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揭”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揭不開鍋、深厲淺揭、橫刀揭斧等含“揭”的成語18個,其中“揭”開頭的成語9個,“揭”結尾的成語2個,“揭”在中間的成語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揭”開頭的成語【第1句】:揭不開鍋[jiē bù kāi guō]
【解釋】指沒有糧食或沒有伙食錢。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6章:“大部分村子都有許多缺糧戶,有的只能維持一兩個月,有的當下就揭不開鍋了。”
【示例】他們家已經揭不開鍋了。
【第2句】: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解釋】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示例】一時各路人馬,揭竿而起,不分晝夜,兼水路紛紛入鄂。 ——白先勇《梁父吟》
【第3句】:揭地掀天[jiē dì xiān tiān]
【解釋】指翻天覆地。
【出處】清·蔣漣《<于忠肅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間,扶危定傾,使揭地掀天之日,為苞桑磐石之安。”
【示例】安良除暴已足貴,揭地掀天應有心。 ——張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騎兵記》
【第4句】:揭債還債 [jiē zhài huán zhài]
【解釋】揭債:借債。用借債的辦法還債,虧空始終存在。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十回:“若再揭起來,每日出利息來,將來搭了市房,還怕不夠哩!那才是揭債還債,窟窿常在。”
【第5句】:揭竿四起[jiē gān sì qǐ]
【解釋】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示例】然歷代君人者,必以省刑罰,薄稅斂為戒,其民始相安無事,否則揭竿四起矣。 ——李大釗《國情》
【第6句】:揭篋擔囊[jiē qiè dān náng]
【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
【第7句】:揭人之短[jiē rén zhī duǎn]
【解釋】將別人的短處揭露出來,公之于眾。
【示例】請不要揭人之短,讓人難堪。
【第8句】:揭揭巍巍[jiē jiē wēi wēi]
【解釋】形容十分高大。
【出處】漢·劉向《九嘆·遠游》:“服覺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第9句】:揭篋探囊[jiē qiè tàn náng]
【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出處】《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提囊而趣。”
“揭”結尾的成語【第1句】:深厲淺揭[shēn lì qiǎn qì]
【解釋】厲:連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淺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沒有用,只得連衣服下水。比喻處理問題要因地制宜。
【出處】《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后漢書·張衡傳》:“深厲淺揭,隨時為義,曾何貪于支離,而席其孤技邪?”
【示例】少年性情,風事風生,坐在河灘,早已脫鞋解襪,準備深厲淺揭。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三回
【第2句】:昭然若揭[zhāo rán ruò jiē]
【解釋】昭然:明顯、顯著的樣子;揭:原意為高舉,現也指揭開。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處】《莊子·達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示例】承電示撤消軍院,愛國之忱,昭然若揭。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七回
“揭”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橫刀揭斧[héng dāo jiē fǔ]
【解釋】?a href='.com/baike/220/25770【第3句】:html' target='_blank' >賦值噸錘?/p>
【出處】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八節:“據說,茶販的隊伍往往是一個人擔茶葉,兩個人保衛,'橫刀揭斧,叫呼踴躍’。”
【第2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
【解釋】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第3句】:斬木揭竿[zhǎn mù jiē gān]
【解釋】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示例】臣聞田虎斬木揭竿之勢,今已燎原,非猛將雄兵,難以剿滅。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
【第4句】:斬竿揭木[zhǎn gān jiē mù]
【解釋】猶言斬木揭竿。
【出處】清·褚人獲《堅瓠補集·關社引》:“維茲六月,忽有斬竿揭木之事。”
【第5句】:唇揭齒寒[chún jiē chǐ hán]
【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同“唇亡齒寒”。
【第6句】:匿名揭帖[nì míng jiē tiě]
【解釋】揭帖:舊指張貼的啟事。指不寫自己的名字或不寫真實姓名的告人啟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三回:“鳳姐因那一夜不好,悷悷的總沒精神,正是惦記鐵檻寺的事情。聽見外頭帖了匿名揭帖的一句話,嚇了一跳。”
【示例】大略一瞧,乃是匿名揭帖,內中所說,無非是劉瑾不法情事,當即飭交劉瑾自閱。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四十五回
【第7句】:掀天揭地[xiān tiān jiē dì]
【解釋】可以撼動天地。形容聲勢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徹底的變化。
【出處】宋·辛學《〈寇忠愍詩集〉后序》:“萊公兩朝大臣,勛業之盛,掀天揭地。”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掀天揭地英雄手,拔石應宜似弄丸。”
【示例】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明·洪應明《菜根譚·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