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要學會相信領導-職場故事
關于王剛
王剛是一家投資公司的事業部總監助理,任職六年,一直兢兢業業,對本部門以及其他部門中的問題都積極地獻言獻策。他雷厲風行、高效率的作風讓很多人佩服,公司大部分人都知道事業部有他這樣一位能人。
前不久,公司籌備2009年的上市計劃,事業部總監被調任,職位懸空,公司準備在該部門中級崗位的人員中選擇繼任者。在幾位候選人中,大家一致認為無論是從能力還是資歷上,王剛最占優勢,因此都很看好他,更有一些同事開始稱呼其為“老大”。
雖然表面不動聲色,但王剛心里還是在暗暗自喜。六年的努力終于要登上新的臺階。然而,當人事任命發布下來時卻出乎大家的意料,項目經理陳鵬被提拔為總監。
王剛很是沮喪。丟面子不說,他不明白公司為什么會選擇一個到公司才三年的人。當然,也許陳鵬的能力不比自己差,但對公司業務規劃的了解肯定沒有自己強呀!“我一直做總監助理,對事業部各個項目都很了解,為什么會選他?”
關于陳鵬
對于陳鵬來說,三年的時間里從策劃主管到項目經理,現在又被提升為總監,職位和薪水在飛速上升,何況他才28歲。
他的職業發展跳躍式完成,但這樣的提升不能簡單歸結為“運氣”二字。各種大小的比賽常常會在最后殺出一匹黑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獲得勝利。支撐黑馬贏得勝利的,肯定還是步步而來的實力。
剛進公司時,陳鵬負責項目的營銷、策劃部分。初入公司時,正趕上部門競標一個大客戶的兩個項目。客戶在市場擁有很高的聲譽,接下這兩個項目對提升公司形象有重大的作用,所以集團公司對這兩個項目很重視,應標方案由事業部負責進行。
其中一個項目是公司的專長,比較有把握,而另一個項目則相反,公司沒有專業的執行經驗。在眾多高手面前,事業部的獲勝率較低。于是,公司的指示是盡力爭取,就算拿不到項目也要有出色的表現,給客戶留下好印象。
做一個必敗的項目,還要維持公司的形象,維護好了沒人夸獎,相反,如果評價不好反而會惹惱上司。當時,部門內沒有人敢接。王剛雖然碰到過類似的案子,但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這時候,善于策劃的陳鵬站了出來,表示愿意盡力做好應標工作。
經過四個月的辛苦籌備,當競標結果公布時,大家都很驚訝。兩個項目都被公司奪得。集團公司很是高興,不僅特地舉辦了慶功會,更是直接將還在試用期內的陳鵬提升為項目經理,管理這兩個項目。
兩個人的PK
可以看出,王剛和陳鵬的能力都不弱。以大眾的眼光看,王剛的資力更占優勢,可他究竟輸在哪里呢?
誰敢接“燙手的山芋”?
“燙手的山芋”,在某種程廈上說就是機會。
一方面,你是在向領導表示能夠挑戰困難,能夠為公司的利益考慮,這是向領導表“忠心”的機會。陳鵬接那個項目的時候,也許其他同事都是抱著“看好戲’’的態度,但這僅僅是同事的看法,領導絕對不會。領導看到的是陳鵬能夠為其考慮,是一個真正能幫助其執行任務的人。
另—方面,你是在給自己成功的機會。機遇往往與風險并存,在職業發展處于上升期的職場人要敢于博弈。陳鵬通過在項目準備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形成了不拘泥于競爭對手的方法,贏得了客戶的認可,也贏得了公司高層的認同。
如果陳鵬不成功,王剛的表現則無可厚非。然而隨著陳鵬的成功,王剛這個原本在部門中很被看重的人物,在領導眼早卻蠻成了反面教材。
誰的能力更強?強中更有強中手。
王剛作為總監助理,監督執行的能力很出色,但作為總監,他的能力還不夠。對于總監,除了要具備對內的統籌管理能力,還需要擁有對外進行業務拓展的能力。企業的業務和產品一樣,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的,公司的業務有強勢的和弱勢之分,企業不僅需要將現有業務執行完善的人才,也需要擁有創新能力、能夠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提高競爭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