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斯式溝通-成長視窗
周末,與朋友一起吃飯。朋友任一家公司策劃部的頭兒,因成功策劃過好幾次影響較大的推介活動,很受老總器重。因此他人前人后,表現得十分活躍。
但這次,大家酒酣耳熱時,一向侃侃而談的他,卻坐在那兒喝悶酒。
原來,朋友所在公司前不久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朋友與新經理在工作上很不合拍,潛心研究、精心設計的多個策劃方案,被新經理斷然否決。
看著郁悶的朋友,我覺得他的根本問題是跟新任上司缺乏溝通,于是給他講了如下故事:
豪斯是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助理。有一天,威爾遜總統單獨召見他,同他商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恰恰是豪斯早已深思熟慮過的。簡單地寒暄了幾句之后,豪斯便開始了滔滔不絕的長篇游說,講得慷慨激昂、眉飛色舞,并不斷地對威爾遜總統強調:“這可是我精心研究過的,你采納我的建議絕對不會有錯!”
但他沒有注意到,不太善于接受別人意見的威爾遜總統,此時的臉色紅一陣、白一陣。就在豪斯再次強調自己多么富于真知灼見時,威爾遜總統苦笑著說:“在我愿意聽廢話的時候,我會再次請你來的。”這一句話使豪斯立刻沒電了,安靜了。他認為威爾遜總統根本不贊成這個建議,只好悻悻地離開了。
幾天以后,在白宮的一次宴會上,豪斯驚訝地聽到,威爾遜總統把他數天前的建議作為自己的見解公布于眾了!
有了這次教訓,豪斯以后變得明智多了。他認識到,參謀助手不是決策者,也無法取代決策者的作用。當然,一般的決策者都喜歡這樣的參謀助手:既會出謀劃策,又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維護上司的顏面。對自己所做的建議和貢獻能守口如瓶,做到自己知、上司知,絕不對第三人炫耀。參謀助手在決策者面前趾高氣揚、盛氣凌人和居功自傲,無疑是很難收到好效果的。
吃一塹,長一智。1914年春天,豪斯奉命赴法國在外交上進行斡旋。出發前,威爾遜總統原則上同意了豪斯的計劃,但態度相當謹慎,留有余地。
豪斯到達巴黎不久,就寄回他與法國外長的談話記錄。談話記錄中,豪斯把自己建議的方案,說成是“威爾遜總統的創建”,并熱烈贊揚威爾遜總統的“天才勇氣和先見之明”。看了談話記錄后,威爾遜總統毫不猶豫地正式批準了該方案。該方案的實施,給法、美兩國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威爾遜總統執政期間,豪斯采用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策略,一次又一次順利地達到了建議的預期目的。豪斯對威爾遜總統的影響,遠比當時許多政治領袖的影響要大得多,人們稱豪斯為“移山倒海”的大師。
豪斯在晚年總結與威爾遜溝通交流的經驗時,深有體會地說:“從根本上說,我不愿意稱那些方案是我提出來的建議。這不是為了討威爾遜總統的喜歡,不是為了照顧他的情緒。我的建議充其量是一粒樹種,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有土壤、水分、空氣和陽光。公平地說,只有威爾遜總統才有這些條件,才能將樹種變成參天大樹。我只不過把種子移植到了威爾遜總統的心中。”
故事講到這里,朋友似有所悟道:“‘豪斯式’溝通,用現代的話說,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借雞孵蛋’!”
“對??!”我也隨聲附和,“這是一個雙贏的方式。”
我最后補充說:“記住,思想很重要,比思想更重要的是接受。如果你想影響他人接受你的思想方式,那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他人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這大概就是豪斯式溝通的精髓!”
半個月后,朋友在電話那頭興奮地約我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