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被殺后.司馬昭做了哪些事情來善后?
曹髦被殺后.司馬昭做了哪些事情來善后?
魏晉時期,司馬氏奪取了曹魏的政權,雖然曹家名義上還是皇帝,但實際上掌權的已經是司馬家了,對于司馬家來說,只是缺一個正經的時機來進行最后一步行動。曹髦,他也算是曹家在后期對抗司馬家的一股比較強勢的勢力,他總是找各種機會想要奪回大權,然而最終還是被司馬昭擊敗,終于被殺。那么在曹髦被殺之后,司馬昭又做了些什么呢?
魏明帝曹睿的親生兒子全部夭折,養子曹芳繼位,宗室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發生了曹魏宗室與世家大族的爭權奪利,高平陵之變后,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懿死后,長子司馬師繼續把持朝政。254年,發生未遂政變,中書令李豐和皇后的父親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事情敗露,被司馬師滅族。曹芳也被廢帝改封齊王。另立曹丕的長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曹髦被迎立時才十四歲,做的事卻很老練,他以外藩入京,之前藩王當皇帝做得最好的不外漢文帝,曹髦可能熟讀史書然后有樣學樣,他到洛陽北郊邙山的玄武館,群臣奏請他住前殿,曹髦回答說前殿乃先帝寢殿,不敢越禮,也不讓群臣以天子禮參拜,一如漢文入京剎諸老臣威風一樣。(今日頭要南方鵬首發)入都城后,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門南拜迎,曹髦見狀也趕緊下車答拜百官,禮官說你是天子不必這樣回禮,曹髦回說,現在我也還是臣子。其胸中丘壑如此。
曹髦又熟讀經史,常與司馬望、王沈、裴秀、鐘會等大臣在太極東堂講經宴筵并作文論,心慕圣人,經常以奴隸出身而最終恢復大禹功業的少康自比。每次論辯,群臣無法與爭皆心悅誠服。人們把他比作曹操曹植“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他初登帝位便有外敵滋事,蜀漢姜維兵發隴西,東吳也蠢蠢欲動,內部派系爭斗白熱化,發生淮南三叛的第二叛,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氏,司馬師親自出征,叛亂雖平司馬師也死于許昌,其弟司馬昭接掌大權。
曹髦意識到這是奪權的機會,下詔命司馬昭留守許昌,命尚書傅嘏帶大軍回京交權“率六軍還京師”,可惜被司馬昭識破,親自率領軍隊回到了洛陽,計劃落空。
曹髦依然不罷休,在甘露五年即260年,不勝忿恨的曹髦,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理,在沒有大將文臣的配合下,率領殿中宿衛和奴仆們呼喊著出了宮,要前往誅殺司馬昭,一路遇者躲避,司馬昭死黨、賈逵的兒子中護軍賈充與曹髦戰于南面宮闕之下,唆使手下成濟刺殺了曹髦。
曹髦一死,司馬昭聞訊假裝大驚,來到宮前跪倒在地,司馬懿之弟太傅司馬孚急奔到現場,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大臣商議如何善后,陳群的兒子陳泰說,至少得殺掉賈充,才能平息人們的怒火,司馬昭不同意,說你再想有沒有其它辦法,陳泰說,只有這個辦法,司馬昭于是威逼郭太后下旨,歷數曹髦罪狀,大意是連母后他都想殺,不聽教誨死有余辜。過了二十多天,朝野人心激憤難平,司馬昭便誅殺了成濟三族安人心。
到東晉時,晉明帝司馬紹向相輔王導請教晉朝的來龍去脈,王導跟他敘說司馬懿創業開基,一路走來,誅滅有名望的家族,栽培親信,以及司馬昭晚年殺高貴鄉公曹髦的事。晉明帝聽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說“如果像您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