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架”的成語(32個)
本文整理了架肩接踵、萬簽插架、衣架飯囊等含“架”的成語32個,其中“架”開頭的成語7個,“架”結(jié)尾的成語9個,“架”在中間的成語1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架”開頭的成語【第1句】:架肩接踵[jià jiān jiē zhǒng]
【解釋】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擁擠。
【出處】宋·無名氏《燈下閑談·升斗得仙》:“李相公玨鎮(zhèn)揚(yáng)日,夜夢長衢而行,見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觀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詣看焉。”
【第2句】:架海擎天[jià hǎi qíng tiān]
【解釋】架海:橫跨大海;擎天:支撐上天。形容本領(lǐng)大,能力非凡。
【出處】元·無名氏《衣錦還鄉(xiāng)》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zhí)戟小人哉。”
【示例】世間架海擎天柱,岳下降魔斬將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
【第3句】:架屋疊床[jià wū dié chuáng]
【解釋】屋上架屋,床上疊床。比喻重復(fù)累贅。
【出處】明·焦竑《焦氏筆乘續(xù)集·俗書之誤》:“至如暴已從日,又加日而為曝,然已從火,又加火而為燃……架屋疊床,觸目皆是。”
【示例】周、程、張、朱以后,土飯陳羹,架屋疊床,轉(zhuǎn)不如發(fā)為文章,見諸事業(yè)者,實(shí)而可征也。 ——清·秦篤輝《平書·文藝上》
【第4句】:架海金梁[jià hǎi jīn liáng]
【解釋】梁:橋梁。架在海上的金橋。比喻能夠身肩重任的棟梁之才。
【出處】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萬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示例】四個將軍,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鎮(zhèn)邊疆。 ——元·無名氏《岳飛精忠》第四折
【第5句】:架肩擊轂[jià jiān jī gū]
【解釋】肩膀相挨,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擁擠。
【出處】《太平廣記》卷二百引唐·高彥休《唐闕史·盧渥》:“及赴任陜郊,洛陽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設(shè)祖筵,遮于行路,洛陽為之一空。都人觀者架肩擊轂。”
【第6句】:架謊鑿空[jià huǎng záo kōng]
【解釋】指扯謊作假。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二回:“這楊大郎名喚楊光彥,綽號鐵指甲,專一糶風(fēng)賣雨,架謊鑿空。”
【第7句】:架屋迭床[jià wū dié chuáng]
【解釋】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fù)、累贅。
【出處】明·焦竑《焦氏筆乘續(xù)集·俗書之誤》:“架屋迭床,觸目皆是。”
【示例】土飯陳羹,架屋迭床,轉(zhuǎn)不如發(fā)為文章。 ——清·秦篤輝《平書·文藝上》
“架”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萬簽插架[wàn qiān chā jià]
【解釋】形容書籍極多。
【出處】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
【示例】萬簽插架號東莊,多稼連云亦何有。 ——宋·陸游《寄題徐載叔秀才東莊》
【第2句】:飯囊衣架[fàn náng yī jià]
【解釋】囊:口袋。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無用之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示例】馬氏聽說,把子牙劈臉一口啐道:“不是你無用,反來怨我,真是飯囊衣架,惟知飲食之徒!”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五回
【第3句】:充箱盈架[chōng xiāng yíng jià]
【解釋】充、盈:滿。盛滿書箱,擺滿書架。形容藏書豐富。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經(jīng)、廿一史、九流三教、諸子百家、腐爛時文、新奇小說,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連樓。”
【第4句】:打鴨子上架[dǎ yā zi shàng jià]
【解釋】比喻強(qiáng)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示例】你這樣做還不是打鴨子上架、強(qiáng)人所難嗎?
【第5句】:累屋重架[lěi wū chóng jià]
【解釋】累:重疊。指層次重疊。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第6句】:重床疊架[chóng chuáng dié jià]
【解釋】比喻重復(fù)繁多。
【出處】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疊架的法令,何嘗不嚴(yán)密堂皇,然而,解決了問題么?”
【第7句】:豆棚瓜架[dòu péng guā jià]
【解釋】指百姓聚會納涼說話閑聊的地方。
【出處】清·王士慎《〈聊齋志異〉題辭》:“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第8句】:重床迭架[chóng chuáng dié jià]
【解釋】比喻重復(fù)繁多。
【第9句】:趕鴨子上架[gǎn yā zī shàng jià]
【解釋】比喻強(qiáng)迫去做能力達(dá)不到的事情。
【出處】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說著一把將我拖了起來,要我去看看。這是硬趕鴨子上架,我向她解釋,去看也是沒用。”
【示例】你不要趕鴨子上架、強(qiáng)人所難。
“架”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衣架飯囊[yī jià fàn náng]
【解釋】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示例】我討厭那些衣架飯囊般的人。
【第2句】:插架萬軸[chā jià wàn zhóu]
【解釋】插架:將藏書安放在書架上。軸:古代書卷中的桿,借指書籍。形容藏書豐富。
【出處】語出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示例】插架萬軸兮星宿懸,口吟目披兮游圣賢。 ——宋·秦觀《掩關(guān)銘》
【第3句】:梯山架壑[tī shān jià hè]
【解釋】形容登山涉險歷經(jīng)艱辛。
【出處】晉·陸機(jī)《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莫不梯山架壑,鏹負(fù)來歸。”
【第4句】:沒屋架梁[méi wū jià liáng]
【解釋】比喻無中生有。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四卷:“更有一等狠心腸的人,偏要從家門首打墻腳起:詐害親戚,侵占鄉(xiāng)里,受投獻(xiàn),窩盜賊,無風(fēng)起浪,沒屋架梁。”
【第5句】:招架不住[zhāo jià bù zhù]
【解釋】招架:抵擋。抵擋不了或沒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內(nèi)便走。”
【示例】因農(nóng)民起來形勢甚猛,地主階級招架不住,其武裝勢力大部分投降農(nóng)會。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yùn)動考察報告》
【第6句】:衣架飯袋[yī jià fàn dài]
【解釋】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事的人
【出處】李棟《彩云歸》:“對于'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衣架飯袋、凡夫俗子來說,佛門也許是個逃離苦海的福地。”
【第7句】:遇水架橋[yù shuǐ jià qiáo]
【解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jìn)。
【出處】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競賽》:“他們的勁頭都鼓的當(dāng)當(dāng)響,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氣兒跑步向前。”
【第8句】:迭床架屋[dié chuáng jià wū]
【解釋】床上安床,屋下架屋。比喻重復(fù)、累贅
【出處】鄒韜奮《經(jīng)歷·外國文和外國教師》:“講到成語,有些人的腦子里不是沒有若干成語,但是用起來,迭床架屋,拖泥帶水。”
【第9句】:鄴架之藏[yè jià zhī cáng]
【解釋】對他人藏書的美稱。
【出處】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示例】清·顧炎武《與顏修來手札》:“如貴地友人家有鄴架之藏,欲一就觀。”
【第10句】:擺架子[bǎi jià zǐ]
【解釋】指自高自大,裝腔作勢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5回:“林之洋道:'他果另眼相看,俺更要擺架子說大話了。’”
【示例】王朔《無人喝彩》:“他進(jìn)了一家門臉很親切不擺架子但場面不小座位眾多的飯莊。”
【第11句】:空心架子[kōng xīn jià zǐ]
【解釋】空話、謊言或無實(shí)際內(nèi)容的東西。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4回:“人也不認(rèn)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么空心架子!”
【第12句】:檠天架海[qíng tiān jià hǎi]
【解釋】形容本領(lǐng)大,能力非凡。
【出處】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一折:“我是個出水金精獸,穩(wěn)情取檠天架海梁。”
【第13句】:疊床架屋[dié chuáng jià wū]
【解釋】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fù)、累贅。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xué),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示例】講到成語,有些人的腦子里不是沒有若干成語,但是用起來,疊床架屋,拖泥帶水。 ——鄒韜奮《經(jīng)歷·外國文和外國教師》
【第14句】:擎天架海[qíng tiān jià hǎi]
【解釋】擎天:支撐著天;架海:跨越過海。形容本領(lǐng)非凡。多用于擔(dān)當(dāng)國家重任的人和非常杰出的人才。
【出處】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這個將軍休左猜,俺可便專心等待,等待你個擎天架海棟梁材。”
【示例】賢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第15句】:屋下架屋[wū xià jià wū]
【解釋】比喻機(jī)構(gòu)或文章結(jié)構(gòu)重疊。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
【示例】且自詡為雖創(chuàng)論而無實(shí)定論,直床上安床,屋下架屋耳。 ——清·周中孚《鄭堂札記》第三卷
【第16句】:調(diào)詞架訟[tiáo cí jià sòng]
【解釋】指調(diào)唆他人訴訟。
【出處】孫梨《白洋淀紀(jì)事·鐘》:“尼姑在社會上并沒有特殊地位,可是因?yàn)樗橇值沦F的知己,她竟能調(diào)詞架訟,成了村里政治舞臺上的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