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人與社會
救護車鳴笛的聲音,他和同事都聽慣了,見怪不怪,甚至聽時,還會有一種職業化的沖動。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們:良醫聞聲而動。但是,這一次非同尋常。
急救車送來了一位處于昏迷中的病人,她的右腿根部包扎了厚厚的一層繃帶,不斷涌出來的鮮血,把白色繃帶變成一線“紅泉”。接診醫生,初步判斷這名患者患的是動脈血管瘤,隨時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他作為血管外科主任,迅速趕來,問過她的病史后,得知她有多年的吸毒經歷。他便命醫護人員抽取病人的血液樣本送檢。
結果讓全場的人大吃一驚:這位女病人,是一位艾滋病患者!
這如何是好?瞬間,他有了茫然無從的慌亂之感,畢竟,這里不是傳染病院,沒有那么齊備的隔離防護設施。瞬間過后,他決定要做這臺手術。畢竟在全國,還沒有艾滋病人的專門醫院,如果不做,病人隨時都有可能死亡,而手術成功,她還可以在世上活十幾甚至幾十年。
他和同事們,帶著本能的懼怕心理和神圣的醫學使命,迅速為病人制訂了一個詳細而周密的手術方案。
這是一臺奇特的手術,參與這次手術的人員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但為了應對突發情況,醫院還是組織了另外一組醫生在手術室外待命。如果在手術臺上一旦有醫務人員被感染,第二組醫生將接替他們繼續手術。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冒著極大的風險,治救病人!
進入手術室的每一位醫生除了穿上正常的手術衣以外,外面還穿了一層不透水的手術隔離衣,手套戴的是雙層,另外,再戴一個大的防護罩,把眼睛都防護起來。
下午4點鐘,麻醉科的醫生開始對患者實施麻醉。就在麻醉即將結束的時候,所有人都擔心的意外出現了:患者傷口上的那個動脈瘤突然破裂,血噴濺得老高。
血管外科的醫生李全明第一個沖上手術臺,雙手按住了患者的出血點——難能可貴的是,他當時安全防護措施還沒來得及做好,但作為一個醫生,他本能地上前,去努力控制住病人出血。隨后,醫生黎明又沖上了手術臺。
由于對病人噴血處理及時得當,出血很快止住了,他對身邊人說:“這里壓住以后,一切小心,包括遞器械,遞刀子都慢一些,一定要準,好吧,開始——”
6個小時后,手術結束了,一切都順利,手術成功了,而且,醫護人員無一被感染。
這是中國第一例為艾滋病人進行的動脈血管瘤手術。他,就是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舒暢。
事后,舒暢醫生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如果)因為你有艾滋病病毒,我就不給你治,這是完全不應該的。艾滋病(人)實際已經成為一個群體了。你把他和這個社會隔離開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不應該做到的。他們也是人。因為他免疫力低下,更加容易得病,更加要給他進行治療。所以這個群體我們有責任給他以關愛,給他以照顧。”
沒有大話套話,一字一句,透著厚重的四字:妙手仁心。
這位患者手術成功后,很快康復出院了,舒暢醫生給她送了一幅自己手書的毛筆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艾滋病人,一個漸漸被主流社會歧視、遺棄的弱勢群體,一如即將傾覆的舟船,而世上如舒暢先生一般的醫生,用自己的慈悲與仁心,催生一個春天,萬木競發的美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