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財富自由,差的不僅僅是錢-社會
什么是財富自由?
流傳在朋友圈的一個段子是這樣定義的:財務自由無非就是自由地“買買買”,且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去超市買東西不看價格;二是去樓盤買房子不看價格;三是買下一家公司不看價格。
我從小在我爸的財富自由夢想里長大。三十歲的老爸描繪他的夢想:再拼幾年,等掙夠錢就退隱江湖,騎自行車,跑遍全中國。后來,三十六歲時他又說,再掙幾年錢,等你們姐弟都大學畢業了,我就辭職做自己的事去。
我大學畢業,那年他四十七歲,他猶豫著說,再等等,還得掙錢供你弟弟讀書。再后來,他又說,得掙錢給你弟娶媳婦,得掙錢買房。一直到五十五歲,我爸依然在忙著掙錢,未能自由。
前年家里忽然遇到一場變故,幾乎耗盡了我爸畢生積蓄,也一度讓他消極度日。那些日子,他覺得造化弄人,認為所有努力都是一場空:賺了一輩子錢,最后又回到了起點,依然一無所有,人在命運面前簡直無能為力。
為了掙錢,我爸對自己極其苛刻。用我爸的話來說:我就沒休息過一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忙。忙什么?當然是掙錢。
這絕不是葛朗臺式的貪婪,也不是黃金帶來的枷鎖,而是時代帶來的安全感缺失。
胡潤眼中的財富自由是1。3億元,是這樣算出來的:在北上廣深,你要買40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需要三四千萬。再加一套公寓,一線城市的200平方米公寓,兩千萬。房子裝修,肯定要放一些家具和一些藝術品,一千萬。每年的生活費兩三百萬,存款大概六千萬。那么,如果我們有1。3億元。我們就真能自由了嗎?
美劇《傲骨之戰》里的精英女律師戴安,在努力奮斗幾十載后,有房有存款。她認為自己功成名就,準備退休,開始享受生活。她的未來,看上去是榮光四射的自由——計劃用退休金在普羅旺斯買景色優美的別墅,然而,咣當!一個大反轉!
因為理財理錯了,錢被投進龐氏騙局,戴安一夜回到解放前——一輩子的積蓄打水漂了。
原本富貴優越的人,轟然跌到谷底。未來,要么重新找工作養活自己,要么賣房子。更大的困境是,原來的律所,已經回不去了。然而,這個女人,在破產和失業狀態下,依然用能力自我拯救,硬是再拼下了一片天空。憑的是什么?我想,助力她東山再起的,是她多年打拼積累的經驗和能力。
真正的財富自由,不是你的錢夠花一輩子,而是今天你可以把你所有的錢花光也不在乎,因為你有“掙錢力”。
滿臉總是不可一世的川普,他曾瀕臨破產,欠9億美元,銀行都怕了,但他5年后就翻了身!縱觀特朗普前半生,他曾4次破產,7次更換政黨,主持14季電視真人秀,出版16本書,有42棟高樓以其命名,身價40億美元。
為什么每一次特朗普都能逆襲成功?他說的這句話,使在他家干了30年的管家安東尼信了一輩子:永不放棄!
事實說明:家有金庫不如身懷絕技,永久性收入不是有房產可以收租,而是有掙錢的能力。
而取得財務自由的過程,是確立自我的過程,是自己對自己全面負責的過程。只有修煉自我,將自己打造成移動的鐵飯碗,才能盡情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有能力,有魄力,有經驗,不愁找不到工作,也不愁掙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