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浩”的成語(25個)
本文整理了浩氣長存、昏昏浩浩、泛浩摩蒼等含“浩”的成語25個,其中“浩”開頭的成語13個,“浩”結尾的成語1個,“浩”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浩”開頭的成語【第1句】:浩氣長存[hào qì cháng cún]
【解釋】浩氣:即正氣,剛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氣永遠長存。
【示例】他的逝世流芳千古,浩氣長存。
【第2句】:浩然之氣[hào rán zhī qì]
【解釋】浩:盛大、剛直的樣子;氣:指精神。指浩大剛正的精神。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p>
【示例】貧薄把人灰,且養就這浩然之氣。 ——元·湯顯祖《牡丹亭·言懷》
【第3句】:浩然正氣[hào rán zhèng qì]
【解釋】正大剛直的氣勢。
【出處】《金瓶梅傳奇》第二回:“鏗鏘話語,浩然正氣,使世貞為之所震,沉思良久,附耳低低說出一番話語?!?/p>
【示例】王朔《懵然無知》:“于德利一臉浩然正氣,昂首走進招待所大門?!?/p>
【第4句】:浩汗無涯[hào hàn wú yá]
【解釋】浩汗:同“浩瀚”,遼闊廣大的樣子。廣大遼闊,無邊無際。形容非常遼闊。
【出處】《晉書·孫楚傳》:“三江五湖,潔汗無涯。”
【第5句】:浩浩蕩蕩[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釋】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后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處】《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彼巍し吨傺汀对狸枠怯洝罚骸昂坪剖幨?,橫夫際涯?!?/p>
【示例】一時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
【第6句】:浩如煙海[hào rú yān hǎi]
【解釋】浩:廣大;煙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為豐富。
【出處】隋·釋真觀《夢賦》:“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難尋,非生非滅,非色非心,浩如滄海,郁如鄧林?!?/p>
【示例】古今載籍,浩如煙海。 ——清·周永年《儒藏記》
【第7句】:浩氣英風[hào qì yīng fēng]
【解釋】浩氣:即正氣,剛直不屈的氣節;英風:英勇豪邁的氣概。形容英勇剛直,氣度非凡。
【出處】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八章:“二人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后死者之模范?!?/p>
【第8句】:浩氣四塞[hào qì sì sāi]
【解釋】浩氣:浩然正氣;塞:充滿。正氣充滿四面八方。
【出處】孫中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浩氣四塞?!?/p>
【示例】我們要營造浩氣四塞的環境。
【第9句】:浩乎無際[hào hū wú jì]
【解釋】廣大沒有邊際。
【示例】在這浩乎無際的大荒漠里,他幾乎絕望了。
【第10句】:浩浩漫漫[hào hào màn màn]
【解釋】大霧無邊無際的樣子。
【示例】江面被浩浩漫漫的大霧籠罩,我們只好鳴笛前進。
【第11句】:浩若煙海[hào ruò yān hǎi]
【解釋】浩:廣大,眾多;煙海:茫茫大海。指廣大繁多如茫茫煙海。
【出處】宋·晁補之《北渚亭賦》:“其下陂湖汗漫,葭蘆無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眾物居之,浩若煙海。”
【第12句】:浩氣凜然[hào qì lǐn rán]
【解釋】浩氣:即正氣,剛直正大的精神;凜然: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浩然之氣令人敬畏。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p>
【第13句】:浩浩湯湯[hào hào shāng shāng]
【解釋】猶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湯湯,橫無際涯?!?/p>
【示例】大江洪河出三峽,下底柱,奔騰沖突于平原之地,浩浩湯湯,莫之能御矣。 ——清·薛福成《論俄羅斯立國之勢》
“浩”結尾的成語【第1句】:昏昏浩浩[hūn hūn hào hào]
【解釋】蒼茫浩渺。
【出處】唐·羅隱《讒書·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轉轉,昏昏浩浩,有怪有靈,時顛時倒,而子浮泛其間,能不手足之駭,神魂之掉者乎?”
“浩”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泛浩摩蒼[fàn hào mó cāng]
【解釋】泛海摩天。形容文詞博大高深。
【出處】語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示例】交游少,約文房四友,泛浩摩蒼。 ——宋·劉克莊《沁園春·八和》詞
【第2句】:東風浩蕩[dōng fēng hào dàng]
【解釋】東風:春風。指吹著強勁的春風。形容春風吹拂大地,大地即將萬象更新,面貌煥然。
【出處】唐·李咸用《春日》:“浩蕩東風里,裴回無所親。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p>
【示例】宋·陸游《劍南詩稿·感興》:“一尊且作尋春汁,又見東風東風浩蕩時?!?/p>
【第3句】:煙波浩淼[yān bō hào miǎo]
【解釋】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浩淼: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處】唐·劉禹錫《送鴻舉游江西》:“煙波浩淼魚鳥情,東去三千三百里?!?/p>
【示例】煙波浩淼,孤舟一葉。海天空闊,月光如水。 ——霍達《追日者》
【第4句】:殷浩書空[yīn hào shū kōng]
【解釋】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p>
【示例】流水不鳴而似鳴,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別去者,皆作殷浩書空,謂咄咄怪事無有過此者矣。 ——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墻壁》
【第5句】:人煙浩穰[rén yān hào rǎng]
【解釋】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處】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市井》:“官巷口、棚心、眾安橋,食物店鋪,人煙浩穰。”
【第6句】:卷帙浩繁[juàn zhì hào fán]
【解釋】卷帙:書籍或書籍的篇章。形容書籍很多或一部書的部頭很大。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時紙價騰貴,貲力不給?!?/p>
【示例】從地板一直到天花板,一眼望去,卷帙浩繁,頗有書城巍巍的氣象。 ——余光中《三間書房》
【第7句】:聲勢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解釋】聲勢:聲威和氣勢;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其實他們空著沒有一點事,也不見得怎么為患地方,不過聲勢浩大罷了。”
【示例】聲勢浩大的游行隊伍,邁著整齊的步伐向主席臺走來。
【第8句】:食指浩繁[shí zhǐ hào fán]
【解釋】食指:手的第二指。古時以手指計人口,從此指家庭人口。比喻家庭人口很多。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二》:“而女督課婢仆嚴,食指數百無冗口?!?/p>
【示例】城中食指浩繁,履舄交錯,鄉下也地難養丁,人滿為患……(李存葆《祖槐》八)
【第9句】:仰屋浩嘆[yǎng wū hào tàn]
【解釋】仰望屋頂,深深嘆息。形容處于困境,無可奈何。
【出處】《后漢書·寒朗傳》:“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嘆,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者。”
【第10句】:煙波浩渺[yān bō hào miǎo]
【解釋】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處】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鳥飛處認鄉關?!?/p>
【示例】江面上煙波浩渺,一遍朦朧的景象。
【第11句】:汪洋浩博[wāng yáng hào bó]
【解釋】形容人的氣度寬廣、文辭豪放、學識淵博像水勢浩大無邊。
【出處】宋·陸游《答劉主簿書》:“德者前輩之學,積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無,以所能問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該極百家,而不可涯矣?!?/p>
【示例】繹曾字伯敷,處州人,為人雖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注疏,多能成誦。文辭汪洋浩博,其氣燁如也。 ——《元史·儒學傳二·陳繹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