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瞠”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瞠乎其后、目瞠口哆等含“瞠”的成語11個,其中“瞠”開頭的成語10個,“瞠”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瞠”開頭的成語【第1句】:瞠乎其后[chēng hū qí hòu]
【解釋】瞠:瞪著眼看;其:代詞,他。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在后面。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示例】乾隆朝的“十全武功”固然瞠乎其后,就是康熙朝的平三藩之亂,論規模、論艱難,也都不如。 ——高陽《玉座珠簾》上冊
【第2句】:瞠乎后已[chēng hū hòu yǐ]
【解釋】瞠:瞪眼。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追趕不上。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經天緯地,專門名家,更瞠乎后已。”
【第3句】:瞠然自失[chēng rán zì shī]
【解釋】瞠:瞪著眼睛。瞪著眼睛好像丟了東西一樣。形容失神的神態。
【出處】瞠:瞪著眼睛。瞪著眼睛好像丟了東西一樣。形容失神的神態。
【示例】然而我現在卻成為被人說是最愛用舞臺效果的人,真是有點瞠然自失。 ——郭沫若《孔雀膽》附錄
【第4句】:瞠呼其后[chēng hū qí hòu]
【解釋】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在后面。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第5句】:瞠目伸舌[chēng mù shēn shé]
【解釋】瞠:瞪著眼睛。瞪眼伸出舌頭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6回:“嚇得瞠目伸舌,險些兒成了癡呆病。”
【第6句】:瞠乎后矣[chēng hū hòu yǐ]
【解釋】瞠:瞪眼。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追趕不上。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錢大昕》:“即賈逵、服虔亦瞠乎后矣,況不及賈服者哉。”
【第7句】:瞠目撟舌[chēng mù jiǎo shé]
【解釋】瞠:瞪著眼睛;撟:翹起。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出處】曾樸《答胡適之書》:“我有時談到外國詩,大家無不瞠目撟舌,認為詩是中國的專有品。”
【第8句】:瞠目咋舌[chēng mù zé shé]
【解釋】瞠:瞪著眼睛。瞪眼伸出舌頭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馮勰》:“為述所遇于太守,太守瞠目咋舌者久之。”
【示例】當然,大家不管是誰挨罵,都只能瞠目咋舌。 ——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五章
【第9句】:瞠目而視[chēng mù ér shì]
【解釋】瞪大眼睛看著。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金陵邸》:“西邊房門又開,一婦人衫裙俱青,抱嬰兒以出,亦瞠目而視。”
【示例】王春宇聽眾人說話,也不甚解,只是瞠目而視,不敢攙言。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4回
【第10句】:瞠目結舌[chēng mù jié shé]
【解釋】瞪:瞪著眼;結舌:說不出話來。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窘困或驚呆的樣子。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梨花》:“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示例】他問每個同學的時候,別的同學也不得不傾耳靜聽,注意前后情節的線索,否則突然問到,便不免瞠目結舌,不知所答。 ——鄒韜奮《經歷》
“瞠”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目瞠口哆[mù chēng kǒu duō]
【解釋】哆:張口的樣子。瞪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因驚嚇或害怕而發愣。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荊山客邸》:“亟回韓店,徑趍臥室內,翻揭席存,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復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