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雍為什么能當丞相-成長
在群雄并起人才輩出的三國時期,張昭絕對是個人物,他輔佐孫策、孫權兄弟二人開創并鞏固了東吳政權,是開國元勛和決策人物。孫策遺言交待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能與名滿天下的周郎相提并論,可見張昭絕非等閑之輩。孫權繼位后,當時群臣都以為丞相之位非張昭莫屬,出人意料的是,孫權卻選擇了當時并不怎么有名的顧雍為相,讓許多人感到詫異。然而,事實證明,孫權的決策是正確的,讓顧雍擔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肯定有他用人的道理。
舉止得體,寡言慎動,是顧雍能夠擔任丞相的原因之一。顧雍不飲酒,少言語,考慮問題全面周到,處理問題穩妥細致,并且很講究方式方法。為相期間,他常常訪察民間疾苦,遇到賢才,往往不動聲色,回來后就悄悄地向孫權推薦。若此人被任用,他就歸功于孫權;不用,則始終不泄露出來。“軍國得失,行事可不,自非面見,口未嘗言也。”孫權為此很看重他,感嘆地稱贊他“顧君不言,言必有中。”有什么重大決策,都要遣人去征求咨詢顧雍的意見。他如果同意,就和來人反復探討并好酒好菜招待。不同意則“正色改容,默然不言,無所施設”,來人回去一匯報,孫權就決定再考慮考慮。有一次,孫權曾問朝臣執政得失,身為百官之首的丞相顧雍還沒有表態,急性子張昭就疾言厲色地批評法令太稠,刑罰過重,官民都對此頗有怨言,希望有所免除減損。讓孫權聽了很不高興,下不了臺,就轉問顧雍道:“你認為這事應該怎么辦?”顧雍溫和恭敬地回答:“臣之所聞,亦如昭所陳。”善歸于上,惡歸于己,處處注意君臣禮節,時時維護上級形象尊嚴,這樣識趣省事謙卑的部下,做領導的誰不喜歡?
顧全大局,處事以公,是顧雍能夠擔任丞相的原因之二。顧雍為相后,仿效漢初的治國方法;選擇文臣武將,必選才德相宜的,從不以個人恩怨好惡親疏去取舍。當時天下三分,紛爭不斷,鎮守邊防的將領都想通過立功來加官晉爵,紛紛向朝廷進言進攻敵人的好處。孫權拿不定主意,就征求顧雍的意見。顧雍說:“臣聽說用兵作戰的方法要戒除避免貪圖小利,這些人所陳述的意見要求,都是想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為了國家,陛下要制止。他們不足以揚威打擊敵人,所以不要聽取。”孫權就聽從了他的意見,避免了蜀國“六出祁山”似的窮兵黷武。孫權晚年寵愛一個叫呂壹的佞臣,誣告陷害了許多朝中大臣,顧雍也沒有幸免。后來,呂壹犯了死罪,孫權讓顧雍和尚書郎懷敘一起去審訊他。顧雍并沒有挾私打擊報復,而是像平常人一樣和顏悅色地跟他對話,問他:“你的意思都表達清楚了嗎,還有什么說的嗎?”呂壹感動得無言以對,只是叩頭謝罪。一旁的懷敘忍不住怒氣沖沖地責罵起呂壹來,顧雍回過頭來責備他說:“國家有法律懲罰他,何必這樣罵人呢?”顧雍就是這樣,律己以嚴,處事以公,連對手都心悅誠服。
團結同事,講究方法,是顧雍能夠擔任丞相的原因之三。當時君臣之間喜歡在一起飲酒作樂,常常喝得爛醉,丑態百出。“顧命大臣”張昭對此很看不慣。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臺飲酒,讓人往群臣身上潑水,說:“今天只有醉倒在臺子上,才可以不喝。”張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孫權問:“不過是找找樂子罷了,張公你為什么生氣呢?”張昭說:“從前商紂造起糟酒池,從黃昏一直喝到天亮,當時他也引以為榮,不認為是什么壞事。”孫權聽了默默無語、面有慚色,只好敗興地宣布罷筵。顧雍對此雖然也看不慣,但處理的方法卻很靈活,為了不讓君臣敗興,他也參與湊熱鬧,但絕不飲酒。當群臣們醉態百出的時候,顧雍就讓人把他們酒后的言行記錄下來,然后等酒醒后再一一念給他們聽,大家聽后深感羞愧,此后再飲酒時,都害怕自己酒后失態被顧雍責怪,不敢再狂飲無度,連孫權都心有顧忌地說:“顧公在座,使人不樂。”但顧雍此舉,卻最大程度地維護了君臣面子,讓大家都容易接受改正。
謙遜謹慎,不事張揚,是顧雍能夠擔任丞相的原因之四。顧雍弱冠之年即外出做官,其母親叮囑他說:“你千萬不要落在他人后邊啊,要經常寫信回家里來,點點滴滴地說清楚。”以后,他每月十五都寫信回家,不是說自己進步慢,就是說自己有的事情沒有辦好,請母親大人賜訓。一過數年,母親不知道他到底混的怎么樣,于是,寫了封長信告訴他,東鄰的孩子當了縣令,門上掛匾,祖墳立碑,光宗耀祖了。西舍的孩子當了將軍,回來時騎著高頭大馬,好不威風。你的功名如何了?顧雍依然回信說,自己長進很慢,無所建樹,對不起母親大人。母親收到兒子的信,在家里坐不住了,便親自找上兒子的門。到了后,孫權親自出迎拜見,群臣恭賀,母親才得知自己兒子封侯為相已近兩年了,卻沒事兒一般對家人只字未提。顧雍的家教也極為嚴厲。有次孫權出嫁一個內侄女,請顧雍父子及孫子顧譚同賀。當時顧譚多喝而醉,起舞不已,無法制止。顧雍第二天召見顧譚嚴厲地斥責他說:“你于國家有什么汗馬功勞可言嗎?只不過是依靠我們顧氏門第的資格受寵用罷了!因何舞得如此得意忘形,雖說是出于酒后,其實還是恃恩忘敬,謙虛不足的壞思想作祟啊,看來敗毀吾家族的人必是你了。”顧譚羞愧難當,足足站立了一個時辰才被祖父遣走。身居高位而不得意忘形,蒙受主恩而不恃寵生驕,體現了顧雍寵辱不驚、恬淡自適的極高修養境界。
顧雍身居相位十九年,東吳由亂到治,出現了全面的興盛和繁榮,后人評價他任內政績說:“自漢末以來,數十年無屠掠之慘,抑無苛繁之政,休養生息,唯江東也獨。”然而,顧雍雖然身為東吳一代名相,政績卓著,但與“諸葛大名垂宇宙”的蜀相諸葛亮相比,卻顯得黯然失色,很少為人們所提及。這與他一貫謙遜謹慎、低調務實的做人作風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