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燼”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化為灰燼、收拾余燼,背城借一等含“燼”的成語10個,其中“燼”結尾的成語5個,“燼”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燼”結尾的成語【第1句】:化為灰燼[huà wéi huī jìn]
【解釋】變成一堆灰土。多指被徹底燒光。
【第2句】:玉石俱燼[yù shí jù jìn]
【解釋】俱:全,都;燼:灰燼。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出處】《尚書·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示例】昆岳既毀,玉石俱燼。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十五
【第3句】:再合余燼[zài hé yú jìn]
【解釋】《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出處】及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叔父望風奔北。(《資治通鑒·唐紀·高祖武德九年》)
【示例】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太宗貞觀元年》:“劉黑闥再合余燼,叔父望風奔北。”
【第4句】:收合余燼[shōu hé yú jìn]
【解釋】比喻(戰敗后)收集殘余的士卒。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子又不許,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示例】昔春秋之時,鄭小國也,介居晉、楚之間,城下之盟,君臣同恥;收合余燼,尚能成功。 ——宋·洪適《親征詔》
【第5句】:玉石同燼[yù shí tóng jìn]
【解釋】燼:灰燼。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出處】《尚書·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示例】火焚昆山,玉石同燼;阻兵頡頏,臣節遂虧。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
“燼”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收拾余燼,背城借一[shōu shí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釋】收拾:收聚,整理;余燼:火燒后的殘留物,指殘兵;借一:借此一戰。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示例】時國論紛紛未決,咸欲收拾余燼,與奧軍背城借一。 ——清·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十節
【第2句】:火燼灰冷[huǒ jìn huī lěng]
【解釋】火苗熄滅了,灰涼了。比喻時過境遷,或境況由興盛轉為衰落。
【出處】五代·王裕仁《開元天寶遺事》下:“此曹皆向火乞兒,一旦火燼灰冷,當凍裂肌膚矣。”
【第3句】:余燼復燃[yú jìn fù rán]
【解釋】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五回:“復從火后創出奇論,幾使余燼復燃,燒天灼地。”
【第4句】:薪燼火傳[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釋】薪:木材。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出處】梁啟超《管子傳·自序》:“雖不能至,而或具體而微焉,或有其一體焉,則薪燼火傳,猶旦莫也,國于是乎有與立。”
【第5句】:收合余燼,背城借一[shōu hé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釋】收合:收聚,整理;余燼:火燒后的殘留物,指殘兵;借一:借此一戰。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示例】偽安德王高延宗,擾攘之間,遂竊名號,與偽齊昌王莫多婁敬顯等,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北史·周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