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禮貌的芬蘭人被中國網友大贊:做人,還是要生分一點-文明
01內向的芬蘭人
最近,關于芬蘭人很害羞、很內向的話題火了。
據說芬蘭排隊的情形,是這樣的:
在芬蘭的公交車站,一眼可以分辨本地人和外地人。外地的游客喜歡三三兩兩地站在一起,邊聊天邊等車。
而當地人排隊,則會自覺地與前面一個人保持差不多2米的距離,簡直像丈量過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間隔非常寬。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張有趣的圖片。世界各國公園里的椅子,大部分都是長條的。唯獨芬蘭都是單人椅,而且每把椅子之間按90度旋轉沿路擺放,確保坐在椅子里的人相互看不到對方。
在芬蘭的餐廳,人們會分開坐在每桌最遠的一頭;在芬蘭的演出場所,如果某個座位已經有人坐下了,其他人會隔著至少兩個座位再入座,盡可能地不挨著別人。
有人好奇,這么不愛和人說話的芬蘭人,彼此是如何交朋友的?一位芬蘭人回答:“至少我很喜歡,可以在清晨7點的巴士站見到一位朋友,我們說一聲‘你好’,坐在彼此身邊。如果不想說話,就一起享受漫長的沉默,冷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他們認為,與其說些沒有意義的話,那還不如一句都不說。
這就是芬蘭人:沒事兒離我遠點兒;沒事兒別跟我說話。
恕我直言。相對于中國人見面就東扯西拉寒暄一大堆相比,我簡直愛死了芬蘭人。
如此尊重私人空間,不需要寒暄也不感到尷尬,別人從不會隨便打擾自己。真好!
什么是“精芬”?
是指精神上高度認同,像芬蘭人一樣話很少,不愛社交,極度注重個人空間的一類人。
02請離我遠點兒
我的朋友小敏,有一次在公交車上,她坐在靠著過道的椅子上,打起了瞌睡,迷迷糊糊覺得有人在蹭她的手臂。睜眼一看,一個男人因為沒有空位,整個身子完全挨靠在椅背上,離她很近,大腿幾乎要貼到她的手臂。
小敏覺得很不自在,她往里面挪了挪,男子反而更靠過來。小敏實在忍不住了,輕聲跟對方說:“麻煩不要靠這么近。”男子不高興了,白了她一眼:“我又沒有占你便宜。”然后就走開了。
后來小敏跟男朋友說起這事。男朋友竟也不以為意,小敏不解,難道真的是自己反應過激?
其實,這代表了一種身體意識的問題。有的人對身體的意識感強,有的人意識感弱。
“哎呀,孩子好可愛啊,過來親親阿姨”,“喲,又長高了,給叔叔抱一個”。一些爸媽看到別人喜歡自己的孩子,就讓親戚朋友隨便地摟摸孩子、親孩子。
其實很多孩子都是不情愿的,小的孩子不會表達,大的孩子只能躲閃或者哭鬧。卻并不知道,這樣非自愿的身體接觸,會讓孩子覺得內心不安,渾身不自在。
不管是小孩還是成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主人,都有權利拒絕他人觸碰我們的身體。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勉強孩子;而成人要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本就是保護自己身體,維護個人空間,不必為此覺得是自己敏感多疑。
03不好意思,我只想靜靜
很多人還在努力學習聊天之道的時候,對于精芬的人來說,他壓根就不想跟不熟的人聊天。
阿盛曾經在地鐵里遇到不熟悉的同事。已經面對面碰到了,裝作沒看見太沒禮貌,于是只能硬著頭皮聊:
“你們部門最近忙嗎?”
“嗯,挺忙的。”
然后就沒有話聊了,兩人陷入沉默。幸虧同事很快到站,看到他下車,阿盛這才松了一口氣。
又有一次,阿盛需要跟領導外出采訪。在坐領導的車時,阿盛顯得特別局促,好幾次想開口打破沉默,但又不知道說公事好還是私事好,最后只憋出了一句:“今天天氣真好啊。”
領導笑了,看到下屬緊張的樣子,他淡淡地說:“你可以不說話,沒有關系的。不是在工作場合的話,我也不喜歡跟人聊天,安安靜靜的就挺好。”
阿盛如釋重負,反而問起了領導怎么會有這種想法。領導想了想,說:“我很不喜歡沒有意義的對話,有事就直接說,沒事就不要東扯西扯地閑聊。我覺得現在的人都太聒噪了,如果大家都安安靜靜做自己,耳根清凈,不是更好嗎?”
04請允許我并不需要和誰都聊得來
有很多人擔心,我既不想跟別人接觸,又不想跟人聊天,是不是難以在這個社會里混下去?
我想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在娛樂圈中,劉德華性格開朗,朋友多,人緣廣;而梁朝偉個性內向,幾乎是個資深宅男,不喜歡熱鬧,也不愛跟人交往。但劉德華和梁朝偉都是影帝。
在商界,馬云擅長演講,廣泛交友,喜歡社交活動;李嘉誠生性靦腆,性格沉穩,不喜歡主動交談。而這兩人,一個引領電商發展,一個稱霸傳統實業,如今仍傲居華人富豪排行榜前列。
我想要說的是,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只要在你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上做好就行了。其他事情,比如聊天,你不喜歡,不擅長,那就不要勉強自己。
其實,敏感的人,往往都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夠細微地體察和感知他人的情緒和狀態,不會隨便麻煩別人,更受人喜歡。
安靜的人,注意力非常穩定,能夠高度和持久地集中精神,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你是這種人,就不要勉強自己,這樣反而非常擰巴。內斂靦腆,沒有什么不好,而擰巴,才是真的有問題。
05內向一點兒,不是沒有禮貌
最后,想講給那些不能理解這種情況的人聽。
我們號稱是禮儀之邦,熱情好客。常常認為的禮貌,就是要熱情地問好,不要冷場讓人尷尬。這確實是一種禮貌。但這只屬于積極禮貌的這類人。
當然還有一種消極的禮貌。
打擾別人,進行各種不必要的聊天和寒暄,這樣的禮貌可能讓雙方感到不自在,有負擔。
要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不勉強他人的意愿,不打聽別人隱私,不說廢話。這也是一種禮貌。可能是更好的禮貌。
最好的禮貌,是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