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么恨呂蒙?呂蒙殺了關羽而關羽也害死了呂蒙
關羽為什么恨呂蒙?呂蒙殺了關羽而關羽也害死了呂蒙
關羽身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將,在小說《三國演義》之中更是被宣揚刻畫,成為后世崇拜的“關二爺”。然而,這樣一代名將,在小說當中,竟是死在了東吳呂蒙的手下。在傳說中,關羽死后陰魂不散,后來竟然附身到了呂蒙的身上殺了他。他們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竟然會有這樣的深仇大恨呢?
公元219年,三國名將關羽,因為襄樊之戰(zhàn)而威震華夏;同一年,他又因為襄樊之戰(zhàn)而走向了敗亡。不過,他雖然先是敗于徐晃之手,又遭到了陸遜的欺騙,糜芳、傅士仁的背叛,以及馬忠的擒殺,但是他最終敗走麥城,還是因為呂蒙白衣渡江的毒計,于臨沮被擒殺,也是因為呂蒙的安排。再加上,他在逃亡的過程中,曾多次主動聯(lián)系呂蒙,希望對方顧及一下盟友的情分,都沒有奏效,因此他在生命終結(jié)之時,最痛恨的人,大約非呂蒙莫屬了。
真實歷史上,人死如燈滅,他做不了什么,百分之七十的內(nèi)容遵循了歷史的《三國演義》中,他卻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對呂蒙的痛恨,那就是死都不放過對方。小說第七十七回中寫道,孫權在關羽被殺之后,設宴慶祝,在此戰(zhàn)中立下大功的呂蒙,自然享受到了更多的榮寵——“(孫權)于是親酌酒賜呂蒙”。可是呂蒙剛剛接過這杯酒,就發(fā)生了怪事,他突然把酒杯擲在了地上,然后大罵孫權是“碧眼小兒!紫髯鼠輩”,之后更是狠狠地斥責了呂蒙一番。
原來,呂蒙竟是被關羽的冤魂附體了,這下東吳君臣都驚恐不已,孫權甚至在關羽表明身份之后,“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可惜的是,就算孫權把姿態(tài)擺的再低,也沒能救得了呂蒙的性命,就在關羽的冤魂離開之后,呂蒙立刻就倒在了地上,七竅流血而死。從此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關羽對呂蒙用奸計害死自己一事,怨念有多深。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在此之前,有一個高僧,曾試圖救呂蒙性命,只可惜沒能成功,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年長的僧長大都是得道高人,他們的話語,有讓人幡然醒悟的作用。更何況曾打算勸阻關羽害死呂蒙的高僧,既是關羽的同鄉(xiāng),又是關羽的救命恩人,他的話更容易點化關羽。可是,他最終卻未能成功。這位高僧到底是誰,為什么說他是關羽的救命恩人?他又是怎么點化關羽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原來,這位高僧法號普凈,是關羽的老鄉(xiāng),他的老家與關羽家只隔著一條河。后來,關羽在護送兩位嫂嫂千里尋兄的時候,差點被敵將卞喜算計,幸好有普凈提醒,他才沒有中計,僥幸逃過了一劫。甚至因為此事,普凈還被迫離開了自己修行多年的鎮(zhèn)國寺,如此看來,他對關羽的恩情,不可謂不大。
到了關羽遇害之后,魂魄飄蕩到了荊州的玉泉山,并一直大呼“還我頭來”,普凈意識到他的存在之后,喚他按落云頭,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與關羽攀談。這時關羽也非常的信任他,主動道:“愿求清誨,指點迷途”,這時普凈大師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而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
也就是說,在他看來,關羽應該放下生前的舊怨,潛心修行,畢竟關羽本就是一個武將,而且曾斬殺過不少敵將,最終被敵人斬殺,并不算冤屈,不必有什么執(zhí)念,其魂魄在普凈看來,更算不上冤魂。關羽聽完之后,“恍然大悟,稽首皈依”,日后經(jīng)常在玉泉山顯圣,看似是受到了點化,真的放下了執(zhí)念,可是他在此之后,卻依舊害得呂蒙七竅流血而死,由此可見,關羽對呂蒙的痛恨,到底有多深——竟然連普凈大師都無法完全化解其執(zh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