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現”的成語(40個)
本文整理了現時報、生龍活現、安于現狀等含“現”的成語40個,其中“現”開頭的成語11個,“現”結尾的成語21個,“現”在中間的成語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現”開頭的成語【第1句】:現時報[xiàn shí bào]
【解釋】現時:今生今世。指今世作惡就在今世遭報應。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前日這老道前來求親時,我們只怪他不倫,豈只是個妖魔,今日也現時報了。”
【示例】到鎮上去吃點苦頭,這才叫現時報,老天爺有眼! ——茅盾《秋收》
【第2句】:現世現報[xiàn shì xiàn bòo]
【解釋】報:報應。原為佛家語。后指人做了惡事,今生就會得到報應。意指報應很快。
【出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妄語部》卷九十三:“是人現得,惡口惡色,所言雖實,人不信受,眾皆憎惡,不喜見之,是名現世,惡業之報。”
【示例】那世里造的孽,這會子現世現報,叫我那一個眼睛瞧得上。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五回
【第3句】:現販現賣[xiàn fàn xiàn mài]
【解釋】就地販賣。
【示例】我這是現販現賣,沒有什么深的研究。
【第4句】:現世報[xiàn shì bào]
【解釋】報:報應。原為佛家語。后指人做了惡事,今生就會得到報應。意指報應很快。也指人自作自受。
【出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妄語部》卷九十三:“是人現得,惡口惡色,所言雖實,人不信受,眾皆憎惡,不喜見之,是名現世,惡業之報。”
【示例】單留得我一個現世報,還在這里,卻又無男無女,靠唱道情度日。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八
【第5句】:現身說法[xiàn shēn shuō fǎ]
【解釋】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出處】《愣嚴經》卷六:“我與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一:“亦于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示例】袁伯珍這一席話,可謂現身說法。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六回
【第6句】:現實主義[xiàn shí zhǔ yì]
【解釋】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著現實主義態度說。”
【第7句】:現炒現賣[xiàn chǎo xiàn mài]
【解釋】就地販賣。
【出處】王朔《浮出海面》:“你看東西真是過目不忘啊,現炒現賣。”
【第8句】:現鐘不打[xiàn zhōng bù dǎ]
【解釋】比喻有現成的東西卻不加利用。
【第9句】:現鐘弗打[xiàn zhōng fú dǎ]
【解釋】比喻有現成的東西卻不加利用。同“現鐘不打”。
【第10句】:現成飯[xiàn chéng fàn]
【解釋】已經安排好的飯食。比喻沒有經過自己的勞動,坐享其成。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每月可以得他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示例】吃現成飯,是最沒有意思的事,是最沒有出息的人才喜歡的。 ——清·梁啟超《治國學雜話》
【第11句】:現買現賣[xiàn mǎi xiàn mài]
【解釋】臨時買來再販賣出去。比喻平素沒有積累,臨時從這里學,又到別處去傳授。
【示例】小兄弟學得了精妙內功,現買現賣,待任我行上來,便在他身上使使,教他大吃一驚。 ——金庸《笑傲江湖》第四十回
“現”結尾的成語【第1句】:生龍活現[shēng lóng huó xiàn]
【解釋】猶言活龍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七》:“呈辭上說得生龍活現,不由你不核準。”
【第2句】:良心發現[liáng xīn fā xiàn]
【解釋】指觸發了善良之心而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出處】宋·朱熹《孟子集注·告子上》:“言人之良心,雖已放矢,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接物,其氣清明之際,良心必有所發見也。”
【示例】如此一想,自然悶恨,要哭了。姐姐,你說這宗忖度豈非良心發現么?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六回
【第3句】:忽隱忽現[hū yǐn hū xiàn]
【解釋】燈光等的閃爍時而消失時而出現。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8回:“只見里面輕云冉冉,薄霧漫漫,遠峰忽隱忽現,疏林旋露旋藏。”
【示例】我看到了忽隱忽現的海市蜃樓。
【第4句】:曇花一現[tán huā yī xiàn]
【解釋】曇花:即優曇缽花,開放時間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處】《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示例】這種盛況,只是曇花一現。
【第5句】:活眼活現[huó yǎn huó xiàn]
【解釋】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同“活龍活現”。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是說些事也不過是個紙上空談哪,可不知怎么個原故兒,稀不要緊的平常事,到了你們文墨人兒嘴里一說,就活眼活現的,那么怪有個聽頭兒的。”
【第6句】:真龍活現[zhēn lóng huó xiàn]
【解釋】形容逼真。
【出處】蔣光慈《短褲黨》二:“他每一次所做的傳單,都是說的真龍活現也似的。”
【示例】計策的內容和保證是:要求每個前去執行任務的小伙子大膽說謊話,而且謊話要說得有鼻子有眼,真龍活現,毫不含糊。 ——柳杞《好年勝景》四
【第7句】:天良發現[tiān liáng fā xiàn]
【解釋】天良:良心。指觸發了善良之心而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出處】宋·朱熹《孟子集注·告子上》:“言人之良心,雖已放矢,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接物,其氣清明之際,良心必有所發見也。”
【第8句】:若隱若現[ruò yǐn ruò xiàn]
【解釋】若:好像;隱:隱藏;現:顯現。好像隱藏不露,又好像顯現出來。形容隱隱約約,看不清楚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五:“伸著頭往外張望,見兩盞紅燈,若隱若現。”
【示例】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
【第9句】:神氣活現[shén qì huó xiàn]
【解釋】自以為了不起而顯示出來的得意和傲慢的樣子。
【出處】《茅盾選集·委屈》:“要不是他們神氣活現說'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縫制新的了。”
【示例】你不要那樣神氣活現!我不是你個人的英文秘書,我不寫! ——鄒韜奮《經歷》
【第10句】:時隱時現[shí yǐn shí xiàn]
【解釋】一會兒隱沒,一會兒出現。
【出處】明·袁宏道《廣莊·人間世》:“子房當烹狗藏弓之世,時隱時現,托赤松以自保。”
【示例】基干部分采取時隱時現的方式最為有利。 ——鄧小平《敵占區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
【第11句】:活形活現[huó xíng huó xiàn]
【解釋】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同“活龍活現”。
【第12句】:層出疊現[céng chū dié xiàn]
【解釋】層:重復;疊:一次又一次。接連不斷出現。比喻事物很多。
【出處】明·沈德福《萬歷野獲編補遺·場題犯諱》:“蓋上是時方修祈年永命故事,臣下爭進諛詞以求媚,故至誠無息一章,層出疊見,初不計及御名上一字也。”
【第13句】:活龍活現[huó lóng huó xiàn]
【解釋】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兇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示例】他把那個的的模樣說得活龍活現。
【第14句】:優曇一現[yōu tán yī xiàn]
【解釋】優曇缽花如蓮花十二瓣,一開即斂。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現即逝,難得見到。
【出處】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示例】遂推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仰佛日之再中,慶優曇一現。 ——唐·張說《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
【第15句】:纖毫畢現[xiān háo bì xiàn]
【解釋】纖毫:細小的毫毛,比喻極細小的東西;畢:全。比喻極細微的東西都顯現了出來。
【第16句】:活靈活現[huó líng huó xiàn]
【解釋】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兇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示例】他忽然把個樂正子又請出來,說的活靈活現,倒也有個意思。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
【第17句】:赫然聳現[hè rán sǒng xiàn]
【解釋】顯示出一種給人印象深刻的或夸大的形像。
【示例】他的光輝形象赫然聳現在我的作品中。
【第18句】:圖窮匕現[tú qióng bǐ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匕:匕首;現:顯露出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來面目。
【示例】不要等到圖窮匕現的時候才明白。
【第19句】:須眉畢現[xū méi bì xiàn]
【解釋】現:顯現,顯露。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畫傳神而逼真。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設科之嬉笑怒罵,如白描人物,須眉畢現,引人入勝者,全借乎此。”
【第20句】:自我表現[zì wǒ biǎo xiàn]
【解釋】顯示或宣揚自己的優點,使自己突出。
【出處】蘇雪林《郁達夫及其作品》:“現代文藝里'自我表現’,之特多,原是當然的道理。”
【示例】他好自我表現。
【第21句】:活神活現[huó shén huó xiàn]
【解釋】形容生動逼真,像真的一樣。
【出處】杜鵬程《年輕的朋友·第一天》:“他把衣袖一挽,活神活現地比劃著說,好像他真的在破壞鐵路一樣。”
“現”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安于現狀[ān yú xiàn zhuàng]
【解釋】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愿改變。
【出處】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示例】我從小就不安于現狀,我總是在想改變我的現狀,因為我不愿意白吃干飯混日子。 ——巴金《探索集·探索》
【第2句】:逃避現實[táo bì xiàn shí]
【解釋】指不敢正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出處】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不能不顧現實,更不能逃避現實,也不能向丑惡的現實投降。”
【示例】我不喜歡用逃避現實的方法來解決。
【第3句】:活現眼[huó xiàn yǎn]
【解釋】真正出丑丟臉。
【示例】請不要在此活現眼了。
【第4句】:一現曇華[yī xiàn tán huā]
【解釋】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現就很快消失。華,同“花”。
【出處】景定成《稚伶劉箴俗哀詞》之三:“翻成薄命紅顏女,一現曇華惹世疑。”
【第5句】:活眼現報[huó yǎn xiàn bào]
【解釋】指現世的報應。
【出處】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兒那張尖嘴平生帶過太帶多了,所以死的時候連話都不能夠說一句。這是活眼現報。”
【第6句】:打嘴現世[dǎ zuǐ xiàn shì]
【解釋】形容出盡了丑。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你我這樣嘴臉,怎么好到他門上去?只怕他門上人也不肯進去告訴,沒的白打嘴現世的。”
【示例】我哪輩子造了孽,你給我丟人現眼的,打嘴現世的,叫我有什么臉見人。 ——楊朔《三千里江山》
【第7句】:吃現成飯[chī xiàn chéng fàn]
【解釋】比喻自己不出力,只享受現成的利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3回:“他卻一直不引見、不到省,仍舊在老子任上當少爺,吃現成飯,靜候機緣。”
【示例】你就知道吃現成飯。
【第8句】:丟人現眼[diū rén xiàn yǎn]
【解釋】丟臉,出丑。
【出處】楊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討厭,丟人現眼的,哪有臉見她!”
【示例】你不要在這里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