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滌”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滌私愧貪、潛心滌慮等含“滌”的成語18個,其中“滌”開頭的成語9個,“滌”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滌”開頭的成語【第1句】:滌私愧貪[dí sī kuì tān]
【解釋】滌:清除;私:私心;愧:慚愧;貪:貪心。清除私心,對貪心感到慚愧。這是一種內心自我修養(yǎng)的要求。
【第2句】:滌地無類[dí dì wú lèi]
【解釋】蕩滌無遺。形容清除得徹底。
【出處】《后漢書·隗囂傳》:“[王莽]使四境之外,并入為害,緣邊之郡,江海之瀕,滌地無類。”
【第3句】:滌穢蕩瑕[dí huì dàng xiá]
【解釋】指清除舊的惡習。同“滌瑕蕩穢”。
【出處】《宋書·禮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資,屬當傾危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興,將滌穢蕩瑕,撥亂反正。”
【第4句】:滌瑕蹈隙[dí xiá dǎo xī]
【解釋】指攻擊別人的弱點或錯誤。
【第5句】:滌瑕蕩穢[dí xiá dàng huì]
【解釋】滌:清除;瑕:玉上的斑點;蕩:清除;穢:骯臟。指清除舊的惡習。
【出處】漢·班固《東都賦》:“于是百姓滌瑕蕩穢,而鏡至清。”
【示例】使其上下一心,痛自刻責,滌瑕蕩穢,發(fā)憤為雄,猶足以為善國。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四回
【第6句】:滌穢布新[dí huì bù xīn]
【解釋】清除陳舊的,建立新的。
【出處】黃遠庸《新劇雜論》:“比來大江以南,盛行新劇,竟以現(xiàn)身說法,滌穢布新,甚美甚善。”
【第7句】:滌故更新[dí gù gēng xīn]
【解釋】滌除陳舊,換上新的。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譬之昨死而今生,須從此滌故更新;再一餒,則不可為矣。”
【示例】我們要滌故更新,開創(chuàng)未來。
【第8句】:滌瑕蕩垢[dí xiá dàng gòu]
【解釋】指清除舊的惡習。同“滌瑕蕩穢”。
【出處】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朝清班。”
【示例】看滌瑕蕩垢土重光,全無敵。 ——陳毅《滿江紅·黃金海岸》詞
【第9句】:滌垢洗瑕[dí gòu xǐ xiá]
【解釋】滌:清除;垢:污穢;瑕:瑕疵。指清除缺點過失,清除污泥濁水。
【出處】唐·吳武陵《遺吳元濟書》:“滌垢洗瑕,以倡四海。”
“滌”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潛心滌慮[qián xīn dí lǜ]
【解釋】指專心致志。
【出處】梁啟超《天演學初祖爾文之學說及其略傳》:“[達爾文]千百四十二年,遂去倫敦,卜居于京特省附近之一村落,屏絕塵俗,潛心滌慮,將航海五年內所搜之材料,所悟之新說,整齊之,鍛煉之。”
【第2句】:齊心滌慮[qí xīn dí lǜ]
【解釋】凈潔身心,清除雜念。同“齋心滌慮”。
【第3句】:澄心滌慮[chéng xīn dí lǜ]
【解釋】澄:澄清;滌慮:清除思慮。澄清思緒,清除思慮。
【出處】金·王丹桂《滿庭芳·示眾》:“吾曹,聽勸化,休生懈怠,道念堅牢。在澄心滌慮,勿犯天條。”
【第4句】:洗心滌慮[xǐ xīn dí lǜ]
【解釋】指滌除私心雜念,比喻徹底改悔。
【出處】宋·蘇軾《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滌濾,以聽朝廷之所為。”
【示例】自是知縣洗心滌慮,遂為良牧。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第5句】:除塵滌垢[chú chén dí gòu]
【解釋】滌:滌蕩;垢:污垢。清除灰塵,滌蕩污垢。比喻掃除一切黑暗勢力。也比喻清除舊的不合理的事物。
【第6句】:痛滌前非[tòng dí qián fēi]
【解釋】痛:徹底;非:錯誤。徹底滌除以前所犯的錯誤。
【出處】宋·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陛下倘信微臣之言,痛改前非,則如宣王因庭燎之箴而勤政,漢武悔輪臺之失而罷兵,宗社之幸也。”
【示例】今允榹居馬蘭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滌前非。 ——《清史稿·諸王傳》
【第7句】:齋心滌慮[zhāi xīn dí lǜ]
【解釋】凈潔身心,清除雜念。
【出處】宋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方齋心滌慮,以俟陛下反復詰難,庶幾竭盡愚衷。”
【第8句】:洗腸滌胃[xǐ cháng dí wèi]
【解釋】①比喻徹底清除。②比喻徹底改過。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若權奸之去,則正當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借范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后來之禍,則失之矣。”
【示例】[諸生]從此洗腸滌胃,以聽指南。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一·異途任用》
【第9句】:警心滌慮[jǐng xīn dí lǜ]
【解釋】警覺內心,消除雜念。
【出處】《清史稿·明珠傳》:“至于緊要員缺,特令會同推舉,原期得人,亦欲令被舉者警心滌慮。恐至累及舉者,而貪黷匪類,往往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