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自壞典故故事|長城自壞釋義
長城自壞
【釋義】
指殺害守衛邊疆的將士。
【出處】
唐·李延壽《南史·檀道濟傳》:“乃壞汝萬里長城。”
【典故】
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名將,宋文帝時期,檀道濟帶兵和北魏作戰,連戰連勝,威名赫赫。檀道濟班師回朝后,升任司空,手握重權,這也惹來了朝廷的猜忌。當時,宋文帝體弱多病,宋文帝的兄弟彭城王劉義康害怕如果宋文帝突然去世,沒有人能夠制服檀道濟,于是便想要先下手為強,找機會除掉他。
有一次,宋文帝病重,劉義康便以北魏入侵為由,召檀道濟入宮商議對策。檀道濟剛到達京城,便被關入大牢。隨后,劉義康讓人逮捕了檀道濟的兒子和心腹,連同檀道濟共八人都被殺掉了。
檀道濟被捕之后,很是生氣,說:“你們現在的做法,就是在自毀長城啊!”
檀道濟被殺的消息傳至北魏,他們都高興地說:“檀道濟死了,其他就沒什么可怕的了。”
公元450年,宋文帝北伐,反被魏軍逼到了京城周圍。宋文帝登上石頭城的城墻,看著北魏的陣容,感嘆道:“如果檀道濟還活著,敵人又怎會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