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鳥的道理我不相信-成長
有一種鳥,能夠飛行幾萬公里,飛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樹枝。在飛行中,它把樹枝銜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飛落到樹枝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就站在樹枝上睡覺。誰能想到,小鳥成功地飛越了太平洋,靠的僅是一小截樹枝。試想,如果小鳥銜的不是樹枝,而是把鳥窩和食物等所有的用品,一股腦兒帶在身上,那小鳥還飛得起來么?
根據上述材料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立刻石化了。
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題老師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師。讓一只鳥,叼著樹枝飛太平洋——什么樣的極品智商才能編出這樣的故事呢?
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卻讓我不得不懷疑一些東西。我不跟你計較,一只叼著樹枝的鳥,如何跟同伴打情罵俏;我不跟你計較,一只不會游泳的鳥,如何踩著樹枝捕魚;我也不跟你計較,太平洋的海浪會不會打翻樹枝。我只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樹枝,才可以讓一只鳥浮在水面上?鐵絲一樣粗的?筷子那樣粗的?
尊敬的命題老師,請允許我教給你一個關于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讓一塊木頭能載動一只鳥,那么需要符合如下條件:木頭產生的浮力≥木頭本身的重力+鳥的重力。
為了能讓木頭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假設木頭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么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水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木頭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鳥的重量×重力加速度。
合并同類項并簡化之,得出:木頭的體積×(水的密度-木頭的密度)-鳥的重量≥0。
水的密度約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頭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間。我們權且這個鳥很聰明,找了比較輕的一種,木頭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可得出:鳥的重量/木頭的體積≤500千克/立方米。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結論:如果鳥是1公斤重,那么,木頭的體積≥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
2立方分米什么概念呢?我們常見的磚頭,大約兩塊!
一公斤重的鳥什么概念呢?這么說吧,普通的母雞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只雛雞。
一只小雞那樣大小的鳥,銜得動兩塊磚頭大小的木塊或者說是一個胳膊粗細的木棒嗎?就算可以,風對木塊的阻力,也會讓鳥兒飛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
命題老師可能會說他提供的鳥大,鳥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銜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
總之,科學告訴我,不管是什么鳥,都不會選擇叼著樹枝飛太平洋。如果一定要這么干,肯定是只傻鳥——淹死在太平洋里喂魚的傻鳥。對于建立在這個傻鳥故事上的傻鳥道理,只有傻鳥才會信。
羅胖曰:
如果真有一只鳥滿懷理想,非要橫渡大洋怎么辦?
它是應該鍛煉身體,以便能銜住更大的木頭呢,還是應該請小伙伴們幫幫忙呢?
做這道選擇題的才是真正的傻鳥。
我要憤怒地問它:不是水鳥,你過什么大洋!
“勤奮時代”過去了。那個時代里最大的謊言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努力,就能達成目標。
“稟賦時代”開始了——
面對那些因稟賦而有興趣,因興趣而無比勤奮,因勤奮而堅持不懈的人,你怎么追?
幸好,在理論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稟賦。這才不至于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