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巖:“青春飯”吃之有道-人物
“青春飯”,曾意味著是吃“臉蛋兒”的職業。但是,如今所說的“青春飯”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范疇,不再是貌美女孩的專利,IT程序員、網編、經紀人、基金經理、卡通畫家、時尚分析師等等,都已經成為“青春飯”范圍內的一種。這些從業者們,外表風光,令所有人眼饞的同時,圖謀著哪天看他的落魄下場。尹巖就是這被看的一群人中的一個,但當她成功轉身的時候,突然給了大家很多啟示,原來,吃完“青春飯”并不意味著職業生涯就此落入低谷。
每個女孩都希望在自己的青春時代能有一段閃亮的日子,也許它可以成為自己一輩子美好的記憶。可是,對于已步入中年的尹巖來說,在她的一顆聰明的玲瓏剔透心的經營之下,通過她自身的努力把自己的青春期乃至整個的人生都鋪張得有聲有色。
“為自己的夢想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果用陳丹青的語言來形容女孩子的話,尹巖應該就屬于是有慧根的女孩了,18歲考上許多人夢想的北大,畢業后,在圖書館猛啃3個月的圖書,又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
此后,她人生的履歷表上填滿的都是光輝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法國巴黎索爾邦大學電影博士,巴黎高等商學院MBA學位;工作表上有同張藝謀、高蒙公司、港臺電影公司的合作經歷,在加盟法國樺榭出版集團之前,尹巖在法國國家電視臺亞洲記者站擔任制片記者,以及法國國際廣播電臺駐華特約記者……這一連串令所有女孩子羨慕的從業和學習經歷,使她順理成章地一上來就成為了國內響當當的某健康雜志執行主編的位置,后來又接任另一時尚雜志的主編職務,并把兩本雜志都經營得特別地紅火。
“我不怕變,
因為我想不斷找到自己的快樂”
可是,就在旁人艷羨的目光之下,尹巖卻于2003年8月辭去了在雜志社的工作,令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和不解。
這么好的平臺,站在流行的最前沿,時尚的最高端,有光鮮的生活,拿不菲的薪水,合作者也都是些普通人想破頭都不能見上一面的成功人士,還經常出國旅行出差,飛機坐得跟打的一樣。可是,當時的尹巖卻感到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幸福感形成了一個剪刀叉,當自己付出的努力越多時,自己的幸福感卻越少。
“原來,原先所有的一切幸福的標準都是社會和外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標準。可是,這些所謂的光環,所謂的成功,所謂的肯定,跟我的初衷,跟我自己認定人生的價值所在并不吻合,都是別人的評價,別人說好,就去迎合,非常努力,非常執著去迎合,迎合外界,迎合社會,但是回到家里,并不快樂。”所以,當時的她決定卸下角色扮演的快樂,找回自己內心真正自然的自己。
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對當時39歲的尹巖來說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具備一定的風險的。
“因為瑜伽,所以快樂”
“年輕時機會來了就要拼命抓住,而當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礎和鋪墊,可以操縱一些機會的時候就要聽從內心安排。”短短3個星期的印度之旅對其它人來說,也許只是一次旅行,可是,在尹巖,卻成了她人生又一個美妙的起點。
在印度的短短3個星期,恒河邊上僧侶的吟唱讓她平靜,那段日子積攢了太多對于生命的感動。滿身心的疲憊和困惑被瑜伽的純凈所改變,于是,帶回了印度的瑜伽老師莫漢,在北京日壇公園的百年鐘樓下,開始了她的瑜伽人生之旅,創立了悠季瑜伽館。
悠季成了國內第一家以純粹瑜伽定位,與印度最權威的瑜伽學院聯姻的高檔瑜伽會館,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現在,她已經在北京成立了四家瑜伽館,還有全國的許多加盟店,同時,她還擔任了東方影視公司的CEO。
現在的尹巖雖然同樣的忙,但是她卻找到了自己的快樂,付出和她的幸福感終于重合了。
“我忌諱對自己的浪費”
大致分析一下尹巖的從業經歷,從北大的法語到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專業,到法國的MBA的留學,到《ELLE世界時尚裝苑》的主編,再到自己創辦悠季瑜伽和擔任東方影視公司的CEO。這些,從表面來看似乎沒有直接的聯系,可是實質上她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著內在緊密的關系。
“我最不喜歡的就是輕易把從前的東西丟掉,就像狗熊掰玉米似的,掰一個扔一個,你要讓每一步都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積淀。當我在擔任ELLE時裝之苑的主編時,我就充分調動了我以前的電影資源,策劃了許多關于電影的主題活動。而當我開始做瑜伽館的時候,整個的策劃、宣傳包括圖片、文章、創意這都是我在做主編的時候最拿手的,所以,我可以在操作的時候得心應手并且新穎而獨樹一幟。我們要使得我們的職業人生不停地做著加法而不是減法,你一定要利用你的優勢,使得你的人脈越來越多,這樣才能把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其實,每個年輕人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青春職業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感,誰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之花怒放,誰不希望自己的青春能夠給予自己的人生積累一定的財富和經歷。所以,認真對待自己的青春,認真對待自己所走的每一步,你也許不可能每一步都成功,但你每一步都不能廢棄。讓我們像汪峰所唱的: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飛翔在遼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