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遠”的成語大全(273個)

31694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遠”的成語大全(27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遠近兼顧、水激則旱,矢激則遠、深圖遠算等含“遠”的成語273個,其中“遠”開頭的47個,“遠”結尾的97個,“遠”在中間的129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遠”開頭的成語

【第1句】:遠近兼顧[yuǎn jìn jiān gù]

【解釋】遠處近處都照顧到。也指長遠的和眼前的都要考慮。

【示例】從前因幽州四近,尚有燕兵散布,須要遠近兼顧,內外合籌,一時不便進副,唯連營豎柵,與燕相持。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九回

【第2句】:遠水救不了近火[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

【解釋】遠距離的水熄滅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緩慢的糾正或抵制邪惡的東西不可能應付緊急的狀態。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只是遠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實等不得那從容的事了。”

【第3句】:遠不間親[yuǎn bù jiàn qīn]

【解釋】間:離間。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

【出處】《管子·五輔》:“夫然,則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殺君,賤不逾貴,少不凌長,遠不間親,新不間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禮之經也。”

【第4句】:遠交近攻[yuǎn jiāo jìn gōng]

【解釋】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示例】莫若以納遼之幣歸之于金,坐復燕云故土,正合遠交近攻之計。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七回

【第5句】:遠水解不了近渴[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

【解釋】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這也容易,只是'遠水解不得近渴’。”

【示例】離咱們這兒遠得很呢!遠水解不了近渴呀! ——老舍《四世同堂》

【第6句】:遠愁近慮[yuǎn chóu jìn lǜ]

【解釋】既發愁未來的命運,又憂慮眼前的處境。形容過多的憂慮。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他這遠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第7句】:遠處夸稱,近方賣弄[yuǎn chù kuā chēng,jìn fāng mài nòng]

【解釋】夸稱:夸獎;賣弄:顯示。向遠近各處夸獎顯示,吹噓宣揚。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六回:“小人遠方來的人,投貴地特來就事。雖無驚人的本事,全靠恩官作成。遠處夸稱,近方賣弄。如要筋重膏,當下取贖。”

【第8句】:遠水救不得近火[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

【解釋】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只是遠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實等不得那從容的事了。”

【示例】如今遠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們再幫點忙,至多再湊了幾百銀子,也無濟于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二回

【第9句】:遠懷近集[yuǎn huái jìn jí]

【解釋】指遠近的人都來歸附。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博喻》:“德盛業廣則宅心者眾,舍瑕錄用則遠懷近集。”

【第10句】:遠害全身[yuǎn hài quán shēn]

【解釋】促使自身,遠離禍害。同“全身遠害”。

【出處】《梁書·袁昂傳》:“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宋·王禹偁《四皓廟碑》:“遠害全身,矯世勵俗。”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一折:“我為甚走入深山改姓名,我則是遠害全身。”

【示例】但我對于有關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將羅馬字來替代。既非歐化,也不是'隱惡揚善’,只不過'遠害全身’。 ——魯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

【第11句】:遠垂不朽[yuǎn chuí bù xiǔ]

【解釋】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第12句】:遠慮深謀[yuǎn lǜ shēn móu]

【解釋】指計劃周密,考慮深遠。

【出處】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此兩人者,本無遠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

【第13句】:遠舉高飛[yuǎn jǔ gāo fēi]

【解釋】舉:飛、去。飛得又高又遠。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漢·劉向《說苑·八·尊賢·十三節》:“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示例】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點檢人間今古,問論語為贏局,底是輸棋? ——宋·吳潛《八聲甘州·和魏鶴山韻》

【第14句】:遠求騏驥[yuǎn qiú qí jì]

【解釋】騏驥:良馬。到遠方去尋求良馬。比喻各處訪求人材。

【出處】《晉書·馮跋載記》:“吾遠求騏驥,不知近在東鄰,何識子之晚也!”

【第15句】:遠溯博索[yuǎn sù bó suǒ]

【解釋】指廣泛地推尋考索。

【出處】明·宋濂《題〈壽昌胡氏譜〉后》:“司馬遷作《史記》,遠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實之。”

【第16句】:遠引曲喻[yuǎn yǐn qū yù]

【解釋】說話從遠處引證,作曲折比方。

【出處】《清史稿·太宗紀一》:“諸臣有艱苦之情,亦據實奏聞。茍不務直言主,遠引曲喻,剿襲紛然,何益于事?”

【第17句】:遠親近鄰[yuǎn qīn jìn lín]

【解釋】泛指遠近的親戚朋友。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四折:“你便待佯推佯遜,我怎肯不瞅不問,常言道遠親近鄰,不如你這對門。”

【第18句】:遠門近枝[yuǎn mén jìn zhī]

【解釋】比喻遠親近親。

【示例】人都有自己的遠門近枝。

【第19句】:遠水不解近渴[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解釋】遠處的水不能立刻解決口渴的問題。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示例】春宇是生意人性情,也覺著遠水不解近渴,也就沒叫上學。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

【第20句】:遠山芙蓉[yuǎn shān fú róng]

【解釋】遠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遠山一樣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臉色像芙蓉花一樣美麗。比喻女子貌美。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云翠仙》:“異史氏曰:'得遠山芙蓉,與共四壁,與以南面王豈易哉?’”

【第21句】:遠來和尚好看經[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

【解釋】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近寺人家不重僧,遠來和尚好看經。”

【示例】好!好!好!常言道:'遠來和尚好看經。’妹妹們!不可怠慢,快辦齋來。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二回

【第22句】:遠引深潛[yuǎn yǐn shēn qián]

【解釋】如鳥兒一樣遠遠飛走,如魚兒一樣潛入深水。比喻逃避困難。

【出處】宋·蘇舜欽《答范資政書》:“某昨得罪后,都下沸騰未已,其謗皆出人情外,而往往信而轉之,自念非遠引深潛,則不能快仇者之意。”

【第23句】:遠涉重洋[yuǎn shè chóng yáng]

【解釋】重洋:遼闊無邊的海洋。遠遠地渡過海洋。

【示例】他早年遠涉重洋,歷盡艱辛才創下這番基業。

【第24句】:遠親不如近鄰[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

【解釋】指遇有急難,遠道的親戚就不如近旁的鄰居那樣能及時幫助。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豈不聞遠親呵不似我近鄰,我怎敢做的個有口偏無信。”

【示例】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休要失了人情。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

【第25句】:遠矚高瞻[yuǎn zhǔ gāo zhān]

【解釋】猶言高瞻遠矚。

【出處】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平山堂》:“既而憚其勞也,攜筇散步,隨意所之,遠矚高瞻,不復造極。”

【第26句】:遠年近歲[yuǎn nián jìn suì]

【解釋】過去至現在;長期以來。

【出處】元·武漢臣《老生兒》楔子:“張郎,將俺那遠年近歲欠少我錢鈔的文書,都與我搬運將出來,算一算是多少。”

【示例】員外叫張郎取過那遠年近歲欠他錢鈔的文書,都搬將出來,叫小梅點個燈,一把火燒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

【第27句】:遠行無急步[yuǎn xíng wú jí bù]

【解釋】走遠路不能快走。比喻要完成重大的任務,在于持久,不能急躁。

【出處】清·無名氏《后西游記》第十回:“遠行無急步。此去靈山,路程遙遠,老師忙也不在一時。既蒙降臨,豈可無一齋之敬?”

【第28句】:遠親近友[yuǎn qīn jìn yǒu]

【解釋】泛指遠近的親戚朋友。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四折:“你便待佯推佯遜,我怎肯不瞅不問,常言道遠親近鄰,不如你這對門。”

【示例】于是接二連三,都聽見賈府打醮,女眷都在廟里,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

【第29句】:遠至邇安[yuǎn zhì ěr ān]

【解釋】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

【示例】元后欽崇之福,遠至邇安,圣祖昭報之心,天長地久。 ——唐·王維《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

【第30句】:遠慮深計[yuǎn lǜ shēn jì]

【解釋】深遠的考慮和計劃。

【出處】漢·崔寔《政論》:“昔圣王遠慮深思,患民情之難防,憂奢淫之害政。”

【示例】若萬一加以他疾,將復如何!宜遠慮深計,不可專守一志。 ——《晉書·齊王攸傳》

【第31句】:遠隔重洋[yuǎn gé chóng yáng]

【解釋】重洋:一重重的海洋。指相距遙遠。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無如遠隔重洋,何能前去看來。”

【第32句】:遠水難救近火[yuǎn shuǐ nán jiù jìn huǒ]

【解釋】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1回:“賊勢方張,漸逼京師,外兵未能遽集,所謂遠水難救近火。”

【第33句】:遠在千里,近在目前[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

【解釋】認為遠的話就遠在千里,認為近的話就近在眼前。指對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觀認識而轉移。也指要尋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廳上所貼的對聯,有劉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謂,畢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遠在千里,近在目前。’”

【第34句】:遠走高飛[yuǎn zǒu gāo fēi]

【解釋】指象野獸遠遠跑掉,象鳥兒遠遠飛走。比喻人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多指擺脫困境去尋找出路。

【出處】《后漢書·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示例】孫行者!好男子不可遠走高飛!快向前與我交戰三合。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五回

【第35句】:遠圖長慮[yuǎn tú cháng lǜ]

【解釋】長遠周到的考慮和設想。

【出處】漢·蔡邕《漢交阯都尉胡府君夫人黃氏神誥》:“心耽其榮,體安其玄,遠圖長慮,用遺舊居。”

【第36句】:遠慮深思[yuǎn lǜ shēn sī]

【解釋】深遠的謀劃和考慮。

【出處】漢·崔寔《政論》:“昔圣王遠慮深思,患民情之難防,憂奢淫之害政。”

【第37句】:遠見卓識[yuǎn jiàn zhuó shí]

【解釋】見:見解,見識;卓:高超;識:知識。有遠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見解。

【出處】明·焦竑《玉堂叢語·調護》:“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

【示例】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第38句】:遠來的和尚會念經[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

【解釋】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示例】遠來的和尚會念經,你們就犯了大錯

【第39句】:遠井不解近渴[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

【解釋】指遙遠的幫助解決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示例】這是遠井不解近渴的事情。

【第40句】:遠謀深算[yuǎn móu shēn suàn]

【解釋】猶言深謀遠慮。

【出處】葉圣陶《冥世別》:“他們這樣說,就見得我們的行動都出于他們的計劃,他們有何等的遠謀深算。”

【第41句】:遠近馳名[yuǎn jìn chí míng]

【解釋】在相當大范圍內都是很有名的。

【示例】五指山綠茶在海南遠近馳名。

【第42句】:遠水不救近火[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解釋】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示例】為今之計,到臨安取救是遠水不救近火。 ——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

【第43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

【解釋】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示例】道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女菩薩自去問心,休來問我。’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六回

【第44句】:遠年近日[yuǎn nián jìn rì]

【解釋】過去至現在;長期以來。同“遠年近歲”。

【出處】元·劉君錫《來生債》楔子:“到家中我將這遠年近日欠少我錢鈔的文契,我都燒了。”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傳把那遠年近日欠下我的銀子,都對付在你身上,你還我銀子來。”

【第45句】:遠人無目[yuǎn rén wú mù]

【解釋】在遠處看不清人的眼睛。形容距離太遠,只能看到模糊的輪廓。

【出處】唐·王維《山水論》:“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云齊。”

【第46句】:遠水救不得近渴[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

【解釋】遠處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

【出處】宋·陳師道《烏呼行》:“不應遠水救近渴,空倉四壁雀不鳴。”

【示例】明·張四維《雙烈記·代役》:“你說千金報我,遠水救不得近渴。”

【第47句】:遠見明察[yuǎn jiàn míng chá]

【解釋】目光遠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銳,見識很廣。

【出處】《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

“遠”結尾的成語

【第1句】:水激則旱,矢激則遠[shuǐ jī zé hàn,shǐ jī zé yuǎn]

【解釋】水流矢飛,受阻則勁悍而去遠。旱,通“悍”。比喻因禍致福。

【第2句】:日暮道遠[rì mù dào yuǎn]

【解釋】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同“日暮途遠”。

【出處】《吳子·治兵》:“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于人,慎用無勞馬。”

【示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3卷:“日暮道遠,二公將何之?”

【第3句】:好高騖遠[hào gāo wù yuǎn]

【解釋】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示例】但是好高騖遠,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 ——秦牧《畫蛋·練功》

【第4句】:天高皇帝遠[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解釋】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出處】明·黃溥《閑中今古錄》:“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示例】要論這個省分,又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怕什么呢。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二

【第5句】:天高聽遠[tiān gāo tīng yuǎn]

【解釋】指處于遠離君王或中央政權的地方,下情無徑上達,上面也無從聽得下面的呼聲。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效命先驅,畢命輪轂,雖無大益,冀有小補。然天高聽遠,情不上通,徒獨望青云而拊心,仰天高而嘆息耳。”

【第6句】:悅尼來遠[yuè ní lái yuǎn]

【解釋】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第7句】:天高日遠[tiān gāo rì yuǎn]

【解釋】比喻離君王很遠。也指偏遠的地方。

【出處】宋·秦觀《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獨嬰罪釁,流寓江海,天高日遠,自新無路,臣誠私心痛之。”

【示例】明·邵璨《香囊記·辭婚》:“孤哀自持臣子分,不得當朝親事君,還思忖,總然是天高日遠,怎負君恩!”

【第8句】:山高皇帝遠[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解釋】指王法管轄不到。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你們山高皇帝遠,干的好事,只當我姓白的不知道?”

【示例】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想要看份報紙都很難。

【第9句】:舍近即遠[shě jìn jí yuǎn]

【解釋】放棄近的,謀求遠的。同“舍近務遠”。

【出處】《孫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唐·杜牧注:“易其居,去安從危;于其途,舍近即遠。士卒有必死之心。”

【第10句】:舍近求遠[shě jìn qiú yuǎn]

【解釋】舍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出處】《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后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示例】可見咱們天天是舍近求遠。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六回

【第11句】:言之不文,行之不遠[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出處】宋·陸游《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黼黻圣猷,謂言之不文則行之不遠;甄陶士類,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

【第12句】:山遙路遠[shān yáo lù yuǎn]

【解釋】形容路途遙遠。

【出處】元·陳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遙路遠。”

【第13句】:言微旨遠[yán wēi zhǐ yuǎn]

【解釋】言辭精妙,意義深遠。

【出處】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王道三》:“圣哲垂訓,言微旨遠。”

【第14句】:言約旨遠[yán yuē zhǐ yuǎn]

【解釋】言辭簡練,含意深遠。

【出處】《太平御覽》卷六一七引晉·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處,張忽遙于末坐判之,言約旨遠,便足以暢彼我之懷。”

【示例】全信言約旨遠,博大精深,像一盞燦爛的明燈,照亮了詩歌和整個文藝創作發展的道路。《詩刊》1978年第4期

【第15句】:識微見遠[shí wēi jiàn yuǎn]

【解釋】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遠景。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記聞》卷十一:“是時海禁初開,恭恪此奏可謂識微見遠。”

【第16句】:言近指遠[yán jìn zhǐ yuǎn]

【解釋】話很淺近,含義卻很深遠。同“言近旨遠”。

【出處】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孫奭疏:“言辭之近而指意遠者,乃為善言者也。”

【示例】其言近指遠,詞坦義明,誦者各有所獲。 ——元·宗寶《〈壇經〉跋》

【第17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解釋】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示例】今人徙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不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為乎?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第18句】:以近知遠[yǐ jìn zhī yuǎn]

【解釋】以:用,根據。根據近的可以推知遠的。

【出處】《荀子·非相》:“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示例】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遠,通于論者也。 ——《淮南子·齊俗訓》

【第19句】:年湮代遠[nián yān dài yuǎn]

【解釋】湮:埋沒。年代久遠。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但是年湮代遠,河流業已改道多次,不復是舊日的河道了。”

【第20句】:堂高級遠[táng gāo jí yuǎn]

【解釋】比喻尊卑有定規。

【出處】《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高堂;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執然也。”

【第21句】:洞幽燭遠[dòng yōu zhú yuǎn]

【解釋】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出處】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

【示例】他有洞幽燭遠的眼光。

【第22句】:實曠來遠[shí kuàng lái yuǎn]

【解釋】充實空曠的土地,招來遠方的人。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先五之所以應時修備,富國利民,實曠來遠者,其道備矣。”

【第23句】:商鑒不遠[shāng jiàn bù yuǎn]

【解釋】鑒:鏡子;商鑒:可以作為商朝的借鑒。前朝覆滅時間不長,應從中吸取教訓。后泛指前人失敗的教訓就在眼前,應引以為鑒。

【出處】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察情》:“空國之師,商鑒不遠,彼必不肯再用危道,萬一猖獗,特不過調沿邊戍卒而已,戍卒豈能必其勝,此一不敢必戰也。”

【示例】商鑒不遠,而倫又欲陛下效之。 ——蔡東藩《宋史演義》第七十三回

【第24句】:潛師襲遠[qián shī xí yuǎn]

【解釋】潛師:秘密調動兵力。秘密發兵,襲擊遠距離的敵人。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第25句】:鉤深圖遠[gōu shēn tú yuǎn]

【解釋】指對僻遠的異族圖謀予以討伐。

【出處】《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是時孝武因其余財府帑這蓄,始有鉤深圖遠之意,探冒頓之罪,校平城之讎。”

【第26句】:鞭長駕遠[biān cháng jià yuǎn]

【解釋】指路途遙遠。

【出處】清·魏源《嚴公神道碑銘》:“故自古梁州自為一道……距省會遠者或二千里,鞭長駕遠,稂莠豐茂。”

【第27句】:辭微旨遠[cí wēi zhǐ yuǎn]

【解釋】辭:文詞,言詞。微:隱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詞隱微而表達的意思很深遠。

【出處】《梁書·劉之遴傳》:“省所撰《春秋》義,比事論書,辭微旨遠。”

【第28句】:日暮路遠[rì mù lù yuǎn]

【解釋】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同“日暮途遠”。

【出處】《尉繚子·兵教下》:“日暮路遠,還有挫氣;師老將貪,爭掠易敗。”

【第29句】:任重道遠[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示例】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任重道遠。

【第30句】:澹泊明志,寧靜致遠[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解釋】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示例】至于寬閑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

【第31句】:引重致遠[yǐn zhòng zhì yuǎn]

【解釋】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出處】《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第32句】:慎終追遠[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示例】五間正殿前,懸一塊鬧龍填青匾,寫道是:“慎終追遠”。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

【第33句】:勞師襲遠[láo shī xí yuǎn]

【解釋】發動軍隊襲擊遠方的敵人,多指冒險的軍事活動。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示例】剿賊于既聚之余,何如蹙賊以難聚之勢?又而無勞師襲遠之危,輕進損威之失,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是也。 ——《清史稿·毛昶熙傳》

【第34句】:山高水遠[shān gāo shuǐ yuǎn]

【解釋】形容路途遙遠。

【出處】唐·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云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

【示例】她自己反正老了,有個山高水遠,也就由它去了。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六

【第35句】:由近及遠[yóu jìn jí yuǎn]

【解釋】從近處到遠處。比喻事物的影響逐漸推廣,思想認識不斷深入。

【第36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

【解釋】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

【示例】我們要做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第37句】:負重涉遠[fù zhòng shè yuǎn]

【解釋】背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巨任務。同“負重致遠”。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勤求》:“不辭負重涉遠,不避經險履危。”

【示例】吾聞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累重家貧,不擇祿而仕。 ——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

【第38句】:才高識遠[cái gāo shí yuǎn]

【解釋】才能超眾,見識深遠。

【出處】宋·強至《祠部集·送王賓玉》:“志節慷慨忠義俱,才高識遠器有余。”

【第39句】:防微慮遠[fáng wēi lǜ yuǎn]

【解釋】慮:考慮,思慮。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并考慮長遠的計策。

【出處】唐·鄭亞《唐丞相太尉衛國公李德裕會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啟宸衷,大破群議,運籌制勝,舉無遺策,防微慮遠。”

【示例】為建極導民之本思,所以大振朝綱者,為防微慮遠之圖。 ——宋·朱熹《辭免煥章閣待制侍講奏狀二》

【第40句】:機深智遠[jī shēn zhì yuǎn]

【解釋】機深:考慮周密;智遠:見識深遠。形容考慮問題深遠,從長計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

【第41句】:悅近來遠[yuè jìn lái yuǎn]

【解釋】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近者悅,遠者來。”

【示例】正欲悅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 ——《魏書·楊播傳》

【第42句】:氣度雄遠[qì dù xióng yuǎn]

【解釋】氣度:氣魄,度量;雄:宏大。比喻氣魄度量寬闊,志向遠大。

【出處】《晉書·王猛傳》:“猛瑰恣俊偉,博學好兵書,謹質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

【第43句】:天差地遠[tiān chā dì yuǎn]

【解釋】比喻兩者相差極大。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7回:“我的老人家雖說也是個監司職分,然而比起來,已是天差地遠了。”

【示例】他們是弟兄,所見的又是同一的東西,想到的用法卻有這么天差地遠。 ——魯迅《<準風月談>前記》

【第44句】:格高意遠[gé gāo yì yuǎn]

【解釋】指文章的格調高雅,含意深遠。

【出處】宋·王禹偁《送丁謂序》:“去年得富春生孫何文數十篇,格高意遠,大得六經旨趣。”

【第45句】:日莫途遠[rì mò tú yuǎn]

【解釋】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同“日暮途遠”。

【第46句】:慮不及遠[lǜ bù jí yuǎn]

【解釋】遠:長遠。老虎不到長遠。形容目光短淺。

【出處】《宋書·王弘傳》:“所以僶俛從事,志在宣力,慮不及遠。”

【示例】雖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有不可勝道者,此所謂慮不及遠也。 ——宋·陳亮《酌古論·桑維翰》

【第47句】:恤近忽遠[xù jìn hū yuǎn]

【解釋】恤:憐惜;忽:疏忽。對自己親近的加以照顧,對不親近的就予以忽視。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第48句】:舍近務遠[shě jìn wù yuǎn]

【解釋】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出處】《后漢書·伏湛傳》:“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怨懼,誠臣之所惑也。”

【第49句】:明鑒未遠[míng jiàn wèi yuǎn]

【解釋】明鑒:明顯的鑒戒。明顯的教訓沒過多久,不要忘記。

【出處】《后漢書·陳蕃傳》:“明鑒未遠,覆車如昨,而近習之權,復相扇結。”

【示例】慎獄重刑,著于往誥。朕御茲寶歷,明鑒未遠,斷決煩疑,實有攸愧。 ——《魏書·世宗紀》

【第50句】:居高聲自遠[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解釋】原指蟬居于高處,鳴叫的聲音能傳得很遠。后比喻才能高的人,名聲傳播很遠。

【出處】唐·虞世南《詠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第51句】:山長水遠[shān cháng shuǐ yuǎn]

【解釋】比喻道路遙遠艱險。

【出處】唐·許渾《將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詩:“謾夸書劍無好處,水遠山長步步愁。”

【示例】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宋·晏殊《踏沙行》詞

【第52句】:計深慮遠[jì shēng lǜ yuǎn]

【解釋】計:計謀;慮:考慮。計謀想得很深遠。

【出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首也。”

【示例】然而計深慮遠,非見王師則未肯輕發。 ——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詳戰》

【第53句】:登高望遠[dēng gāo wàng yuǎn]

【解釋】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我嘗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示例】登高望遠,人人懷故國之悲;撫景傷情,處處灑窮途之泣。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

【第54句】:探賾索隱,鉤深致遠[gōu shēn zhì yuǎn]

【解釋】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索:搜求;隱:隱秘;致:招致。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深遠的問題。

【出處】《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第55句】:語近指遠[yǔ jìn zhǐ yuǎn]

【解釋】語言淺近,含意深遠。指,本旨。

【出處】太平天國·汪吉人等《〈欽定軍次實錄〉序》:“文淺意深,語近指遠。”

【第56句】:為期不遠[wéi qī bù yuǎn]

【解釋】為:作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規定或算定的日子。

【出處】毛澤東《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他們之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分裂出去是為期不遠的。”

【示例】中國男子足球隊進入世界杯“八強”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第57句】:懷敵附遠[huái dí fù yuǎn]

【解釋】懷:來,使親近。對敵人采取懷柔政策,使遠方之人來歸附。

【出處】漢·賈誼《論積貯疏》:“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第58句】:慎終思遠[shèn zhōng sī yuǎn]

【解釋】終:人死;慎終:居喪能遵守禮法;遠:指祖先。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

【出處】唐·張說《太原王公神道碑》:“有子故光祿少卿玙,今秘書監詢,皆篤行純孝,慎終思遠。”

【第59句】:任重致遠[rèn zhòng zhì yuǎn]

【解釋】指負載沉重而能到達遠方。后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前景,做出宏偉的業績。

【出處】《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示例】大王要任重致遠,就得虛心自慝,多隱藏一些才是。 ——曹禺《膽劍篇》第二幕

【第60句】:言近意遠[yán jìn yì yuǎn]

【解釋】話很淺近,含義卻很深遠。同“言近旨遠”。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所謂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也。”

【第61句】:離題太遠[lí tí tài yuǎn]

【解釋】離開主題很遠,不著邊際。

【出處】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咱們把大家請來,主要是想聽聽大家談文學,不要離題太遠。”

【示例】你的作文離題太遠,不能給分。

【第62句】:志存高遠[zhì cún gāo yuǎn]

【解釋】指立志很高遠,有雄心壯志。

【示例】他志存高遠,將來能成大器。

【第63句】:憂深思遠[yōu shēn sī yuǎn]

【解釋】深刻憂慮,長遠打算。

【出處】《詩經·唐風·蟋蟀》小序:“憂深思遠,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焉。”

【示例】水晶簾卷,聽聲聲激越,憂深思遠。 ——清·陳天華《獅子吼》楔子

【第64句】:好高鶩遠[hǎo gāo wù yuǎn]

【解釋】指不自量力,不愿實際去處理事情。

【示例】做事應腳踏實地,好高鶩遠、不切實際,是會一事無成的。

【第65句】:舍近取遠[shě jìn qǔ yuǎn]

【解釋】舍去近處的,選取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出處】《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后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第66句】:天高地遠[tiān gāo dì yuǎn]

【解釋】形容相隔極遠。同“天高地迥”。

【出處】宋·沈瀛《醉落魄》詞:“致知格物。初學工夫參圣域。天高地遠無窮極。”

【示例】遮莫你上碧霄下黃泉,赤緊地天高地遠。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

【第67句】:室邇人遠[shì ěr rén yuǎn]

【解釋】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或悼念死者。

【出處】《詩經·鄭風·東門之潬》:“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示例】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遠,實勞我心。 ——《晉書·隱逸傳·宋纖》

【第68句】: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第69句】:篤近舉遠[dǔ jìn jǔ juǎn]

【解釋】篤:忠實,厚道;舉:舉薦,選拔。對關系近的厚道,對關系遠的舉薦,指同等待人。

【出處】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第70句】:謹終追遠[jǐn zhōng zhuī yuǎn]

【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

【出處】宋·蘇軾《母蒲氏王氏秦國太天人外制》:“謹終追遠,仁也;顯親揚名,孝也。”

【第71句】:馳高鶩遠[chí gāo wù yuǎn]

【解釋】猶言好高騖遠。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構思落筆之初,未免馳高鶩遠。”

【第72句】:任重至遠[rèn zhòng zhì yuǎn]

【解釋】愿意指負載沉重而可以到達遠方。后比喻抱負遠大,能闖出新的天地,做出宏偉的業績。

【出處】《易·擊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第73句】:思深憂遠[sī shēn yōu yuǎn]

【解釋】思慮得深,為久遠的事操心。形容考慮周到。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

【第74句】:言近旨遠[yán jìn zhǐ yuǎn]

【解釋】旨:意思。話很淺近,含義卻很深遠。

【出處】《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示例】其書闡發孔、孟大旨,殫盡心力,折衷舊解,言近旨遠,文簡義明。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第75句】:山高路遠[shān gāo lù yuǎn]

【解釋】山又高,路又遠。形容路途艱難而遙遠。

【出處】《李時珍》:“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

【第76句】:清微淡遠[qīng wēi dàn yuǎn]

【解釋】清雅微妙,淡泊深遠。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小時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念書,也曾看過。內中也有近情盡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

【示例】他喜歡結交清微淡遠的朋友。

【第77句】:言而無文,行之不遠[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出處】北周·庚信《燕射歌辭·角調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義而無立,勤則無成。”

【第78句】:言文行遠[yán wén xíng yuǎn]

【解釋】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后世。

【出處】明·張溥《〈壬申文選〉序》:“言文行遠,國家賴之。”參見“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第79句】:言高旨遠[yán gāo zhǐ yuǎn]

【解釋】高:高深;遠:深遠。言論高深且含意深遠。

【出處】宋·王安石《與參政王禹玉書》:“過蒙獎引,追賜詩書,言高旨遠,足以為學者師法。”

【示例】圣人之道,布在方冊,《六經》則言高旨遠,非講求討論,不可測其淵深。 ——《宋史·田錫傳》

【第80句】:負重致遠[fù zhòng zhì yuǎn]

【解釋】負:背著;致:送到。背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巨任務。

【出處】《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示例】健犢須走車破轅,良馬須逸鞭泛駕,然后能負重致遠。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

【第81句】:寓意深遠[yù yì shēn yuǎn]

【解釋】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出處】宋·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第82句】:堂高廉遠[táng gāo lián yuǎn]

【解釋】廉:廳堂的側邊。比喻尊卑有定規。

【出處】《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高堂;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執然也。”

【第83句】:日近長安遠[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

【解釋】長安:西安,古都城名,后為國都的統稱。舊指向往帝都而不能達到。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

【示例】眼見的天闊雁書遲,赤緊的日近長安遠。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一折

【第84句】:山遙水遠[shān yáo shuǐ yuǎn]

【解釋】指道路遙遠。

【出處】宋·楊無咎《玉抱肚》詞:“見也渾閑,堪嗟處、山遙水遠,音書也無個。” 元·高明《琵琶記·南浦囑別》:“[生]娘子,莫不是慮著山遙水遠么?[旦]奴不慮山遙水遠。”

【示例】久聞將軍大名,爭耐山遙水遠,無由拜見威顏。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第85句】:日暮途遠[rì mù tú yuǎn]

【解釋】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示例】他們已是日暮途遠,掙扎不了幾天。

【第86句】:天遙地遠[tiān yáo dì yuǎn]

【解釋】比喻相差極大。

【出處】宋趙佶《燕山亭》詞:“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示例】十年不見柳腰肢,契闊幾何時。天遙地遠,秋悲春恨,只在雙眉。 ——宋·劉學箕《眼兒媚》詞

【第87句】:弛高騖遠[chí gāo wù yuǎn]

【解釋】猶好高騖遠。比喻不切合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構思落筆之初,未免弛高騖遠。”

【第88句】:鉤深致遠[gōu shēn zhì yuǎn]

【解釋】致:招致。探取深處的,使遠處的到來。比喻探討深奧的道理。

【出處】《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示例】鉤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

【第89句】:殷鑒不遠[yīn jiàn bù yuǎn]

【解釋】殷:指商朝后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出處】《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示例】宋與金的歷史,對崇楨說來,殷鑒不遠,而他絕不愿在臣民心目和后代史書中被看成是懦弱無能的君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第90句】:謀慮深遠[móu lǜ shēn yuǎn]

【解釋】考慮謀劃深遠的問題。

【出處】《漢書·辛慶忌傳》:“光祿勛慶忌行義所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

【示例】皇上胸富韜略,謀慮深遠,步步有法,臣妾望塵莫及。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第91句】:天長地遠[tiān cháng dì yuǎn]

【解釋】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

【出處】唐·李白《長相思》:“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示例】陽陰否隔卻成愆,怎得天長地遠。 ——宋·張伯端《西江月》詞

【第92句】:言高趣遠[yán gāo qù yuǎn]

【解釋】高:高深;遠:深遠。言論高深且含意深遠。

【出處】宋·王安石《與參政王禹玉書》:“過蒙獎引,追賜詩書,言高旨遠,足以為學者師法。”

【第93句】:舍近圖遠[shě jìn tú yuǎn]

【解釋】舍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出處】《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新唐書·武平一傳》:“若猶未已,則舍近圖遠,抑慈示嚴,惟陛下之命。”

【示例】將軍如何舍近圖遠?好好一個宗親,不去結交,卻要去孝敬曹操,真令人不解了!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八十六回

【第94句】:馳高騖遠[chí gāo wù yuǎn]

【解釋】馳:追馳;騖:從事,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構思落筆之初,未免馳高騖遠。”

【第95句】:逐近棄遠[zhú jìn qì yuǎn]

【解釋】追求近的,舍棄遠的。

【出處】唐·劉知幾《史通·漢書五行志錯誤》:“今班《志》所引,上自周之幽厲,下終魯之定哀,而不云《國語》,惟稱《史記》,豈非忘本徇末,逐近棄遠者乎?”

【第96句】:年湮世遠[nián yān shì yuǎn]

【解釋】指年代久遠。

【出處】清·戴名世《<讀易質疑>序》:“然而年湮世遠,師傳歇絕。”

【第97句】:舍近謀遠[shě jìn móu yuǎn]

【解釋】舍去近處的,謀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或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

【出處】《后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遠”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深圖遠算[shēn tú yuǎn suàn]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同“深謀遠慮”。

【出處】《后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茂績,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

【第2句】:高飛遠走[gāo fēi yuǎn zǒu]

【解釋】形容離開某地,逃避到遠處去。

【出處】《后漢書·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第3句】:深見遠慮[shēn jiàn yuǎn lǜ]

【解釋】指看得深,想得遠。

【出處】《后漢書·祭遵傳》:“昔高祖大圣,深見遠慮,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錄勛臣,頌其德美。”

【第4句】:極目遠望[jí mù yuǎn wàng]

【解釋】指用盡目力向遠處眺望。

【出處】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也。”

【第5句】:高情遠致[gāo qíng yuǎn zhì]

【解釋】高、遠: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處】《晉書·孫綽傳》:“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許將北面矣。”

【第6句】:日遠日疏,日親日近[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

【解釋】疏:疏遠;近:親近。不經常在一起就日益疏遠,經常在一起就越來越親近。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回:“自此高俅遭際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第7句】:高識遠度[gāo shí yuǎn duǒ]

【解釋】度:揣度,忖度。見識高超,思慮深遠。

【出處】《周書·張軌傳》:“宇文公文足經國,武可定亂。至于高識遠度,非愚管所測。”

【第8句】:潛身遠跡[qián shēn yuǎn jì]

【解釋】指隱居避世,不露蹤跡。

【出處】漢·賈逵《上書請宥劉愷》:“竊見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素行孝友,謙讓潔清,讓封弟憲,潛身遠跡,有司不原樂善之心。”

【第9句】:高見遠識[gāo jiàn yuǎn shí]

【解釋】指見識高遠。

【出處】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十:“圣人高見遠識,固不可以小智測度也。”

【示例】元直如此高見遠識,諒此有何難哉! ——《三國演義》第四八回

【第10句】:輕動遠舉[qīng dòng yuǎn jǔ]

【解釋】指輕率出兵征討無方。

【出處】《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方今大軍在遠,外有強敵,將軍為天下之鎮也,輕動遠舉,雖克不武。”

【第11句】:高掌遠蹠[gāo zhǎng yuǎn zhí]

【解釋】掌:用手擘開;蹠:用腳踢。傳說華岳本為一山,河神手擘腳踢,將其分開為二。比喻規模巨大、氣魄雄偉的經營。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蹠,以流河曲。”

【示例】外國的企業家果然有高掌遠蹠的氣魄和鐵一樣的手腕,卻也有忠實而能干的部下,這樣才能應付自如,所向必利。 ——茅盾《子夜》五

【第12句】:深謀遠慮[shēn móu yuǎn lǜ]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示例】大王深謀遠慮,說得有理。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回

【第13句】:輕舉遠游[qīng jǔ yuǎn yóu]

【解釋】指避世隱居。

【出處】戰國·楚·屈原《楚辭·遠游》:“悲時俗之迫厄兮,愿輕舉而遠游。”

【示例】服食三載,輕舉遠游。 ——《參同契》上卷

【第14句】:路遠迢迢[lù yuǎn tiáo tiáo]

【解釋】形容路途遙遠。

【出處】形容路途遙遠。

【第15句】:雄才遠略[xióng cái yuǎn lüè]

【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長遠的謀略。

【出處】《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示例】唐祚將終,籓鎮互相吞噬,皆無雄才遠略,不能戡濟多難。 ——《資治通鑒·唐紀·僖宗光啟三年》

【第16句】: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

【解釋】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意思。 ——蘇雪林《玉溪詩迷·引論》

【第17句】:近悅遠來[jìn yuè yuǎn lái]

【解釋】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示例】民間客店門外經常寫著'安寓客商,仁宦行臺’與'近悅遠來,賓至如歸’之類的字樣。 ——李克非《京華感舊錄·千里客來投》

【第18句】:卓識遠見[zhuó shí yuǎn jiàn]

【解釋】卓:高超;識:見識。有遠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見解。

【出處】鄧小平《發展中日關系要看得遠些》:“去年我們兩國領導人在東京作出了一個具有卓識遠見的決策,就是把中日關系放在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來發展。”

【第19句】:不遠千里[bù yuǎn qiān lǐ]

【解釋】不以千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王曰:'支,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示例】兩個壯士不遠千里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

【第20句】:親賢遠佞[qīn xián yuǎn nìng]

【解釋】佞:巧言諂媚的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唐·韓愈《順宗實錄》卷三:“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佞,非道勿履,非禮勿行。”

【示例】但愿皇上記著君子、小人之辨,親賢遠佞,那就是天下之福了。” ——高陽《慈禧全傳》二十四

【第21句】:高蹈遠引[gāo dǎo yuǎn yǐn]

【解釋】蹈:踩上;引:避開。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出處】明·李贄《焚書·復焦弱侯》:“況乎以一時之喜怒,以一人之愛憎,而欲視天下高蹈遠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穢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第22句】:縱目遠望[zòng mù yuǎn wàng]

【解釋】縱目:放眼遠望。放眼向遠處眺望

【出處】唐·杜甫《登充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第23句】:懷遠以德[huái yuǎn yǐ dé]

【解釋】懷遠:籠絡安撫遠方的人。舊指用恩惠、德政去安撫邊遠地區的民眾。

【出處】《左傳·僖公七年》:“招攜以禮,懷遠以德。”

【第24句】:丑聲遠播[chǒu shēng yuǎn bō]

【解釋】壞名聲傳播得很遠。

【出處】《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示例】他現在已經是丑聲遠播了。

【第25句】:道古稽今,言遠合近[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

【解釋】道:講;稽:考核;合:契合。談論古時的事要結合今天的實際,說遠處的事要結合眼前的事。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災》:“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第26句】:水遠山長[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解釋】形容路途遙遠,關山阻隔。

【出處】宋·辛棄疾《臨江仙》詞:“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1回:“愁里看春不當春,每逢佳節倍思親。誰堪登眺煙云里,水遠山長愁殺人。”

【第27句】:長往遠引[cháng wǎng yuǎn yǐn]

【解釋】指引身遠行,一去不返。

【出處】明·張居正《再乞歸葬疏》:“茲又奉圣母申命之頒,耿耿孤忠,寧敢自負。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長往遠引,忍于背違者也。”

【第28句】:淵圖遠算[yuān tú yuǎn suàn]

【解釋】深謀遠慮。

【出處】《南齊書·高帝十二王傳論》:“世祖顧命,情深尊嫡,淵圖遠算,意在無遺。”

【第29句】:神謨遠算[shén mó yuǎn suàn]

【解釋】指神奇的謀略和計劃。同“神謨廟算”。

【出處】康有為《進呈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序》:“臣聞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籀其鐘鼎,摩訶其靈廟,徘徊其冊府,皆有神謨遠算,深計長慮,以為子孫萬世之業。”

【第30句】:弘此遠謨[hong chi yuan mo]

【解釋】發揮你那胸中的深謀遠策。

【第31句】:高飛遠遁[gāo fēi yuǎn dùn]

【解釋】躲避到遠方去,擺脫不利環境。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女何之?”

【示例】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遁,不要連累別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辭院》

【第32句】:高翔遠翥[gāo xiáng yuǎn zhù]

【解釋】形容避世隱居。

【出處】漢·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示例】靈烏靈烏爾之為禽兮,何不高翔而遠翥,何為號呼于人兮。 ——宋·范仲淹《靈烏賦》

【第33句】:淵謀遠略[yuān móu yuǎn lüè]

【解釋】深謀遠略。

【出處】宋·曾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宋·岳飛《奏畫守襄陽等郡營田札子》:“陛下淵謀遠略,非臣所知。”

【第34句】:拂衣遠去[fú yī yuǎn qù]

【解釋】拂衣:振衣而去。振衣遠遠離去。指歸隱。

【出處】《新五代史·一行·鄭遨傳》:“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

【第35句】:高舉遠去[gāo jǔ yuǎn qù]

【解釋】意為隱居避世。

【出處】宋·蘇舜欽《上范希文書》:“閣下居長安,統于二人,不能明白立功名,將高舉遠去以自異。”

【第36句】:視遠步高[shì yuǎn bù gāo]

【解釋】高視闊步。形容態度傲慢。

【出處】《國語·周語下》:“柯陵之會,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韋昭注:“視遠,望視遠;步高,舉足高也。”

【第37句】:地遠山險[dì yuǎn shān xiǎn]

【解釋】地處邊遠,山勢險峻。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明日復叛。”

【第38句】:世遠年陳[shì yuǎn nián chén]

【解釋】遠:久遠;陳:陳舊。年代已經相隔很久遠了。

【第39句】:不遠萬里[bù yuǎn wàn lǐ]

【解釋】不以萬里為遠。形容不怕路途遙遠。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示例】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第40句】:高蹈遠舉[gāo dǎo yuǎn jǔ]

【解釋】意為隱居避世。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示例】是以高蹈遠舉,全身遠害,飄然不戀爵祿,走上太行。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五十八回

【第41句】:高飛遠舉[gāo fēi yuǎn jǔ]

【解釋】舉:飛、去。飛得又高又遠。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漢·劉向《說苑·八·尊賢·十三節》:“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示例】中多可用之材,而視此畏途,高飛遠舉。 ——明·徐光啟《欽奉明旨條畫屯田疏》

【第42句】:高舉遠蹈[gāo jǔ yuǎn dǎo]

【解釋】舉:起飛;蹈:踩上。指遠離官場,隱居起來。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舉遠蹈,不受世紛,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義亦足見矣。”

【第43句】:深謀遠猷[shēn móu yuǎn yóu]

【解釋】謀:計劃;猷:謀略。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晉書·元帝紀》:“陛下明并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猷,出自胸懷。”

【第44句】:長筭遠略[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解釋】筭:通“算”。長遠的計劃、謀略。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名將晚謬》:“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筭遠略,老夫事也。”

【第45句】:高情遠意[gāo qíng yuǎn yì]

【解釋】高、遠: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面。”

【示例】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昆體》

【第46句】:高飛遠翔[gāo fēi yuǎn xiáng]

【解釋】飛得既高有遠。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漢·劉向《說苑·尊賢》:“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對者六翮也。”

【第47句】:遁形遠世[dùn xíng yuǎn shì]

【解釋】猶言避世隱居。

【出處】《后漢書·逸民傳·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

【第48句】:聞風遠揚[wén fēng yuǎn yáng]

【解釋】風:風聲,消息。指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將議和稱臣納幣之事瞞過不提,上表夸張己功。只說蒙古俱己威名,聞風遠遁。”

【示例】財場中鬧出事,只有個聞風遠揚的高著。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五回

【第49句】:鴻業遠圖[hóng yè yuǎn tú]

【解釋】鴻:大。宏偉的事業,遠大的志向或謀劃。

【出處】孫中山《上李鴻章書》:“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則小者無以覓蠅頭微利,大者無以展鴻業遠圖。”

【示例】你的鴻業遠圖是什么?

【第50句】:目光遠大[mù guāng yuǎn dà]

【解釋】指一個人的見解及處世觀高遠而偉大。

【示例】他是一個目光遠大的人。

【第51句】:長算遠略[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解釋】猶言深謀遠慮。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名將晚謬》:“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

【第52句】:無遠弗屆[wú yuǎn fú jiè]

【解釋】不管多遠之處,沒有不到的。

【出處】《尚書·大雨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示例】清·譚嗣同《仁學》:“通者如電線四達,無遠弗屆。”

【第53句】:高識遠見[gāo shí yuǎn jiàn]

【解釋】指見識高遠。同“高見遠識”。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王珪母妻識見》:“其高識遠見,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示例】況他元是鄱陽大盜出身,無甚么高識遠見。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

【第54句】:高才遠識[gāo cái yuǎn shí]

【解釋】才能高超,見識深遠。

【出處】《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清醇有鑒識”裴松之注引三國·魏·周斐《汝南先賢傳》:“召陵謝子微,高才遠識。”

【第55句】:徙善遠罪[xǐ shàn yuǎn zuì]

【解釋】趨向善良,遠離罪惡。

【出處】《大戴禮記·禮察》:“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禮記·經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第56句】:轆轆遠聽[lù lù yuǎn tīng]

【解釋】轆轆:車行的聲音。車聲越聽越遠。

【示例】轆轆遠聽了,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第57句】:旁蒐遠紹[páng sōu yuǎn shào]

【解釋】廣泛搜集,遠承古人。同“旁搜遠紹”。

【第58句】:敬鬼神而遠之[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解釋】敬之而不親近之意。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對他客客氣氣,絕不接近。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示例】他對人始終是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第59句】:貴遠賤近[guì yuǎn jiàn jìn]

【解釋】以為與當世相隔久遠的就珍貴,相隔近的就低賤。

【出處】三國·魏·曹丕《論文》:“楊班儔也,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瘖于自見。”

【示例】論“文變”的人,對于“時”多少持著平等觀,但也還不免貴遠賤近或“競今疏古”的偏見。 ——朱自清《正變》

【第60句】: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解釋】自;從;邇:近;卑:低下。走遠路必須要從近處開始,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第61句】:貴遠鄙近[guì yuǎn bǐ jìn]

【解釋】以為與當世相隔久遠的就珍貴,相隔近的就低賤。同“貴遠賤近”。

【出處】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寬夫《詩話》:“楚人發語之辭曰羌曰蹇,平語之辭曰些,一經屈宋采用,后世遂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無貴遠鄙近耳。”

【第62句】:超然遠引[chāo rán yuǎn yǐn]

【解釋】為了超脫世事而遠離而去。

【出處】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間,遂超然遠舉,羈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實亦少避其機阱也。”

【示例】于是毅然超然遠引,而子胥乃戀戀不去,終以諫死于吳。 ——清·姚鼐《伍子胥論》

【第63句】:追遠慎終[zhuī yuǎn shèn zhōng]

【解釋】猶言慎終追遠。

【出處】《陳書·南康愍王曇郎傳》:“夫追遠慎終,抑聞前誥。”

【示例】出家僧眾,制無號哭,父母亡喪,誦念酬恩,追遠慎終,實資冥福。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第64句】:邇安遠至[ěr ān yuǎn zhì]

【解釋】謂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歡樂,遠地之民則聞風而附。指政治清明。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示例】命我天王建京金陵,一時邇安遠至。 ——太平天國周際嗆《建天京于金陵論》

【第65句】:臭名遠揚[chòu míng yuǎn yáng]

【解釋】名: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

【出處】《宋書·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示例】希特勒是個臭名遠揚的戰爭罪犯。

【第66句】:高掌遠跖[gāo zhǎng yuǎn zhí]

【解釋】比喻開拓,開辟。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赑屃,高掌遠跖,以流河曲。”

【示例】茅盾《子夜》五:“外國的企業家果然有高掌遠跖的氣魄和鐵一樣的手腕。”

【第67句】:禮賢遠佞[lǐ xián yuǎn nìng]

【解釋】敬重有才德的人,疏遠巧言獻媚的人。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趙盾等屢屢進諫,勸靈公禮賢遠佞,勤政親民。”

【第68句】:道遠日暮[dào yuàn rì mù]

【解釋】暮:太陽落山。道路很遙遠,而且太陽西沉了。比喻還有很多事要做,可時間不多了。

【出處】《吳子·料敵》:“六曰:道遠日暮,士眾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第69句】:致遠任重[zhì yuǎn rèn zhàng]

【解釋】《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出處】《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示例】力足以扶顛持危,器足以致遠任重。 ——《賀孫中丞啟》

【第70句】:長轡遠御[cháng pèi yuǎn yù]

【解釋】①放長韁繩,駕馬遠行。比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地區。②比喻駕馭創作手段從容達到寫作的理想境界。

【出處】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長轡遠御,妙略潛授。”

【第71句】:深圖遠慮[shēn tú yuǎn lǜ]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仲長統《昌言下》:“又況愚人之愚,而望其遵巡正路,謙虛節儉,深圖遠慮,為國家校計者乎。”

【第72句】:柔遠綏懷[róu yuǎn suí huái]

【解釋】安撫遠方歸順者。懷,歸附。

【出處】清·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雖以天朝柔遠綏懷,亦不能任其藐玩,應即遵照新例,一體從重懲創。”

【第73句】:深思遠慮[shēn sī yuǎn lǜ]

【解釋】謀劃周密,考慮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出處】《后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示例】你負郭有田千頃,城中有油磨坊,解典庫,有兒有婦,是揚州點一點二的財主,有甚么不足,索這般深思遠慮那。 ——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

【第74句】:高明遠見[gāo míng yuǎn jiàn]

【解釋】高明:精明高妙。指見識精明高遠。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遠見的,不消鄉民多說。”

【第75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解釋】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示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如到官處斷開了,庶杜絕后患。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

【第76句】:超然遠舉[chāo rán yuǎn jǔ]

【解釋】為超脫世事,遠由而去。

【出處】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間,遂超然遠舉,羈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實亦少避其機阱也。”

【第77句】:道遠知驥,世偽知賢[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解釋】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出處】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第78句】:飄然遠翥[piāo rán yuǎn zhù]

【解釋】翥:向上飛。指輕快地飛向高空。比喻樂于拋棄官祿而遠離庸俗的官場。

【出處】清·蔡鍔《致唐繼堯皓電》:“儕輩中果有三數人身先引退,飄然遠翥,實足以對于今日號稱偉人志士、英雄豪杰……”

【第79句】:深慮遠議[shēn lǜ yuǎn yì]

【解釋】深:深入。細致的考慮,從長計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

【第80句】:高深遠度[gāo shēn yuǎn duǒ]

【解釋】見識高超,忖度深遠。

【出處】《周書·張軌傳》:“宇文公文足經國,武可定亂。至于高識遠度,非愚管所測。”

【第81句】:高飛遠集[gāo fēi yuǎn jí]

【解釋】制擺脫不利的環境,躲避到遠防去。

【出處】語出戰國·楚·屈原《九章·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女何之?”漢·東方朔《七諫·怨世》:“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示例】漢·東方朔《七諫·怨世》:“欲高飛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第82句】:源遠根深[yuán yuǎn gēn shēn]

【解釋】水源很遠,樹根很深。比喻基礎牢固。

【出處】北周·庾信《徵調曲》:“水波瀾者源必遠,樹扶疏者根必深。”

【示例】棋雖小道,品德最尊。中國絕技,源遠根深。 ——陳毅《題〈圍棋名譜精選〉》

【第83句】:高瞻遠矚[gāo zhān yuǎn zhǔ]

【解釋】瞻:視,望;矚:注視。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夫閉戶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

【示例】他們的切身的問題,也使他們無暇去高瞻遠矚的去關心與分析世界問題。 ——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第84句】:高情遠韻[gāo qíng yuǎn yùn]

【解釋】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同“高情遠致”。

【出處】明·宋濂《答張秀才認詩書》:“獨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遠韻,殆猶大羹充铏,不假鹽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第85句】:行遠升高[xíng yuǎn shēng gāo]

【解釋】比喻為學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出處】《書·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明·張居正《進進章疏》:“雖章句淺近之言,不足以仰窺圣學精微之奧,然行遠升高,或亦一助云耳。”

【第86句】:長駕遠馭[cháng jià yuǎn yù]

【解釋】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地區。

【出處】清·龔自珍《安邊綏遠疏》:“雖有長駕遠馭之君,乘兵力之盛,鑿空開邊,一旦不能有,則議者紛紛請棄地,或退保九邊已耳。”

【第87句】:行遠自邇[xíng yuǎn zì ěr]

【解釋】自:從;邇:近。走遠路必須要從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一步步前進。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行遠自邇,學習要先打好基礎,然后再逐步加深。

【第88句】:深謀遠計[shēn móu yuǎn jì]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因辱為榮,墾草入邑,辟地殖谷,率四方之士,專上下之力,輔句踐之賢,報夫差之仇,卒擒勁吳。”

【第89句】:近交遠攻[jìn jiāo yuǎn gōng]

【解釋】指與鄰近者交好,而對較遠者施用武力。

【出處】清·夏燮《中西紀事·互市檔案》:“如其怨恨有因,即可加意招徠,供我指臂,此近交遠攻之計也。”

【第90句】:全身遠禍[quán shēn yuǎn huò]

【解釋】保全自身,遠離禍害。

【出處】《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示例】少爺,這只是一個退守之策,全身遠禍而已。 ——霍達《補天裂》第十一章

【第91句】:全身遠害[quán shēn yuǎn hài]

【解釋】促使自身,遠離禍害。

【出處】《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示例】不如棄了這官職,隱跡埋名,全身遠害,豈不為美?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

【第92句】:柔遠懷邇[róu yuǎn huái ěr]

【解釋】懷柔遠方,安撫內地。

【出處】后蜀·何光遠《鑒誡錄·誅利口》:“豈謂蜀國皇帝,柔遠懷邇,居安慮危?”

【第93句】:高明遠識[gāo míng yuǎn shí]

【解釋】高明:高超;遠識:遠大的眼光。指見識高遠。

【出處】宋·錢世昭《錢氏私志·蔡魯公》:“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知國家大事,必至于斯乎?”

【第94句】:閎遠微妙[hóng yuǎn wēi miào]

【解釋】閎:宏大;遠:深遠。宏大深遠,極為精妙。

【出處】漢·趙岐《孟子題辭》:“儒家惟有孟子宏遠微妙,缊奧難見,宜在條理之科。”

【第95句】:深識遠慮[shēn shí yuǎn lǜ]

【解釋】見識深廣,考慮久遠。

【出處】《后漢書·杜林傳》:“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動居其厚,不務多辟,周之五刑,不過三千。”

【示例】深識遠慮,有宰相才,則史天澤其人也。 ——《元史·竇默傳》

【第96句】:源遠流長[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示例】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源遠流長,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

【第97句】:宏才遠志[hóng cái yuǎn zhì]

【解釋】宏:廣博。杰出的才能和遠大的志向。

【出處】魯迅《韋素園墓記》:“嗚呼,宏才遠志,厄于短年。”

【第98句】:逷聽遠聞[tì tīng yuǎn wén]

【解釋】“逷”同“逖”。指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第99句】:深藏遠遁[shēn cáng yuǎn dùn]

【解釋】藏身于深密之處,遠遠地離開人群。指逃避塵世而隱居。

【出處】宋·楊萬里《論相上》:“君子有深藏遠遁,以自脫天下之譏而已。”

100、道遠知驥[dào yuǎn zhī jì]

【解釋】驥:千里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比喻經過長久的鍛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出處】三國·魏·曹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10【第1句】:桑榆之光,理無遠照[sāng yú zhī guāng,lǐ wú yuǎn zhào]

【解釋】形容人已到暮年,能做的事不多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愿朝陽之暉與時并明耳。”

10【第2句】:邇安遠懷[ěr ān yuǎn huái]

【解釋】邇:近處;懷:懷柔,安撫。使近處的百姓得到安定,使遠處的百姓得到安撫。指全國各地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五回:“至德所覆,邇安遠懷。”

10【第3句】:長轡遠馭[cháng pèi yuǎn yù]

【解釋】用長韁繩遠遠地駕馭拉車的馬。比喻遠距離操縱,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是以歸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閱,總綱紀而攝契,然后拓衢路,置關鍵,長轡遠馭,從容按節。”

【示例】使其權弱勢分,易為羈制,自可永保邊塞,俾為藩臣,此實長轡遠馭之道。 ——《舊唐書·竇威傳》

10【第4句】:潛身遠禍[qián shēn yuǎn huò]

【解釋】指隱藏潛伏,遠避禍害。

【出處】《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示例】再讓她就如妙手空空兒一般報了仇,竟有那本領潛身遠禍,她又是個女孩兒家,難道還披發入山不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

10【第5句】:深謀遠略[shēn móu yuǎn lüè]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示例】所共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 ——《晉書·趙王倫傳》

10【第6句】:廉遠堂高[lián yuǎn táng gāo]

【解釋】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嚴不可企及。舊比喻帝王尊嚴。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

【示例】自古君臣定分,廉遠堂高,即軫念賢勞,推恩勛舊。 ——清·陳康祺《壬癸藏札記》第六卷

10【第7句】:致遠恐泥[zhì yuǎn kǒng nì]

【解釋】致:到達;泥:拘泥。擔心妨礙實現遠大目標。

【出處】《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示例】但致遠恐泥,終之實難,曾未崇朝,豺聲已露。(《魏書·孝莊帝紀》)

10【第8句】:代遠年湮[dài yuǎn nián yān]

【解釋】湮:埋沒。過去的年代已距今十分久遠,無法記憶,無從考證。

10【第9句】:逖聽遠聞[tì tīng yuǎn wén]

【解釋】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出處】唐·姚思廉《梁書·武帝紀中》:“庶以矜隱之念,昭被四方,逖聽遠聞,事均親覽。”

1【第10句】:柔遠鎮邇[róu yuǎn zhèn ěr]

【解釋】安撫遠方,安定內地。

【出處】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移帝伊洛,定都酆鎬,柔遠鎮邇,實敬攸考。”

1【第11句】:深計遠慮[shēn jì yuǎn lǜ]

【解釋】猶深思遠慮。謀劃周密,考慮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出處】《三國志·魏志·田疇傳》:“竊恐未得其志,而輕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時,無深計遠慮。”

【示例】頃者詔旨裁減皇族恩例,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 ——宋·蘇軾《諫買浙燈狀》

1【第12句】:遷善遠罪[qiān shàn yuǎn zuì]

【解釋】向善而遠離罪惡。

【出處】《漢書·賈誼傳》:“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示例】吾里嘗有陳融,孝慈仁信,不學不仕。鄉人見也,皆自欲遷善遠罪,亦不知其所以然。 ——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

1【第13句】:高翔遠引[gāo xiáng yuǎn yǐn]

【解釋】形容避世隱居。

【出處】漢·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示例】象您這樣的人才,要是高翔遠引,就太可惜了。

1【第14句】:料遠若近[liào yuǎn ruò jìn]

【解釋】遠、近:分別指將來和目前的事物。預料未來的事態發展,就像看眼前的事物一樣清楚。

【出處】《三國志·魏志·王昶傳》:“謀慮淵深,料遠若近,視昧而察,籌不虛運。”

1【第15句】:聞風遠遁[wén fēng yuǎn dùn]

【解釋】風:風聲,消息;遠遁:遠逃。聽到一點風聲就逃得遠遠的。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將議和稱臣納幣之事瞞過不提,上表夸張己功。只說蒙古俱己威名,聞風遠遁。”

1【第16句】:全福遠禍[quán fú yuǎn huò]

【解釋】遠:避開。舊時做官得意時,為免除官場勾心斗角的禍患而及時引退,以保全既得利益。比喻保全已得的幸福,避開禍患。

【出處】《三國志·魏志·桓階傳》:“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1【第17句】:身遠心近[shēn yuǎn xīn jìn]

【解釋】指身體相隔雖遠,但是雙方的心卻貼得很近。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羽族之長,名為鳳凰。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有眾鳥,不為匹雙,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1【第18句】:無遠不屆[wú yuǎn bù jiè]

【解釋】不管多遠之處,沒有不到的。同“無遠弗屆”。

【出處】《南史·陳紀·武帝》:“用能百揆時序,四門允穆,無恩不服,無遠不屆。”

1【第19句】:前程遠大[qián chéng yuǎn dà]

【解釋】前程:前途。比喻前途遠大。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先生前程遠大,宣擇高枝棲止,以圖上進;若埋沒大才于此,枉自可惜。”

【示例】在他那一代人中,算是前程遠大之輩,有多少青年男女對他羨慕不已。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二十六章

1【第20句】:深猷遠計[shēn yóu yuǎn jì]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同“深謀遠慮”。

【出處】明·李東陽《〈桃溪雜稿〉序》:“先生好古力踐,深猷遠計,發而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1【第21句】:柔遠懷來[róu yuǎn huái lái]

【解釋】安撫邊遠地區,懷柔歸附者。

【出處】唐·張九齡《敕劍南節度使王昱書》:“柔遠懷來,在卿良算。”

1【第22句】:柔遠能邇[róu yuǎn néng ěr]

【解釋】懷柔遠方,優撫近地。指安撫籠絡遠近之人而使歸附。

【出處】《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

【示例】瞻龍顏而有喜,肅虎拜以揚休,伏愿居安慮危,柔遠能邇。 ——明·張居正《擬唐回鶻嗢沒斯率眾內附賀表》

1【第23句】:行遠自邇,登高自卑[xíng yuǎn zì ěr,dēng gā zì bēi]

【解釋】《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所謂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州縣博收,乃所以備正史之約以也。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永清縣志士旅表序例》

1【第24句】:敬而遠之[jìng ér yuǎn zhī]

【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處】《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示例】若遇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殺身之禍。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一回

1【第25句】:旁搜遠紹[páng sōu yuǎn shào]

【解釋】旁:廣泛;搜:搜集;紹:繼承。廣泛地搜集引證資料,窮本溯源地說明來歷,以進行論證。

【出處】宋·劉肅《片玉集序》:“以旁搜遠紹之才,寄情長短句。”

【示例】遇事與心會,輒忻然忘倦,其或抽思雜著,旁搜遠紹,夜以繼日。 ——元·王惲《扶疏軒記》

1【第26句】:長計遠慮[cháng jì yuǎn lǜ]

【解釋】指長遠打算。

【出處】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為子孫長計遠慮者,類皆如此。”

1【第27句】:水遠山遙[shuǐ yuǎn shān yáo]

【解釋】指路程遙遠。

【出處】宋·汪元量《憶秦娥》詞之七:“心如焦。彩箋難寄,水遠山遙。”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遠山遙,須有一個日頭走到。”

【示例】淅零零灑瓊瑤,亂紛紛剪鵝毛。越映的江闊天低,水遠山遙。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

1【第28句】:遁身遠跡[dùn shēn yuǎn jì]

【解釋】猶言避世隱居。

【出處】宋·葉適《趙孺人墓銘》:“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窮水絕處,慕王霸、梁鴻夫婦,賡《麥秀》、《五噫》之歌,將遁身遠跡以自娛佚。”

1【第29句】:極目遠眺[jí mù yuǎn tiào]

【解釋】極:盡;眺:望。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出處】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欧美黄色免费看|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波多野结衣变态夫妻|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最近中字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翁房中春意浓王易婉艳 | 老鸭窝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日本高清在线中文字幕网|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av|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污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2019国语7|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专区|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正在播放91大神调教偷偷| 美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