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的故事
【生卒】:前145—前93
【介紹】:
字曼倩,漢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武帝初,征天下賢良文學材力之士。東方朔上書,自稱“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可以為天子大臣”,武帝以為奇,待詔金馬門,后為常侍郎,官至太中大夫,給事中。他性格詼諧,博覽群書,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嫚嘲詼諧以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臨終前還勸諫武帝“遠巧佞,退讒言”。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因此,他雖外表詼諧,內心卻抑郁不平。其《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都是陳述志向、發抒自己不滿之作。
東方朔的作品,《漢書》本傳載有《非有先生論》、《答客難》及《封泰山》、《責和氏璧》、《從公孫弘借車》等。《漢書》不載其有賦,惟《楚辭》載其《七諫》7篇:即《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謬諫》。《答客難》實際是賦,故其賦共8篇。《七諫》自始至終都是模擬屈原的語氣,是典型的擬騷賦。他的《答客難》是一篇有獨創風格的文賦,后來文士仿效者甚多,然思想意義都不及《答客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