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幸福,而不是讓別人羨慕-人生
1
18歲那年,我的同學們拖著行李箱去大學報到,我流落在異鄉街頭。22歲那年,我的同學們穿著學士服合影歡呼,我穿著工服在流水線上測量數據。28歲那年,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職。我33歲結婚,34歲生子,是我們班上最后一個脫離單身的人。我35歲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36歲才樹立人生目標。
我的人生節奏,始終慢人半拍。
我曾想,如果倒回去重來一次,我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比如,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謀份高起點的工作,早點遇上優秀的人,過上別人期待的生活。但轉念又想,可能現在的每一步都是命運的恩賜。吃過生活的苦,才會明白努力有多重要;走過太多彎路,才知道自己要怎么活。
我在36歲這一年,仿佛突然醍醐灌頂,感覺自己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我不覺得晚,有了方向,往前走就是了,只要最后到達的是自己想去的終點,就沒有遺憾。
2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家茶幾上有把車鑰匙。我跟她認識兩三年,根本不知道她家有車。朋友解釋說,她家買車不是出于剛需,純粹是為了面子。老公兄弟幾個結婚的時候都有購置房和車,輪到自己辦婚禮時,缺啥都覺得跌份兒。于是,夫妻倆一起貸款買了這部車。
車子買回來后,除了一年一兩次的郊游,其余時間全是擺設,所以我們不知道也不足為奇。車子雖閑置著,但每個月的車貸和停車費卻一直得交著,還要每半年保養一次。現在夫妻倆想出去吃頓好的,或想買幾套漂亮衣服,一想到還要還車貸就打住念頭了。
遵從自己內心的需求,由內向外探索人生價值,才能感受真實的樂趣。跟著別人的節奏,由外向內去調整自己的步伐,往往會被他人所牽引。世上最愚蠢的事莫過于我們無比狂熱地做一件事,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去做。
我們的未來不取決于別人是什么樣,而取決于自己想怎么做。衡量幸福的標準不是看你擁有了多少東西,而是要看得到了多少自己想要的東西。
3
我有個高中老師,教出了很多厲害的學生。某一年我們鎮的高中被撤,這位老師失業了。一個經商的同學跟他說:“老師,你跟著我創業吧,比當老師有前途多了。”
老師拒絕了,找了一所小學繼續教書。他不覺得自己屈才,這輩子,他就愛跟孩子們在一起,幫一棵棵恣意生長的樹苗修剪枝葉,扶上正道。你自有你的名利煙酒茶,我自有我的桃李滿天下。
幾年后,同學成了有名的企業家。許多人為老師感到可惜:“如果不是這個犟脾氣,你現在已經坐擁豪宅豪車啦!”
老師呵呵一笑,不加辯駁。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個人若從來沒想過要得到某樣東西,他就不會感到失去,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這樣東西而痛苦。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在拼命追求比別人幸福。但其實,被別人的生活節奏所干擾,最容易迷失自己。
4
那么,你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上了嗎?生活中的苦樂悲喜,都是大大小小的決策帶來的,每一個決策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走向。這些結果都要靠我們去親身經歷,別人是替代不了的。能為我們的人生負責的,永遠只有我們自己。
人生長路,你是否一直遵從自己的內心?是否沒有辜負自己對生活的期待?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成功不是比別人更有錢、更有名,而是你知道自己要怎么活,并朝這個方向努力。幸福也不是得到別人的喝彩,而是你沒辜負自己活著的每一天,此生無憾。而這,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