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乃”的成語(16個)
本文整理了乃祖乃父、稱薪而爨,數粒乃炊等含“乃”的成語16個,其中“乃”開頭的成語6個,“乃”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乃”開頭的成語【第1句】:乃祖乃父[nǎi zǔ nǎi fù]
【解釋】乃:你的。你的祖父,你的父親。指祖父和父親。
【出處】《尚書·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
【示例】現今的青年不如他們的乃祖乃父節儉了。
【第2句】:乃心王室[nǎi xīn wáng shì]
【解釋】乃:你的;王室:指朝廷。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愛國。
【出處】《尚書·康王之誥》:“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示例】脫脫乃心王室,大義滅親,今父歿而不克奔訃,為善者不幾于怎乎。 ——《元史·太平傳》
【第3句】:乃文乃武[nǎi wén nǎi wǔ]
【解釋】乃:助詞。既有文德,又有武功。
【出處】《尚書·大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示例】一陰一陽,神通也;乃文乃武,圣圖也。 ——唐·王勃《九成宮頌》
【第4句】:乃我困汝[nǎi wǒ kùn rǔ]
【解釋】是我使你受害。
【出處】《新唐書·段顏傳》:“初,秀實為營田官。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給與農,約熟歸其半。是歲大旱,農告無入,令諶曰:'我知入,不知旱也。’責之急,農無以償,往訴秀實……秀實泣曰:'乃我困汝。’”
【第5句】:乃玉乃金[nǎi yù nǎi jīn]
【解釋】乃:是。語言像金玉一樣。形容文辭優美。
【出處】《漢書·揚雄傳》:“昔人有觀象于天,視度于地,察法于人者,天麗且彌,地普而深,昔人之辭,乃玉乃金。”
【示例】維冊維寶,乃玉乃金。伊誰從之?一人事親。 ——《宋史·樂志十三》
【第6句】:乃武乃文[nǎi wǔ nǎi wén]
【解釋】乃:助詞。既有武功,又有文德。
【出處】《尚書·大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示例】匡嬴相劉,乃武乃文。 ——唐·王勃《倬彼我系》
“乃”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稱薪而爨,數粒乃炊[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lì nǎi chuī]
【解釋】稱:衡量;薪:柴;爨:燒火煮飯。稱了柴草數著米粒煮飯。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計較,形容吝嗇或貧窮。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
【第2句】:一貧一富,乃見交態[yī pín yī fù,nǎi jiàn jiāo tài]
【解釋】交態:人情世態。人經歷過貧窮和高中兩種地位,才能認清人情世態。
【出處】《漢書·鄭當時傳》:“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見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第3句】:何苦乃爾[hé kǔ nǎi ěr]
【解釋】乃:竟然;爾:如此。何苦到這種地步呢?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值得,沒有必要。
【第4句】:勝敗乃兵家常事[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解釋】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出處】《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示例】這次試驗失敗了,但不要恢心,勝敗乃兵家常事,總結經驗,堅持試驗下去,定能成功。
【第5句】:時窮節乃見[shí qióng jié nǎi xiàn]
【解釋】時窮:最危急的時刻;節:氣節。在危難的關頭,一個人的節操才能顯現出來。
【出處】宋·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第6句】:失敗乃成功之母[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
【解釋】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后取得勝利。
【示例】失敗乃成功之母,一次失敗算不了什么。
【第7句】:一生一死,乃見交情[yī shēng yī sǐ,nǎi jiàn jiāo qíng]
【解釋】只有一起共過患難,才能顯示出交情的深淺。
【出處】《漢書·鄭當時傳》:“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見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第8句】:兩刃相割,利鈍乃知[liǎng rèn xiāng gē,lì dùn nǎi zhī]
【解釋】利:鋒利;乃:才。兩把刀子交鋒之后,才能知道哪把快哪把鈍。比喻只有把兩種學說、觀點放在一起比較,才能判定是非曲直。
【出處】漢·王充《論衡·案書》:“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定,是非乃見。”
【第9句】:龍多乃旱[lóng duō nǎi hàn]
【解釋】比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出處】宋·李季可《松窗百說·恃眾》:“爐火盛,爇爐木,至一邊盡,眾客環視,莫令止之。直舍吏至,始撲滅……徐笑謂鄰坐曰:'一二客在,豈至是乎?今不救之,罪分于眾而難責,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眾,為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第10句】:何其相似乃爾[hé qí xiāng sì nǎi ěr]
【解釋】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