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篤鮮-生活
這些年,小林迷上了在家中請客。她邀約朋友的短信也很別致:“新買的大砂鍋已用糯米汁漿過,去年腌的咸肉也只剩最后一刀。你再不來,春筍就老了,要吃腌篤鮮就得等明年了。”
這的確是個想見老友的好借口,比“改天我請你喝茶”要來得真誠很多。
而且,我們都知道,一大鍋腌篤鮮之外,懂得吃應季菜的小林一定會給我們備下清炒紫菜薹、噴過酒的清炒苜蓿頭、薺菜雞蛋餡的春卷。更重要的是,她和她先生都是網上大名鼎鼎的字幕組成員。她一定還備下了新翻譯的小眾文藝片,英文版的和法文版的都有,只等著給我們欣賞。這是以俗吃開始,以雅賞終結的一場聚會。但就算老友群里最有文藝腔的人,都不覺得看原版片、把玩小林搜羅來的古董擺設的樂趣,真的完全蓋得過一道腌篤鮮。
小林其實非常鄙視飯店里腌篤鮮的做法:只是用咸鮮兩色的五花肉,燉粗壯的大毛筍,選料完全不真誠。她要做腌篤鮮,必要開車到郊縣去,專尋那農家大灶上熏出的腌肉,最好是豬爪尖,要的就是那硬柴熏出來的少許煙火味。如此,腌肉才有臘香,才有緊實的口感。鮮豬肉要選整只的豬前蹄,而且是那種運動健將型的跑山小黑豬;筍千萬不能是大毛筍,肉質松脆沒有嚼頭,必須選形同毛筆的修長紫筍——杭州人拿來做油燜筍的那種。一根筍縱切成四瓣,可以盤繞著放進大砂鍋里。
煨四個時辰,腌篤鮮開鍋時,鮮中有香,腴中見清,湯色濃郁,完全是人間至味。可喜的是,只有它,才能襯出普通米飯的晶瑩軟韌。口口聲聲說要減肥的老友們,不知不覺會干掉三大碗。
人到中年,越發覺出聚會吃一次腌篤鮮是何其奢侈的事。你要湊巧尋到熏得恰到好處的豬爪尖,金紅透亮;相熟的小刀手湊巧進了跑山小黑豬;紫皮竹筍恰好長到25厘米,不老也不嫩;你還得找到一撥趣味相投的友人,放下所有的俗事來赴你的約。所有的友人,恰好沒有出差任務,不必為迎接大老板視察而徹夜加班;找得到替補人選送孩子上補習班;患有多種慢性病的老父母最近精神尚可,不必早上五點起來替他們掛專家號,更不必拎著保溫桶去醫院陪護;家中沒買新房子,不必跑建材市場;教瑜伽課的老師休假,宣布所有的課程順延……這些條件都齊備,他們才能心無旁騖地來品嘗春天的腌篤鮮。
清人吳熙載有一副對聯,說的是三五友人在春光下閑走的情致。那副對子說:“春花落地閑公案,野鳥啼枝小辯才。”心要空到何等程度,才能聽懂野鳥高高低低的啼唱,是在淘氣地斗嘴;同樣,心要閑到何等程度,才能品得出腌篤鮮那鮮咸中的甘醇,那是我們和春天數得出的幾次相見,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