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客-情感
恍然間,我來到這個城市已有近五年時間。憶起過去,往事歷歷在目,原來舊時的許多情形依然是那樣的明晰和深刻,依然會讓今日的我感到當時的幸福或者疼痛。然而,就在這期間,對這個地方我已不再感到陌生,包括這里的街、路、樹木和人們。但,不管我對這個地方有多么熟悉,我還是一個異鄉之客。在我的眼中,以及我的言語和行為中,這里永遠意味著不是家鄉,而是異鄉。
古詩里旅人的形象總是孤獨惆悵的,他們行走在單調的黃土路上,伴著秋陽和落葉,抑或攜著一個總也飲不盡的思鄉酒壺,仰面朝天,看到一行同樣漂泊的旅雁,感嘆一聲,潸然淚下。而過去我還以為那只是詩中所言而已。五年前,我告別父親母親,坐上開往異鄉的列車。當列車啟動的一剎那,看到窗外的景物開始移動,我意識到原來我真的可以逃離這個地方,這個有著我過多過多回憶的地方。那時的離別對我來說不是悲傷而是慶幸——我確實是在逃離,我強烈地希望拋卻一切故鄉的土地帶給我的苦難,去一個新的地方,做一個新的開始。年輕與自負似乎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火車緩緩地在一個新而陌生的車站停下,我踏上一片新的土地。一時,“新”成為我感受異鄉的第一個字。我走在大街上,身邊走過陌生的人們,商店櫥窗的光亮映出我的身影。公交車上人們向外瞧看的目光,天上駛過紅綠顏色的滑翔機,高空里正在游移的大朵兒白云。道旁綠葉滿枝的法桐,電線上停留的一群小鳥。前方紅綠燈下積聚的越來越多的車輛和行人,我的早已消失在這個喧囂世界里的心跳。這一切構成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
我開始喝當地的水,在街邊小攤上享受小吃,同本地人打交道說話聊天,去超市里購買生活用品,乘著公交車去當地有名的景點游覽。新的地方給我造成的最初陌生感開始緩緩散去,就像水蒸氣從一汪水里升騰一樣。
然而,記得國內一部藝術電影里面的一句臺詞,“生活哪能盡如人意呢,總有一些地方會出現問題的是不是?總有一些地方會出現問題的”。我以為逃離了生我養我的故鄉,踏上另一片土地,日子就會總是陽光明媚的。當雨天到來,總忘帶傘的我依舊會被淋得渾身濕透,狼狽不堪。異鄉變得立體起來。
日子猶如一個酒罐,你總要把里面盛了酒,才感覺到它的充實和質感。立體起來的異地他鄉讓我感到了生活的真實和土地的沉重。我想到,原來我最初誕生的土地許多年來帶給我的歡笑和苦難,并不會因為我到了另一個地方而消失掉。那些,只是換了衣裝而已。我有所了悟并開始懷念起家鄉,懷念起我的父親母親。
五年了,我以為懂得了這個地方的方言就懂得了當地的文化,以為熟悉就是融入。錯,我對這個地方永遠都是異客。一年前我大學畢業,在當地的一家公司供職。公司里,我的同事大都是本地人,與他們朝夕相處,作為異鄉客的感覺愈加強烈。原來我以前對這個地方的了解只是淺表。這個地方同我的家鄉一樣深厚的文化積淀所散發出的光輝,通過我的同事(本地人)散發出來,令我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同時我覺得相比他們自己仿佛就是無根的草,腳下沒有豐肥土壤和堅硬的巖石,我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異鄉之客。
在這里,我的房間是租住的,它不屬于我,我對它的每一次修飾都感到這種修飾只是暫時不是長久。商店里賣的許多用于房間的修飾物,盡管我很想買來布置住的地方,但一想到終要離開,就告訴自己罷了罷了。和我的這種情形一樣,我認識一個朋友,曾經去過她租住的地方(她也不是本地人)。還沒進到她的房間,她就跟我解釋說屋里有點亂,因為她過些日子就要搬走。進到房間之后,我看到她原來布置在房間里的物件已取下來不少了,被她小心地收在一個紙箱里。我問她什么時候搬,她說兩個月后。我感到詫異。她這樣跟我解釋,她說她是一個很懷舊的人,她從小就害怕突然失去某些東西,就像房間里她曾精心布置的裝飾物,為了在最后的時候能夠不使自己睹物傷情,所以她提前將回憶打包收了起來。想到那個朋友,我看到自己,曾經卻是那么決絕地離開了家鄉,許久之后才感到離別的傷痛,才知道自己已經離家太久了。寫到這里,我不禁覺得有些眼熱。
又是一個深夜,窗外下著無息無止的綿綿秋雨。不知從何時起,或許就從今晚,我對家鄉的思念開始變得愈加強烈。原來一個人并不能完全離開家鄉,就像精神不可以完全脫離肉體,一旦脫離,一切就變得無所依靠,連水中的浮萍都不如。再過些時日就是中秋,我想是時候該回家了。
異鄉客,活在異鄉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