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是怎么崛起的 袁術地盤不大為什么敢稱帝
袁術是怎么崛起的 袁術地盤不大為什么敢稱帝
袁術,作為袁紹的弟弟,他們兩人倒也都是相當有野心的人。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中,槍打出頭鳥,因為袁術第一個稱帝,但是最終卻被其他人聯合起來干掉了,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袁術應該的確是很有實力,但同時也很沒有腦子的。只是,袁術雖然實力強大,但是他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當時袁術的地盤也不大,他為什么還能兵多將廣?
1.袁術
公元197年,袁術于壽春稱帝,成為了漢末群雄中唯一一個僭號天子的人。
說起袁術,我們往往覺得這個人不足為道,自己沒什么本事,靠著家業稱霸一方,占據狹小的地盤竟還敢妄自稱帝,實在太沒有自知之明了。但不得不說,這只是我們所看到的一種假象。
袁術稱帝并非一時興起,他確實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靠著強大的實力,袁術才走出了這一步。那么為何我們會看到袁術實力不濟這樣一種假象呢?袁術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呢?袁術的地盤到底又有多大呢?
2.機遇淮南,走上巔峰
袁家“四世三公”,強大的家族背景使袁術贏在了起跑線上。袁術最初的地盤是荊北南陽和豫州地區,算不上大,但是富庶,這也使得袁術成為了群雄中的佼佼者,凡事都能說上話。不過后來因與袁紹在立帝一事上產生分歧,而逐漸生怨,后來袁紹擅自任命周昕為豫州刺史,兄弟兩人徹底反目。時袁術聯合陶謙,公孫瓚與袁紹,曹操,劉表一方形成了兩股敵對勢力。不過最終袁術一方完敗,但也是這一敗,意外的成就了袁術。
袁術在落敗后帶著余眾逃往了揚州,當時東南那一塊地區不但廣闊富庶且地方割據勢力薄弱,憑借著自己的名聲以及家族淵源,袁術迅速占據了九江郡,自領了揚州刺史。后以淮河兩岸為根基,巧施謀略,捭闔縱橫。又將目光投向了江東,徐州,相繼擊敗了周昕、劉繇、王朗等人,疆域迅速擴張,一躍成為了漢末諸侯中最強的一個。
話說當時袁術有多強呢?首先來看看當時袁術的疆域:
北面與豫州陳國(漢代封國)相接;東臨下邳,廣陵;向南伸展到了會稽東冶;西面與劉表的江夏接壤,橫跨揚、豫、徐三州,坐擁十一郡。
特別值得一說的便是當時袁術治下的人口,據《后漢書》記載,南陽郡和汝南郡是當時人口最多的兩個地方,南陽郡有人口二百四十萬,汝南郡有人口二百一十萬。而這還只是袁術治下十一個郡中的兩個,十一郡總人口多達八百余萬。所以當時袁術可調動的軍隊多達數十余萬絕不是夸張,而是事實。要知道這個數量比當年在官渡之戰袁曹雙方的總兵力還多。
3.袁術弱小的假象由何而來
袁術之所以在今人看來不怎么突出,感覺他沒什么勢力,只是一個靠家業支撐的“紈绔子弟”的主要原因便是袁術的迅速沒落。袁術于公元197年稱帝,僅僅兩年不到,袁術就一敗涂地,于公元199年窮途末路之際,吐血身亡。為何會如此呢?
其一:稱帝這步棋走得太爛。時群雄割據,然漢帝尚在,盡管袁術有實力稱帝,但這樣一來便迅速成為了各路諸侯嗤之以鼻的目標,本來別人就不想看著你袁術做大,但僅靠一己之力又敵不過袁術,而袁術稱帝無異于當年董卓,正好給了各路諸侯討伐的理由,瞬間成了眾矢之的。
其二:袁術剛愎自用,驕奢淫逸。早年尚未稱霸淮南時便想著稱帝,后來稱帝了則更是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此民心大失。
袁術稱帝,離心離德,不僅諸侯討之,其部下更叛之。這里重點要說的便是孫策了,孫策乃至孫氏一門最初都是在袁術手下辦事的,其父孫堅,舅舅吳景,堂兄弟孫賁等人皆是袁術手下大將。而當年孫策的反叛,對袁術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直接帶動了雷薄、陳蘭叛變,使得袁術相繼喪失了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僅剩下淮南的一隅之地。
由于袁術稱帝到其衰亡的那段時間戰亂不斷,各方勢力所占據的地盤也不穩定,故后世的地圖制作者們通常都會跳過這個混亂的時期,所以我們往往看到的漢末群雄割據分布圖都是以公元199年為時間點,而此時袁術的地盤確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