年紀(jì)大,聲望高。
【出處】漢·揚(yáng)雄《法言·孝至》:“年彌高而德彌劭者,是孔子之徒與。”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后來本鄉(xiāng)里因他年高望重,就推他做了一位鄉(xiāng)董。”
【示例】滿漢大小文武官員,包括諸王、貝勒、貝子,都知道肅親王的死活只在年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的一句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一章
【第25句】:年少無知[nián shào wú zhī]
【解釋】年紀(jì)輕,不太懂事。
【出處】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十二回:“不是喲,他年幼無知,縱有些不是,也不該將他打的這樣。”
【示例】歐陽那個(gè)人,據(jù)我看,是個(gè)年少無知的流氓。 ——老舍《趙子曰》第十九章
【第26句】:年近古稀[nián jìn gǔ xī]
【解釋】古稀:指七十歲。年紀(jì)將近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宋·趙令疇《侯鯖錄》:“令合方當(dāng)而立歲,賢夫已近古希年。”
【示例】他如今已是年近古稀又體弱多病,當(dāng)年在皇上跟前當(dāng)一等侍衛(wèi)時(shí)那拔山扛鼎,慷慨悲歌的豪邁氣魄早已蕩然無存了。 ——二月河《康熙大帝》八
【第27句】:年華垂暮[nián huá thuí mù]
【解釋】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處】宋·張?jiān)獛帧稄]川詞·醉落魄》:“年華垂暮猶離索。”
【第28句】:年豐歲稔[nián fēng suì rěn]
【解釋】稔:莊稼成熟。年成好,莊稼大豐收。
【出處】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30回:“所以武后篡位二十余年,年豐歲稔,政治不亂,皆仁杰一人之功也。”
【第29句】:年久日深[nián jiǔ rì shēn]
【解釋】深:久。形容時(shí)間久遠(yuǎn)。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老娘收生,一日至少也收七八個(gè),這等年深歲久的事,那時(shí)記得。”
【第30句】:年豐時(shí)稔[nián fēng shí rěn]
【解釋】稔:莊稼成熟。年成好,莊稼大豐收。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4回:“今歲倒也年豐時(shí)稔,怎么這觀里作荒吃人。”
【第31句】:年壯氣盛[nián zhuàng qì shèng]
【解釋】指年紀(jì)輕,氣勢旺盛。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書中》:“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fù)遠(yuǎn)度孤心,近慮事勢,遂赍見薄之決計(jì),秉翻然之成議。”
【示例】年壯氣盛,事方迢遞。所可知者,期以勿替。 ——宋·陳亮《祭俞德載知縣文》
【第32句】:年富力強(qiáng)[nián fù lì qiáng]
【解釋】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jì)輕,精力旺盛。
【出處】《論語·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強(qiáng),足以積學(xué)而有待,其勢可畏。”
【示例】趁你們年富力強(qiáng)的時(shí)候,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xiàn)吧! ——郭沫若《科學(xué)的春天》
【第33句】:年壯氣銳[nián zhuàng qì ruì]
【解釋】指年紀(jì)輕,氣勢旺盛。亦作“年少氣盛”、“年盛氣強(qiáng)”。
【出處】宋·蘇舜欽《答馬永書》:“又觀其感二鳥賦,悲激頓挫,有騷人之思,疑其年壯氣銳,欲發(fā)其藻章,以耀于世。”
【第34句】:年華虛度[nián huá xū dù]
【解釋】虛度:白白渡過。白白地度過年歲。
【出處】李欣《除夕夜話》:“即使到了除夕,我們也不使年華虛度,要守住每一秒。”
【第35句】:年衰歲暮[nián shuāi suì mù]
【解釋】指年紀(jì)衰老,壽命將盡。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今堪年衰歲暮,恐不得自信,排于異人,將安究之哉?”
【第36句】:年谷不登[nián gǔ bù dēng]
【解釋】年谷:一牛收獲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出處】《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
【示例】天下勞擾,年谷不登,興軍致討,懼非其時(shí)。 ——《晉書·賈充傳》
【第37句】:年經(jīng)國緯[nián jīng guó wěi]
【解釋】指以年為經(jīng),以國為緯的編寫史書的方法。
【第38句】:年高德韶[nián gāo dé sháo]
【解釋】年紀(jì)大,品德好。
【出處】魯迅《彷徨·長明燈》:“坐在首席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臉上已經(jīng)皺得如風(fēng)干的香橙。”
【第39句】:年深歲久[nián shēn suì jiǔ]
【解釋】深:久。形容時(shí)間久遠(yuǎn)。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老娘收生,一日至少也收七八個(gè),這等年深歲久的事,那時(shí)記得。”
【第40句】:年近歲逼[nián jìn suì bī]
【解釋】指臨近年節(jié)。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況且年近歲逼,家中必然懸望,不如回去。”
【示例】又因年近歲逼,諸事煩雜不算外,又有林之孝開了一個(gè)單子回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
【第41句】:年輕力壯[nián qīng lì zhuàng]
【解釋】壯:健壯。年紀(jì)輕,體力強(qiáng)。
【出處】駱賓基《千人塔下的聲音》:“我立即走過去,因?yàn)槲夷贻p力壯。”
【示例】我們正年輕力壯,應(yīng)為社會多做貢獻(xiàn)。
【第42句】:年老體衰[nián lǎo tǐ shuāi]
【解釋】年事已高,身體衰弱。
【出處】王朔《許爺》:“據(jù)說那個(gè)年老體衰的老頭是在那個(gè)年輕女人的幫助下才把自己吊上去的。”
【示例】我們不需要年老體衰的團(tuán)隊(duì)。
【第43句】:年高德卲[nián gāo dé ér]
【解釋】年紀(jì)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第44句】:年盡歲除[nián jìn suì chú]
【解釋】指已臨近年底。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況且年近歲逼,家中必然懸望,不如回去。”
【示例】年盡歲除,怎好只管打擾。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二回
【第45句】:年湮代遠(yuǎn)[nián yān dài yuǎn]
【解釋】湮:埋沒。年代久遠(yuǎn)。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但是年湮代遠(yuǎn),河流業(yè)已改道多次,不復(fù)是舊日的河道了。”
【第46句】:年深日久[nián shēn rì jiǔ]
【解釋】形容時(shí)間久遠(yuǎn)。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老娘收生,一日至少也收七八個(gè),這等年深歲久的事,那時(shí)記得。”
【示例】自別了長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盤纏也使盡了。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六回
【第47句】:年盛氣強(qiáng)[nián shèng qì qiáng]
【解釋】指年紀(jì)輕,氣勢旺盛。
【出處】宋·魏了翁《鶴山文集·番易王養(yǎng)正雙巖集序》:“世之以才觀口筆競相夸詡者,未嘗乏人,年盛氣強(qiáng),位亨志得,則挾其天資之美,以自冗于文墨議論間。”
【第48句】:年高德劭[nián gāo dé shào]
【解釋】劭:美好。年紀(jì)大,品德好。
【出處】漢·揚(yáng)雄《法言·孝至》:“年彌高而德彌劭。”
【示例】沈鈞儒先生年高德劭,愛國熱誠,感動全國。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流亡》
【第49句】:年邁龍鐘[nián mài lóng zhōng]
【解釋】龍鐘: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墓上,提著我的名字,說我蘧佑年邁龍鐘,不能親自再來拜謁墓道了。”
【第50句】:年淹日久[nián yān rì jiǔ]
【解釋】淹?褐土簟P穩(wěn)菔奔渚迷丁?
【出處】聞一多《屈原問題》:“遭受讒言,使氣出走,而年淹日久,又不見召回。”
【第51句】:年高德邵[nián gāo dé shào]
【解釋】邵:美好。年紀(jì)大,品德好。
【出處】漢·揚(yáng)雄《法言·孝至》:“吾聞諸傳,老則戒之在得。年彌高而德彌邵者,是孔子之徒歟!”
【示例】年高德邵而臣節(jié)益峻,功成名遂而帝眷愈隆。 ——宋·秦觀《代賀呂司空啟》
【第52句】:年頭月尾[nián tóu yuè wěi]
【解釋】指從歲首到臘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傳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時(shí)試官常擷取以試應(yīng)試明經(jīng)科士子是否熟諳經(jīng)傳本文。
【出處】宋·林光朝《癡頑不識字》詩:“年頭月尾無一是,咄咄癡頑不識字。”
【第53句】:年老力衰[nián lǎo lì shuāi]
【解釋】年事已高,身體衰弱。
【出處】郭沫若《一只手》:“貧窮人在年富力強(qiáng)的時(shí)候要供養(yǎng)兒女,一到年老力衰的時(shí)候又不能靠兒女供養(yǎng)。”
【示例】我雖年老力衰,但也可以堅(jiān)持下去。
【第54句】:年該月值[nián gāi yuè zhí]
【解釋】指命中注定的時(shí)辰。
【第55句】:年逾不惑[nián yú bù huò]
【解釋】不惑:指四十歲。年紀(jì)超過了四十歲。
【出處】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納粟民生高第》:“次年登進(jìn)士,為庶常,顯重于詞林,其年且逾不惑久矣。”
【示例】吳可讀再放誕豁達(dá),也不能無慚,想想年逾不惑,功名未立,有負(fù)老母的殷望,不可為人! ——高陽《慈禧全傳》四十一
【第56句】:年復(fù)一年[nián fù yī nián]
【解釋】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時(shí)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每逢閑暇,無非敲枰相聚。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也不知人間歲月幾何。”
【示例】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生涯幾何,寧堪此棄擲哉?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一
“年”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年復(fù)一年[nián fù yī nián]
【解釋】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時(shí)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每逢閑暇,無非敲枰相聚。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也不知人間歲月幾何。”
【示例】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生涯幾何,寧堪此棄擲哉?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一
【第2句】:累月經(jīng)年[lěi yuè jīng nián]
【解釋】累:累積。月復(fù)一月,年復(fù)一年。形容經(jīng)歷的時(shí)間很長。
【出處】《敦湟變文集·大目乾運(yùn)冥間救母變文》:“頭似大山,三江難滿。無聞漿水之名,累月經(jīng)年,受饑贏之苦。”
【第3句】:天假之年[tiān jiǎ zhī nián]
【解釋】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指能享其天年。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示例】夫孔明這歿,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馬氏君臣之瑕釁,雖北定中原可也。 ——清·方苞《蜀漢后主論》
【第4句】:延壽益年[yán shòu yì nián]
【解釋】增加歲數(shù),延長壽命。多用作頌詞。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示例】今不思勉廣,日學(xué)自通,以趨立身揚(yáng)名,如但貪利長生,多求延壽益年,則惑之不解者也。 ——漢·桓譚《新論》卷中
【第5句】:桑榆之年[sāng yú zhī nián]
【解釋】形容人已到暮年。
【出處】《魏書·游明根傳》:“臣桑榆之年,鐘鳴漏盡,蒙陛下之澤,首領(lǐng)獲全,待盡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
【第6句】:錦瑟華年[jǐn sè huá nián]
【解釋】比喻青春時(shí)代。
【出處】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示例】喜才子佳人,雙雙錦瑟華年。 ——明·湯顯祖《紫釵記·花朝合巹》
【第7句】:破瓜之年[pò guā zhī nián]
【解釋】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gè)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shí)為“破瓜之年”。
【出處】唐·范慮《云溪友議·韋皋》:“獨(dú)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dāng)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好。”
【示例】她到了破瓜之年已長得婷婷玉立。
【第8句】:當(dāng)立之年[dāng lì zhī nián]
【解釋】指三十歲。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
【示例】今汝將及當(dāng)立之年,猶未納室。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第9句】:烽火連年[fēng huò lián nián]
【解釋】烽火:古時(shí)邊防報(bào)警的煙火。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指戰(zhàn)火連年不斷。
【出處】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bào)聞。”
【第10句】:天寶當(dāng)年[tiān bǎo dāng nián]
【解釋】比喻追憶往昔盛事。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是唐王朝極盛之時(shí)。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彈詞》:“我只待撥繁弦傳幽怨,翻別調(diào)寫愁煩,慢慢的把天寶當(dāng)年遺事彈。”
【第11句】:哀感中年[āi gǎn zhōng nián]
【解釋】形容人到中年對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語王右軍(王羲之)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是惡。’”
【示例】神丹浪說解還童,哀感中年遇謝公。——清·丘逢甲《東北感春詩》
【第12句】:貽臭萬年[yí chòu wàn nián]
【解釋】猶言遺臭萬年。
【出處】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當(dāng)貽臭萬年’,至今為書生罵端。”
【示例】瞿琰道:'觀爾等一貌堂堂,足稱偉士,若能改惡從善,歸順天朝,為國家干功立業(yè),流芳百世,煞勝似陷身不義,貽臭萬年。’ ——明·清溪道人《禪真后史》第四十七回
【第13句】:終其天年[zhōng qí tiān nián]
【解釋】終:竟,盡。天年:指自然的壽數(shù)。過完應(yīng)有的壽數(shù)。指壽長而善終。
【出處】《莊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訓(xùn)》:“雖情心郁殪, 形性屈竭,猶不得已自強(qiáng)也。故莫能終其天年。”
【第14句】: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解釋】過一天象過一年那樣長。形容日子很不好過。
【出處】宋·柳永《戚氏》:“孤館度日如年。”
【示例】感承眾頭領(lǐng)好意相留,只是小可度日如年,今日告辭。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二回
【第15句】:古稀之年[gǔ xī zhī nián]
【解釋】稀:少。指人到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示例】七十古稀之年是人生難得的。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李道人獨(dú)步云門》
【第16句】:雖死之日,猶生之年[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解釋】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惟求皇上簡發(fā)重兵,迅圖掃蕩,則臣等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第17句】: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
【解釋】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后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示例】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魯迅《導(dǎo)師》
【第18句】: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
【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示例】他大學(xué)畢業(yè)年僅20,而光陰飛轉(zhuǎn),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第19句】:桃李年[táo lǐ nián]
【解釋】桃李花爭艷的年紀(jì)。比喻女子的青春時(shí)期。
【出處】南朝·梁·蕭衍《詠筆》詩:“昔聞蘭蕙月,獨(dú)是桃李年。”
【示例】自惜桃李年,誤身游俠子。 ——唐·韋應(yīng)物《擬古詩十二首》其二
【第20句】:曠日經(jīng)年[kuàng rì jīng nián]
【解釋】久經(jīng)時(shí)日。
【出處】漢·班固《漢書·郊祀志下》:“曠日經(jīng)年,靡有毫厘之驗(yàn),足以揆今。”
【第21句】:翩翩少年[piān piān shào nián]
【解釋】翩翩:形容舉止灑脫。形容言談舉止灑脫的青年男子。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示例】對面突然來了兩個(gè)翩翩少年,她一時(shí)手足無措
【第22句】:益壽延年[yì shòu yán nián]
【解釋】增加歲數(shù),延長壽命。多用作頌詞。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示例】南陽有菊潭,又有甘谷泉,人飲其水,皆得益壽延年。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
【第23句】:祝壽延年[zhù shòu yán nián]
【解釋】祝賀人長命百歲。
【出處】明·無名氏《紫微宮》第三折:“上帝命金母開筵,群仙會集,都要您祝壽延年,供奇進(jìn)美。”
【第24句】:英雄出少年[yīng xióng chū shào nián]
【解釋】杰出的人物大都從年輕人中產(chǎn)生。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少年,到省試高高中了。”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五回:“黃大軍機(jī)道:'英雄出少年,將來老兄一定要發(fā)達(dá)的。’”
【示例】當(dāng)真英雄出少年,老頭兒不中用啦。 ——金庸《神雕俠侶》第二十三回
【第25句】:沒世窮年[méi shì qióng nián]
【解釋】猶終生,一輩子。
【出處】《荀子·解蔽》:“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無所疑止之。則沒世窮年不能遍也。”
【示例】大學(xué)八者條目,若必待行得一節(jié)了,旋進(jìn)一節(jié),則沒世窮年,亦做不徹。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xué)二》
【第26句】:亂世兇年[luàn shì xiōng nián]
【解釋】時(shí)世動亂,年成極壞。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犀佩記·庵中小會〉》:“三徑荒蕪不似前,甘把針指頻拈,聊度看亂世兇年。”
【第27句】:慘綠少年[cǎn lǜ shào nián]
【解釋】慘綠:淺綠,指服色。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后指講究裝飾的青年男子。
【出處】唐·張固《幽閑鼓吹》:“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bǔ)闕杜黃裳。’”
【示例】他是一個(gè)慘綠少年。
【第28句】:天不假年[tiān bù jiǎ nián]
【解釋】假:給予。天公不給以壽命。指壽命不長。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裙屑》第六卷:“予以先生此考,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為讀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積四十六年之歲月,僅成全史三分之一。”
【示例】然而天不假年,他們卻走得最早。 ——丹晨《追念小鈺》
【第29句】:急景流年[jí jǐng liú nián]
【解釋】形容光陰易逝。
【出處】宋·晏殊《蝶戀花》詞:“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歡,未免縈方寸。”
【第30句】:風(fēng)燭之年[fēng zhú zhī nián]
【解釋】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陳圖后》:“時(shí)年五十有三,或恐風(fēng)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
【示例】他們充分利用風(fēng)燭之年來為社會作貢獻(xiàn)。
【第31句】:似水流年[sì shuǐ nnnliú nián]
【解釋】流年:光陰。形容時(shí)間一去不復(fù)返。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示例】又側(cè)耳時(shí),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
【第32句】:犬馬之年[quǎn mǎ zhī nián]
【解釋】對尊上卑稱自己的年齡。
【出處】三國·魏·曹植《黃初六年令》:“將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馬之年,此難能也。”
【示例】老媳婦犬馬之年七十有五。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第33句】:摽梅之年[biào méi zhī nián]
【解釋】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有時(shí)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齡。
【出處】《詩經(jīng)·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shí)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示例】憑一年紀(jì),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四回
【第34句】:卻病延年[què bìng yán nián]
【解釋】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3回:“修真養(yǎng)性,服食導(dǎo)引,卻病延年。”
【示例】第二種卻也是卻病延年的要訣,連古之儒者也不諱言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
【第35句】:面壁九年[miàn bì jiǔ nián]
【解釋】面壁:佛家語,指面對墻壁默坐靜修。原指中國佛教禪宗始祖達(dá)摩在少林寺面壁靜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學(xué)習(xí)上下得功夫極深。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十七:“惆悵洛陽人未來,面壁九年空冷坐。”
【示例】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葉親分付。 ——宋·黃庭堅(jiān)《漁家傲》詞
【第36句】:遺臭萬年[yí chòu wàn nián]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yuǎn)被人唾罵。
【出處】《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fù)遺臭萬載耶?”
【示例】賣國投敵的小丑們,沒有一個(gè)不是遺臭萬年的。
【第37句】:懸車之年[xuán chē zhī nián]
【解釋】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指七十歲。
【出處】《晉書·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唐·許渾《賀少師相公致政》詩序:“少師相公未及懸車之年,二表乞罷將相。”
【示例】唐·許渾《賀少師相公致政》詩序:“少師相公未及懸車之年,二表乞罷將相。”
【第38句】:相交有年[xiāng jiāo yǒu nián]
【解釋】互相交往已經(jīng)很多年了。形容交情很深。
【示例】受了屈辱的董福祥,自然心有不甘,回到營里,先找“軍師”,正是相交有年,不久才翩然來訪的李來中。 ——高陽《慈禧全傳》八十
【第39句】:有生之年[yǒu shēng zhī nián]
【解釋】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8回:“俾臣得保蟻命,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示例】只好用今后有生之年的辛勤努力,來補(bǔ)償過去的不足。 ——秦牧《<長河浪花集>序》
【第40句】:美意延年[měi yì yán nián]
【解釋】美意:樂意;延年:處長壽命。對一切樂觀的人,能夠健康長壽。
【出處】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致士》:“得眾動天,美意延年。”
【示例】為人當(dāng)樂觀,當(dāng)笑則不妨一笑,須知美意延年的道理。 ——《文摘周報(bào)》
【第41句】:耳順之年[ér shùn zhī nián]
【解釋】六十歲時(shí)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示例】至乎耳順之年,履折沖之位,號至將軍。 ——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
【第42句】:死日生年[sǐ rì shēng nián]
【解釋】多用作下對上的感恩之詞。
【出處】唐·魏征《十漸不克終疏》:“冀千慮一得,袞職有補(bǔ),則死日生年,甘從斧鉞。”
【第43句】:既冠之年[jì guān zhī nián]
【解釋】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指已成年。
【示例】你已到了既冠之年,該自食其力了。
【第44句】:聚沙之年[jù shā zhī nián]
【解釋】兒童喜玩泥沙,因此用“聚沙之年”來稱兒童時(shí)代。
【出處】《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示例】奇闕之歲,霞軒月舉,聚沙之年,蘭薰桂馥。 ——唐·于志寧《大唐西域記序》
【第45句】:從心之年[cóng xīn zhī nián]
【解釋】從心:隨心。隨心所欲的年齡。后用為七十歲的稱謂。
【出處】《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第46句】:祛病延年[qū bìng yán nián]
【解釋】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九回:“陛下,從此色欲少貪,陰功多積,凡百事將長補(bǔ)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23回:“這是法制的五香狗肉,抹一抹,消災(zāi)降福,抹兩抹,祛病延年。”
【第47句】:學(xué)老于年[xué lǎo yú nián]
【解釋】指青年人的博學(xué)。
【出處】《宋史·文苑傳七·熊克》:“克幼而翹秀,既長,好學(xué)善屬文,郡博士胡憲器之,曰:'子學(xué)老于年,他日當(dāng)以文章顯。’”
【第48句】:弱冠之年[ruò guàn zhī nián]
【解釋】冠:古代儀禮,男子二十歲時(shí)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指年紀(jì)剛到成年的時(shí)候。
【出處】《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示例】所謂才子者,須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學(xué)問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稱之。 ——清·吳騫《拜經(jīng)樓詩話》卷四
【第49句】:如意延年[rú yì yán nián]
【解釋】延年:延長壽命。對一切樂觀的人,能夠健康長壽。
【出處】《荀子·致士》:“得眾動天,美意延年。”
【示例】花合歡兮并蒂長春,人合歡兮如意延年。 ——清·許叔平《里乘·雄黃彈》
【第50句】:舜日堯年[shùn rì yáo nián]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shí)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shí)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shí)白獰歌·春白獰》:“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示例】理當(dāng)千邦應(yīng)賀,正旦之節(jié),萬國來朝,端的是舜日堯年也。 ——明·無名氏《鬧鐘馗》楔子
【第51句】:垂暮之年[chuí mù zhī nián]
【解釋】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處】宋·張?jiān)獛帧稄]川詞·醉落魄》:“年華垂暮猶離索。”
【示例】他在垂暮之年還想干一番大事。
【第52句】:遲暮之年[chí mù zhī nián]
【解釋】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處】《清朝野史大觀·第九卷·兩大文章》:“痛思臣母遲暮之年,不幸身嬰殘疾。”
【示例】他雖然到了遲暮之年,但是學(xué)習(xí)的熱情絲毫不減。
【第53句】:以日為年[yǐ rì wéi nián]
【解釋】過一日如同過一年的時(shí)間那樣漫長難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為歲”。
【出處】北周·庾信《謝趙王示新詩啟》:“下風(fēng)傾首,以日為年。”
【示例】《周書·張軌傳》:“高歡逆謀,已傳行路。人情西望,以日為年。”
【第54句】:高躅大年[gāo zhú dà nián]
【解釋】躅:足跡,引申為行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紀(jì)高邁。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shí)期史話》第17章:“雖高躅大年,不復(fù)勞以朝請,而國有大故,當(dāng)就咨詢。”
【第55句】:卒歲窮年[zú suì qióng nián]
【解釋】卒:終了,歲:年;窮:完了。指整年。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1卷:“雖卒歲窮年,無有透徹之期。”
【第56句】:知命之年[zhī mìng zhī nián]
【解釋】知道自己命運(yùn)的年齡。指50歲。
【出處】~,有一子,始弱冠矣。 ——唐·白行簡《李娃傳》
【示例】唐·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第57句】:終養(yǎng)天年[zhōng yǎng tiān nián]
【解釋】養(yǎng):供養(yǎng),贍養(yǎng);天年:人的自然壽命。指贍養(yǎng)老人,為其養(yǎng)老送終。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示例】我希望你能夠終養(yǎng)天年
【第58句】:急景雕年[jí jǐng diāo nián]
【解釋】急景:急促的時(shí)光;雕年:殘年歲暮。光陰急促,歲殘年盡。指歲暮景象。形容時(shí)間過得飛快。也指歲末。
【出處】南朝·宋·鮑照《鮑參軍集》:“于是窮陰殺節(jié),急景雕年,涼沙振野,箕風(fēng)動天。”
【示例】計(jì)時(shí)日正是農(nóng)歷的急景雕年。 ——夏衍《粵北的春天》
【第59句】:鄭人爭年[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解釋】年:年齡。比喻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jù),又無意義。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后息者為勝耳。”
【第60句】:風(fēng)燭殘年[fēng zhú cán nián]
【解釋】風(fēng)燭:被風(fēng)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陳圖后》:“時(shí)年五十有三,或恐風(fēng)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
【示例】有許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過風(fēng)燭殘年,而侵略者的槍炮打碎了他們的希望。 ——老舍《四世同堂》六
【第61句】:億萬斯年[yì wàn sī nián]
【解釋】斯:語助詞,無義。億萬年。形容長遠(yuǎn)的年代。舊時(shí)多用于祝國運(yùn)綿長。
【出處】《詩經(jīng)·大雅·下武》:“于萬斯年,受天之祜。”
【示例】億萬斯年,福祿攸同。 ——《宋史·樂志》
【第62句】:視日如年[shì rì rú nián]
【解釋】指時(shí)間雖短,但卻感到過得很長。
【出處】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七:“自發(fā)義烏信,引領(lǐng)西跂,視日如年,今兩月矣。”
【第63句】:壓線年年[yā xiàn nnnnián nián]
【解釋】壓線:指縫紉;年年:年復(fù)一年。年年作縫紉活。比喻徒為他人長期忙碌。
【出處】唐·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示例】壓線年年事已非,淚痕零落舊征衣。如何窈窕如花女,也學(xué)來鴻去燕飛?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十六回
【第64句】:裙屐少年[qún jī shào nián]
【解釋】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貴族子弟的衣著。形容只知道講究穿戴的年輕人。
【出處】《北史·邢巒傳》:“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務(wù)。”
【示例】門外鈿車駢溢,飛塵散香,裙屐少年,洋舶大賈,輒墜鞭留宴。 ——清·王韜《瀛壖雜志》
【第65句】:長安少年[cháng ān shào nián]
【解釋】舊指都城里豪奢輕狂的貴家子弟。
【出處】明·宋濂《<杏庭摘稿>序》:“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風(fēng)之前,冀長安少年,為之一顧。”
【示例】游人坌集,士女如云,長安少年多馳驟車馬以為樂。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shí)記·大鐘寺》
【第66句】:花甲之年[huā jiǎ zhī nián]
【解釋】花甲:舊時(shí)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jì)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gè)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cuò)綜參差。指六十歲。
【出處】宋·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示例】宋·計(jì)有他的爺爺已經(jīng)到花甲之年,兩鬢斑白。
【第67句】:以終天年[yǐ zhōng tiān nián]
【解釋】以:表示目的。終:結(jié)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壽。指養(yǎng)老送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yǎng)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多少是好!”
【第68句】:寅年用卯年[yín nián yòng mǎo nián]
【解釋】寅上預(yù)支了卯年的財(cái)物開支。比喻入不敷出,預(yù)先借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六回:“我打量雖是璉兒管事,在家自有把持,豈知好幾年頭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還是這樣裝好看,竟把世職俸祿當(dāng)作不打緊的事情,為什么不敗呢!”
【第69句】:天奪之年[tiān duó zhī nián]
【解釋】上天褫奪其年壽。指不能享其天年。
【出處】清·顧貞觀《栩園詞棄稿》序:“漸有應(yīng)者,而天奪之年,未口,輒風(fēng)流云散。”
【第70句】:紅羊劫年[hóng yáng jié nián]
【解釋】紅羊:古時(shí)迷信,認(rèn)為丁未年是容易發(fā)生災(zāi)禍的年份,丁屬火,未屬羊,故稱紅羊。指國家或個(gè)人遭受災(zāi)難的歲月。
【出處】唐·殷堯藩《李節(jié)度平虜詩》:“太平從此銷兵甲,記取紅羊換劫年。”
【示例】一年幾度見明月,況值紅羊換劫年。萬里河山方破碎,一家兒女共團(tuán)圓。 ——清·丘逢甲《題仲遲月中課讀圖》詩
【第71句】:日長如小年[rì cháng rú xiǎo nián]
【解釋】一天長的就像一年。形容白晝時(shí)間長。
【出處】宋·唐庚《醉眠》:“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第72句】:壽滿天年[shòu mǎn tiān nián]
【解釋】天年:自然壽數(shù)。人活滿自然壽數(shù)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fù)托生。”
【第73句】:兀兀窮年[wù wù qióng nián]
【解釋】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辛苦勞動,勤勞不懈。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王褒傳》:“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
【示例】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嘔心瀝血。 ——臧克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第74句】:肥冬瘦年[féi dōng shòu nián]
【解釋】南宋吳地風(fēng)俗多重冬至而略歲節(jié),冬至?xí)r家家互送節(jié)物,有“肥冬瘦年”之諺。見宋無名氏《豹隱紀(jì)談》、宋范成大《吳郡志·風(fēng)俗》。
【第75句】:雪兆豐年[xuě zhào fēng nián]
【解釋】指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yù)兆。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朕才登極,就得如此佳兆,明歲自然五谷豐登,天下太平
【第76句】:龜鶴之年[guī hè zhī nián]
【解釋】龜鶴的壽命很長。比喻人的壽命很長。
【示例】他已經(jīng)到了龜鶴之年,還是那樣精神抖擻。
【第77句】:輕薄少年[qīng bó shào nián]
【解釋】輕薄:放蕩。比喻輕佻放蕩的年輕人。
【出處】《漢書·伊賞傳》:“雜舉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無市籍商販作務(wù),而鮮衣兇服被鎧捍持刀兵者,悉籍記之,得數(shù)百人。”
【示例】這些浮浪子弟,輕薄少年,卻又盡多,有了杜子春恁樣撒漫財(cái)主,再有那個(gè)不來!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七
【第78句】:遺臭千年[yí chòu qiān nián]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yuǎn)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強(qiáng)婚》:“豈不聞李氏斷臂,清風(fēng)滿耳如生;文君(卓文君)夜奔,遺臭千年未泯。”
【示例】盜賊全其名,自刎黃泉下。堪嗟降虜人,遺臭千年罵。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七回
【第79句】:瑞雪兆豐年[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
【解釋】瑞:吉利的。適時(shí)的冬雪預(yù)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
【出處】曲波《橋隆飆》:“俗語說:'瑞雪兆豐年’,明年的小麥一定收成好。”
【示例】瑞雪兆豐年,明年肯定會有好年成。
【第80句】:頤養(yǎng)天年[yí yǎng tiān nián]
【解釋】指保養(yǎng)年壽。
【出處】京劇《楊門女將》:“老太君年過百年,就該頤養(yǎng)天年,何必身履險(xiǎn)地?”
【示例】他對佛教已經(jīng)一往情深,肯定會抱守著這些陳舊的信條去頤養(yǎng)天年的。 ——《十月》1981年第1期
【第81句】:天假其年[tiān jiǎ qí nián]
【解釋】假:給。愿意是天意讓他生存下來。后多指天意使其延年益壽。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示例】天假其年,主優(yōu)其祿。 ——晉·傅玄《永寧太仆龐侯誄》
【第82句】:急景凋年[jí yǐng diāo nián]
【解釋】景:通“影”,光陰;凋:凋零。形容光陰迅速,一年將盡。也指年終的時(shí)候。
【出處】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去帝鄉(xiāng)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歲崢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離。于是窮陰殺節(jié),急景凋年,涼沙振野,箕風(fēng)動天。”
【示例】想起長敘,同為戶部侍郎而榮枯不同,急景凋年,謫居寂寞,應(yīng)該去探頭一望。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年”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
【解釋】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示例】那邊一個(gè)人卻愁眉苦臉,發(fā)出'十年寒窗’付流水的慨嘆。 ——魏巍《路標(biāo)》
【第2句】:還年駐色[huán nián zhù sè]
【解釋】恢復(fù)年輕,永葆青春。
【出處】南朝·梁·劉孝標(biāo)《山棲志》:“金鹽重于素壁,玉豉貴于明珠,可以養(yǎng)性銷痾,還年駐色。”
【第3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釋】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出處】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diǎn)'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第4句】:窮年累世[qióng nián lěi shì]
【解釋】形容時(shí)間長久。
【出處】《荀子·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第5句】:天年不齊[tiān nián bù qí]
【解釋】指命運(yùn)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運(yùn)道不好。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張教頭道:'賢婿,甚么言語!你是天年不齊,遭了橫事,又不是你作將出來的。’”
【第6句】:九年之蓄[jiǔ nián zhī xù]
【解釋】蓄:積聚,儲藏。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shí)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出處】《禮記·王制》:“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示例】朕聞國無九年之蓄則國非其國,朕是以括天下之田以均其賦。 ——《金史·食貨志二》
【第7句】:長年累月[cháng nián lěi yuè]
【解釋】長年:整年;累月:很多個(gè)月。形容經(jīng)過了很多年月。
【出處】高纓《云崖初暖》:“她連一眼也不看那長年累月死尸般坐在火塘邊的阿侯蛤嫫。”長年:整年;累月:很多個(gè)月。形容經(jīng)過了很多年月。
【示例】長年累月的埋伏與周旋,把游擊戰(zhàn)爭與秘密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 ——陳毅《十年》詩
【第8句】:窮年累歲[qióng nián lěi suì]
【解釋】累:接連。形容經(jīng)歷的時(shí)間長久。
【出處】《荀子·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示例】與夫伏生、孔安國之徒,其于六經(jīng)之余,窮年累歲,不遺余力矣。 ——宋·陳亮《策·傳注》
【第9句】:少年老成[shào nián lǎo chéng]
【解釋】原指人年紀(jì)雖輕,卻很老練。現(xiàn)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韋康》:“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為郡主簿。楊彪稱曰:'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fēng),昂昂千里之駒。’”
【示例】敘話中間,說起興哥少年老成,這般大事,虧他獨(dú)立支持。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第10句】:遠(yuǎn)年近歲[yuǎn nián jìn suì]
【解釋】過去至現(xiàn)在;長期以來。
【出處】元·武漢臣《老生兒》楔子:“張郎,將俺那遠(yuǎn)年近歲欠少我錢鈔的文書,都與我搬運(yùn)將出來,算一算是多少。”
【示例】員外叫張郎取過那遠(yuǎn)年近歲欠他錢鈔的文書,都搬將出來,叫小梅點(diǎn)個(gè)燈,一把火燒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
【第11句】:萬年無疆[wàn nián wú jiāng]
【解釋】形容年代久遠(yuǎn)。同“萬世無疆”。
【出處】宋·陳師道《代賀興龍節(jié)表》:“庶邦有眾,愿效忠臣之心,萬年無疆,請祝圣人之壽。”
【示例】是希望萬年無疆的與宇宙共悠久的全中國的歷史,每一頁都充滿著'五四’運(yùn)動的精神。 ——郭沫若《羽書集·青年化永遠(yuǎn)青年化》
【第12句】:整年累月[zhěng nián lèi yuè]
【解釋】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時(shí)間長久。
【出處】賀宜《天竺葵和制鞋工人的女兒》:“他們不能眼看著孩子整年累月受病的折磨,也不能讓自己的同志為了這樣的事苦惱,得好好想想辦法。”
【示例】他整年累月與小朋友打交道。
【第13句】:百年好事[bǎi nián hǎo shì]
【解釋】指婚姻喜事。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我與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fù)?dān)只在此兩件上面了!萬望龍香姐竭力周全,討個(gè)回音則個(gè)。”
【示例】你還是犧牲一切,替浪子做撮合山,你還是使浪子少犯幾層罪過,成就你自己的百年好事呢?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
【第14句】:忘年交好[wàng nián jiāo hǎo]
【解釋】忘年:忘記年齡;交好:互相往來。年齡輩份不相當(dāng)?shù)娜怂Y(jié)成的深厚友誼。
【出處】《梁書·韋粲傳》:“時(shí)潁川庾仲容、吳郡張率,前輩知名,與粲同府,并忘年交好。”
【第15句】:遠(yuǎn)年近日[yuǎn nián jìn rì]
【解釋】過去至現(xiàn)在;長期以來。同“遠(yuǎn)年近歲”。
【出處】元·劉君錫《來生債》楔子:“到家中我將這遠(yuǎn)年近日欠少我錢鈔的文契,我都燒了。”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傳把那遠(yuǎn)年近日欠下我的銀子,都對付在你身上,你還我銀子來。”
【第16句】:殘年暮景[cán nián mù jǐng]
【解釋】殘:衰殘。指人到了晚年。
【出處】清·無名氏《說唐》第十回:“秦母見叔寶又要出門,眼中流淚道:'我兒,我殘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別離。’”
【示例】努力吧,以免殘年暮景很凄涼。
【第17句】:尊年尚齒[zūn nián shàng chǐ]
【解釋】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shù)。指尊重老年人。
【出處】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guī),序舊酬勞,哲王明范。”
【第18句】:糠菜半年糧[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解釋】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
【出處】劉江《太行風(fēng)云》:“總是個(gè)糠菜半年糧哇,今年可要早動手,多按上兩甕豆葉菜。”
【示例】中國農(nóng)民的糠菜半年糧生活是不會再出現(xiàn)了。
【第19句】:萬年遺臭[wàn nián yí chòu]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yuǎn)被人唾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fù)遺臭萬載耶!”
【示例】將軍乃將門之后,武藝超群,為何失身于綠林?豈不有拈祖宗,萬年遺臭!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
【第20句】:百年樹人[bǎi nián shù rén]
【解釋】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quán)修》:“一年之計(jì),莫如樹谷;十年之計(jì),莫如樹木,終身之計(jì),莫如樹人。”
【示例】古人都知道百年樹人的道理,我們更應(yīng)該把培養(yǎng)人才這件大事抓好。
【第21句】:驢年馬月[lǘ nián mǎ yuè]
【解釋】不可知的年月。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鉆他故紙,驢年出得。”
【示例】嚴(yán)志和聽濤他娘說得也有理,又說:“吞了這口氣吧!過個(gè)莊稼日子,什么也別撲摸了。即便有點(diǎn)希望,又在那個(gè)驢年馬月呢?” ——梁斌《紅旗譜》二九
【第22句】:萬年之日[wàn nián zhī rì]
【解釋】指死亡的日子。
【出處】《后漢書·馬皇后紀(jì)》:“太后聞之曰:'萬年之日長恨矣。’”
【第23句】:忘年交[wàng nián jiāo]
【解釋】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出處】《南史·何遜傳》:“遜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南鄉(xiāng)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jié)忘年交。”
【示例】這一天早上,他正在看天空的浮云,正正經(jīng)經(jīng)并沒想到要撒謊的時(shí)候,忽然迎面來了一位忘年交。 ——茅盾《老鄉(xiāng)紳》
【第24句】:窮年盡氣[qióng nián jìn qì]
【解釋】窮:盡。竭盡畢生的力量。
【出處】清·高阜《<書影>序》:“予將窮年盡氣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廢卷之嘆乎!”
【第25句】:虛度年華[xū dù nián huá]
【解釋】虛:沒有收獲、成就。白白地度過年歲。
【出處】《憶鄧拓·鄧拓與人民日報(bào)》:“他認(rèn)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yán)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不虛度年華。”
【示例】年輕人不能虛度年華。
【第26句】:一年一度[yī nián yī dù]
【解釋】度:次。每年一次的意思。
【出處】唐·施肩吾《古別離二首》:“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見。”
【示例】昔日繁華人羨我,一年一度易蹉跎。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癡公子狠使噪脾錢》
【第27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解釋】樹:培植,培養(yǎng)。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久之計(jì)。也表示培養(yǎng)人才很不容易。
【出處】《管子·權(quán)修》:“一年之計(jì),莫如樹谷;十年之計(jì),莫如樹木;終身之計(jì),莫如樹人。”
【示例】西人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應(yīng)該把培養(yǎng)人才這件大事抓好。
【第28句】:十年磨劍[shí nián mó jiàn]
【解釋】比喻多年刻苦磨練。
【出處】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示例】十年磨劍,五陵結(jié)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 ——清·朱彝尊《解珮令·自題詞集》
【第29句】: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yǔ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君:尊稱對方;勝:勝于。和您談了一會兒,受益比讀了十年書還多。形容與別人交談的時(shí)間雖短,收獲卻很大。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示例】如何是與人樂樂?曰: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曰: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shù)百人。 ——南懷瑾《學(xué)而第一·誰來了解你》
【第30句】:百年諧老[bǎi nián xié lǎo]
【解釋】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出處】《全元散曲·集賢賓·皂羅袍》:“美滿恩深情厚,原百年諧老,共守白頭。”
【示例】總只是朝云暮潮。呀,總不如百年諧老。 ——明·顧大典《青衫記·坐濕青衫》
【第31句】:十年窗下[shí nián chuāng xià]
【解釋】科舉時(shí)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shí)間閉門苦讀。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示例】雖是十年窗下無人比,穩(wěn)情取一舉成名天下知。(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
【第32句】:窮年沒世[qióng nián mò shì]
【解釋】沒世:一輩子。形容經(jīng)歷的時(shí)間長久。
【出處】宋·秦觀《任臣下》:“必有大節(jié)而無小過者然后得為諫諍之臣,則窮年沒世不可得其人矣。”
【第33句】: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shí)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示例】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軍區(qū)司令的這番談話,給我莫大的欣喜,真是'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了。”
【第34句】:千年一律[qiān nián yī lǜ]
【解釋】猶言千古一律。指從來如此。
【出處】明·李贄《題孔子像于芝佛院》:“萬口一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第35句】:世遠(yuǎn)年陳[shì yuǎn nián chén]
【解釋】遠(yuǎn):久遠(yuǎn);陳:陳舊。年代已經(jīng)相隔很久遠(yuǎn)了。
【第36句】:芳年華月[fāng nián huá yuè]
【解釋】芳年:妙齡。指美好的年華。
【出處】南朝·宋·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第37句】:齠年稚齒[tiáo nián zhì chǐ]
【解釋】齠:兒童換齒。指童稚之年。
【出處】《南齊書·武十七王傳論》:“齠年稚齒,養(yǎng)器深宮,習(xí)趨拜之儀,受文句之學(xué)。”
【第38句】:十年生聚[shí nián shēng jù]
【解釋】比喻培養(yǎng)實(shí)力,為報(bào)仇雪恥作長期的準(zhǔn)備。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xùn),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示例】這個(gè)倍受戰(zhàn)火摧殘的小國,的確需要十年生聚,才能談到復(fù)國。
【第39句】:忘年之契[wàng nián zhī qì]
【解釋】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出處】唐·顏真卿《孫逖文集序》:“十五時(shí),相國齊公崔日用試《土火爐賦》,公雅思遒麗,援翰立成,齊公駭之,約忘年之契。”
【示例】予在京師,辱忘年之契,論詩文一字不輕放過。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三·李侍郎》
【第40句】:月值年災(zāi)[yuè zhí nián zāi]
【解釋】指時(shí)運(yùn)不濟(jì)而遭災(zāi)禍。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問甚么撞著喪們,管甚么逢著吊客,怕甚么月值年災(zāi),拼死在鶯花寨。”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早是抱閑怨時(shí)乖運(yùn)蹇,又添這害相思月值年災(zāi)。
【示例】料應(yīng)他衣絕祿盡,時(shí)乖運(yùn)拙,月值年災(zāi)。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
【第41句】:十年九不遇[shí nián jiǔ bù yù]
【解釋】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難遇到一次。
【示例】這是十年九不遇的機(jī)會,你絕不能錯(cuò)過。
【第42句】:天年不遂[tiān nián bù suì]
【解釋】指未享天年。
【出處】《后漢書·安帝紀(jì)》:“豈意卒然顛沛,天年不遂,悲痛斷心。”《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雁門太守行一》:“天年不遂,早就奄昏。”
【示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安帝紀(jì)》:“豈然卒然顛沛,天年不遂,悲痛斷心。”
【第43句】:風(fēng)信年華[fēng xìn nián huá]
【解釋】指女子二十四歲時(shí)。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那轎中走出來一個(gè)風(fēng)信年華的麗人,便是年羹堯的愛妾。”
【示例】她正值風(fēng)信年華,顯得格外楚楚動人。
【第44句】:流年似水[liú nián sì shuǐ]
【解釋】流年:光陰。形容時(shí)間一去不復(fù)返。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示例】雖然流年似水,風(fēng)狂雨虐,然而當(dāng)年梅雨的風(fēng)姿,仍舊鐫刻和保存在他的心上,沒有褪色,沒有殘缺。 ——?jiǎng)⒔B棠《二度梅》六
【第45句】:日久年深[rì jiǔ nián shēn]
【解釋】指日子長,時(shí)間久。
【出處】明·無名氏《打韓通》:“我這病,年深日久,數(shù)個(gè)良醫(yī),不曾醫(yī)的好。”
【示例】這廟日久年深失修已經(jīng)破爛不堪了。
【第46句】:百年大計(jì)[bǎi nián dà jì]
【解釋】大計(jì):長遠(yuǎn)的重要的計(jì)劃。指關(guān)系到長遠(yuǎn)利益的計(jì)劃或措施。
【出處】清·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數(shù)月之間,而其權(quán)力已深入鞏固,而百年大計(jì)于以定矣。”
【示例】百年大計(jì),教育為本。
【第47句】:一年半載[yī nián bàn zǎi]
【解釋】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時(shí)間。
【出處】元·楊梓《敬德不服老》:“將軍你且耐心到那里,不過一年半載,俺眾將每必然保奏將軍回來。”
【示例】若小弟僥幸,這回去就得個(gè)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載,那時(shí)帶幾百銀子來幫襯他,倒不值甚么。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第48句】:不可同年而語[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解釋】不能放在同一時(shí)間談?wù)摗P稳莶荒芟嗵岵⒄摚荒芟啾取M安豢赏斩Z”。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示例】故摘果于未熟,視已熟不可同年而語。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五》
【第49句】:流年不利[liú nián bù lì]
【解釋】流年:舊時(shí)算命看相的人稱一年中所行之“運(yùn)”;利:吉利。指人長年里處于不吉利的狀態(tài)。謂時(shí)運(yùn)不佳。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沒福消受,以致如此。”
【示例】而自己呢,雖然前一段身處逆境,流年不利,但倚恃個(gè)人的頑強(qiáng)奮斗,終究否極泰來,轉(zhuǎn)敗為勝。 ——康式昭、奎曾《大學(xué)春秋》
【第50句】:猴年馬月[hóu nián mǎ yuè]
【解釋】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示例】你這樣下去,猴年馬月才能完成。
【第51句】:窮年屢月[qióng nián lǚ yuè]
【解釋】累:接連。形容經(jīng)歷的時(shí)間長久。
【出處】郭沫若《今昔集·論古代文學(xué)》:“這個(gè)斗爭非常劇烈,從甲骨文上可以看到窮年屢月的大戰(zhàn)。”
【第52句】:一年之計(jì)在于春[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解釋】要在一年(或一天)開始時(shí)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chǔ)。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纂要》:“一年之計(jì)在于春,一日之計(jì)在于晨。”
【示例】俗話說:一年之計(jì)在于春,早作安排迎春耕。 ——陳登科《風(fēng)雷》第一部第31章
【第53句】: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轉(zhuǎn)運(yùn)漢巧遇洞庭紅》:“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示例】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現(xiàn)在還心有余悸。
【第54句】:破瓜年紀(jì)[pò guā nián jì]
【解釋】破:劈開。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gè)八字,指少女十六歲時(shí)。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婦女》:“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第55句】:百年歸壽[bǎi nián guī shòu]
【解釋】百年:指人去世。指人死的婉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你百年歸壽時(shí),我卻再與你些送終之資。”
【第56句】:百年到老[bǎi nián dào lǎo]
【解釋】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只愿他過了門,兩口子和和順順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第57句】:百年之約[bǎi nián zhī yuē]
【出處】清·李漁《蜃中樓·雙訂》:“小生不揣,要與小姐訂百年之約,不知可肯俯從。”
【第58句】:萬年之后[wàn nián zhī hòu]
【解釋】指死亡以后。
【出處】《漢書·賈誼傳》:“茍身亡事,畜亂宿禍,孰視而不定,萬年之后,傳之老母弱子,將使不寧,不可謂仁。”
【示例】俾萬年之后,廟號世宗,子孫百世不遷,顧不偉歟? ——《明史·王準(zhǔn)傳》
【第59句】: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龍門遠(yuǎn)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fēng)了斷井索。’”
【示例】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diǎn)“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老舍《小坡的生日·上學(xué)》
【第60句】:三年化碧[sān nián huà bì]
【解釋】指忠心不泯。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示例】三年化碧心難滅,九轉(zhuǎn)成丹目已穿。 ——黃懺華《亡友周仲穆哀辭》
【第61句】:少年老誠[shào nián lǎo chéng]
【解釋】指人年紀(jì)雖輕,卻很老練。同“少年老成”。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現(xiàn)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見的那個(gè)少年老誠的玉郎了。”
【第62句】:錦瑟年華[jǐn sè nián huá]
【解釋】比喻青春時(shí)代。
【出處】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示例】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宋·賀鑄《青玉案》詞
【第63句】:忘年之好[wàng nián zhī hǎo]
【解釋】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吊張茂度書》:“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
【第64句】:萬年長存[wàn nián cháng cún]
【解釋】萬年:久遠(yuǎn)。指精神或品德永世長存。
【出處】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著以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裝飾花紋,象征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永遠(yuǎn)照耀著后代。”
【第65句】:龜年鶴算[guī nián hè suàn]
【解釋】比喻人之長壽。或用作祝壽之詞。同“龜年鶴壽”。
【出處】宋·韋驤《醉蓬萊·廷評慶壽》詞:“惟愿增高,龜年鶴算,鴻恩紫詔。”
【第66句】:堯年舜日[yáo nián shùn yuè]
【解釋】比喻天下太平的時(shí)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shí)白?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第67句】:天年不測[tiān nián bù cè]
【解釋】指意外的死亡。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yǎng),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第68句】:積年累月[jī nián lěi yuè]
【解釋】積年:多年;累月:連月。指經(jīng)過的時(shí)間長。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后娶》:“積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示例】蓋有所待,積年累月,得遭其時(shí),不忍自棄。 ——宋·蘇舜欽《上集賢文相書》
【第69句】:時(shí)和年豐[shí hé nián fēng]
【解釋】和:和平;年:年成;豐:盛,多。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出處】《詩經(jīng)·小大雅譜》唐·孔穎達(dá)疏:“萬物盛多,人民忠孝,則致時(shí)和年豐,故次《華黍》,歲豐宜黍稷也。”
【示例】時(shí)和年豐,百寶告成。 ——清·姚瑩《噶瑪蘭臺異記》
【第70句】:一年到頭[yī nián dào tóu]
【解釋】整年,從頭到尾經(jīng)過。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我兩個(gè)又是養(yǎng)家經(jīng)紀(jì)人,一年到頭,沒幾時(shí)住在家里。”
【示例】她一年到頭都不回家。
【第71句】:十年磨一劍[shí nián mó yī jiàn]
【解釋】用十年時(shí)間磨一把好劍。比喻多年刻苦磨練。
【出處】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第72句】:逾年歷歲[yú nián lì suì]
【解釋】指經(jīng)過一定年月。形容經(jīng)歷較長時(shí)間。
【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眾攻戰(zhàn),逾年歷歲,未見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為?’”
【第73句】:兼年之儲[jiān nián zhī chǔ]
【解釋】兼年:兩年或兩年以上;儲:儲備。有兩年以上的儲備。
【出處】《三國志·魏志·胡質(zhì)傳》:“廣農(nóng)積谷,有兼年之儲。”
【第74句】:百年之后[bǎi nián zhī hòu]
【解釋】死的諱稱。
【出處】《曹操集·卷二·軍譙令》:“為存者立廟,使視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俺女兒百年之后,可往俺劉家墳里埋也,去他張家墳里埋?”
【示例】您百年之后,安葬何處? ——魯訊《“題未定”草·五》
【第75句】:多歷年所[duō lì nián suǒ]
【解釋】歷:經(jīng)歷;年所:年數(shù)。經(jīng)歷的年數(shù)很多。
【出處】《尚書·君奭》:“率準(zhǔn)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
【示例】每逢皇家受命,多歷年所。 ——唐·劉知己《史通·自敘》
【第76句】:十年九澇[shí nián jiǔ lào]
【解釋】形容連年遭水災(zāi)。
【出處】《莊子·秋水》:“禹之時(shí),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shí),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
【示例】而十年九澇,公私凋弊,深可愍惜。 ——宋·蘇軾《進(jìn)單鍔吳中水利書狀》
【第77句】:還年卻老[huán nián què lǎo]
【解釋】恢復(fù)年輕,長生不老。
【第78句】:歲稔年豐[suì rěn nián fēng]
【解釋】稔:莊稼成熟。指農(nóng)業(yè)豐收。同“歲豐年稔”。
【出處】明·無名氏《十樣錦》第四折:“今日個(gè)君圣臣賢治,化育的歲稔年豐快。”
【第79句】:與年俱進(jìn)[yǔ nián jù jìn]
【解釋】與:跟,和。隨著時(shí)間一天天地增長。形容不斷增長。
【出處】《宋書·孝武十四王傳》:“汝年漸長,足知善惡,當(dāng)每思刻厲,奉朝廷為心,爵秩自然與年俱進(jìn)。”
【示例】這章書是圣人自言學(xué)問工夫與年俱進(jìn)的話,所以十五, 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點(diǎn)出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
【第80句】: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解釋】三十年前風(fēng)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yōu)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真可謂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
【第81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
【解釋】舊指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狀,有所抗?fàn)帲周浫跄懶。瑩u擺不定,做不成大事。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示例】常言道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料想也不成大患。 ——金庸《鹿鼎記》第四十回
【第82句】:引年求退[yǐn nián qiú tuì]
【解釋】自陳年紀(jì)大,請求辭退。
【出處】《金史·完顏守道傳》:“以卿先朝勛臣之后,特委以三公重任,自秉政以來,效竭忠勤,朕甚嘉之。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體,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難從,汝勉之哉。”
【示例】溥時(shí)年七十,引年求退,不許。詔風(fēng)雨寒暑免朝參。 ——《明史·徐溥傳》
【第83句】:一年一回[yī nián yī huí]
【解釋】指一年一次。
【示例】這一年一回的規(guī)矩不能破壞。
【第84句】:成年累月[chéng nián lěi yuè]
【解釋】成:整;累:積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時(shí)間長久。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沒事還在這里成年累月的閑住著,何況來招呼姑娘呢?”
【示例】他的高超的技術(shù),是成年累月積累進(jìn)來的。
【第85句】:同年而校[tóng nián ér xiào]
【解釋】猶言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wù)摶蚩创?/p>
【出處】章炳麟《文學(xué)說例》:“體若駢枝,語反簡核;豈與夫蘇軾陳亮茍為辭費(fèi)者同年而校乎?”
【第86句】:兇年饑歲[xiōng nián jī suì]
【解釋】兇年:年成很壞。指荒年。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示例】夫?yàn)榱钪殻厥咕硟?nèi)之民兇年饑歲免于死亡。 ——宋《二程全書·外書十二》
【第87句】:膏粱年少[gāo liáng nián shào]
【解釋】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出處】《南齊書·王僧虔傳》:“汝膏粱年少,何患不達(dá),不鎮(zhèn)之以靜,將恐貽譏。”
【第88句】:勝讀十年書[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上·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示例】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第89句】:忘年之交[wàng nián zhī jiāo]
【解釋】年輩不相當(dāng)而結(jié)交為友。
【出處】《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xiāng)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jié)忘年交。”
【示例】陳泰嘆服曰:“公料敵如神,蜀兵何足慮哉!”于是陳泰與鄧艾結(jié)為忘年之交。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第90句】:三年不目月[sān nián bù mù yuè]
【解釋】三年不見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朧。比喻懶于修養(yǎng),不求進(jìn)取。
【出處】漢·揚(yáng)雄《法言·修身》:“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視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zé)伞!?/p>
【第91句】:耆年碩德[qí nián shuò dé]
【解釋】耆:古稱六十歲為“耆”,指年高。指年老而德高望眾。
【出處】《晉書·苻生載記》:“耆年碩德,德侔尚父。”
【示例】至于統(tǒng)一進(jìn)行,如何公開會議,如何確定制度,當(dāng)由全國之耆年碩德,政治名流,共同討論。 ——蔡東蕃、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三一回
【第92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釋】烈士:志向遠(yuǎn)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93句】:忘年之友[wàng nián zhī yǒu]
【解釋】年輩不相當(dāng)而結(jié)交為好朋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的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吊張茂度書》:“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
【示例】言及刺武三思事,琚義而許之,與周璟、張仲之為忘年之友。 ——《舊唐書·王倨傳》
【第94句】: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轉(zhuǎn)運(yùn)漢巧遇洞庭紅》:“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示例】日出三竿,方敢出店。真是'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光景。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
【第95句】:盛年不重來[shèng nián bù chóng lái]
【解釋】盛年:壯年;重:重新。指要珍惜壯年的大好時(shí)光。
【出處】晉·陶潛《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shí)當(dāng)勉勵(lì),歲月不待人。”
【第96句】:代遠(yuǎn)年湮[dài yuǎn nián yān]
【解釋】湮:埋沒。過去的年代已距今十分久遠(yuǎn),無法記憶,無從考證。
【第97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解釋】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xùn):教育,訓(xùn)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fā)憤圖強(qiáng),以洗刷恥辱。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xùn),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第98句】:經(jīng)年累月[jīng nián lěi yuè]
【解釋】經(jīng):經(jīng)歷。指經(jīng)過很久的時(shí)間;長時(shí)間。
【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為衣服》:“幸有章子前去,可以無虞,教俺不須記掛,但雖則如此,千山萬水,經(jīng)年累月,好是懸懸。”
【示例】不要說十日半月,即經(jīng)年累月,也是煩難。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八回
【第99句】:兇年惡歲[xiōng nián è suì]
【解釋】兇年:年成很壞。指饑荒的年頭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兇年惡歲,則行貨物,流有余而調(diào)不足也。”
100、窮年累月[qióng nián lěi yuè]
【解釋】窮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續(xù)幾個(gè)月。形容接連不斷,歷時(shí)久遠(yuǎn)。
【出處】《荀子·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示例】那都是坐在自己的書齋里,查群籍,翻類書,窮年累月,這才脫稿的,然而仍然有“未詳”,有錯(cuò)誤。 ——魯迅《花邊文學(xué)·考場三丑》
10【第1句】:二八年華[èr bā nián huá]
【解釋】二八:指十六歲。十五六歲的好年華。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時(shí)代。
10【第2句】:比年不登[bǐ nián bù dēng]
【解釋】比:屢屢;頻頻。農(nóng)業(yè)連年歉收。亦作“比歲不登”。
【出處】《晉書·傅玄傳》:“時(shí)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玄應(yīng)對所問,陳事切直。”
10【第3句】:百年之柄[bǎi nián zhī bǐng]
【解釋】柄:權(quán)柄。形容長久的大權(quán)。
【出處】《后漢書·班彪傳》:“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10【第4句】:延年益壽[yán nián yì shòu]
【解釋】增加歲數(shù),延長壽命。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示例】服肉芝延年益壽。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
10【第5句】:百年好合[bǎi nián hǎo hé]
【解釋】夫妻永遠(yuǎn)和好之意。
【出處】今日你們締結(jié)了良緣,祝福你們~,萬事如意。
【示例】一般結(jié)婚的對聯(lián)少不了“百年好合”的字眼
10【第6句】:十年不制衣[shí nián bù zhì yī]
【解釋】十年沒有做新衣服。比喻極其貧困。
【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wèi),缊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
10【第7句】:萬年之計(jì)[wàn nián zhī jì]
【解釋】極長久的計(jì)劃。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今將軍規(guī)萬年之計(jì),建不世之略,絕僭逆之虜,順天人之肅,濟(jì)成洪業(yè),功無與比,齊魯之事,奚足言哉!”
【示例】南北討論之時(shí),唐紹儀因一時(shí)之感動,未察國家萬年之計(jì),主持共和,不可謂非失策矣。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七十二
10【第8句】:三年之艾[sān nián zhī ài]
【解釋】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shí)準(zhǔn)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出處】《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10【第9句】:及笄年華[jí jī nián huá]
【解釋】笄:古代盤頭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出處】《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1【第10句】:三年五載[sān nián wǔ zài]
【解釋】【第3句】:五:表示大概數(shù)量;載:年。指多年。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tuán)圓》第二折:“也須知俺這三年五載,看看衰邁,還有甚精金響鈔,暗暗藏埋。”
【示例】要一一介紹出來,恐怕三年五載也說不完。 ——馬烽《呂梁英雄傳·起頭的話》
1【第11句】:福壽年高[fú shòu nián gāo]
【解釋】年高:年齡大。有福有壽,長命百歲。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他道我福壽年高,著我似松柏齊肩老。”
1【第12句】:殘年余力[cán nián yú lì]
【解釋】指年老體衰。
【出處】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示例】我要充分利用這殘年余力為社會發(fā)揮余熱。
1【第13句】:豆蔻年華[dòu kòu nián huá]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shí)。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fā)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1【第14句】:還年卻老[huán nián què lǎo]
【解釋】恢復(fù)年輕,長生不老。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庭誥文》:“煉形之家,必就深曠,反飛靈,糇丹石,粒芝精,所以還年卻老,延年駐彩。”
1【第15句】:三年不窺園[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解釋】指專心苦學(xué)。
【出處】《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吧僦巍洞呵铩罚⒕皶r(shí)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顏師古注:“雖有園圃,不窺視之,言專學(xué)也。”
【示例】生專心篤學(xué),三年不窺園。 ——蘇曼殊《焚劍記》
1【第16句】:民和年豐[mín hé nián fēng]
【解釋】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出處】《左傳·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shí)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示例】聞外間人多宴樂,想是民和年豐,所以得此佳象,良慰朕懷。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七十七回
1【第17句】:歲豐年稔[suì fēng nián rěn]
【解釋】稔:莊稼成熟。指農(nóng)業(yè)豐收。亦作“歲稔年豐”。
【出處】唐·陸長源《上宰相書》:“今歲豐年稔,谷賤傷農(nóng)。誠宜出價(jià)以斂糴,實(shí)太倉之儲。”
1【第18句】:豐年補(bǔ)敗[fēng nián bǔ bài]
【解釋】豐:豐富,豐厚;敗:雕殘,衰落。以豐年補(bǔ)歉年。
【出處】《谷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bǔ)敗,不外求而上下足也。”
【示例】古者兇年不備,豐年補(bǔ)敗,仍舊貫而不改作。 ——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
1【第19句】:百年大業(yè)[bǎi nián dà yè]
【解釋】指關(guān)系到長遠(yuǎn)利益的重要計(jì)劃或措施。同“百年大計(jì)”。
【出處】百年大業(yè),教育為本。
【示例】三峽工程是造福人類的百年大業(yè)
1【第20句】:盛年不再[shèng nián bù zài]
【解釋】盛年:壯年;不再:一去不再來。指要珍惜壯年的大好時(shí)光。
【出處】晉·陶潛《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shí)當(dāng)勉勵(lì),歲月不待人。”
【示例】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唐·王勃《落花落》
1【第21句】:慘綠年華[cǎn lǜ nián huá]
【解釋】指風(fēng)華正茂的青年時(shí)期。
【出處】清·龔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詩之七:“十年提倡受思身,慘綠年華記憶真。”
【示例】喜狎俊少,見有翩翩白袷慘綠年華者,紆望連而不置。 ——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上
1【第22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解釋】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shí)準(zhǔn)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示例】你這樣做等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1【第23句】:百年不遇[bǎi nián bù yù]
【解釋】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見到過或少有的機(jī)會。
【出處】老舍《龍須溝》第三幕:“不是要開大會嗎?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
【示例】松花江萬萬不會來這么一次百年不遇的武開江。 ——《花城》1981年第1期
1【第24句】:長年三老[zhǎng nián sān lǎo]
【解釋】古時(shí)指船工。
【出處】唐·杜甫《撥悶》詩:“長年三老遙憐汝,捩舵開頭捷有神。”
【示例】問:何謂長年三老?云:梢公是也。 ——宋·陸游《入蜀記》五
1【第25句】:百年之好[bǎi nián zhī hǎo]
【解釋】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結(jié)為夫婦。
【出處】宋·羅燁《醉翁談錄·張氏夜奔呂星哥》:“今寧隨君遠(yuǎn)奔,以結(jié)百年之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我方壯年,未曾娶妻。倘蒙不棄,當(dāng)與子締百年之好。”
【示例】忙了幾時(shí),到了重陽吉期,小峰同紅蕖成了百年之好。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四回
1【第26句】: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gòng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和您談一次話,勝過自己讀十年書。形容對方學(xué)識淵博,見解高超,從談話中使自己獲益非淺。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所謂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說到透徹處,何止十年之功也。”
1【第27句】: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解釋】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
1【第28句】:十年讀書[shí nián dú shū]
【解釋】指長期努力于學(xué)業(yè)。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史》、《漢》多所諳憶,常嘆曰:'早知窮達(dá)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示例】他發(fā)奮“十年讀書”,長期鉆研學(xué)問。
1【第29句】:積年累歲[jī nián lěi suì]
【解釋】指經(jīng)過的時(shí)間長。同“積年累月”。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五:“[賊人]只得招出實(shí)話來:乃是積年累歲遇著節(jié)令盛時(shí),即便四出剽竊,以及平時(shí)略販子女,傷害性命。”
1【第30句】:多歷年稔[duō lì nián rěn]
【解釋】指歷時(shí)久長。
【出處】南朝·梁·武帝《責(zé)賀琛敕》:“我自除公宴不食國家之食,多歷年稔。”
1【第31句】:五百年前是一家[wǔ bǎi nián qián shì yī jiā]
【解釋】上祖本是同一宗族。指同姓相稱,拉攀關(guān)系。
【出處】元·鄭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記》楔子:“可不道一般樹上有兩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示例】你既讀姓牛,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和你祖孫相稱罷。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1【第32句】:百年之歡[bǎi nián zhī huān]
【解釋】指男女結(jié)為夫婦。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不愚弟請婚馮氏書》:“茲謂好逑,蓋將締百年之歡。”
1【第33句】:同年而語[tóng nián ér yǔ]
【解釋】將兩種情況或兩件事情放在同一時(shí)間來比較、評論。形容相提并論。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示例】梁啟超《立憲政體與政治道德》:“然正以權(quán)限嚴(yán)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權(quán),非他種政體可同年而語。”
1【第34句】:成年古代[chéng nián gǔ dài]
【解釋】猶言長期以來。
【出處】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一折:“這灶成年古代不燒火,埋上這銀子,扒上些灰兒蓋著,誰知道灶窩里有銀子?”
1【第35句】:有年無月[yǒu nián wú yuè]
【解釋】指日子拖得長久,沒有確定的期限。
【出處】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二回:“百姓又怕當(dāng)兵,最怕輸糧……舟子車夫,又沒有多少工資,統(tǒng)皆畏縮不前,眼見得有年無月,不能成事。”
1【第36句】:君子報(bào)仇,十年不晚[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解釋】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報(bào)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時(shí)機(jī)再動手。
【出處】《兒女風(fēng)塵記》:“孩子,君子報(bào)仇,十年不晚!你把這筆賬牢牢地記在心里!”
【示例】君子報(bào)仇,十年不晚,待時(shí)機(jī)成熟再說。
1【第37句】:豐年稔歲[fēng nián rěn suì]
【解釋】稔:指莊稼成熟。五谷豐登的好年景。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八方肅靖,東夷西戎仰化,南蠻北狄歸降,貢麟鳳獻(xiàn)瑞呈祥,產(chǎn)禾苗豐年稔歲。”
1【第38句】:九年之儲[jiǔ nián zhī chǔ]
【解釋】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shí)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
【示例】每個(gè)家庭也要有九年之儲。
1【第39句】:逢年過節(jié)[féng nián guò jié]
【解釋】在新年之際或在其他節(jié)日里。
【出處】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40回:“逢年過節(jié),老太太時(shí)常想念,不過是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
【示例】逢年過節(jié),我都特別想念你。
1【第40句】:民和年稔[mín hé nián rěn]
【解釋】猶言民樂年豐。
【出處】《后漢書·孝桓帝紀(jì)》:“幸賴股肱御侮之助,殘丑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1【第41句】:百年之業(yè)[bǎi nián zhī yè]
【解釋】業(yè):事業(yè)。比喻宏偉而長久的事業(yè)。
【出處】東漢·班固《西都賦》:“國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業(yè)。”
【示例】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遺汝五百縑,歸鄉(xiāng)足成百年之業(yè)。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九十四
1【第42句】:千年萬載[qiān nián wàn zǎi]
【解釋】形容年代非常久遠(yuǎn)。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三折:“誰不知道龐居士誤放了來生債,我則待顯名兒千年萬載。”
【示例】就是過了千年萬載,他的思想也不會落伍。
1【第43句】:隔年皇歷[gé nián huáng lì]
【解釋】皇歷:原指清朝廷頒發(fā)的歷書,后泛指歷本。隔了一年的黃歷。比喻過時(shí)的事物或陳舊的經(jīng)驗(yàn),在新的情況下已經(jīng)用不上。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0回:“隔年的皇歷,好一本子冷帳,閑著手要捉虱子,沒工夫去揭他了。”
【示例】你不要守著這些隔年皇歷。
1【第44句】:人壽年豐[rén shòu nián fēng]
【解釋】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潘岳<藉田賦>》:“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
【示例】大地回春,人壽年豐。 ——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
1【第45句】:百年難遇[bǎi nián nán yù]
【解釋】百年也碰不到。形容罕見或很不容易碰到。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若說一樣的動心,把這等終身要緊的大事、百年難遇的良緣,倒扔開自己,雙手送給我這樣一個(gè)初次見面旁不相干的張金鳳,尤其不是情理。”
【示例】這種怪事百年難遇,今天倒開了眼界。
1【第46句】: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
【解釋】指年輕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紀(jì)大。也指只要有志向,歲數(shù)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diǎn)頭嘆曰:'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示例】常言說得好:有志不在年高。我那一樁趕得上姑奶奶?(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八回)
1【第47句】:百年偕老[bǎi nián xié lǎo]
【解釋】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頭到老。
【出處】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俺衙內(nèi)大財(cái)大禮,娶將你來,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隨順,可是為何?”
【示例】恩深義重,誓必圖百年偕老。 ——明·馮夢龍《醒世恒》卷八
1【第48句】:常年累月[cháng nián lèi yuè]
【解釋】長年累月。形容經(jīng)過的時(shí)間很長。
【出處】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內(nèi)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官災(zāi)、綁票、械斗。”
【示例】他常年累月工作在青藏高原上。
1【第49句】:龜年鶴壽[guī nián hè shòu]
【解釋】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dāng)?shù),而用于比喻人之長壽。或用作祝壽之詞。
【出處】唐·李商隱《祭張書記文》:“神道甚微,天理難究,桂蠹蘭敗,龜年鶴壽。”
【示例】祝老爺爺龜年鶴壽。
1【第50句】:虛擲年華[xū zhì nián huá]
【解釋】虛擲:白白地拋掉;年華:歲月,時(shí)光。形容無所作為,白白地浪費(fèi)時(shí)光。
【出處】宋·劉克莊《浪淘沙》詞:“老去淡生涯,虛擲年華。臘茶盂子太清些,待得癡兒公事畢,謝了梅花。”
1【第51句】:五陵年少[wǔ líng nián shào]
【解釋】指京都富豪子弟。
【出處】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示例】尹雪艷總也不老。十幾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樂門舞廳前替她捧場的五陵年少,有些天平開了頂,有些兩鬢添了霜……——白先勇《永遠(yuǎn)的尹雪艷》
1【第52句】:三年不蜚[sān nián bù fēi]
【解釋】蜚:飛。比喻長期退隱,無所作為。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1【第53句】:花信年華[huā xìn nián huá]
【解釋】花信:開花時(shí)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shí)。
【出處】宋·范成大《元夕后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yáng)州百面雷。”
【示例】在她花信年華時(shí),她早就小有名氣了
1【第54句】:翩翩年少[piān piān nián shǎo]
【解釋】比喻男子年少俊秀,文采風(fēng)流。
【示例】回想當(dāng)年他翩翩年少,不知有多少女孩子為他傾倒。
1【第55句】:豐年玉荒年谷[fēng nián yù huāng nián gǔ]
【解釋】比喻有用的人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雅恭為荒年谷。”
【示例】他不明白豐年玉荒年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