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盲”的成語(31個)
本文整理了盲瞽之言、求道于盲、晦盲否塞等含“盲”的成語31個,其中“盲”開頭的成語20個,“盲”結尾的成語5個,“盲”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盲”開頭的成語【第1句】:盲瞽之言[máng gǔ zhī yán]
【解釋】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指見識短淺或沒有分寸的話。常用作自謙語。
【出處】漢·王充《論衡·謝短》:“然則儒生所謂盲瞽者也?!?/p>
【示例】如不見怪,小弟也有一句盲瞽之言。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第2句】:盲人摸象[máng rén mō xiàng]
【解釋】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出處】《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示例】于是所見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著了腳,即以為象的樣子象柱子。 ——魯迅《這也是生活》
【第3句】:盲風妒雨[máng fēng dù yǔ]
【解釋】指非常急驟兇猛的風雨。同“盲風怪雨”。
【出處】明·魏大中《答方孩未》:“而盲風妒雨,夜半陡作,瓣瓣沾泥矣?!?/p>
【第4句】:盲人捫燭[máng rén mén zhú]
【解釋】比喻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同“盲翁捫籥”。
【出處】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第三節:“盲人捫燭,而以為日,欲正告之,則不能免于詞費?!?/p>
【第5句】:盲風怪雨[máng fēng guài yǔ]
【解釋】指非常急驟兇猛的風雨。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題壁詩》:“盲風怪雨日縱橫,紙閣蘆簾拽水行。”
【第6句】:盲翁捫鑰[máng wēng mén yào]
【解釋】比喻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亦作“盲翁捫籥”。
【出處】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蚋嬷唬?日之光如燭?!瘨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日之與鍾鑰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p>
【第7句】:盲風澀雨[máng fēng sè yǔ]
【解釋】猶盲風怪雨。比喻晦澀的詩風。
【出處】清·錢謙益《徐元嘆詩序》:“寧為長天晴日,無為盲風澀雨;寧為清渠細流,無為濁沙惡潦?!?/p>
【第8句】:盲人說象[máng rén shuō xiàng]
【解釋】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出處】元·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p>
【示例】不深入調查研究就會鬧出盲人說象的笑話來的。
【第9句】:盲眼無珠[máng yǎn wú zhū]
【解釋】瞎了眼,沒了眼珠子。形容對眼前的事物一無所知。也比喻不識事理。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東廂記·傳情惹恨》:“多因我盲眼無珠,怎識他筆端藏意。”
【第10句】:盲人瞎馬[máng rén xiā mǎ]
【解釋】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后果十分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示例】我不能叫你盲人瞎馬地去亂闖。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
【第11句】:盲翁捫籥[máng wēng mén yuè]
【解釋】比喻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對事物妄加判斷。
【出處】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日之狀如銅槃?!蹣劧闷渎?。他日聞鍾以為日也?;蚋嬷唬?日之光如燭?!瘨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鍾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p>
【示例】盲翁捫籥但取似,葉公好龍固為名。 ——清·趙翼《岣嶁碑歌》
【第12句】:盲風暴雨[máng fēng bào yǔ]
【解釋】指非常急驟的風雨。
【出處】蘇曼殊《遁跡記》:“爾時諸天昏暗,盲風暴雨,震蕩川陸?!?/p>
【第13句】:盲目樂觀[máng mù lè guān]
【解釋】盲:瞎,盲從。指不根據實際情況高興得太早。
【示例】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形勢還很嚴峻。
【第14句】:盲者得鏡[máng zhě dé jìng]
【解釋】形容事物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沒人才。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盲者得鏡,則以蓋卮?!?/p>
【第15句】:盲者失杖[máng zhě shī zhàng]
【解釋】杖:手杖,拐杖。瞎子失去了拐杖。比喻失去依靠。
【第16句】:盲目崇拜[máng mù chóng bài]
【解釋】指盲從崇拜別人。
【示例】我不會盲目崇拜的。
【第17句】:盲風晦雨[máng fēng huì yǔ]
【解釋】指非常急驟兇猛的風雨。比喻困境。同“盲風怪雨”。
【出處】楊篤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奮,憤盈旁魄,幾使俄政府權力威命之所及,俱陷于盲風晦雨之途焉。”
【示例】盲風晦雨凄其夜,起讀先生《正氣歌》。 ——柳亞子《題〈張蒼水集〉》詩
【第18句】:盲人把燭[máng rén bǎ zhú]
【解釋】瞎子手擎燭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出處】《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陳壽帝魏不帝蜀,議者蜂起,皆盲人把燭之談也?!?/p>
【第19句】:盲人騎瞎馬[máng rén qí xiā mǎ]
【解釋】瞎子騎著瞎馬。形容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笤唬?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笥幸粎④娫谧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示例】但是你們老兄,幾幾乎入新黨的那件事,要果真照你這樣說起來,豈不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也算他冒險一次么? ——《冷眼觀》第十七回
【第20句】:盲風怪云[máng fēng guài yún]
【解釋】指急驟的風云。
【出處】宋·姜夔《圣宋鐃歌吹曲·時雨霈》:“五領之君,盲風怪云,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盲”結尾的成語【第1句】:求道于盲[qiú dào yú máng]
【解釋】盲:盲人。向盲人問路。比喻向毫無所知的人請教。
【出處】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于聾,求道于盲。”
【第2句】:有眼如盲[yǒu yǎn rú máng]
【解釋】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認識著名人物,或不識大體。
【出處】元·范子安《竹葉舟》第四折:“師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師父救度咱?!?/p>
【示例】更怕我有眼如盲,我從來性格玲瓏。 ——明·無名氏《廣東子》第二折
【第3句】:有目如盲[yǒu mù rú máng]
【解釋】雖然有眼睛卻和瞎子一樣。指對事物的識別能力差。
【出處】《古尊宿語錄》卷三十五:“子細尋思還傳個什么?一向毀他經教有目如盲?!?/p>
【示例】于是李林甫、楊國忠二人,一齊上前取看,只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來,局促無地。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二回
【第4句】:問道于盲[wèn dào yú máng]
【解釋】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出處】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于聾,求道于盲?!?/p>
【示例】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問道于盲。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
【第5句】:私視使目盲[sī shì shǐ mù máng]
【解釋】私視:為了私欲產生的偏見。偏私的看法,會使人看不清方向。
【出處】《呂氏春秋·序意》:“夫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三者皆私設,精則智無由公。”
“盲”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晦盲否塞[huì máng pǐ sè]
【解釋】國政混亂,下情不能上達。
【出處】宋·朱熹《大學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p>
【第2句】:群盲摸象[qún máng mō xiàng]
【解釋】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出處】《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p>
【第3句】:怪雨盲風[guài yǔ máng fēng]
【解釋】猶疾風暴雨。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爭。
【出處】宋·劉克莊《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伯昌》詞:“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
【示例】黃昏蜃氣忽成樓,怪雨盲風引客舟。 ——《花月痕》第三回
【第4句】:眾盲摸象[zhòng máng mō xiàng]
【解釋】許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說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說象一堵墻,摸到象尾的說象一條蛇,互相爭論不休。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出處】《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p>
【示例】少林冷坐,門人各說異端,大似眾盲摸象。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八
【第5句】:冥行盲索[míng xíng máng suǒ]
【解釋】比喻不明情況而工作。
【出處】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p>
【第6句】:以盲辨色[yǐ máng biàn sè]
【解釋】讓盲人去分辨顏色。比喻缺乏必要條件,事情無法弄清楚。
【出處】《荀子·修身》:“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