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幾”的成語(36個)
本文整理了幾盡一刻、相差無幾、一慟幾絕等含“幾”的成語36個,其中“幾”開頭的成語4個,“幾”結尾的成語17個,“幾”在中間的成語1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幾”開頭的成語【第1句】:幾盡一刻[ji jing yi ke]
【解釋】幾乎占了一刻的時間.
【第2句】:幾次三番[jǐ cì sān fān]
【解釋】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數之多。
【出處】清·顧瑣《黃繡球》第四回:“本官到任以來,就幾次三番的傳諭董事,出過告示。”
【示例】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 ——魯迅《朝花夕拾·滕野先生》
【第3句】:幾而不征[jī ér bù zhēng]
【解釋】幾:稽查,查看;征:征稅。指在關卡、市場等處只稽查而不征稅。
【出處】《國語·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使關市幾而不征,以為諸侯利。”
【第4句】:幾不欲生[jī bù yù shēng]
【解釋】幾:幾乎;欲:想。幾乎都不想活了。
【出處】宋·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示例】鳳姐本是貪得無厭的人,如今被抄凈盡,自然愁苦,又恐人埋怨,正是幾不欲生的時候。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七回
“幾”結尾的成語【第1句】:相差無幾[xiāng chā wú jǐ]
【解釋】彼此沒有多大差別。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示例】這兩個方案相差無幾,大同小異。
【第2句】:一蹴而幾[yī cù ér jī]
【解釋】蹴:踏。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出處】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第3句】:寥寥無幾[liáo liáo wú jǐ]
【解釋】寥寥:形容數量少。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連做詩賦的也寥寥無幾。”
【示例】書很漂亮,倘我對歌懂得多一些,恐怕就更有趣了。這樣的軍醫先生,現在日本也寥寥無幾罷。 ——魯迅《書信集·致山本初枝》
【第4句】:下車未幾[xià chē wèi jǐ]
【解釋】下車:舊時指新官到任。舊指新官剛到任。現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到一個地方。
【出處】《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
【示例】儼下車未幾,令行禁止,稱為良牧。 ——《舊唐書·蔣儼傳》
【第5句】:相去無幾[xiāng qù wú jǐ]
【解釋】去:距離;無幾:沒有多少。指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
【出處】宋·蘇洵《嘉祐集·衡論下·田制》:“是今之稅與周之稅輕重之相去無幾也。”
【示例】二者皆非良法,相去無幾也。(宋·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
【第6句】:見時知幾[jiàn shí zhī jǐ]
【解釋】指看到時運的推移而預知事情變化的先兆。
【第7句】:一日萬幾[yī rì wàn jǐ]
【解釋】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
【出處】《尚書·皋陶漠》:“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孔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示例】一日萬幾,崇高益危,早朝晏罷,業業兢兢。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
【第8句】:不知凡幾[bù zhī fán jǐ]
【解釋】凡:總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類的事物很多。
【出處】唐·郭受《寄杜員外》詩:“春興不知凡幾首,衡陽紙價頓能高。”
【示例】所作酬應文字,類此者不知凡幾,殆亦文人通病,烏得以咎趼人? ——魯迅《小說舊聞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9句】:堆案盈幾[duī àn yíng jī]
【解釋】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后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示例】史稿堆案盈幾,以夜繼日,僅了公家文書。 ——宋·劉克莊《再宣索文集回奏狀》
【第10句】:所剩無幾[suǒ shèng wú jǐ]
【解釋】剩:余留下來的。剩下的沒有多少了。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好在所剩無幾,待我念完,諸位才女再去慢慢參詳,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示例】除墊還他經手若干外,所剩無幾,一齊打三折歸還人家的本錢,以作了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
【第11句】:雪窗螢幾[xuě chuāng yíng jǐ]
【解釋】比喻勤學苦讀。
【出處】《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集螢映雪”李善注引《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第12句】:身其余幾[shēn qí yú jǐ]
【解釋】指身子留在世間沒有多久的時間了。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示例】因為童貫上回一番發作,又立了這樣章程,弄得進進出出十分礙手,真所謂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
【第13句】:明窗凈幾[míng chuāng jìng jī]
【解釋】形容室內明亮、整潔。
【出處】宋·歐陽修《試筆》:“蘇子美嘗言,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示例】欣然為我解東閣,明窗凈幾舒華茵。 ——宋·蘇澈《寄范文景仁》詩
【第14句】:一蹴可幾[yī cù kě jǐ]
【解釋】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幾,近,及。同“一蹴而就”。
【出處】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二節:“天下事非一蹴可幾者。”
【示例】我們必須向著改善現實的動向努力,但是我們同時也須明了這并不是一蹴可幾。 ——鄒韜奮《對人對境和對己的態度》
【第15句】:極深研幾[jí shēn yán jī]
【解釋】研:研究,審查;幾:細微。指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
【出處】《周易·系辭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示例】必使天下有志之士皆殫思竭精、極深研幾,以從事于制造而后可。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技藝>附錄滬報<制造說>》
【第16句】:識微見幾[shí wēi jiàn jǐ]
【解釋】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認識和察見事物的本質和發展。
【出處】《宋史·常安民傳》:“惟識微見幾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漸。”
【示例】如常君者,真識微見幾之士也。 ——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哲宗》
【第17句】:所余無幾[suǒ yú wú jǐ]
【解釋】無幾:沒有幾個。剩下來的沒有幾個。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自頃逆泚誘涇、隴之眾叛,懷光污朔方之軍,割裂誅鋤,所余無幾。”
【示例】將士大批死傷潰散,所余無幾,拼死保護他向西南奪路逃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三章
“幾”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一慟幾絕[yī tòng jī jué]
【解釋】慟:極悲哀;幾:幾乎。一聲痛哭,差一點閉過氣駢。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郗嘉賓喪,左右白郗公:'郎喪。’既聞不悲,因語左右:'殯時可道。’公往臨殯,一慟幾絕。”
【示例】姑娘問知老爺病中光景,一慟幾絕,教小的快回。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四十一回
【第2句】:相去幾何[xiāng qù jǐ hé]
【解釋】去:距離;幾何:多少。彼此之間相關多遠呢?表示差別不大。
【出處】《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示例】使法而無變政之震蕩,則奄奄一息,其于支那相去幾何矣。 ——李群《殺人篇》
【第3句】:沉幾觀變[chén jī guān biàn]
【解釋】沉:沉著;幾:事物變化前的前兆。冷靜觀察事物,隨機應變。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沉幾觀變,前事可師。”
【示例】踐實體誠非別術,沉幾觀變竟通神。 ——謝覺哉《在范亭處談毛澤東的思想方法》
【第4句】:曾幾何時[céng jǐ hé shí]
【解釋】曾:曾經;幾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時候。指沒過多久。
【出處】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補官揚州,公得謝歸。曾幾何時,訃者來門。”
【示例】曾幾何時,他自己去做了一個小小的官兒回來,而他又勸我去學法政了。 ——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后》
【第5句】:憑幾之詔[píng jǐ zhī zhào]
【解釋】指皇帝臨終遺詔。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宗伯執持》:“方奉憑幾之詔,遽卒,士論惜之。”
【第6句】: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
【解釋】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第7句】:窗明幾凈[chuāng míng jī jìng]
【解釋】幾:小桌。形容房間干凈明亮。
【出處】宋·蘇轍《寄范文景仁》詩:“欣然為我解東閣,明窗凈幾舒華茵。”
【示例】窗明幾凈,是一間雅潔的書房。 ——華而實《漢衣冠·序幕》
【第8句】:凈幾明窗[jìng jǐ míng chuāng]
【解釋】凈:干凈;幾:小桌子。形容房間干凈明亮。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墊》:“素妝才罷,款步書堂下,對凈幾明窗瀟灑。”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2卷:“凈幾明窗不染塵,圖書鎮日與相親。”
【第9句】:俟河之清,人壽幾何[sì hé zhī qīng,rén shòu jǐ hé]
【解釋】俟:等待。人的壽命很短,等待黃河變清是不可能的。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第10句】:憑幾據杖[píng jī jù zhàng]
【解釋】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一》:“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示例】憑幾據杖,以令召焉,則廝役之才至矣。 ——唐·白居易《策林·尊賢》
【第11句】:知幾其神[zhī jī qí shén]
【解釋】幾:幾微。指人能預知事情萌發的細微跡象,就能與神道相合。
【出處】《周易·系辭下》:“子曰:知幾其神乎?”
【第12句】:研幾探賾[yán jī tàn zé]
【解釋】幾:細微;賾:幽深。指研討細微深奧的學問。
【出處】《隋書·經籍志一》:“雖未能研幾探賾,窮極幽隱,庶乎弘道設教可以無遺闕焉。”
【第13句】:審幾度勢[shěn jǐ dù shì]
【解釋】省察事機,揣度形勢。
【出處】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審幾度勢更化宜民者,救時之急務也。”
【第14句】:人壽幾何[rén shòu jǐ hé]
【解釋】人的古往今來很短促。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示例】我雖老邁,也會盡心照顧她,不讓她受委屈;人壽幾何?誰也不能預料。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二章
【第15句】:見幾而作[jiàn jī ér zuò]
【解釋】幾:苗頭;作:行動。指發現一點苗頭就立刻采取措施。
【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示例】富春子見似道舉動非常,懼禍而逃,可謂見幾而作者矣,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