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李”的成語大全(80個)

9950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李”的成語大全(8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李下無蹊徑、夭桃襛李、張公吃酒李公顛等含“李”的成語80個,其中“李”開頭的10個,“李”結尾的25個,“李”在中間的45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李”開頭的成語

【第1句】:李下無蹊徑[lǐ xià wú xī jìng]

【解釋】蹊徑:小路。李子樹下沒有小路。比喻誠實的人,心中沒有偽詐。

【出處】《新唐書·李義傳》:“進吏部侍郎,仍知制誥。與宋璟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改黃門侍郎,封中山郡公。”

【第2句】:李白桃紅[lǐ bái táo hóng]

【解釋】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出處】唐·羊士諤《山閣聞笛》詩:“李白桃紅滿城郭,馬融閑臥望京師。”

【示例】李白桃紅未吐時,好個春消息。 ——宋·汪莘《卜算子》詞

【第3句】:李郭同船[lǐ guō tóng chuán]

【解釋】以之比喻知已相處。同“李郭同舟”。

【出處】宋·呂渭老《水調歌頭·陳性孺不相見十年》詞:“聞道山陰回棹,相去都無百里,李郭可同船。”

【第4句】: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

【解釋】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出處】古樂府詩《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深相待,兄弟還相忘。”

【示例】芝焚蕙嘆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清·黃遵憲《感事》詩

【第5句】:李下瓜田[lǐ xià guā tián]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示例】愚謂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部》

【第6句】:李廣不侯[lǐ guǎng bù hòu]

【解釋】以之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同“李廣未封”。

【出處】唐·徐夤《贈楊著》詩:“李廣不侯身漸老,子山操賦恨何深!”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李廣不侯,是有本事沒有運氣,運氣來了,沒有本事,不過曇花一現,好景不長?!?/p>

【第7句】:李廣未封[lǐ guǎng wèi fēng]

【解釋】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因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出處】唐·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p>

【第8句】:李郭仙舟[lǐ guō xiān zhōu]

【解釋】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

【出處】《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

【示例】直沽今日賦將歸,李郭仙舟亦暫違。 ——明·李贄《直沽送馬誠所兼呈若翁歷山并高張二居士》詩

【第9句】:李廣難封[lǐ guǎng nán fēng]

【解釋】以之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同“李廣未封”。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p>

【第10句】:李郭同舟[lǐ guō tóng zhōu]

【解釋】以之比喻知已相處。

【出處】《后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示例】一時門外瞻望顏色,伺侯車騎者弱項肩累跡,幾如荀陳會坐,李郭同舟。東漢風流,再見今日也。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

“李”結尾的成語

【第1句】:夭桃襛李[yāo táo nóng lǐ]

【解釋】夭:形容草木茂盛;秾:花木繁盛。艷麗盛開的桃李。比喻美貌的年輕人。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薄对娊洝ふ倌稀ず伪硕屢印罚骸昂伪硕屢?,華如桃李?!?/p>

【示例】夭桃襛李,宜早合良緣。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八回

【第2句】:浮瓜沉李[fú guā chén lǐ]

【解釋】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示例】這樣時候,多少王孫公子雪藕調冰、浮瓜沉李也不為過。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第3句】:避瓜防李[bì guā fáng lǐ]

【解釋】表示避免嫌疑。

【出處】見“避李嫌瓜”。

【示例】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終朝相對如賓。 ——清·李漁《慎鸞交·贈妓》

【第4句】:公門桃李[gōng mén táo lǐ]

【解釋】公:對人的尊稱。尊稱某人引進的后輩、栽培的學生。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則天順圣皇后久視元年》:“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第5句】:張王趙李[zhāng wáng zhào lǐ]

【解釋】泛指一些人。也指尋常之輩。

【出處】《梁書·范縝傳》:“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托趙丁之體?!?/p>

【第6句】:幺桃秾李[yāo táo nóng lǐ]

【解釋】夭: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秾:花木繁茂。指艷麗爭春的桃李。比喻人年少貌美。多用為祝頌婚嫁之詞。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薄对娊洝ふ倌稀ず伪硕屢印罚骸昂伪硕屢樱A如桃李?!?/p>

【示例】星昴殷冬獻吉日,幺桃秾李遙相匹。 ——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

【第7句】:比張比李[bǐ zhāng bǐ lǐ]

【解釋】比喻多方面設譬。

【出處】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豫讓,你不替我展江山,奪社稷,到來比張比李的說我?!?/p>

【第8句】:夭桃穠李[yāo táo nóng lǐ]

【解釋】比喻年少美貌。多用為對人婚娶的頌辭。同“夭桃秾李”。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薄对娊洝ふ倌稀ず伪朔v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p>

【示例】星昴殷冬獻吉日,夭桃穠李遙相匹。 ——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

【第9句】:門墻桃李[mén qiáng táo lǐ]

【解釋】門墻: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后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睗h·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

【示例】天下文章同軌轍,門墻桃李半公卿。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

【第10句】:道傍苦李[dào páng kǔ lǐ]

【解釋】比喻庸才,無用之才。同“道邊苦李”。

【出處】唐·許渾《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游瓜洲別業,題舊書齋》詩 :“道傍苦李猶垂實,城外甘棠已布陰?!?/p>

【第11句】:道旁苦李[dào páng kǔ lǐ]

【解釋】比喻不被重視的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p>

【示例】決飛只搶榆枋,白發青衫,竟作道旁苦李。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阮龍光》

【第12句】:濃桃艷李[nóng táo yàn lǐ]

【解釋】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出處】明·高濂《玉簪記·詞媾》:“誰承望今宵牛女,銀河咫尺間,巧一似穿針會,兩下里青春濃桃艷李?!?/p>

【第13句】:僵桃代李[jiāng táo dài lǐ]

【解釋】比喻代人受罪責或以此代彼。同“僵李代桃”。

【出處】清·贏宗季女《六月霜·對簿》:“僵桃代李誠無與,摧花斫柳夫何???”

【第14句】:桑中生李[sāng zhōng shēng lǐ]

【解釋】桑樹上長李樹。比喻少見多怪。

【示例】桑中生李的事情在農村時有發生。

【第15句】:凡桃俗李[fán táo sú lǐ]

【解釋】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處】明·王冕《題墨梅圖》:“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第16句】:滿城桃李[mǎn chéng táo lǐ]

【解釋】桃李:比喻學生。城中到處都有自己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

【出處】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賀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繼和》:“禮閨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示例】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三首》其三

【第17句】:夭桃秾李[yāo táo nóng lǐ]

【解釋】比喻年少美貌。多用為對人婚娶的頌辭。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華如桃李?!?/p>

【示例】夭桃秾李,宜早合良緣,毋使婚嫁愆期,致令幼女懷春,吉士有摽梅之賦也。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八回

【第18句】:投桃報李[tóu táo bào lǐ]

【解釋】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處】《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猶投桃報李之必然也。 ——宋·朱熹《詩集傳》卷十八

【第19句】:以桃代李[yǐ táo dài lǐ]

【解釋】比喻以自身去頂替別人。

【出處】《再生緣》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節,或者劉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機關,亦未可定?!?/p>

【第20句】:道邊苦李[dào biān kǔ lǐ]

【解釋】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湃?。”

【示例】云霄直上,諸公袞袞,乃作道邊苦李。 ——宋·姜夔《永遇樂·次韻辛克清》詞

【第21句】:浮瓜沈李[fú guā shěn lǐ]

【解釋】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代指消夏的生活。

【出處】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币嘧鳌案」铣晾睢?。

【第22句】:華如桃李[huá rú táo lǐ]

【解釋】形容容顏非常美麗。

【出處】《詩經·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第23句】:方桃譬李[fāng táo pì lǐ]

【解釋】方:比??赏榔G的桃李相比。形容美麗嬌艷。

【出處】南朝·梁·蕭綱《箏賦》:“乃有燕馀麗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經居東里?!?/p>

【示例】乃有燕余麗妾,方桃譬李,本在南城,今居東里。 ——唐·歐陽洵《藝文類聚》卷四十四

【第24句】:城中桃李[chéng zhōng táo lǐ]

【解釋】城里的桃李花,雖艷麗一時,但很快就凋謝了。比喻小人得志是不會長久的。

【出處】唐·劉禹錫《楊柳詞》:“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p>

【第25句】:艷如桃李[yàn rú táo lǐ]

【解釋】容顏像成熟的桃李那樣嬌艷。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女子得非嫌吾貧乎?為人不言亦不笑,艷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p>

【示例】錢鐘書《圍城》:“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艷如桃李,冷若冰霜?!?/p>

“李”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張公吃酒李公顛[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

【解釋】后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同“張公吃酒李公醉”。

【出處】宋·李棨《北里志·張住住》:“曲中唱曰:張公吃酒李公顛,盛六生兒鄭九憐?!?/p>

【第2句】:桃李遍天下[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

【解釋】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培養的后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p>

【示例】而性闊大,不甚飾邊幅,愛樂賢士大夫,與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薦,以是桃李遍天下。 ——明·焦竑《玉堂叢語·薦舉》

【第3句】:桃李門墻[táo lǐ mén qiáng]

【解釋】門墻:指師門。指他人的學生或所栽培的后輩。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塾》:“你待打、打這哇哇,桃李門墻,險把負荊人唬煞?!?/p>

【示例】為代作一二首以實之,以夸其桃李門墻之盛。 ——清·錢泳《履園叢話·笑柄》

【第4句】:桃李無言,下自成蹊[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釋】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出處】宋·辛棄疾《一剪梅·獨立蒼茫醉不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p>

【第5句】:張公吃酒李公醉[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解釋】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瘡埞?,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示例】世上有如此不公之事,正是張公吃酒李公醉,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六回

【第6句】:瓜皮搭李樹[guā pǐ dā lǐ shù]

【解釋】根本搭不上。指強認親族。

【出處】宋·韋君安《梅磵詩話》中:“蓋俗云:以強認親族者,為瓜皮搭李樹云?!?/p>

【第7句】:五李三張[wǔ lǐ sān zhāng]

【解釋】南唐時著名墨工李廷珪和宋代著名墨工張遇和合稱。后來作為墨的別稱。

【出處】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這墨光照文房,取煙在太華頂上仙人掌。更壓著五李三張,入硯松風響?!?/p>

【第8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釋】蹊:小路。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搜噪m小,可以諭大也?!?/p>

【示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不必過于急躁 ——俗話說

【第9句】:賣李鉆核[mài lǐ zuān hé]

【解釋】先鉆李核,然后出賣,免得別人得到良種。形容極端自私。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p>

【示例】王戎賣李鉆核,不勝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無戲言。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花木》

【第10句】:桃李爭輝[táo lǐ zhēng huī]

【解釋】桃花和李花競相開放。用以形容春色美麗。

【出處】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花也,則為你不與那繁花爭媚,花也,則為你不同他桃李爭輝?!?/p>

【第11句】:桃李爭妍[táo lǐ zhēng yán]

【解釋】桃花和李花競相開放。用以形容春色美麗。

【出處】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二折:“春花艷艷,看紅白桃李爭妍。”

【示例】及登舟解纜,正當桃李爭妍之候。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第12句】:瓜李之嫌[guā lǐ zhī xián]

【解釋】瓜李:瓜田李下。比喻處在嫌疑的地位。

【出處】《舊唐書·柳公權傳》:“瓜李之嫌,何以戶曉?”

【示例】誰知事既不諧,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諒,何況他人。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第13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解釋】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出處】《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p>

【第14句】:桃僵李代[táo jiāng lǐ dài]

【解釋】原比喻兄弟友愛相助,后轉用為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同“李代桃僵”。

【出處】清·錢謙益《遵旨回話疏》:“復社自有周之夔之案,奕琛自有薛國觀之案,奕琛又欲紐而一之,而曰復社操戈,繇臣指授,此所謂桃僵李代也。”

【示例】傷心極,恁桃僵李代,魚網鴻罹。 ——清·傷時子《蒼鷹擊·株連》

【第15句】:桃李精神[táo lǐ jīng shén]

【解釋】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

【出處】五代·和凝《河滿子》詞之一:“正是破瓜年幾,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p>

【第16句】:桃傷李仆[táo shāng lǐ pū]

【解釋】仆:向前跌倒。比喻兄弟休戚與共。

【出處】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雞鳴》:“終言桃傷而李仆,諭兄弟當相為表里。”

【第17句】:張家長,李家短[zhāng jiā cháng,lǐ jiā duǎn]

【解釋】指無聊地議論別人家的瑣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那婆子吃了許多酒,口里只管夾七帶八嘈。正在那里張家長,李家短,白說綠道?!?/p>

【示例】船中人你說張家長,我說李家短,不一時,行至湖中央。(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一)

【第18句】:桃李年[táo lǐ nián]

【解釋】桃李花爭艷的年紀。比喻女子的青春時期。

【出處】南朝·梁·蕭衍《詠筆》詩:“昔聞蘭蕙月,獨是桃李年。”

【示例】自惜桃李年,誤身游俠子。 ——唐·韋應物《擬古詩十二首》其二

【第19句】:艷如桃李,冷如霜雪[yàn rú táo lǐ,lěng rú shuāng xuě]

【解釋】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女子得非嫌吾貧乎?為人不言亦不笑,艷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第20句】: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解釋】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示例】恁般樓臺正宜夏,卻輸他沉李浮瓜。 ——元·馬致遠《新水令·題西湖》

【第21句】:張甲李乙[zhāng jiǎ lǐ yǐ]

【解釋】猶言張三李四。

【出處】漢·張奐《誡兄弟書》:“不自克責,反云張甲謗我,李乙怨我,我無是過,爾亦已矣?!比龂の骸げ懿佟杜c王修書》:“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p>

【示例】三國·魏·曹操《與王修書》:“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

【第22句】:指李推張[zhǐ lǐ tuī zhāng]

【解釋】指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出處】清·黃六鴻《?;萑珪ゅX谷·比較》:“臨期聽比,無指李推張之弊?!?/p>

【第23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解釋】走過瓜田,不要彎下身子提鞋;經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處】《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p>

【示例】俗話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第24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行[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解釋】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出處】晉·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第25句】:瓜皮搭李皮[guā pí dā lǐ pí]

【解釋】搭:連接上,掛上。瓜皮掛在李子樹皮上。比喻和毫無關系的人強認親族。

【出處】宋·無名氏《隨隱漫錄》:“因何七世有孫兒?若非鶴種并梅種,定是瓜皮搭李皮?!?/p>

【示例】和靖當年不娶妻,只留一鶴一童兒,可山認作孤山種,正是瓜皮搭李皮。 ——元·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中

【第26句】:桃李春風[táo lǐ chūn fēng]

【解釋】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出處】宋·楊萬里《送劉童子》詩:“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

【示例】菖蒲夜雨平郊坰,桃李春風動學墻。 ——清·金人瑞《吳明府生日》詩

【第27句】:張家長李家短[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

【解釋】說張家的長,李家的短。比喻與己無關的閑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那婆子吃了許多酒,口里只管夾七帶八嘈,正在那里,張家長,李家短,說白道綠?!?/p>

【示例】女人在一起就愛張家長李家短地說過沒完。

【第28句】:報李投桃[bào lǐ tóu táo]

【解釋】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處】《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只指望報李投桃,那顧他祀佛看經。 ——明·高濂《玉簪記·誑告》

【第29句】:桃李之饋[táo lǐ zhī kuì]

【解釋】原指互贈禮品,后引申指送禮,賄賂。

【出處】《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明·歸有光《河南策問對二道》:“吹毛求疵,詆欺無限,桃李之饋,集以成罪?!?/p>

【第30句】:艷如桃李,冷若冰霜[yàn rú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釋】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出處】清·傷時子《蒼鷹擊·割愛》:“敢道艷如桃李,冷若冰霜,芝蘭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樓賤質,紅粉庸姿?!?/p>

【第31句】:張王李趙[zhāng wáng lǐ zhào]

【解釋】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出處】《梁書·儒林傳·范縝》:“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托趙丁之體。”

【示例】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無足掛齒牙之意也。宣和間,張子能、王履道、李士美、趙圣從俱在政府,是時張王李趙之語,喧于朝野,聞者莫不笑之。 ——宋·朱弁《

【第32句】:避李嫌瓜[bì lǐ xián guā]

【解釋】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出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p>

【示例】他正氣邪難犯,咱貞魂死不差。還只為守宮闈,避李嫌瓜。 ——清·楊潮觀《信陵君義葬金釵》

【第33句】:張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釋】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出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腥俗髻x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張冠李戴”了。 ——沈從文《邊城》十四

【第34句】:桃李之教[táo lǐ zhī jiào]

【解釋】指老師的教誨。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今日吉辰,來拜了先生。學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p>

【第35句】:桃李滿天下[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解釋】桃李:指培養的后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p>

【示例】而黃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門生身居顯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第36句】:桃夭李艷[táo yāo lǐ yàn]

【解釋】桃李盛開。泛指春日美景。

【出處】唐·羅鄴《東歸》詩:“桃夭李艷清明近,惆悵當年意盡違?!?/p>

【第37句】:僵李代桃[jiāng lǐ dài táo]

【解釋】比喻代人受罪責或以此代彼。亦作“僵桃代李”。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彼逾墻鉆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p>

【示例】遂密斬來使,行僵李代桃之計。 ——《冷眼觀》第二八回

【第38句】:桃李成蹊[táo lǐ chéng qī]

【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語。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出處】南朝·齊·謝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桃李成蹊徑,桑榆蔭道周?!彼巍S庭堅《次韻答楊子聞見贈》詩:“結交賢豪多杜陵,桃李成蹊臥落英?!?/p>

【示例】遲日惠風柔,桃李成蹊綠漸稠。 ——金·元好問《南鄉子》詞

【第39句】:桃羞李讓[táo xiū lǐ ràng]

【解釋】桃和李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p>

【第40句】:桃來李答[táo lái lǐ dá]

【解釋】比喻互相酬贈。

【出處】語出《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明·王錂《春蕪記·構釁》:“況且桃來李答,一定也不折本?!?/p>

【第41句】:將李代桃[jiāng lǐ dài táo]

【解釋】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樓》:“貞麗從良,香君守節,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馬舅之威,將李代桃,一舉四得,倒也是個妙計?!?/p>

【第42句】:艷如桃李,凜若冰霜[yàn rú táo lǐ,lǐn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釋】凜:嚴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又是兩個絕代女子,一個艷如桃李,凜若冰霜;一個裙布釵荊,端莊俏麗?!?/p>

【第43句】:張三李四[zhāng sān lǐ sì]

【解釋】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處】宋·王安石《擬寒山拾得》詩:“張三褲口窄,李四帽檐長?!?/p>

【第44句】: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p>

【示例】但瓜田李下,嫌疑難辯,萬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訊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一回

【第45句】:正冠李下[zhèng guàn lǐ xià]

【解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出處】《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p>

【示例】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貽疵辱,方致徽繩。 ——《梁書·王僧孺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在线观看视频中文字幕| 动漫做羞羞的视频免费观看| jyzzjyzz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11p|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老司机精品免费视频|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野花日本中文版免费观看|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爽视频|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久久鬼|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国产视频www|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青青草91视频| 夜夜偷天天爽夜夜爱|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成年女人色费视频免费|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天天色天天射综合网|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8|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