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是這樣寫出來的-情感
世界上大約再也沒有哪一種文字如我們的漢字這樣,可以用圖像或字體的組合來形象地表達文字的含義。遺憾的是我們久置其中,面對這樣美麗的文字日漸麻木。特別是在用慣電腦后,文字已淪為一種符號,只剩下功能性,而失去中國漢字豐富的寓意。
一張圖片,一個年輕人背著自己的母親,這就構成了漢字“孝”。在韓國,有一定修養學識層次的人,都會漢字。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多懂點修養禮儀,會特地在課余將孩子送去學漢語。漢字筆畫繁瑣,老師往往會著力加深學生對字體形象的認識,用圖片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記住“孝”字是怎樣寫的:兒子背著自己的老母親。
我們都有伏在父母背上的記憶。你是否記得最后一次被父母背著打小圈是何時的事?小時候有一首兒歌:背背馱,賣豬玀。這通常是父母背我們時唱著逗樂的。
我已記不起最后一次在爸媽背上的具體時日,但伏在爸媽背上的那一段骨肉相連的情景已深深嵌入記憶里。那是溫暖的、富有安全感、滿足的……
我的女兒是何時離開我們的脊背,我也不記得了。最后一次好像是她發高燒,在醫院,爸爸背著她上上下下打針拍片子。背上的她,雙腳差不多可抵著爸爸的小腿彎了,爸爸背得汗淋淋的,一面還要撫慰著她。
現今,我們背上的小東西早已長大了,而且背上了她自己的小寶貝。就這樣,父母背著我們的童年,我們背著孩子的童年,光陰靜悄悄地溜走了。時光真的很無情,我們在父母背上牙牙學語的日子似乎還記憶猶新,而雙親早已華發叢生、雙肩佝僂了……不經意間,父母到了需要我們脊背的時候。
父母背著我們的童年,我們要背起他們的晚年。這個“孝”字,不是在電腦上按下鍵就會跳出來,也不是簡單幾筆就可以草草寫出來,而是這樣寫出來的:在父母面前蹲下身,柔聲地說:“爸爸,媽媽,讓我們背上你們,好嗎?”父母總會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他們不忍增重我們的負荷。
伏在我們背上吧,無論前面是崎嶇小道,還是平坦大路,我們都要背起你們的晚年。在我們背上,你們的體溫裹著我們心田,我們又回到那段骨肉相連的歲月。不要讓那美好時光再靜悄悄地溜走,讓我們一起寫下一個漂漂亮亮的“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