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陸”的成語(25個)
本文整理了陸離斑駁、推舟于陸、水斷陸絕等含“陸”的成語25個,其中“陸”開頭的成語7個,“陸”結尾的成語2個,“陸”在中間的成語1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陸”開頭的成語【第1句】:陸離斑駁[lù lí bān bó]
【解釋】形容色彩絢麗燦爛。
【出處】清·梁廷柟《曲話》第三卷:“不屑屑模文范義,通其義而肆言之,陸離斑駁,不可名狀。”
【示例】重碧大赤,陸離斑駁,以其戟刺,奪人目精,艷矣。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
【第2句】:陸無屋,水無舟[lù wú wū,shuǐ wú zhōu]
【解釋】陸:陸地。形容無處棲身。
【出處】《南史·張融傳》:“臣陸處無屋,舟居無水。”
【示例】陸無屋,水無舟,朝村而暮郭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雷曹》
【第3句】:陸陸續續[lù lù xù xù]
【解釋】指有先有后,時斷時續。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自一炮以至三十七炮,內中雖陸陸續續,并未十分間斷;此時忽停多時,這是何意?”
【示例】這樣陸陸續續,東挪西湊牽扯不清,根本是一盤糊涂帳。 ——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
【第4句】:陸海潘江[lù hǎi pān jiāng]
【解釋】陸:晉朝陸機;潘:晉朝潘岳。陸機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長江。比喻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示例】陸海潘江,無不善也。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潘黃門集題辭》
【第5句】:陸梁放肆[lù liáng fàng sì]
【解釋】陸梁:跳著行走的樣子,引申為跋扈。形容十分囂張,肆無忌憚。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樣部曲》:“而便陸梁放肆,顧行吠主。”
【示例】李密陸梁放肆,不可以折簡致之。 ——《舊唐書·李密傳》
【第6句】:陸詟水栗[lù zhé shuǐ lì]
【解釋】指聲威遠播,四方畏服。
【出處】《后漢書·班彪傳》:“殊方別區,界絕而不鄰,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陸詟水栗,奔走而來賓。”
【第7句】:陸離光怪[lù lí guāng guài]
【解釋】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見船上扎著無數五色的彩球,夾著各色的鮮花,陸離光怪,紙醉金迷。”
【示例】則又即在立旨居陸離光怪的裝飾之中,時或永被沉埋。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陸”結尾的成語【第1句】:推舟于陸[tuī zhōu yú lù]
【解釋】推船在陸地上行走。比喻勞而無功。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運》:“今薪行周于魯,是猶推舟于陸地,勞而無功,身必有殃。”
【示例】你這樣做就等于是推舟于陸。
【第2句】:干鮮水陸[gān xiān shuǐ lù]
【解釋】干:干菜果品;鮮:新鮮水果蔬菜等;水:水產;陸:陸產。各種山珍海味干鮮瓜果都有。形容宴席豐饒。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3回:“那四十個碟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鮮水陸的酒饌果菜。”
“陸”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水斷陸絕[shuǐ duàn lù jué]
【解釋】指道路阻隔,不能相通。
【出處】宋·王令《與邵不疑書》:“窮南之珠,極西之玉,山海之犀象,蜀里之錦,楚南荊北之材,天下之殊也,然皆水斷陸絕。”
【第2句】:水陸畢陳[shuǐ lù bì chén]
【解釋】水陸:指水陸所產的珍貴食物。各種山珍海味全都陳列出來。形容菜肴豐富。
【出處】唐·白居易《輕肥》詩:“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示例】光祿寺排設筵宴,水陸畢陳,笙簧迭奏。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
【第3句】:隨陸無武,絳灌無文[suí lù wú wǔ,jiàng guàn wú wén]
【解釋】隨、陸:隨何、陸賈,漢高祖時的文官;絳、灌:絳侯周勃,灌嬰,漢高祖時的武將。指人才的面片性,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不能文。
【出處】《晉書·劉元海載記》:“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
【示例】我常恥隨陸無武,絳灌無文。隨何陸賈絳侯周勃灌嬰,皆漢初功臣。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四回
【第4句】:水陸之饌[shuǐ lù zhī zhuàn]
【解釋】饌:飯食;水陸:水上和陸上出產的山珍海味。泛指山珍海味。
【出處】唐·白行簡《李娃傳》:“旬余,方薦水陸之饌。”
【第5句】:水陸雜陳[shuǐ lù zá chén]
【解釋】水陸所產的各種美味無不具備。形容菜肴豐富。
【出處】據唐人鄭處誨的《明皇雜錄》記載:“明皇每年十月幸華清宮,楊國忠姐妹五家扈從。出發前會忠府第,大擺筵席,'翟釜’紅燒'紫駝峰’,水晶盤進'赤尾鯉’,瓊漿玉液,水陸雜陳。……極盡豪奢。”
【示例】滿桌水陸雜陳,看了不禁令人食指大動。
【第6句】:班駁陸離[bān bó lù lí]
【解釋】形容色彩雜沓。
【出處】參見“斑駁陸離”。
【示例】此鈴金質堅煉,制度渾樸,班駁陸離。 ——清·韓泰華《無事為福齋隨筆》
【第7句】:水陸俱備[shuǐ lù jù bèi]
【解釋】水:指水產,海味;陸:指陸產,山珍;俱:全。各種山珍海味都有。形容宴席上菜肴豐盛。
【出處】唐·白居易《輕肥》詩:“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我打了個料帳,去那街市上,不一時把那應用的按酒果品,都買將來,安排的水陸俱備。”
【示例】大王今日水陸俱備,大宴群臣,四方異物極多,內中欠少何物,貧道愿取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
【第8句】:神州陸沉[shén zhōu lù chén]
【解釋】神州:指中國;陸沉:陸地無水而沉。中國大陸沉淪。比喻領土被敵人侵占。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欒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示例】現在雖然不是神州陸沉的時候,我們軍事防備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第9句】:潘江陸海[pān jiāng lù hǎi]
【解釋】形容人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陸(陸機)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示例】密緯(錢密緯)肆力于辭賦,潘江陸海,沾丐一時。 ——清·錢謙益《〈錢集之遺稿〉序》
【第10句】:潘陸江海[pān lù jiāng hǎi]
【解釋】陸:晉代詩人陸機;潘:晉代詩人潘岳。比喻有文才的人。
【出處】唐·陳子良《辨正論序》:“郁郁閑縟錦之文,飄飄竦陵之氣,班賈金玉,未可同年,潘陸江海,寧堪方駕。”
【第11句】:水陸之珍[shuǐ lù zhī zhēn]
【解釋】水陸:指水陸所產的珍貴食物。指美味佳肴。
【出處】《晉書·石崇傳》:“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
【示例】篯出入以庖者十余人從行,食皆水陸之珍鮮,厚自奉養,無與為比。《舊唐書·張篯傳》
【第12句】:光彩陸離[guāng cǎi lù lí]
【解釋】指色彩斑斕錯雜。
【出處】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龕上供千手眼大士像,二臂合掌,馀擎蓮花、火輪、劍、杵、簡、槊并日月輪、火焰之屬,身著袈,金碧錯雜,光彩陸離。”
【示例】這統一就像一幅光彩陸離的油畫,表示有無限的魄力。 ——郭沫若《羽書集·日寇殘酷心理的解剖》
【第13句】:水陸并進[shuǐ lù bìng jìn]
【解釋】水上陸上同時進兵。
【出處】《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與吳軍,水陸并進,追到南郡。”
【示例】因為怕清軍從潛江、沔陽一帶截斷長江,所以也日以繼夜,水陸并進,向武昌撤退。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一章
【第14句】:斑駁陸離[bān bó lù lí]
【解釋】斑駁:色彩雜亂;陸離: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紛雜。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示例】銅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數十斤,側有雙環,不知何用,斑駁陸離,瓶亦古。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古瓶》
【第15句】:光怪陸離[guāng guài lù lí]
【解釋】光怪:光彩奇異;陸離:開卷參差。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冢上有光怪,云氣五色,上屬于天,曼延數里。”
【示例】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陸離。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第16句】:牢落陸離[láo luò lù lí]
【解釋】牢落:寥落;陸離:參差。形容空曠參差。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爛漫遠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