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都”的成語(20個)
本文整理了都鄙有章、冥漠之都、成都賣卜等含“都”的成語20個,其中“都”開頭的成語4個,“都”結尾的成語4個,“都”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都”開頭的成語【第1句】:都鄙有章[dū bǐ yǒu zhāng]
【解釋】都:國都;鄙:邊遠的地方;章:規章。國都和邊遠的地方車服尊卑各有規定。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
【示例】公孫僑既執鄭政,乃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吾,尚忠儉,抑泰侈。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七回
【第2句】:都俞吁咈[dōu yú xū fú]
【解釋】皆為古漢語嘆詞。吁,不同意;咈,反對;都,贊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堯、舜、禹等討論政事時發言的語氣,后用以贊美君臣論政問答,融洽雍睦。
【出處】《書·堯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示例】君有過舉,臣當直言,都俞吁咈,古之所尚。 ——《續資治通鑒·宋理宗景定五年》
【第3句】:都頭異姓[dū tóu yì xìng]
【解釋】最高貴的稱呼。
【出處】《新唐書·劉悟傳》:“兄岌,事悟為牙將,常樂滏山秀峻,曰:'我死必葬此。’望氣者言其地當三世為都頭異姓,河北謂都頭異姓,至貴稱也。”
【示例】他被人稱作都頭異姓。
【第4句】:都中紙貴[dū zhōng zhǐ guì]
【解釋】形容別人的著作受人歡迎,廣為流傳。
【出處】唐·元稹《和王侍郎酬廣宣上人觀放榜后相賀》:“都中紙貴流傳后,海外金填姓字時。”
【示例】他的作品造成“都中紙貴”
“都”結尾的成語【第1句】:冥漠之都[míng mò zhī dōu]
【解釋】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亦稱“冥漠之鄉”。
【出處】前蜀·杜光庭《馬尚書南斗醮詞》:“洗心依冥漠之都,潛希懺罪;稽首仰鴻蒙之境,冀滌前非。”
【第2句】:通邑大都[tōng yì dà dōu]
【解釋】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示例】通邑大都不以封。今命侯之家專擇雄奧,滑州七縣,而分封者五,王賦少于侯租,入家倍於輸國。 ——《新唐書·宋務光傳》
【第3句】:研京練都[yán jīng liàn dōu]
【解釋】指文思縝密而遲緩。
【出處】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言張衡作《二京賦》構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賦》構思十二年(《晉書·左思傳》作“十年”)乃成。
【第4句】:三徙成都[sān xǐ chéng dōu]
【解釋】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出處】《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愿眾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從者十萬,所居之處,自成都邑。”
【示例】且凡圣人,有損己為世,表行顯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 ——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
“都”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成都賣卜[chéng dū mài bǔ]
【解釋】漢代人嚴光在成都時靠賣卜謀生。比喻不做官靠自己的勞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出處】南朝·梁庾信《奉和趙王隱士》:“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
【第2句】:過都歷塊[guò dōu lì kuài]
【解釋】越過都市,經過山阜。意指縱橫馳騁,施展才能。
【出處】明·唐順之《與萬兩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將見執事任重道遠、過都歷塊以耀當世。”
【第3句】:清都紫府[qīng dōu zǐ fǔ]
【解釋】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同“清都紫微”。
【出處】宋·張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為老母》詞:“莫問清都紫府,長教綠鬢朱顏。”
【第4句】:一身都是膽[yī shēn dōu shì dǎn]
【解釋】極言膽大勇敢。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裴松之注引《云別傳》:“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示例】曾在當陽長坂,與曹操大戰三日三夜,百萬軍中抱得后主回還。曹操稱我子龍一身都是膽,信不虛也。 ——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第5句】:長鳴都尉[cháng míng dōu wèi]
【解釋】雞的別名。
【第6句】:吁咈都俞[yù fú dōu yú]
【解釋】吁、咈,反對的感嘆詞。都、俞,贊美、同意的感嘆詞。形容君臣議事融洽。
【出處】語本《書經·堯典》:“帝曰:'吁!咈哉!’”語本《書經·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示例】都俞吁咈,榮名動百僚;進退周旋,治道期千載。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五出
【第7句】:清都絳闕[qīng dōu jiàng què]
【解釋】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同“清都紫微”。
【出處】宋·張孝祥《驀山溪》詞:“清都絳闕,我自經行慣。璧月帶珠星,引鈞天、笙簫不斷。”
【第8句】:鴻都買第[hóng dōu mǎi dì]
【解釋】以之泛指買官行賄。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陳書·袁憲傳》:“時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請具束脩,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耶?’”
【示例】君不見鴻都買第歸來客,駟馬軒車胡辟易。 ——清·吳偉業《贈陸生》詩
【第9句】:通都大邑[tōng dū dà yì]
【解釋】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出處】宋·蘇轍《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謂通都大邑,十里之城,萬戶之郭。”
【示例】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清·黃宗羲《萬里尋兄記》
【第10句】:通都大埠[tōng dōu dà bù]
【解釋】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燕斌《<中國新女界雜志>發刊詞》:“近年以來,朝野上下,始從事于女子教育問題,通都大埠之間,女校相繼成立。”
【第11句】:通都巨邑[tōng dōu jù yì]
【解釋】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處】鄭觀應《致家塾潘教習論朱星源小大學書》:“通都巨邑雖有大學,而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事不問矣。”
【第12句】:清都紫微[qīng dōu zǐ wēi]
【解釋】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旁之所居。”
【示例】始八歲經仙城山……有清都紫微之遐想。 ——唐·李白《漢東紫陽先生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