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典故故事|破釜沉舟釋義
破釜沉舟
【釋義】
把鍋砸破,把船沉入海底。指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èng),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典故】
秦朝末年,秦國大將章邯大敗楚軍,又率軍攻下趙國都城,趙王帶著趙軍退守巨鹿。章邯帶兵圍困巨鹿,趙王派人向楚懷王求救。大將項羽的叔父項梁就是被章邯所殺,為了報仇,項羽請求帶兵前去救援趙國。
楚國令尹宋義擔(dān)任上將軍,他認為,當(dāng)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軍隊駐扎在安陽,先按兵不動,等秦軍和趙軍兩敗俱傷時再發(fā)起進攻。項羽報仇心切,對宋義說:“秦軍圍困巨鹿,形勢危急。我們一定要趕快救援,和趙國內(nèi)外夾擊,必定可以打敗秦軍。”
宋義駁斥說:“帶兵打仗我并不如你,但運籌帷幄你就不如我了。”隨后宋義還下達了一道命令:不服從命令的,依照軍法處置。項羽心知這道命令是沖自己來的,很是生氣。
時值冬天,軍中糧食缺乏,楚軍埋怨不已,軍心動搖。項羽借此機會,鼓動將士們殺掉了宋義。楚懷王得知后,雖然有些生氣,但又于事無補,只好改任項羽為上將軍。項羽立即帶著一隊兵馬,渡河攻打秦軍。項羽下令只攜帶三天的糧食,砸掉了吃飯的鍋,把渡河的船沉入水底,燒掉了住的廬舍。項羽說:“這一次我們只進不退,三天內(nèi)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的話大大鼓舞了士氣,楚軍個個精神抖擻、英勇無畏,經(jīng)過幾場戰(zhàn)斗,秦軍大敗。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