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結尾的成語228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開云見天、發喊連天、怨氣沖天、用管窺天等“天”結尾的成語228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開云見天[kāi yún jiàn tiān]
【解釋】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同“開云見日”。
【出處】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第十回:“雷石柱提高嗓子說:'……他就是武工隊的武得民同志!’眾人一聽,如開云見天,興奮得一下把老武擁在當中。”
【第2句】:發喊連天[fā hǎn lián tiān]
【解釋】連天:與天相連。叫喊的聲音直達天上。形容喊聲宏大。
【出處】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一折:“憑著俺猛將千員,士卒勇健,相征戰,則聽的發喊連天,將武藝可便從施展。”
【第3句】:怨氣沖天[yuàn qì chōng tiān]
【解釋】怨憤之氣沖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緒極大。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員一見其尸,怨氣沖天,手持九節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
【示例】其時百姓為貪官所逼,怨氣沖天,早已大眾齊心,一呼百應。(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第4句】:用管窺天[yòng guǎn kuī tiān]
【解釋】從管子里看天。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猶以管窺天,詎知天之闊狹。”
【第5句】:以筦窺天[yǐ guǎn kuī tiān]
【解釋】筦,同“管”。比喻同聞狹隘或看事片面。見“以管窺天”。
【第6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解釋】舊諺。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于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3回:“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示例】不過剩下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茅盾《子夜》
【第7句】:無法無天[wú fǎ wú tiān]
【解釋】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你在家不讀書也罷了,怎么又做出這無法無天的事來。”
【示例】統領的兵,一個個無法無天,我們的苦頭也吃夠了,實在說不出一個“好”字。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
【第8句】:火光燭天[huǒ guāng zhú tiān]
【解釋】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多指火災)。
【出處】明·張岱《海志》:“火光燭天,海水如沸,此來得見海戰,尤奇。”
【示例】城里到處火光燭天,槍炮齊響,有錢的人紛紛逃難,窮若的人民水斷糧絕。 ——老舍《吐了一口氣》
【第9句】:詬龜呼天[gòu guī hū tiān]
【解釋】原意為占卜不吉,對占卜器具及天辱罵呼叫。引申為對不幸命運的呼號。
【出處】《淺論儒家的孝道·再興國學》:“八十多年前,時人發憤于國之積弱,詬龜呼天。一批深受西學影響又急欲救亡圖強的激進青年,以胡適、陳獨秀為主將,發起了一場中國近代以來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新文化革命運動’”。
【第10句】:順口談天[shùn kǒu tán tiān]
【解釋】指隨便說話。
【出處】朱自清《擇偶記》:“聽差原只順口談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示例】聽差原只順口談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朱自清《擇偶記》
【第11句】:一畫開天[yī huà kāi tiān]
【解釋】相傳伏羲畫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畫,干為天,故指“一畫開天”。
【第12句】:一手遮天[yī shǒu zhē tiān]
【解釋】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出處】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示例】弘光好酒喜內,日導以荒淫,毫不省外事,而士英一手遮天,靡所不為矣。 ——明·張岱《石匱書·馬士英阮大鉞傳》
【第13句】:翰飛戾天[hàn fēi lì tiān]
【解釋】飛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飛黃騰達。
【示例】他盼望有翰飛戾天的一天。
【第14句】:色膽包天[sè dǎn bāo tiān]
【解釋】形容貪戀淫欲膽量很大。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常言道:色膽包天,這回鈕逢之竟要把天來包一包。”
【示例】你真是色膽包天,敢吃老娘豆腐?
【第15句】:呵壁問天[hē bì wèn tiān]
【解釋】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出處】漢·王逸《天問序》:“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嘆息。……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
【示例】分明猶懼公不信,公看呵壁書問天。(唐·李賀《公無出門》詩
【第16句】:廣樂鈞天[guǎng yuè jūn tiān]
【解釋】廣樂:優美而雄壯的音樂;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之中央。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出處】《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示例】乃睹此廣樂鈞天,復見宗廟百官之美富。 ——清·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敘》
【第17句】:縮地補天[suō dì bǔ tiān]
【解釋】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出處】《舊唐書·音樂志一》:“高祖縮地補天,重張區宇;反魂肉骨,再造生靈。”
【示例】所以無人再逢者,當由過去生中原未受恩,故不肯竭盡心力縮地補天耳。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
【第18句】:四腳朝天[sì jiǎo cháo tiān]
【解釋】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叫聲未絕,早被大鵬一嘴啄得四腳朝天,嗚呼哀哉。”
【示例】這完這句,便四腳朝天,一聲不言語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
【第19句】:恨海愁天[hèn hǎi chóu tiān]
【解釋】形容愁悶象山一樣大,象海一樣深,無法排遣。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風,怎攬這場愁山悶海。”
【第20句】:緯地經天[wěi dì jīng tiān]
【解釋】經、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規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經緯天地曰文。”《國語·周語》:“天六地五,數之常也。經之以天,緯之以地。”
【示例】開物成務,緯地經天,則齊中書監尚書令太尉南昌文獻公其人也。 ——唐·李翰《鳳閣王侍郎傳論贊》
【第21句】:漫地漫天[màn dì màn tiān]
【解釋】漫:滿。充滿天地之間。形容數量極多,到處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出處】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撲頭撲面,雪擁就浪千堆。”
【第22句】:難于上天[nán yú shàng tiān]
【解釋】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天。”
【第23句】:轉日回天[zhuǎn rì huí tiān]
【解釋】形容力量大,能扭轉很難挽回的局面。
【出處】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示例】他勢壓朝班,威傾京國,你卻與他相別。只怕他轉日回天,那時須有個決裂。 ——明·高明《琵琶記·官媒議婚》
【第24句】:局地鑰天[jú dì yào tiān]
【解釋】指惶恐不安的樣子。
【第25句】:聽命由天[tīng mìng yóu tiān]
【解釋】聽:任憑;由:順隨。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
【出處】鄭振鐸《桂公塘》:“不,莫管我,且聽命由天。”
【第26句】:說地談天[shuō dì tán tiān]
【解釋】天上地下,無所不談。形容話題廣泛或巧于言辭。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三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
【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3回:“一個人搧著扇子,在那里說地談天,指方賣藥。”
【第27句】:黑地昏天[hēi dì hūn tiān]
【解釋】形容極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會。
【出處】清·孫雨林《皖江血·獄會》:“然野蠻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場,弟來恐亦難免也。”
【示例】唉唉,老梁呀老梁!深更半夜,黑地昏天,你跑進那靈堂去干甚么? ——郭澄清《大刀記》開篇二
【第28句】:沸反連天[fèi fǎn lián tiān]
【解釋】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同“沸反盈天”。
【出處】《說岳全傳》第六七回:“那黑虎帶來的兩員偏將,給散了眾軍羊酒,仍回到殿上,聽得里面沸反連天,拔出腰刀搶進來。”
【第29句】:棘地荊天[jí dì jīng tiān]
【解釋】到處都是荊棘。形容變亂后的殘破景象或困難重重的處境。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千年遼鶴,望人民城郭以愴神;何處銅駝,向棘地荊天而長涕。”
【示例】要從棘地荊天里,還我金剛不壞身。 ——周實《感事》詩之一
【第30句】:碧海青天[bì hǎi qīng tiān]
【解釋】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涼。后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出處】唐·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示例】次句寫牛渚夜景,大處落墨,展現出一片碧海青天、萬里無云的境界。 ——《唐詩鑒賞·夜泊牛渚懷古》
【第31句】:架海擎天[jià hǎi qíng tiān]
【解釋】架海:橫跨大海;擎天:支撐上天。形容本領大,能力非凡。
【出處】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哉。”
【示例】世間架海擎天柱,岳下降魔斬將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
【第32句】:飛必沖天[fēi bì chōng tiān]
【解釋】一飛起來,就必定會沖上青天。比喻不干則已,一干就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來。
【出處】《韓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與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第33句】:知命樂天[zhī mìng lè tiān]
【解釋】命:命運;天:天意。安于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出處】《周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示例】道既不行,復不能知命樂天,又不能隱于山藪。 ——唐·陳子昂《無端貼》
【第34句】:人強勝天[rén qiáng shèng tiān]
【解釋】人的力量強盛,可以戰勝自然。
【出處】《亢倉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強勝天。”
【示例】故曰人強勝天,蓋是謂矣。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災策》
【第35句】:甲第連天[jiǎ dì lián tiān]
【解釋】甲第:富豪顯貴的宅第。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
【出處】唐·崔顥《長安道》:“長安甲第高入云,誰家居住霍將軍。”
【示例】門外車輪流水,城中甲第連天,瓊樓酬月十二層,錦障藏春五十里。 ——明·高則誠《琵琶行·牛氏規奴》
【第36句】:水光接天[shuǐ guāng jiē tiān]
【解釋】水的光色與天的光色相連接。形容水域廣闊。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示例】《英烈傳》第47回:“但見湖中清風徐來,水光接天,萬籟無聲,一碧萬頃。”
【第37句】:披云霧睹青天[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
【解釋】披:劈開。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披云霧睹青天。’”
【第38句】:伏而咶天[fú ér shì tiān]
【解釋】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與所求不一致,無法達到目的。
【出處】《荀子·仲尼》:“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第39句】:坐井窺天[zuò jǐng kuī tiān]
【解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江陵》:“以此定李杜優劣,誠坐井窺天也。”
【第40句】:色膽迷天[sè dǎn mí tiān]
【解釋】形容貪戀淫欲膽量很大。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吳氏經過兒子幾番道兒,也該曉得謹慎些,只是色膽迷天,又欺他年小,全不照顧。”
【第41句】:眼高于天[yǎn gāo yú tiān]
【解釋】眼高:眼界很高。眼界高過天。比喻眼界極高。也比喻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六回:“你們這一班軍裝大買辦,平日眼高于天,何嘗有個朋友在心上!”
【第42句】:患至呼天[huàn zhì hū tiān]
【解釋】患:禍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準備,災禍臨頭,求天救助。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示例】如果不早作準備,來年汛期患至呼天,就來不及了。
【第43句】:另有洞天[lìng yǒu dòng tiān]
【解釋】另有一種新鮮的境界。
【示例】巖洞中另有洞天的景色,引人入勝,不可言狀。
【第44句】:換日偷天[huàn rì tōu tiān]
【解釋】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明·屠隆《彩毫記·宮禁生讒》:“叵耐狂生詩太狂,只愁謗語外傳揚,但憑換日偷天手,難免嘲風弄月殃。”
【第45句】:法眼通天[fǎ yǎn tōng tiān]
【解釋】法眼:佛教中所謂有“五眼”之一,能看見實相。法眼能看穿天。比喻人的眼力卓越精深,看得很遠。
【第46句】:一手障天[yī shǒu zhàng tiān]
【解釋】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出處】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第47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
【解釋】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出處】《論語·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示例】豈不聞夏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何懼之有。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楔子
【第48句】:開霧睹天[kāi wù dǔ tiān]
【解釋】比喻使人豁然開朗。
【出處】漢·徐干《中論·審大臣》:“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云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示例】夜不離閣,無愧于黃香;開霧睹天,有同于樂廣。 ——北周·宇文迥《<庾信集>序》
【第49句】:一手擎天[yī shǒu qíng tiān]
【解釋】用一支手托住天。比喻無法辦到的事。
【出處】宋·魏了翁《王總領生日》:“西南計臣授鈇鉞,獨以一手擎半天。”
【第50句】:白日升天[bái rì shēng tiān]
【解釋】原是道教指白晝升天成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貴起來。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正失》:“俗說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鴻寶苑祕》枕中之書,鑄成黃白,白日升天。”
【示例】遂去,悉度其妻妾,于是“金氏門中兩代白日升天。” ——魯迅《中國文學史略》第二十六篇
【第51句】:性命關天[xìng mìng guān tiān]
【解釋】猶言性命交關。形容關系重大,非常緊要。
【出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他本是一個寒儒,怎犯下十惡大罪,方信道日月雖明,不照那覆盆之內。我為甚重推重審,卻不道人性命關天關地。”
【示例】出了差錯,性命關天。王姑娘,叩頭接旨吧。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
【第52句】:逆理違天[nì lǐ wéi tiān]
【解釋】逆:違反;悖:違背。違背天道常理。
【出處】漢·荀悅《漢紀·孝武帝紀》:“身滅祀絕,為天下笑,天以吳眾不能成功者何?誠逆天違理而不見時也。”
【示例】我薦仁義,肯從他逆理違天。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寶劍記·避難遇義》
【第53句】:拔地參天[bá dì cān tiān]
【解釋】拔地:從地面上陡然聳立。參天:高聳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氣勢雄偉。同“拔地倚天”。
【出處】郭沫若《春天的信號》:“我們可以預言,它一定會拔地參天。”
【示例】原始森林里有很多拔地參天的大樹。
【第54句】:一人得道,九族升天[yī rén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第55句】:雪窖冰天[xuě jiào bīng tiān]
【解釋】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到處是冰和雪。形容天氣寒冷,也指嚴寒地區。
【出處】《宋史·朱弁傳》:“嘆馬角之未生,魂銷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
【示例】今日荷戈邊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清·黃遵憲《歸過日本志感》詩
【第56句】:畸人侔天[jī rén mó tiān]
【解釋】畸:奇;侔:相等。形容為人清高,不流于俗。
【出處】《莊子·大宗師》:“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第57句】:舜日堯天[shùn rì yáo tiān]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纻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示例】生逢舜日當堯天,經營內外皆英賢。 ——元·丁鶴年《送岳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第58句】:只手遮天[zhī shǒu zhē tiān]
【解釋】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出處】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示例】又說皇上已知道了這件事,終究會水落石出,旁人別想只手遮天,瞞過了圣明天子。 ——金庸《鹿鼎記》第五十回
【第59句】:蹇人升天[jiǎn rén shēng tiān]
【解釋】比喻不可能之事。同“蹇人上天”。
【出處】清·蔣士銓《臨川夢·遣跛》:“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升天而貪榮利者乎?”
【第60句】:遮地漫天[zhē dì màn tiān]
【解釋】形容風沙、雨雪大或人馬等極多。
【出處】《清平山堂話本·羊角哀死戰荊軻》:“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迷天,變盡青黃赤黑。”
【第61句】:昧地謾天[mèi dì mán tiān]
【解釋】比喻昧著良心隱瞞真實情況,用謊言欺騙他人。亦作“昧地瞞天”。
【出處】金侯善淵《酹江月》詞:“昧地謾天,多能已會,以巧翻為拙。”
【示例】你這般昧地瞞天,謅佞奸僻。 ——明無名氏《活拿肖天佑》頭折
【第62句】:鳶飛戾天[yuān fēi lì tiān]
【解釋】鳶:又名黑耳鳶,一種兇猛的鳥;戾:至,到。比喻為功名利祿而極力高攀。
【出處】《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示例】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吳均《與朱元思書》
【第63句】:煙霧騰天[yān wù téng tiān]
【解釋】像濃煙霧氣向上升騰翻滾一樣。形容鬧騰得十分兇。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平生絕無嗜好,惟有敬信鬼神,是他獨一無二的事,家里頭供的甚么齊天大圣、觀音菩薩,亂七八糟的,鬧了個煙霧騰天。”
【示例】一個捶背,一個揉胸,又有一個拿飯湯,又有一個倒開水,鬧得七手八腳,煙霧騰天。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
【第64句】:披云霧,睹青天[pī yún wù,dǔ qīng tiān]
【解釋】披:撥開;睹:看見。撥開云霧,年歲青天。比喻消除障礙,見到光明。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披云霧,睹青天。”
【第65句】:一夫得道,九族升天[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示例】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我不在你九族內嗎?那時連我爹媽都要見面哩!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九回
【第66句】:罪惡迷天[zuì è mí tiān]
【解釋】迷:迷漫。形容罪惡極大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5回:“文面小吏,罪惡迷天,曲辱貴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第67句】:蔽日遮天[bì rì zhē tiān]
【解釋】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形容遮蓋的范圍非常寬廣。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崖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示例】詭難窮,奸莫測,蔽日遮天,一霎分南北。 ——清·天花藏主人《玉支磯》
【第68句】:動地驚天[dòng dì jīng tiān]
【解釋】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示例】奪魁喊聲竟起,動地驚天怒似雷,天賽比。 ——明·無名氏《陰山破虜》第三折
【第69句】:女媧補天[nǚ wā bǔ tiān]
【解釋】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示例】傳說雨花石是女媧補天留下的石頭。
【第70句】:銅臭薰天[tóng chòu xūn tiān]
【解釋】銅臭:銅錢的氣味。充滿銅錢的臭味。常用以譏諷有錢人品行不端。也指賄賂公行,敗壞風氣。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論者嫌其銅臭。”
【示例】幾把一座北京城鬧得銅臭薰天,令人不可向邇。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二○七
【第71句】:民以食為天[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解釋】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處】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示例】《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第72句】:鵬摶九天[péng tuán jiǔ tiān]
【解釋】摶:盤旋;九天:高空。比喻人奮發有為。
【出處】《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唐·李白《獨漉篇》:“神鷹夢澤,不顧鴟鳶。為君一擊,鵬摶九天。”
【第73句】:罪惡滔天[zuì è tāo tiān]
【解釋】滔天:漫天,彌天。形容罪惡極大。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七:“今開慶誤國之人,罪惡滔天。”
【示例】若是高俅在內,必然阻住,此賊累辱朝廷,罪惡滔天。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
【第74句】:感戴二天[gǎ dài èr tiān]
【解釋】形容那些把人從危險、艱難、疾病當中挽救出來的人。
【第75句】:鼻孔撩天[bí kǒng liáo tiān]
【解釋】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宋陸游《入蜀記》卷五:“荊州絕無禪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關,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謂有得,不復參叩。故語云:'下江者疾走如煙,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勞他二佛打供,了不見一僧坐禪。’”
【第76句】:一木破天[yī mù pò tiān]
【解釋】指時機尚未成熟。比喻謀逆未成。
【示例】他計劃倒好,不料一木破天,前功盡棄。
【第77句】:平步登天[píng bù dēng tiān]
【解釋】比喻一下子就達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棉庵鄭虛臣報冤》:“滯色已開,只在三日內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示例】假使她能平步登天一下置身到成都的大戶人家。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二部
【第78句】:掘地尋天[jué dì xún tiān]
【解釋】掘:挖;尋:找。挖地找天。比喻行為與目的相反,違反現實,不可能如愿。
【出處】《續指月錄·常州華藏湛堂智深禪師》:“掘地討天,虛空釘橛。”
【示例】家緣事事待周全,更望一身成正果,掘地尋天。 ——元·王丹桂《煉丹砂》
【第79句】:順人應天[shùn rén yìng tiān]
【解釋】應:適應,適合。順應天命,合乎人心。舊時常用于頌揚建立新的朝代。
【出處】《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示例】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趙氏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
【第80句】:三十三天[sān shí sān tiān]
【解釋】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出處】《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
【示例】三十三天,離恨天最高。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
【第81句】:入井望天[rù jǐng wàng tiān]
【解釋】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第82句】:攪海翻天[jiǎo hǎi fān tiān]
【解釋】攪:攪拌;翻:反轉。比喻力量聲勢極其壯大。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九回:“兩人攪海翻天,只是打得高興,周智在旁只叫'利害!’”
【第83句】:人命關天[rén mìng guān tiān]
【解釋】關天:比喻關系重大。指有關人命的事情關系及重大。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人命關天,分甚么首從。”
【示例】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千萬不能大意。
【第84句】:以管窺天[yǐ guǎn kuī tiān]
【解釋】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示例】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 ——漢·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第85句】:遮地蓋天[zhē dì gài tiān]
【解釋】形容風沙、雨雪大或人馬等極多。同“遮天蓋地”。
【出處】李季《五月端陽·打橫山》:“大小據點一掃光,紅軍和赤衛軍遮地蓋天。”
【第86句】:眾口熏天[zhòng kǒu xūn tiān]
【解釋】指群言可以動天。比喻輿論力量大。
【出處】《呂氏春秋·離謂》:“毀譽成黨,眾口熏天。”
【第87句】:未定之天[wèi dìng zhī tiān]
【解釋】比喻事情還沒有著落或還沒有決定。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
【示例】事情還在未定之天,你們忙些啥?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
【第88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shēng sǐ yǒu mìng,fù guì zà tiān]
【解釋】舊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處】《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示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
【第89句】:覆地翻天[fù dì fān tiān]
【解釋】指發生極大的事。也比喻亡國。
【出處】唐·劉商《胡茄十八拍》詩:“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示例】你道他兩個覆地翻天,射影吹沙,舞爪張牙,那恢恢天網,終久還他帶鎖披枷。 ——明·楊珽《龍膏記·脫難》
【第90句】:沸反盈天[fèi fǎn yíng tiān]
【解釋】沸:滾翻;盈:充滿。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
【出處】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剛剛到門,聽見里面哭的沸反盈天。”
【示例】你自己薦她來,又合伙劫她去,鬧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個什么樣子? ——魯迅《彷徨·祝福》
【第91句】:跼地籥天[jú dì yuè tiān]
【解釋】指惶恐不安的樣子。籥,古同“鑰”,鎖鑰。
【第92句】:送佛到西天[sòng fó dào xī tiān]
【解釋】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示例】我們中國人最講信義,幫人幫到底,送佛到西天!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一章
【第93句】:仰面唾天[yǎng miàn tuò tiān]
【解釋】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第94句】:腳心朝天[jiǎo xīn cháo tiān]
【解釋】死的隱語。
【第95句】:昧地瞞天[mèi dì mán tiān]
【解釋】瞞、昧:隱瞞,欺騙。昧著良心隱瞞真實情況,以謊言騙人。
【出處】金·侯善淵《酹江月》詞:“昧地謾天,多能已會,以巧翻為拙。”
【示例】你這般昧地瞞天,諂佞奸僻。 ——明·無名氏《活拿肖天佑》第一折
【第96句】:福地洞天[fú dì dòng tiān]
【解釋】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出處】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
【示例】一到南邊,果然山明川麗,如登福地洞天。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第97句】:鄒衍談天[zōu yǎn tán tiān]
【解釋】比喻善辯。鄒,通“騶”。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
【示例】張華博物身終死,鄒衍談天舌竟體。 ——元·袁桷《觀物》詩
【第98句】:轉海回天[zhuǎn hǎi huí tiān]
【解釋】形容力量大,能扭轉很難挽回的局面。同“轉日回天”。
【出處】宋·秦觀《代參寥與鍾山實啟》:“扣角負鼎,無羨昔人;轉海回天,復聞今日。”
【第99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
【解釋】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示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不僅自古有之,現實生活當中也并不少見。 ——尚久驂《糖為什么這么甜》
100、難于上青天[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解釋】比上天還難。形容極其困難,不易實現。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示例】艱難的情況,真比'難于上青天’的蜀道還要難。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5章
10【第1句】:不同戴天[bù tóng dài tiān]
【解釋】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處】《公羊傳·莊公四年》“諱與仇狩也”漢何休注:“《禮》,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10【第2句】:福壽齊天[fú shòu qí tiān]
【解釋】福壽與天一樣高。是祝頌之辭。
【出處】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俺從神圣降臨下方,慶賀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壽齊天也。”
【示例】會眾官同來稱賀,齊祝贊福壽齊天。 ——明·無名氏《廣成子》第三折
10【第3句】:一念通天[yī niàn tōng tiān]
【解釋】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就可以通向最高的境界。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注:“勤精不退,一念通天。”
【示例】混合百神歸一,一念通天徹地,方始了無為。 ——宋·張繼先《水調歌頭》詞
10【第4句】:浴日補天[yù rì bǔ tiān]
【解釋】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后用來比喻人有戰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又《山海經·大荒南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
10【第5句】:送佛送到西天[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tiān]
【解釋】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10【第6句】:旌旗蔽天[jīng qí bì tiān]
【解釋】旌旗:旗幟;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軍隊陣容的盛大壯觀。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御教》:“戈甲耀日,旌旗蔽天,連亙二十余里,粲如錦繡。”
【示例】因率城中將士,鼓噪而出,聲震山谷,旌旗蔽天,無不以一當百,斬首萬級。 ——明·郭勛《英烈傳》第44回
10【第7句】:囊血射天[náng xuè shè tiān]
【解釋】囊血:盛滿血的皮囊;射:射擊。將充血的皮囊掛在高處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亂。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10【第8句】:愴地呼天[chuàng dì hū tiān]
【解釋】愴:悲傷,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極其悲痛絕望的神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又延兩日,夫妻相繼而亡,二子嗆地呼天,號啕痛哭。”
10【第9句】:食為民天[shí wéi mín tiān]
【解釋】指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最為重要的東西。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示例】食為民天,有食斯有民。 ——清·馮桂芬《〈校邠廬抗議〉自序》
1【第10句】:一掌遮天[yī zhǎng zhē tiān]
【解釋】用一只手掌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出處】唐·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示例】國民黨想要永遠一掌遮天,已經困難了……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三十五回
1【第11句】:數九寒天[shǔ jiǔ hán tiān]
【解釋】數九: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三【第9句】: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出處】《劉胡蘭》第一幕:“數九寒天下大雪,天氣雖冷心內熱。”
【示例】我最怕北方的數九寒天。
1【第12句】:酒地花天[jiǔ dì huā tiān]
【解釋】形容吃喝嫖賭、荒淫腐化的生活。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一回:“安塏第喝茶,天樂窩聽唱,馬龍車水,酒地花天,好一派升平景象!”
【示例】康中丞雖然年過五旬,看著這些粉白黛綠的妖姬,過著那般酒地花天的日月,自然的未免有情,誰能遣此?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一十八回
1【第13句】:炮火連天[pào huǒ lián tiān]
【解釋】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樓上點劄,旌旗蔽日,炮火連天。”
【示例】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炮火連天,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
1【第14句】:怒氣沖天[nù qì chōng tiān]
【解釋】怒氣沖上天空。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顧戀,待不沙又怕背了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傷心切齒,怒氣沖天。”
【示例】任大老爺見了,更加怒氣沖天。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三回
1【第15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解釋】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條件。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食物為頭等大事。
【出處】孫中山《上李鴻章書》:“夫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不足食胡以養民?”
【示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況在戰爭日,糧食更居先。 ——董必武《挽沈驪英女士》
1【第16句】:席地幕天[xí dì mù tiān]
【解釋】以地為席以天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臥。
【出處】唐·韓偓《惆悵》詩:“何如飲酒連千醉,席地幕天無所知。” 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臥必酒甕,行惟酒船,吟風詠月,席地幕天。”
【示例】席地幕天君勿嘲,隨宜野蔌與山肴。 ——宋·陸游《新辟小園》詩
1【第17句】:孽海情天[niè hǎi qíng tiān]
【解釋】孽:罪孽。罪孽的淵海,情欲的天國。指青年男女深溺于愛情造下的罪孽境界。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轉過牌坊,便是一座宮門,上面橫書著四個大字'孽海情天’。”
1【第18句】:撫胸呼天[fǔ xiōng hū tiān]
【解釋】撫胸:拍打胸口。拍打胸口大聲叫天。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出處】宋·陳亮《祭章孟容文》:“今昔見君,累然在疚,撫胸呼天,天不我覆。”
1【第19句】:鼻孔朝天[bí kǒng cháo tiān]
【解釋】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見“鼻孔撩天”。
【示例】[李嵩平]平常那種鼻孔朝天的凌人盛氣,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花城》1981年第3期
1【第20句】:狗膽包天[gǒu dǎn bāo tiān]
【解釋】狗膽:指壞人的膽子;包天:包住天,形容特大。形容壞人的行為無所顧忌,為所欲為。
【出處】郭戈《金瓶梅傳奇》第九回:“荔枝兒冷冷一笑,咯咯咬得銀牙響,著惱說道:'哪個充你小姐?青天白日,你們狗膽包天,膽敢搶奪民女,不怕朝廷三尺王法?’”
【示例】你真是狗膽包天,竟敢捉弄起我們來了! ——《解放日報》19【第81句】:【第5句】:12
1【第21句】:戴盆望天[dài pén wàng tiān]
【解釋】頭上頂著盆子看天。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達到。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
【示例】何異夫戴盆望天,倚杖逐日;蒼蒼之氣未辨,昭昭之光已失。 ——唐·盧照鄰《五悲·悲人生》
1【第22句】:罪大彌天[zuì dà mí tiān]
【解釋】彌天:滿天。形容極大的罪惡。
【出處】《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虞臣計有彌天罪,今將草命獻王前。”
【示例】從來罪大彌天,不是牽犁拽耙,便是鼎鑊油煎。 ——宋·釋曉瑩《羅湖野錄·湖州何山辯禪師》
1【第23句】: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
【解釋】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處】《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示例】這亙古未有的壯舉,像一柄鋒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敵。” ——齊懷《刑場上的婚禮》
1【第24句】:別有洞天[bié yǒu dòng tiān]
【解釋】洞中另有一個天地。形容風景奇特,引人入勝。
【出處】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示例】各處盡是畫棟雕梁,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
1【第25句】:大夜彌天[dà yè mí tiān]
【解釋】彌天:滿天。比喻黑暗勢力彌漫長空,統治一切。
【出處】魯迅《<唐宋傳奇集>序例》:“時大夜彌天,璧月澄照,饕蚊遙嘆,余在廣州。”
1【第26句】:一佛出世,二佛升天[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
【解釋】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示例】陳月波、馬劍郎只好把氣出在那兩個衛兵的身上,罵得他們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侯楓《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領導者彭湃》
1【第27句】:煙霧塵天[yān wù chén tiān]
【解釋】形容秩序或場面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示例】這兒被他們搞得煙霧塵天。
1【第28句】:天外有天[tiān wài yǒu tiān]
【解釋】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出處】《敦煌曲·何滿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邊更有天。”
【示例】要知道天外有天,不能驕傲自滿。
1【第29句】:仰不愧天[yǎng bù kuì tiān]
【解釋】抬頭仰望,對天無愧。指沒有做過壞事,問心無愧。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示例】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唐·韓愈《昌黎集·卷十八·與孟尚書書》
1【第30句】:煙炎張天[yān yán zhāng tiān]
【解釋】煙火遮滿天空。炎:同焰。
1【第31句】:際地蟠天[jì dì pán tiān]
【解釋】形容遍及天地間。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刻意》:“上際于天,下蟠于地。”
【示例】蓋電之為用,際地蟠天,今所用者未及一萬分之一,約而言之,生力、生光二事而已矣。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電報》
1【第32句】:一子悟道,九族生天[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猶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過了。”
1【第33句】:蹇人上天[jiǎn rén shàng tiān]
【解釋】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出處】典出《后漢書·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謠曰:'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時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器少病蹇。”
【示例】始安欲為趙倫,形跡已見,蹇人上天,信無此理。 ——《梁書·武帝紀上》
1【第34句】:一柱承天[yī zhù chéng tiān]
【解釋】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出處】唐·張固《獨秀山》詩:“會得乾坤融結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詔令集·賜陳敬瑄鐵券文》:“卿五山鎮地,一柱擎天;氣壓乾坤,量含宇宙。”
【示例】西山古淵人莫測,一柱承天萬牛力。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風竹圖》
1【第35句】:火光沖天[huǒ guāng chōng tiān]
【解釋】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
【出處】明·張岱《海志》:“火光燭天,海水如沸,此來得見海戰,尤奇。”
【示例】所以盡管東城外炮聲隆隆,火光沖天,城內有兵馬巡邏,禁止宵行,但深宅大院中仍然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一章
1【第36句】:只手擎天[zhī shǒu qíng dān]
【解釋】擎:舉。一只手便可把天舉起。形容本領很大。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一回:“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1【第37句】:溥博如天[pǔ bó rú tiān]
【解釋】溥:廣大;溥、博:周遍廣遠。形容廣闊,猶如無邊的天空。
【出處】《禮記·中庸》:“溥博如天,淵泉如淵。”
1【第38句】:一飛沖天[yī fēi chōng tiān]
【解釋】鳥兒展翅一飛,直沖云霄。比喻平時沒有特殊表現,一下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示例】白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 ——明·楊慎《李白墓志》
1【第39句】:持表度天[chǐ biǎo dù tiān]
【解釋】表:立柱,測日影長短;度:量。用很短的表來測量天。比喻學識淺薄不能深明事理。
【出處】秦·孔鮒《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為圣,殆非所望也。”
1【第40句】:一柱擎天[yī zhù qíng tiān]
【解釋】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出處】唐·張固《獨秀山》詩:“會得乾坤融結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詔令集·賜陳敬瑄鐵券文》:“卿五山鎮地,一柱擎天;氣壓乾坤,量含宇宙。”
1【第41句】:云開見天[yún kāi jiàn tiān]
【解釋】烏云消散,重見天日。比喻社會由亂轉治,由黑暗轉向光明。
【出處】宋·邵雍《觀盛化詩》:“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
1【第42句】:叫苦連天[jiào kǔ lián tiān]
【解釋】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五回:“你怎么正戰到好處,卻就叫苦連天的走了?”
【示例】今番受了輪船火車上下勞頓,早害得他叫苦連天。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
1【第43句】:白浪掀天[bái làng xiān tiān]
【解釋】掀:翻騰。形容風大浪高。
【出處】唐·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示例】這朵云一出現,洱海上就狂風大作,白浪掀天。 ——曹靖華《洱海一枝春》
1【第44句】:雞犬升天[jī quǎn shēng tiān]
【解釋】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后,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處】東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示例】這事一辦成,你就一步登天,你們一家人的日子也馬上苦盡甜來。古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
1【第45句】:一子出家,九祖升天[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解釋】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1【第46句】:杞人憂天[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出處】《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示例】杞人憂天,伯慮愁眼。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七回
1【第47句】:一子出家,七祖升天[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解釋】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1【第48句】:金鼓連天[jīn gǔ lián tiān]
【解釋】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鉦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連天:響徹云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耳邊廂金鼓連天震,征云冉冉,土雨紛紛。”
【示例】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待我出門一看,便知端的。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
1【第49句】:蹐地跼天[jí dì jú tiān]
【解釋】形容戒慎小心。
【出處】《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示例】蹐地跼天,不勝大愿。 ——唐·白居易《為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
1【第50句】:玉柱擎天[yù zhù qíng tiān]
【解釋】指棟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1【第51句】:膽大潑天[dǎn dà pō tiān]
【解釋】形容膽子極大。
【出處】清·王士禛《居易續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余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1【第52句】:撥云霧見青天[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
【解釋】只有推開密布的云霧才能看到湛湛藍天。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撥云霧而見青天!”
【示例】久慕玉姐大名,未得面睹,今日得見,如撥云霧見青天。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
1【第53句】:氣焰熏天[q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氣焰:氣勢。形容盛氣凌人,十分傲慢。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雙惠記·巡守雍丘》:“獨不見氣焰熏天誰敢當。”
【示例】比時康太守正是氣焰熏天,尋常的候補道都不在他眼里,這位因為是親戚,所以還時時見面。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
1【第54句】:熱火朝天[rè huǒ cháo tiān]
【解釋】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出處】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前進吧祖國》:“從祖國到朝鮮,我看見一面是熱火朝天的建設,一面是在炮火連天中奮不顧身的戰斗。”
【示例】學校里已經鬧得熱火朝天了。 ——羅廣斌《紅巖》第一章
1【第55句】:素面朝天[sù miàn cháo tiān]
【解釋】婦女不施脂粉,入朝覲見天子。
【出處】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虢國不施脂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
【示例】素面朝天的她有花容玉貌。
1【第56句】:三星在天[sān xīng zài tiān]
【出處】《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1【第57句】:知地知天[zhī dì zhī tiān]
【解釋】地:地形:天:天氣。了解地形,了解氣候。
【出處】《孫子·地形》:“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1【第58句】:色膽如天[sè dǎn rú tiān]
【解釋】形容貪戀淫欲膽量很大。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那和尚一頭接茶,兩只眼涎瞪瞪的只顧看那婦人身上,這婦人也嘻嘻的笑著看這和尚。人道色膽如天,卻不防石秀在布廉里張見。”
【示例】看那瑞仙郡主,猶如酒醉楊妃,露出一身白肉,按不住心頭欲火,一時色膽如天。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九回
1【第59句】:撲地掀天[pū dì xiān tiān]
【解釋】形容鬧得很兇。
【出處】唐·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示例】只管撲地掀天無了休,著甚么來由。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
1【第60句】:手眼通天[shǒu yǎn tōng tiān]
【解釋】比喻善于鉆營,手腕不尋常。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示例】他手眼通天,很有能耐。
1【第61句】:局地扣天[jú dì kòu tiān]
【解釋】悲痛訴說的樣子。同“局天扣地”。
【出處】宋·李清照《投翰林學士纂熧禮啟》:“局地扣天,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1【第62句】:洪福齊天[hóng fú qí tiān]
【解釋】洪:大。舊時頌揚人福氣極大。
【出處】元·關漢卿《西蜀夢》:“這南陽排叟村諸葛,輔佐著洪福齊天漢帝王。”
【示例】我居然逃過了這一關,真是洪福齊天,就是每年開一次慶祝會也不算過分。 ——魯迅《集外集拾遺·我的種痘》
1【第63句】:飛龍在天[fēi lóng zài tiān]
【解釋】比喻帝王在位。
【出處】《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示例】飛龍在天,方仰君臨之德;流虹繞渚,寶開圣作之祥。 ——宋·陸游《丞相率文武百僚請建重明節表》
1【第64句】:揭地掀天[jiē dì xiān tiān]
【解釋】指翻天覆地。
【出處】清·蔣漣《<于忠肅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間,扶危定傾,使揭地掀天之日,為苞桑磐石之安。”
【示例】安良除暴已足貴,揭地掀天應有心。 ——張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騎兵記》
1【第65句】:誓日指天[shì rì zhǐ tiān]
【解釋】對著天、日發誓。同“誓天指日”。
【出處】清·錢泳《履園從話·舊聞·席氏多賢》:“瀝肝碎首,無以鳴冤,誓日指天,莫能伸曲。”
1【第66句】:歷井捫天[lì jǐng mén tiān]
【解釋】井:星宿名。手能觸天,形容極高。
【出處】宋·蘇轍《卜居賦》:“諸子送我,歷井捫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
1【第67句】:銅臭熏天[tóng chòu xūn tiān]
【解釋】銅臭:銅錢的氣味。充滿難聞的銅錢氣味。常用以譏刺有錢人品行丑惡。也指賄賂公行,敗壞風氣。
1【第68句】:無懷葛天[wú huái gě tiān]
【解釋】無懷氏和葛天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后用以指上古淳樸之世。
【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宋·陸游《村舍》:“無懷葛天古遺民,種畬歸來束澗薪。”
【示例】田野這樣平靜,河流這樣柔和,一簇一簇的村子里好像都住著無懷葛天之民,隱士生活的條件完全具備了。 ——葉圣陶《倪煥之》二十一
1【第69句】:仰面朝天[yǎng miàn cháo tiān]
【解釋】臉朝上平臥或身向后摔倒的樣子。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9回:“江樊往后倒退了幾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示例】李豹啊的一聲,往后一仰身,一個仰面朝天,就躺在地上了。 ——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
1【第70句】:日月經天[rì yuè jīng tiān]
【解釋】日月每天都經過天空。比喻光明正大,歷久不衰。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示例】《魏書·蕭衍傳》:“言之旦旦,日月經天,舉世所知,義非徒語。”
1【第71句】:古木參天[gǔ mù cān tiān]
【解釋】參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異常高大。
【出處】唐·杜甫《古柏行》:“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示例】不一時來到一個所在,古木參天,藤蘿滿徑。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六回
1【第72句】:鼓樂喧天[gǔ yuè xuān tiān]
【解釋】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沖云天。形容十分歡樂熱鬧。
【出處】《五代史平話·漢史》:“笙歌聒地,鼓樂喧天。”
【示例】郭小川《廈門風姿》:“我們城里的市聲啊,烘托得有如鼓樂喧天。”
1【第73句】:白日青天[bái rì qīng tiān]
【解釋】白天。表示強調。
【出處】宋·楊萬里《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詩:“太史留題快閣詩,舊碑未必是真題。六丁搜出嚴家墨,白日青天橫紫蜺。”
【示例】白日青天,睽睽萬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彭芬《辛亥遜清政變記》第二編
1【第74句】:怒火沖天[nù huǒ chōng tiān]
【解釋】形容憤怒之極,無法抑制。
【出處】老舍《龍須溝》第一幕:“[程娘子]怒火沖天,不顧一切地沖向狗子拚命,卻被狗子一把抓住。”
【示例】他登時怒火沖天,霍地立起身來……一陣猛掃,把四五個敵人都打倒了。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六章
1【第75句】:煉石補天[liàn shí bǔ tiān]
【解釋】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1【第76句】:人眾勝天[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解釋】聚集眾人的力量,可以戰勝大自然。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1【第77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shān wài yǒu shān,tiān wài yǒu tiān]
【解釋】比喻難以盡善盡美,這個雖好,還有比這個更好的。
1【第78句】:辟地開天[pì dì kāi tiān]
【解釋】開:開拓;辟:開辟。古代神話盤古氏開辟天地,創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來。
【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示例】自思辟地開天,成了道果,得此二寶,方欲性修真,在羅浮洞中以證元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
1【第79句】:羽化飛天[yǔ huà fēi tiān]
【解釋】指化仙而升天。也比喻飄灑脫俗。
【出處】《魏書·釋老志》:“至于化金銷玉,行符敕水,奇方妙術,萬等千條,上云羽化飛天,次稱消災滅禍。”
1【第80句】:觸地號天[chù dì hào tiān]
【解釋】呼天搶地。形容悲痛之極。
【出處】明·張敬修等《文忠公行實》:“既出,遂觸地號天,幾不可生。”
1【第81句】:湛湛青天[zhàn zhàn qīng tīan]
【解釋】湛湛:厚重的樣子。比喻正義和公正。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圣靈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示例】湛湛青天作證,他是個為革命事業流血犧牲的英雄,不是叛徒。
1【第82句】:一子出家,七祖昇天[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解釋】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1【第83句】:干勁沖天[gàn jìn chōng tiān]
【解釋】做事的積極性沖入藍天,指情緒激越高亢。
【示例】年輕人干勁沖天,得好好加以引導。
1【第84句】:寸地尺天[cùn dì chǐ tiān]
【解釋】指一小塊土地和天空。
【出處】唐·杜甫《洗兵馬》:“寸地盡天皆入貢,奇祥異端爭來送。”
【示例】寸地尺天雖局蹐,盡容稊米一微身。 ——清·黃遵憲《海行雜感》
1【第85句】:化日光天[huà rì guāng tiān]
【解釋】①指太平盛世。②比喻眾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場合。同“光天化日”。
【出處】太平天國《太平詔書》:“堯舜化日光天,由為君能正;禹稷身顯后狂,由為臣能正。”
【示例】在昔文成五利之徒,雖卒以詭誕見誅,而忝竊崇封,耗土木金銀至無算,儻生際圣朝,其能一日姑容于化日光天之下與。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
1【第86句】:如日中天[rú rì zhōng tiān]
【解釋】好像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出處】《詩經·邶風·簡兮》:“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示例】茲學始盛于歐洲,僅一百五十年以來,今則磅礴爍爍,如日中天。(清·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
1【第87句】:坐井觀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解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示例】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配之輩。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
1【第88句】:管中窺天[guǎn zhōng kuī tiān]
【解釋】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示例】少見之人,如從管中窺天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
1【第89句】:立地擎天[lì dì qíng tiān]
【解釋】擎:往上托舉。頂天立地。形容英雄氣慨。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披文握武鎮荊襄,立地擎天作棟梁。”
1【第90句】:金鼓喧天[jīn gǔ xuān tiān]
【解釋】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鐘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形容軍威盛大或戰斗激烈。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7回:“公子偃命軍中舉火,一時金鼓喧天,直前沖突。”
1【第91句】:射魚指天[shè yú zhǐ tiān]
【解釋】向天射魚。比喻雖勞而必無所獲。
【出處】《呂氏春秋·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國,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高誘注:“當,中。”
【示例】射魚指天,事徒勤而靡獲;適郢首燕,馬雖良而不到。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
1【第92句】:抱恨終天[bào hèn zhōng tiān]
【解釋】恨:悔恨;終天:終身。舊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輩子感到悲痛。現指因做錯某事而后悔一輩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對富翁道:'本待與主翁完成美事,少盡報效之心,論證知遭此大變,抱恨終天!’”
【示例】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為設一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1【第93句】:踣地呼天[bó dì hū tiān]
【解釋】猶言呼天搶地。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卷四:“[童子]踣地呼天,聲竭泣血,觀者如堵,無不隕涕。”
1【第94句】:潦原浸天[lǎo yuán jìn tiān]
【解釋】淹沒天地。
【出處】清·侯方域《豫省試策四》:“以龍宮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區區。”
1【第95句】:濃蔭蔽天[nóng yīn bì tiān]
【解釋】蔽:擋住。形容樹木茂密遮擋陽光。
【出處】《星火燎原·難忘的日子》:“我們全團戰士集合在有幾排濃蔭蔽天的大樹遮蓋的一個院子里。”
【示例】天果真是陰了,西邊還隱隱傳來隆隆的雷聲,只是滿園的老樹薛蘿濃蔭蔽天,看不見天上的云是怎樣的情形兒。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五
1【第96句】:一子悟道,九族升天[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孫、曾孫、重孫。一個孩子領悟天道,整個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
1【第97句】:持管窺天[chí guǎn kuī tiān]
【解釋】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1【第98句】:呵欠連天[hē qiàn lián tiān]
【解釋】呵欠:困倦時往往情不自禁地張開大口吸氣的現象。不斷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樣子。亦作“哈氣連天”。
【出處】①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春花也為起得早了,在小師父房里打盹,聽得家主婆叫響,呵欠連天,走到面前。”②又卷一:“眾人都被風顛得頭暈,個個是呵欠連天,不肯同去。”
【示例】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后來我餓了,去廚房給自己下雞蛋面條并問呵欠連天收拾東西的警察們要不要也'來上一碗’。”
1【第99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mò dào sāng yú wǎn,wéi xiá shàng mǎn tiān]
【解釋】桑榆:指太陽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不要說歲數已大,將落的太陽還能放出滿天霞光。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出處】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細想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200、秦樹楚天[qín shù chǔ tiān]
【解釋】秦地的樹與楚國的天。形容相距很遠。
【出處】明·高瑞南《山坡羊·怨秋聲》:“年華虛度,狠撩人情沾起初,想孤鸞別鶴空調,奈秦樹楚天耽誤。”
20【第1句】:膽大包天[dǎn dà bāo tiān]
【解釋】包:包容。形容膽子極大。
【出處】清·楊潮觀《吟風閣雜劇·黃石婆授計逃關》:“因此上膽大包天,一鐵鍾,幾乎把秦王斷送。”
【示例】我雖年幼,膽大包天,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歐陽予倩《荊軻》第四幕
20【第2句】:一佛出世,二佛生天[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
【解釋】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合家見防御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
20【第3句】:勢焰熏天[sh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形容勢力大,氣焰高,很可怕。
【出處】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十八回:“只是人在勢在,人亡勢亡,當多爾袞在日,勢焰熏天,免不得有飲恨的王大臣,此次正思乘間報復,適值順治帝親政,下詔求言。”
【示例】他雖然勢焰熏天,終歸要失敗
20【第4句】:日月麗天[rì yuè lì tiān]
【解釋】麗:附著。象日月懸掛在天空。比喻永恒不變。
【出處】《周易·離》:“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示例】易云日月麗天,傳稱星辰合度,麗加妃號,自我為初。 ——唐·張說《和麗妃神道碑》
20【第5句】:蹐地局天[jí dì jú tiān]
【解釋】形容戒慎小心。
【出處】語出《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示例】蹐地局天,不勝大愿。 ——唐·白居易《為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
20【第6句】:搶地呼天[qiāng dì hū tiān]
【解釋】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清·湯斌《湯子遺書》二:“驚聞解任,輒搶地呼天,號泣罷市。”
【示例】老板奶奶見媳婦已死,搶地呼天,哭個不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
20【第7句】:喜地歡天[xǐ dì huān tiān]
【解釋】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送星官回轉本宮,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于天宮快樂,無掛無礙。”
【示例】又因先生許說文字甚佳,可取十名之內,一路上喜地歡天,恨不得一步跨到家內。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八回
20【第8句】:昂首望天[áng shǒu wàng tiān]
【解釋】仰起頭,望著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風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層。
【出處】清·歸莊《王大癡像贊》:“昂其首,睅其目,舉觴而望青天者,是為王大癡。”
【示例】要做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
20【第9句】:義薄云天[yì bó yún tiān]
【解釋】義:正義;薄:迫近;云天:指高空。正義之氣直上高空。形容為正義而斗爭的精神極其崇高。
【出處】南朝·宋·沈約《宋書·謝靈運傳》:“高義薄云天。”
2【第10句】:雪窯冰天[xuě jiào bīng tiān]
【解釋】到處是冰和雪。指嚴寒地區。
【出處】《宋史·朱弁傳》:“嘆馬角之未生,魂銷支窯;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
2【第11句】:受命于天[shòu mìng yú tiān]
【解釋】古代統治階級為鞏固統治地位,宣揚“君權神受”論,說他們作帝王是順從天意,接受天命。
【出處】《莊子·內篇》:“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谷梁傳·莊公元年》:“臣子大受。”疏:“大受命于天,下受命于君,是大受命也。”
【示例】修此三者,而大本舉矣,人受命于天,固超然異于群生。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五十八回
2【第12句】:沒法沒天[méi fǎ méi tiān]
【解釋】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這么個橫強盜,這樣沒法沒天的!我偏要打這里走。”
2【第13句】:龍馭賓天[lóng yù bīn tiān]
【解釋】乘龍升天,作天上的賓客。舊指皇帝死。
2【第14句】:難如登天[nán rú dēng tiān]
【解釋】形容難辦的事。
【示例】要這個守財奴募捐,那真是難如登天。
2【第15句】:禍亂滔天[huò luàn tāo tiān]
【解釋】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出處】《晉書·惠帝紀》:“戊申,詔曰:'朕以不德,纂承鴻緒,于茲十有五載。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圮絕。成都王穎溫仁惠和,克平暴亂。其以穎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承相如故。’”
2【第16句】:高義薄云天[gāo yì báo yún tiān]
【解釋】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后形容人很講義氣。同“高義薄云”。
【出處】《宋書·謝靈運傳論》:“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
【示例】某官淡交如水,高義薄云天。 ——宋·魏了翁《回生日啟》
2【第17句】:一手托天[yī shǒu tuō tiān]
【解釋】比喻無法辦到的事。
【示例】你想一手托天,太可笑了
2【第18句】:鼻孔遼天[bí kǒng liáo tiān]
【解釋】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見“鼻孔撩天”。
【示例】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祖師不曾西來,個個壁立千仞。 ——《五燈會元·臨濟宗·蔣山善直禪師》
2【第19句】:鑼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
【解釋】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示例】周庸祐一一回發,賞封五塊銀子,各人稱謝。少時,鑼鼓喧天,笙簫徹耳。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二回
2【第20句】:拔地倚天[bá dì yǐ tiān]
【解釋】拔:突出,聳出。倚:倚傍,貼近。從地面突兀而起,貼近天際。比喻高大突出,氣勢雄偉。
【出處】唐·孫樵《與王霖秀才書》:“譬玉川子《月蝕詩》、楊司城《華山賦》、韓吏部《進學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示例】那懸崖之上,一株株蒼松翠柏拔地倚天,傲然屹立。
2【第21句】:一步登天[yī bù dēng tiān]
【解釋】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達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時也用來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處】清·徐珂《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生當監臨,斯文掃地。”
【示例】知識要通過學習逐漸積累,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2【第22句】:人定勝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解釋】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出處】《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示例】彼雖不來,寧禁我不往,登門就之,或人定勝天不可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蕭七》
2【第23句】:杞國憂天[qǐ guó yōu tiān]
【解釋】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
【出處】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誠不回白日照,杞國憂天獨勞苦。”
2【第24句】:局地吁天[jú dì yù tiān]
【解釋】吁天:呼天訴苦。形容悲痛訴說的樣子。
【出處】《尚書·召誥》:“以哀吁天。”
【示例】庶幾陛下洞燭,危懇終賜矜從,而溫詔諄諄,未回睿聽,局地吁天,不知所措。 ——宋·岳飛《辭開府第三札子》
2【第25句】:遺恨終天[yí hèn zhōng tiān]
【解釋】指終身感到悔恨。
【出處】佩蘅子《吳江雪》第十六回:“則我之身雖死猶幸,他日殉節,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險,計不出此,遺恨終天矣!”
【示例】洪仁罄刺傅秸庖藕拗仗斕氖錄敝賦觶睬煲皇В贗局撂煬┲竅嗉滔萋洳豢篩詞匾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