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滯”的成語(8個)
本文整理了理枉雪滯、淹滯措大等含“滯”的成語8個,其中“滯”結尾的成語6個,“滯”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滯”結尾的成語【第1句】:理枉雪滯[lǐ wǎng xuě zhì]
【解釋】滯:滯獄,長期積壓難以判決的疑案。辯白冤案,洗雪滯獄。
【出處】明·吳廷翰《大中丞肖齋龔公遷大理卿序》:“若慎刑獄,重人命,理枉雪滯,尤諄諄焉。”
【第2句】:艱苦澀滯[jiān kǔ sè zhì]
【解釋】澀:干澀;滯:不通暢。形容語言不暢,文法不通。
【出處】明·方孝儒《答張廷璧》:“出言命意未免有艱苦澀滯者,求于言而不求于言之所從出,無惑乎其難也。”
【第3句】:理冤釋滯[lǐ yuān shì zhì]
【解釋】滯:滯獄,長期積壓難以判決的疑案。辯白冤案,洗雪滯獄。
【出處】明·歸有光《楊漸齋壽序》:“以先生之才,宜不出于他人之下,其于理冤釋滯,寧有不盡其心者。”
【第4句】:剖煩析滯[pōu fán xī zhì]
【解釋】指剖析和解決煩雜疑難的問題。
【出處】《宋史·陳恕傳》:“卿等清而不通,專守繩墨,終不能為國家度長絜大,剖煩析滯。”
【第5句】:發蒙啟滯[fā méng qǐ zhì]
【解釋】發蒙:啟發蒙昧;滯:不流通。啟發蒙昧,打通阻塞。
【出處】《宋書·武帝紀下》:“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弘風訓世,莫當于此,發蒙啟滯,咸必之。”
【第6句】:外感內滯[wài gǎn nèi zhì]
【解釋】滯?a href='.com/baike/221/24260【第4句】:html' target='_blank' >褐土簟V幸絞跤錚蚍綰釗榷貌〗型飧校饒詵頗謚汀1扔髂諭飩還ァ?/p>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內滯。”
【示例】現代醫學很容易醫治外感內滯。
“滯”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淹滯措大[yān zhì cuò dà]
【解釋】淹滯:有才德而居下位者;措大:舊指貧寒的讀書人。舊指當不上官的讀書人。
【第2句】:停滯不前[tíng zhì bù qián]
【解釋】滯:滯留。停止下來,不繼續前進。
【出處】清·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凡百學問,莫不發源于上右,而或則逐漸發達,或則停滯不前,彼停滯焉者,必有為之阻力者也。”
【示例】社會是發展的、進步的,決不會停滯不前,或者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