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喑”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喑惡叱咤、萬馬齊喑、不喑不聾,不成姑公等含“喑”的成語7個,其中“喑”開頭的成語3個,“喑”結尾的成語2個,“喑”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喑”開頭的成語【第1句】:喑惡叱咤[yìn wū chì zhà]
【解釋】指發怒而厲聲喝叫。形容風云人物威勢很大。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第2句】:喑嗚叱咤[yīn wū chì zhà]
【解釋】喑嗚:懷怒氣;叱咤:發怒時的叫喊聲。指厲聲怒喝。
【出處】宋·歐陽修《樊侯廟災記》:“不然,則喑嗚叱咤,使風馳霆擊,則侯之威靈暴矣哉!”
【第3句】:喑噁叱咤[yīn wù chì zhà]
【解釋】喑噁:發怒聲。叱咤:呵斥聲。形容厲聲怒喝。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喑”結尾的成語【第1句】:萬馬齊喑[wàn mǎ qí yīn]
【解釋】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風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示例】他的發言把會場上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打破了。
【第2句】:萬馬皆喑[wàn mǎ jiē yīn]
【解釋】喑:啞,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語。也比喻死氣沉沉的局面。
【出處】喑:啞,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語。也比喻死氣沉沉的局面。
“喑”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不喑不聾,不成姑公[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解釋】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出處】《釋名·釋首飾》:“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第2句】:叱咤喑嗚[chì zhà yìn wū]
【解釋】喑嗚:怒聲呼喝。形容氣勢壯盛。
【出處】宋·陸游《雨夜不寐觀壁間所張魏鄭公砥柱銘》:“世間豈無一好漢,叱咤喑嗚氣吞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