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暢銷書作家學習職場之道-成長
在職場中,很多人喜歡抱怨環境,把自己的碌碌無為歸咎于缺乏機遇、境遇不佳等。然而,許多暢銷書作家獨辟蹊徑,創造條件讓自己成功,他們的經歷,對那些找起工作來挑三揀四、做起事情來怨聲載道的職場“草莓人”來說頗有啟示:
六六:善待那頭驢
女作家六六以作品《雙面膠》《蝸居》嶄露文壇,贏得好評。但很少有人了解其成名背后的秘訣。最初移民新加坡時,六六學歷不夠,亦無人際關系,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靠做家教來維持生活。可她從不因為薪水低敷衍了事,而是兢兢業業認真守時,終于贏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和學生的歡迎,課時費也水漲船高。在寫作上,六六也是如此。最初做編劇時,六六是沒有署名權的,劇本費也少得可憐,可她并不因此就虛與委蛇,而是用心去寫,努力做事,終于贏得了導演滕華濤的信任,獲得了后續合作的機會,最后得以成名。
六六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要因為最初的工作卑微就看不起它,你可以騎驢找馬,但別虐待那頭驢,相反你得善待它,這樣一來,它才會帶你去找千里馬。
當年明月:我把冷門變熱門
眾所周知,在所有專業中,歷史是個不折不扣的冷門,學了歷史,基本上就很難再跟好工作沾邊。可當年明月就是個不信邪的人,他獨創了“以心寫史”的辦法,通過寫作《明朝的那些事兒》把冷門變成了熱門,不僅為自己獲得了相當的聲譽,還收獲了巨額的稿費。
當年明月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你學習的專業是冷門還是熱門都不要緊,關鍵是,你要有一顆善于變冷為熱的心。
郭敬明:在大時代做一個“小”字
人人都想做大事,卻很少有人去關注小事背后的財富密碼。郭敬明則不然,他在小題材的背后邂逅了自己的成功。他深知自己無法駕馭那些沉重的題材,所以就把寫作重點對準了自己擅長的小題材——青春期感傷。他摸清了自己讀者的心理,揣摩透了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文字,然后懷著“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心態去做事,終于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所以,不要只想著做大事,非體面的工作不做,把眼光放在那些多數人不屑為之的小事情上,也許你就能發現驚喜。
中里巴人:大道至簡
在他的書出現之前,人們都認為中醫是很古奧晦澀的東西,只適合慢性子的老中醫去鉆研。沒想到,他寫出一套《求醫不如求己》,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出中醫的精髓,讓復雜的中醫簡單化,掀起了全民養生的熱潮,也改變了人們對中醫的偏見。
中里巴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明白:大道至簡。只有刪繁就簡,把繁冗的東西變得通俗簡單,才能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所以,與其費力去做復雜高端的事情,不如多動動腦子,變難為易,化繁為簡。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暢銷書作家們的經歷告訴我們:想要在職場里脫穎而出,就不要拒絕做俗事和小事,還要學會靈活思考,與時變化。如此,你才能等到云開月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