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之前,為什么把兵權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劉備臨死之前,為什么把兵權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劉備在白帝城最終病逝了,然而他的復國大業還沒有完成,事情卻只能交給后來的人去做了,劉備并知道將來蜀國會發生什么變化,他也只能把未完成的事情交給別人了。劉備托孤諸葛亮這我們都知道,但其實劉備托孤的對象不止有諸葛亮一個人,還有李嚴。而兵權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那么為什么劉備沒有把兵權交給諸葛亮,而是交給了李嚴呢?
一、劉備在世的時候,朝廷的政權都是由諸葛亮和劉備兩個人來掌握的。諸葛亮作為丞相,處理蜀漢的一切政務。劉備則在前線管理軍隊,除非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需要劉備來定奪的時候,諸葛亮才會向劉備上報。
這時候的李嚴是在劉備身邊做幫手,幫助劉備管理軍事,他很受劉備的信任。劉備在死之前托孤,這兩個人就是諸葛亮和李嚴,讓李嚴幫助諸葛亮。李嚴是尚書令的職位,這個位置在漢武帝的時候是一個小官,但是后來這個官位的權力就越來越大,他的職位僅次于丞相,李嚴就相當于副丞相,他能夠執行丞相的決策,手里還有兵權。
劉備臨死的時候,囑咐李嚴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把李嚴封為中都護,管理軍事,在永安鎮守。這個職位主要就是管理軍事的,當時永安是前線戰場,要一直在戰場上征戰的李嚴留在那里,這種安排沒錯,但是劉備卻沒有說讓他留守多長時間。
二、劉備在死后,吳蜀兩國議和了,所以永安這個地方也不像以前那樣有什么戰略的意義了,但是李嚴一直在那里堅守著。當時蜀國的政治中心是在成都,在永安的李嚴對軍隊的事還管理不過來,更別說是管理別的事情了。實際上他也沒有真正的管理過內外的軍事,成都的諸葛亮獲得了朝政的大權,同時又做了張飛司隸校尉的職位,也就擁有了監察權。
后來諸葛亮親自率兵南征,這也是他下的一步棋,南征關系到蜀漢的安危,丞相親自帶兵肯定要把全國的兵都帶上,這樣諸葛亮也就名正言順的把兵權都握在手里,一年的南征不僅鍛煉了隊伍,還讓諸葛亮把兵權牢牢掌握。雖然這時候的李嚴還是一直在升官,但是他的實際權力還是那樣,只是一個名分罷了。在北征前,李嚴被調到了江州,給諸葛亮的軍隊運送糧草。雖然這個職位很重要,但是李嚴好歹說也是一個二把手,讓他去運送糧草,他肯定心里不舒坦,但是因為江中可以接近中樞,李嚴正好也可以為自己爭奪更大的權力。
三、到了江中李嚴一直在做小動作,他給諸葛亮寫信勸他自力封王進九錫,這明顯就是把諸葛亮往火堆里推,想要篡位進九錫是必經的道路,以前曹操就是這么干的,封魏王的時候進九錫,這才為曹家打下了基礎。諸葛亮哪能看不出來他這點小心思,立刻就拒絕了他的建議。之后李巖又想私自把益州五個郡縣合并成巴州,他自己來擔任巴州的刺史,趁這個機會能夠擴大自己的權力,但是又被諸葛亮拒絕了。曹軍來討伐蜀國的時候,李嚴帶領著兩萬兵到漢中去支援,他的職位讓他的兒子李峰來接替。
在前線上李嚴和諸葛亮談到了司馬懿開府的事情,他的意思就是希望自己也能獲得這個權力,現在在蜀漢里只有諸葛亮有這個權力,李嚴也想擁有特權,這樣一來他就能和諸葛亮同起同坐了,以后有什么大事自己也有資格參合了,依然被諸葛亮拒絕了。打敗司馬懿以后,李嚴留守在漢中。次年,諸葛亮開始了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讓李嚴繼續在后方運送糧草,這時候李嚴就開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盤了,他給諸葛亮寫信說因為天上下著大雨,糧食無法運送,所以想要諸葛亮撤兵。諸葛亮剛剛撤完兵,李嚴就找到了劉禪說,自己已經把糧食準備好了,諸葛亮就突然從前線撤回來了,這樣做肯定是想把敵人引誘進來。李嚴的這種做法激怒了諸葛亮,他把李嚴寫給他的信都拿了出來,有了證據,李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后來諸葛亮和十幾位大臣一起上書,最后劉禪把李嚴貶為了庶人。
本來作為蜀漢的二把手,李嚴一倒,蜀漢也開始慢慢不行了。說起來還是李嚴的情商太低了,自己一直是千年老二的地位,這讓他很不服氣,而且把自己這種不情愿的情緒全都表達了出來,一直在做小動作,朝廷內的很多人都看出了他的不安分。曾經有一位尚書令就告訴過諸葛亮,說李巖這個人很有可能會發動兵變,所以諸葛亮對他一直是又重用又防范。
低情商導致李巖的沒落,他不像司馬一樣低調。自己的性格導致全身全部毀掉,如果他能安心的等待過幾年時間,諸葛亮在五丈原死去,朝廷里的輩分大概沒有人能夠壓制住李巖,可惜歷史就是這樣的,諸葛亮一死,李嚴也沒有了什么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