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莩”的成語(5個)
本文整理了野有餓莩、葭莩之情等含“莩”的成語5個,其中“莩”結尾的成語1個,“莩”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莩”結尾的成語【第1句】:野有餓莩[yě yǒu è piǎo]
【解釋】餓莩:餓死的人。在野外有餓死的人。多指災荒年景或兵荒馬亂給老百姓帶來的凄慘景象。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莩”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葭莩之情[jiā fú zhī qíng]
【解釋】葭莩:葦桿里的薄膜。指親戚間的感情。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葭莩之情,愛何待言。”
【示例】誰都會有葭莩之情的。
【第2句】:葭莩之親[jiā fú zhī qīn]
【解釋】葭莩:蘆葦桿內壁的薄膜。比喻關系疏遠的親戚。
【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傳》:“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
【示例】唐炯是張之洞的大舅子,跟他亦算有葭莩之親,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不能不派人來送信。 ——高陽《母子君臣》
【第3句】:餓莩載道[è piǎo zǎi dào]
【解釋】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同“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
【示例】沿途餓莩載道,臭不可聞。 ——《中國的西北角·成蘭紀行》
【第4句】:餓莩遍野[è piǎo biàn yě]
【解釋】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示例】是歲大荒,百姓皆食棗菜,餓莩遍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