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什么陸遜沒有追殺?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為什么陸遜沒有追殺?
夷陵之戰一直都被認為是三國時期非常具有轉折意義的戰役之一,東吳派出了原本沒什么名氣的陸遜,但是在這里卻一戰成名,擊敗劉備。原本這樣的局面對于陸遜、東吳來說是非常好的,如果陸遜乘勝追殺劉備,甚至殺了劉備,或許蜀漢也就此滅亡了,但是為什么陸遜最終并沒有這樣做,他為何沒有繼續追殺劉備?
其實,如果當時的情況是,只有蜀漢和東吳的話,說不定陸遜就追上去了,想盡辦法也要殺了劉備滅了蜀國,但事實并非如此,除了他們兩個國家,北方還有一個最強大的曹魏在虎視眈眈。如果陸遜追上去殺了劉備的話,會是什么結果?最糟糕的就是蜀漢會亡國,那樣的話,曹魏的焦點就會對準東吳,對于東吳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陸遜既然能夠擊敗劉備,那他自然也不會沒有腦子,這樣陷東吳進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自然不是他會做的,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大敗,浩浩蕩蕩討伐就這樣匆匆結束,自己還被迫逃往白帝城,自己也死在這里,但是劉備病逝與被陸遜殺掉,那完全就是兩種概念,更何況諸葛亮還想要與東吳修好,共同抗擊曹魏。
而陸遜沒有繼續追殺劉備,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的趙云都督江州,聽聞蜀軍戰敗急忙趕來支援,而陸遜一聽說趙云出現,算算兵力,對方加起來大概有四萬在白帝城,但是自己也只有五萬,五萬人去打一個四萬兵力的城池,勝算是很小的,再加上曹魏還在盯著,不撤軍那才是傻子,于是就有了“陸遜看到白袍老將就下令撤兵”的傳聞。
陸遜并沒有親眼見到趙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也實在太具有戲劇性了,幾萬人的出動,僅僅因為一個人就撤兵回家,趙云怎么樣還沒有這種震懾力吧,而且一定要注意區分正史和小說,還有民間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