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額外收益-成長
對于我這樣一個已經四十幾歲的人來說,再回首看自己大學時的情景,并不是一件令人感覺愉快的事情。我的前半生,一直是在自己內心的追求與最親近的人對我的要求之間進行不自在的抗爭。
我曾確信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寫小說。但是我的父母都來自貧窮的家庭,都沒有上過大學,他們認為我的異常活躍的想象力只是滑稽的個人怪癖,并不能用來抵押房產,或者確保得到退休金。
他們曾希望我去拿一個職業文憑,而我想讀英國文學。最后,我們達成了一個令雙方都不甚滿意的妥協:我改學現代語言。可是等到父母一離開大學,我立即報名學習古典文學了。
我忘了自己是怎么把學古典文學的事情告訴父母的了,他們也可能是在我畢業那天才發現這個秘密的。在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科目中,我想他們很難再發現一門比希臘神學更沒用的課程了。
我并沒有因為他們的觀點而抱怨他們。而且,我也不能批評我的父母,他們是希望我能擺脫貧窮。他們以前遭受了貧窮,我也曾經貧窮過,對于他們認為貧窮并不高尚的觀點我也堅決同意。貧窮引起恐懼、壓力,有時候甚至是沮喪。這意味著小心眼、卑微和很多艱難困苦。
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最害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失敗。
在大學階段,我明顯缺少學習的動力,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咖啡吧里寫故事,很少去聽課,但是我知道通過考試的技巧,當然,這也是好多年來評價我,以及我同齡人是否成功的標準。
當然,最終我們所有人不得不為自己決定什么是失敗的組成元素,但是如果你愿意的話,世界很愿意給你一堆的標準。基于任何一種傳統標準,我可以說,僅僅在我畢業7年后,我經歷了一次巨大的失敗。我突然間結束了一段短暫的婚姻,失去了工作。作為一個單身媽媽,而且在現代化的英國,除了不是無家可歸,你想象到有多窮我就有多窮。父母對于我的擔心,以及我對自己的擔心都成了現實,從任何一個通常的標準來看,這是我知道的最大失敗。
現在,我不會和對人說失敗很好玩。我生命的那段時間非常灰暗,那時我還不知道我的書會被新聞界認為是神話故事的革命,我也不知道這段灰暗的日子要持續多久。很長一段時間里,任何出現的光芒只是希望而不是現實。
那么我為什么還要談論失敗的收益呢?僅僅是因為失敗意味著和自我的脫離,失敗后我找到了自我,不再裝成另外的形象,我開始把我所有的精力僅僅放在我關心的工作上。如果我在其他方面成功過,我可能就不會具備要求在自己領域內獲得成功的決心。我變得自在,因為我經歷過最大的恐懼。而且我還活著,有一個值得我自豪的女兒,有一個陳舊的打字機和很不錯的寫作靈感。我在失敗堆積而成的硬石般的基礎上開始重筑我的人生。
人們可能不會經歷像我那么大的失敗,但生活中面臨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永遠不失敗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活得過于謹慎,這樣倒還不如根本就沒有在世上生活過,因為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失敗給了我內心的安寧,這種安寧是順利通過測驗考試不能獲得的。失敗讓我認識自己。這些是沒法從其他地方學到的。我發現自己有堅強的意志,而且,自我控制能力比自己猜想的還要強。我也發現自己擁有比紅寶石更真的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