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男”的成語大全(7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男扮女裝、寡婦鰥男、須眉男子等含“男”的成語74個,其中“男”開頭的38個,“男”結(jié)尾的6個,“男”在中間的3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男”開頭的成語
【第1句】:男扮女裝[nán bàn nǚ zhuāng]
【解釋】男人打扮成女人。
【出處】金敬邁《歐陽海之歌》第一章:“缺鹽少米的窮苦人,獨子也要抓丁。男扮女裝也沒得用呵。”
【第2句】:男女老小[nán nǚ lǎo xiǎo]
【解釋】泛指所有的人。
【出處】洪深《五奎橋》:“你到底是幫助救活了橋東幾十家的男女老小呢!讓我們拆橋吧!”
【第3句】:男不與婦敵[nán bù yǔ fù dí]
【解釋】指男人不和女人爭斗。
【出處】清·李漁《十二樓·奪錦樓》:“得罪了邊氏,使他發(fā)起性來,男不與女?dāng)常f被他咒罵不好應(yīng)聲,就是揮上幾拳,打上幾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第4句】:男大當(dāng)婚[nán dà dāng hūn]
【解釋】指男子萬年后必須娶妻。
【出處】明·朱鼎《玉鏡臺記·議婚》:“自古道:男大當(dāng)婚,女長須嫁。”
【示例】他已經(jīng)到了男大當(dāng)婚的年齡。
【第5句】:男歡女愛[nán huān nǚ ài]
【解釋】男女親昵歡愛之詞。
【出處】晉·陸機《塘上行》:“男懽智傾愚,女愛衰避妍。”
【示例】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第6句】:男女有別[nán nǚ yǒu bié]
【解釋】男女之間有嚴格區(qū)別。舊時用以強調(diào)應(yīng)嚴守封建禮教。
【出處】猶男婚女嫁。指兒女成家。
【示例】你我萍水相逢,況且男女有別,你與我無干,我管你不著。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第7句】:男兒兩膝有黃金[nán ér liǎng xī yǒu huáng jīn]
【解釋】指男子漢不可輕易向人下跪。
【出處】《西游補》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態(tài),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兒兩膝有黃金。你今后不可亂跪!’”
【第8句】:男大當(dāng)娶,女大當(dāng)聘[nán dà dāng qǔ,nǚ dà dāng pìn]
【解釋】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我這才是頭一回……男大當(dāng)娶,女大當(dāng)聘。”
【第9句】:男媒女妁[nán méi nǚ shuò]
【解釋】妁:媒人。指男女媒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除非他女兒不要嫁人便罷休,不然少不得男媒女妁。”
【第10句】:男男女女[nán nán nǚ nǚ]
【解釋】男女混雜的一群人。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這日月臺丹樨儀門外,若大若小,男男女女,挨肩擦背,屁都擠將出來。”
【示例】電影院里早已擠滿許多男男女女。
【第11句】:男耕女織[nán gēng nǚ zhī]
【解釋】封建社會中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一家一戶經(jīng)營,男的種田,女的織布。指全家分工勞動。
【出處】明·趙弼《青城隱者記》:“女織男耕,桑麻滿圃。”
【示例】薊州郝氏,七世同居,食指千計,男耕女織,家法嚴整,士子讀書應(yīng)考,入學(xué)中舉人,不赴禮部試,恐入仕也。 ——清·陳康褀《郎潛紀聞》
【第12句】:男室女家[nán shì nǚ jiā]
【解釋】指兒女成家
【出處】明·汪廷訥《獅吼記·贈妾》:“男室女家,大倫攸系,天長地久,樂意相關(guān)。”
【第13句】:男盜女娼[nán dào nǚ chāng]
【解釋】男做盜賊,女為娼妓。形容男女都做壞事或思想極其腐朽卑劣。
【出處】明·謝讜《四喜記·天佑陰功》:“男盜女娼,滅門絕戶,日后之報。”
【示例】口上仁義禮智,心里男盜女娼。 ——魯迅《墳·論“他媽的!”》
【第14句】:男女授受不親[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解釋】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guī)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示例】你我男女授受不親,你可記得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殘生,那樣性命呼吸之間,我尚且守這大禮,把那弓梢兒扶你。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第15句】:男女平權(quán)[nán nǚ píng quán]
【解釋】男女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上的平。
【出處】清·秋瑾《勉女權(quán)歌》:“男女平權(quán)天賦就,豈甘居牛后?”
【第16句】:男女老幼[nán nǚ lǎo yòu]
【解釋】泛指所有的人。
【出處】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臨街衢,接響傳聲。”
【示例】不論男女老幼,都要和和氣氣組織起來。 ——巴金《火》第二部
【第17句】:男婚女聘[nán hūn nǚ pìn]
【解釋】指兒女成家。
【出處】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沒來由強風(fēng)情,剛可喜男婚女聘。”
【示例】男婚女聘,古之禮也。你既娶婦,何不領(lǐng)歸?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四
【第18句】:男大須婚,女大須嫁[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xū jià]
【解釋】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示例】我便說:'男大須婚,女大須嫁,這是人生大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
【第19句】:男大當(dāng)娶[nán dà dāng qǔ]
【解釋】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男大當(dāng)娶,女大當(dāng)聘,你六十九了,白活!”
【示例】男大當(dāng)娶,你該結(jié)婚了。
【第20句】:男兒有淚不輕彈[nán ér yǒu lèi bù qīng tán]
【解釋】彈:用手彈灑。指男子漢不輕易落淚。
【出處】毛澤東《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他們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評級時,這個風(fēng)也要整一下吧。”
【示例】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第21句】:男才女貌[nán cái nǚ mào]
【解釋】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對。
【示例】你們真是男才女貌的一對。
【第22句】:男兒膝下有黃金[nán ér xī xià yǒu huáng jīn]
【解釋】指男子漢不可輕易向人下跪。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林上舍道:'男兒膝下有黃金,如何拜人?’”
【示例】韋小寶笑道:“好,磕頭就磕頭。男兒膝下有黃金,最好天天跪女人!” ——金庸《鹿鼎記》第二十二回
【第23句】:男大當(dāng)婚,女大須嫁[nán dà dāng hūn,nǚ dà xū jià]
【解釋】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古語說得好,男大當(dāng)婚,女大須嫁……只因他屢屢來求,難于拒絕,故我勸侄女嫁他。”
【第24句】:男女別途[nán nǚ bié tú]
【解釋】男子與女子應(yīng)有所區(qū)別。
【出處】男子與女子應(yīng)有所區(qū)別。
【示例】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男女別途,舉選上德。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xùn)》
【第25句】:男大須婚,女大必嫁[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bì jià]
【解釋】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男大須婚,女大必嫁,這是人倫大事,五常之禮,何故煩惱?”
【第26句】:男大須婚[nán dà xū hūn]
【解釋】男子長大成年后總要娶親成家。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侍郎楊杰居士》:“……忽大悟,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長須嫁。討甚閑工夫,更說無生話。’書以寄衣,衣稱善。”
【示例】男大須婚,女大須嫁,這是人生大禮。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
【第27句】:男倡女隨[nán chāng nǚ suí]
【解釋】倡:倡導(dǎo)。指女方必須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出處】《孔叢子·嘉言》:“十五許嫁而后從夫,是陽動而陰應(yīng),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第28句】:男耕婦織[nán gēng fù zhī]
【解釋】男的耕田,女的織布。形容辛勤勞動或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家庭生活。
【示例】她幻想回到男耕婦織的原始生活。
【第29句】:男不對女?dāng)砙nán bù duì nǚ dí]
【解釋】男的不與女的爭斗。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五回纏夾二先生評:“豈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對女?dāng)持庞?xùn),反欲打殺老婆。”
【第30句】:男來女往[nán lái nǚ wǎng]
【解釋】指男女雙方交往密切。也形容熱鬧場所人來人往。
【出處】《北齊書·王纮傳》:“突厥與宇文,男來女往,必當(dāng)以影響。”
【第31句】:男婚女嫁[nán hūn nǚ jià]
【解釋】指兒女成家。
【出處】語出《后漢書·逸民傳·向長》:“建武中,男女聚嫁既畢,[長]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也。”唐·劉禹錫《哭呂衡州時予方謫居》詩:“空懷濟世安人略,不見男婚女嫁時。”
【示例】男婚女嫁,大事都完了。 ——冰心《南歸》
【第32句】:男尊女卑[nán zūn nǚ bēi]
【解釋】尊:地位高;卑:低下。在封建社會里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這是重男輕女的不平等封建禮教。
【出處】《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
【示例】雖不曾夫貴妻榮,我只知是男尊女卑。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
【第33句】:男唱女隨[nán chàng nǚ suí]
【解釋】指女方必須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出處】《孔叢子·嘉言》:“十五許嫁而后從夫,是陽動而陰應(yīng),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第34句】:男不與女斗[nán bù yǔ nǚ dòu]
【解釋】男的不與女的爭斗。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2回:“常言道:'男不與女斗。’我這般一個漢子,打殺這幾個丫頭,著實不濟。”
【示例】男不與女斗是尊重女性的表現(xiàn)。
【第35句】:男女平等[nán nǚ píng děng]
【解釋】男女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上的平。
【出處】清·秋瑾《勉女權(quán)歌》:“男女平權(quán)天賦就,豈甘居牛后?”
【示例】實現(xiàn)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使青年和兒童得到有益的學(xué)習(xí)。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
【第36句】:男女老少[nán nǚ lǎo shào]
【解釋】泛指所有的人。
【出處】光未然《黃河大合唱·黃水謠》:“麥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示例】你要通知到村里的男女老少。
【第37句】:男扮女妝[nán bàn nǚ zhuāng]
【解釋】男人打扮成女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見說男扮為女,甚以為奇,乃道:'男扮女妝,自然有異。難道你認他不出?’”
【示例】那態(tài)度神情,也不像什么男扮女妝,竟是逼真的一個大家閨秀!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四十七回
【第38句】:男子漢大丈夫[nán zǐ hàn dà zhàng fū]
【解釋】指志向高遠有所作為的男人。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男子漢大丈夫,休說那三綹梳頭、兩截穿衣、戴鬄髻的話頭。”
【示例】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又算得什么。
“男”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寡婦鰥男[guǎ fù guān nán]
【解釋】寡:寡婦;鰥:鰥夫。死了丈夫的女人和無妻的成年男子。指孤男寡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只鸞孤鳳,霎時間交仗成雙;寡婦鰥男,一席話搬唆捉對。”
【第2句】:寡女孤男[guǎ nǚ gū nán]
【解釋】指單身男女獨處
【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3回:“因為時候不早,寡女孤男同在這人跡稀少之地,談?wù)務(wù)f說地一同走著,外觀未免不雅。”
【第3句】:騃女癡男[ái nǚ chī nán]
【解釋】指迷戀于情愛的男女。
【出處】宋·徐鉉《新月賦》:“乃有騃女癡男,朱顏稚齒,欣春物之駘蕩,登春臺之靡辷。”
【示例】清·徐昂發(fā)《宮詞》之五五:“百回過錦人間戲,騃女癡男總未真。”
【第4句】:一索成男[yī suǒ chéng nán]
【解釋】舊時指頭胎生子。同“一索得男”。
【出處】宋·王邁《賀陳講書謀仲諏璋慶》詩:“十為良月陽將長,一索成男喜可知。”
【第5句】:綠女紅男[lǜ nǚ hóng nán]
【解釋】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
【出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萬壽寺》:“游人甚多,綠女紅男,聯(lián)蹁道路。”
【第6句】:一索得男[yī suǒ dé nán]
【解釋】舊時指頭胎生子。
【出處】《周易·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示例】居然一索得男,現(xiàn)在還未滿月哩!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八卷
“男”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須眉男子[xū méi nán zǐ]
【解釋】須眉:胡須和眉毛。古時男子以須、眉長得稠密為美。指堂堂的男子漢。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jié)》:“丫環(huán)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頂天立地之人,何況須眉男子。”
【示例】臨事作為,卻又有才有膽,賽過須眉男子。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三回
【第2句】:拖男挾女[tuō nán xié nǚ]
【解釋】帶領(lǐng)著子女。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難。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九回:“只聽得那風(fēng)滾滾,霧騰騰,來得甚近,唬得那城外各關(guān)廂人等,拖男挾女,顧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走入城門,將門閉了。”
【第3句】:飲食男女[yǐn shí nán nǚ]
【解釋】飲食:食欲;男女:性欲。儒家的觀點,泛指人的本性。
【出處】《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示例】天地之大,古今之變,萬匯之賾,日星河岳,賦物象形,兵刑禮樂,飲食男女,于以發(fā)為文章,形為詩賦。 ——清·葉燮《原詩·內(nèi)篇上》
【第4句】:寸男尺女[cùn nán chǐ nǚ]
【解釋】一男半女。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一折:“自家潞州高平縣下馬村人氏,姓張名秉彝,渾家郭氏,嫡親兩口兒家屬,寸男尺女皆無。”
【示例】夫妻兩口,為人疏財仗義,好善樂施,廣有田莊地宅,只是寸男尺女并無。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
【第5句】:童男童女[tóng nán tóng nǚ]
【解釋】未婚的男孩與女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使人仍赍童男童女,入海求之。”
【示例】遠處傳來了童男童女的歌聲。
【第6句】:大男小女[dà nán xiǎo nǚ]
【解釋】指子女。或指男男女女。
【出處】元·呂思誠《寄內(nèi)》:“少米無柴休懊惱,大男小女好看成。”
【示例】你看那長安城里,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著夸獎。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回
【第7句】:善男善女[shàn nán shàn nǚ]
【解釋】佛教用語。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出處】《金剛經(jīng)·善現(xiàn)啟請分》:“善男子,善女子,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示例】她會到曉荷常常去的通善社或崇善社去和那些有錢的,有閑的,想用最小的投資而獲得永生的善男善女們鬼混半天。 ——老舍《四世同堂》四三
【第8句】:攜男挈女[xié nán qiè nǚ]
【解釋】帶領(lǐng)著男兒女兒。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辛。
【出處】《楊家將演義》第五十一回:“懷玉領(lǐng)兵,約行六七十里,只見道路之中,大隊小隊攜男挈女而來。”
【第9句】:重男輕女[zhòng nán qīng nǚ]
【解釋】重視男子,看輕女性。指輕視婦女的封建思想。
【出處】曲波《林海雪原》:“說的白茹含羞帶樂的一撅嘴,'什么黃毛丫頭,重男輕女的思想。’”
【示例】我們不能有重男輕女的想法。
【第10句】:血性男兒[xuè xìng nán ér]
【解釋】指剛強正直,勇敢熱情的男子漢。
【出處】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六回:“你小姐乃是閨閣中的須眉男子,我鐵挺生也是個血性男兒。”
【第11句】:七男八婿[qī nán bā xù]
【解釋】形容子、婿眾多。同“七子八婿”。
【示例】一個家庭有七男八婿,計劃生育工作怎么做?
【第12句】:癡男怨女[chī nán yuàn nǚ]
【解釋】舊指愛戀極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滿足的男女。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fēng)月債難酬。”
【示例】因數(shù)十年前,誤辦一宗公案,害許多癡男怨女,都湮沒在這恨水愁山,泉淚冤海。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四十三回
【第13句】:善男信女[shàn nán xìn nǚ]
【解釋】佛教用語。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
【出處】《金剛經(jīng)·善現(xiàn)啟請分》:“善男子,善女子,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示例】但善男信女們不遠千里朝拜金頂?shù)娜匀辉诶虾涌凇⑹ń趾筒莸甑拇蟮郎辖j(luò)繹不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第14句】:弟男子侄[dì nán zǐ zhí]
【解釋】泛指晚輩男子。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倫常》:“《元典章》有'新附軍人、弟男子侄結(jié)連惡少為害’,四字始見。”
【示例】不一時,催命鬼領(lǐng)了幾個弟男子侄來到廟前。 ——《何典》第二回
【第15句】:好男不跟女斗[hǎo nán bù gēn nǚ dǒu]
【解釋】舊時認為有出息的男子不和女子一般見識。
【示例】好男不跟女斗,不必跟她一般見識。
【第16句】:美男破老[měi nán pò lǎo]
【解釋】美男:年輕的男寵;老:老成人。比喻用年輕的男寵讒毀老成人。
【出處】《逸周書·武稱解》:“美男破老,美女破舌。”
【第17句】:大男大女[dà nán dà nǚ]
【解釋】指超過正常結(jié)婚年齡的未婚男女。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3回:“我須不嫖他大男大女,不肏他親姐晚妹,干他甚事!”
【示例】現(xiàn)在大男大女不結(jié)婚是十分正常的。
【第18句】:賣男鬻女[mài nán yù nǚ]
【解釋】指因生活所迫而出賣自己的兒女。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況且如此荒年,那家不賣男鬻女來度命。”
【示例】舊社會,老百姓賣男鬻女還是勉強糊口。
【第19句】:一男半女[yī nán bàn nǚ]
【解釋】指一個兒子或女兒。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示例】要是令愛進去,生下一男半女,就是現(xiàn)成的局長太太。 ——茅盾《林家鋪子》
【第20句】:紅男綠女[hóng nán lǜ nǚ]
【解釋】指穿著各種漂亮服裝的青年男女。
【出處】清·舒位《修簫譜傳奇》:“紅男綠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示例】沒有人這么早來逛廟,他自己也并不希望看見什么豆汁攤子,大糖葫蘆,沙雁,風(fēng)車與那些紅男綠女。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第21句】:勇男蠢婦[yǒng nán chǔn fù]
【解釋】粗野無知,笨手笨腳的男女。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五回:“寶玉素昔最厭勇男蠢婦的,今日卻如何又命這兩個婆子進來?其中原來有個原故。”
【第22句】:三男兩女[sān nán liǎng nǚ]
【解釋】生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指人兒女兩全。
【出處】《后漢書·方術(shù)傳》:“三男兩女,孫息盈前,何為坐自殫竭?”
【第23句】:三男四女[sān nán sì nǚ]
【解釋】泛指子女眾多。
【出處】《舊唐書·李協(xié)武妻裴氏傳》:“德武已于嶺表娶爾硃氏為妻,及遇赦得還,至襄州,聞裴守節(jié),乃出其后妻,重與裴合。生三男四女。”
【示例】孫小馃子被贏家?guī)ё撸稚巳兴呐兆舆^得很緊。 ——劉紹棠《劉家鍋伙》
【第24句】:拖男帶女[tuō nán dài nǚ]
【解釋】帶領(lǐng)著子女。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難。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就是我這師傅,不辭年高路遠,拖男帶女而來,他也是為好。”
【第25句】:五男二女[wǔ nán èr nǚ]
【解釋】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孫繁衍,有福氣。宋時常繪印五男二女圖于紙箋或禮品上以示祝福。
【出處】《詩·召南·何彼襛矣序》孔穎達疏引晉皇甫謐云:“武王五男二女。”
【第26句】:女扮男妝[nǚ bàn nán zhuāng]
【解釋】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8卷:“那黃善聰女扮男妝,千古奇事。”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6回:“你先見的那個是個大姑娘,女扮男妝,臥虎溝沙大哥的女兒。”
【第27句】:孤男寡女[gū nán guǎ nǚ]
【解釋】指單身男女。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7回:“孤男寡女,有無媒而共處一室,以亂婚姻于始。”
【示例】但總覺得半夜三更,孤男寡女在一起,是件'孤男寡女’的事。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
【第28句】:生男育女[shēng nán yù nǚ]
【解釋】指生育子女。
【出處】《五燈會元·百丈惟政禪師》:“巖頭和尚用三文錢索得個妻,只解撈蝦摝蜆,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門風(fēng)斷絕。”
【示例】每日價臥柳眠花,戀著那送舊迎新潑弟子,全不想生男育女舊嬌娃。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
【第29句】:女扮男裝[nǚ bàn nán zhuāng]
【解釋】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示例】她喜歡女扮男裝。
【第30句】:女織男耕[nǚ zhī nán gēng]
【解釋】封建社會中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一家一戶經(jīng)營,男的種田,女的織布。指全家分工勞動。
【出處】宋·羅泌《路史·后紀十二·夏后氏》:“男耕女織,不奪其時。”
【示例】女織男耕,桑麻滿圃。 ——明·趙弼《青城隱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