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自殺之“謎”-中國新傳說
阿亮是心理咨詢師。最近,他在書市租了一個門面,準備開一間心理咨詢室。這天,隔壁二手書店老板過來求助,說書店在整理書架,收的一批二手書卸不了車,想借工作室的空房間,暫時寄存一下。書店老板神秘兮兮地說:“這次我挖到寶了,前幾天,資江學院的鄭教授自殺了,你知道吧?這事還上新聞了。他的藏書被他女兒處理了,等會兒就會運來第一車。”
阿亮當然看見了這個新聞,媒體的標題觸目驚心:《痛心,困惑!教育專家鄭慶明跳樓自殺》。據網上說,清晨,鄭教授突然從18樓自家陽臺上跳了下來。網上有說他包二奶的,有說他潛規則學生的,有說他抄襲論文、學術腐敗的……各種謠言傳得沸沸揚揚。
阿亮上過鄭教授的課,曾是他的學生。他記得鄭教授愛好攝影,經常隨身帶一個銀色數碼相機,喜歡拍身邊美好的事物。阿亮百思不得其解,鄭教授為何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過了一會兒,送書的小車來了。阿亮打開門,看著這車書,他順手翻開一本厚厚的典籍,忽然,一張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著這張紙,皺起了眉頭。阿亮趕緊把司機叫了回來,說:“你帶我去鄭教授的家,我有事要找他家人!”
司機帶阿亮回到了鄭教授的小區,把鄭教授的住處指給他看。
敲開門,鄭教授的女兒有些納悶:“您哪位?有什么事兒?”
阿亮說:“不好意思,剛才不是從您這兒收了一車書嗎?我在教授的藏書里發現一張匯款單,備注寫了‘稿酬’,特意給你們送來!”
鄭教授夫人在里屋招呼:“讓他進來吧!”
阿亮來到客廳,規規矩矩地把匯款單雙手呈遞給教授夫人。他解釋道:“這是我在教授的書里發現的,是一張稿酬匯款單,日期很近,數額也大,還沒去郵局兌換呢!”
教授夫人感激地道了謝,邀請阿亮坐下喝杯茶。
阿亮乘機提出,想去陽臺看看,憑吊一下教授。他說:“說來也巧,我是鄭教授的學生呢!”阿亮適時地掏出與鄭教授的一張合影。教授夫人看了,不好拒絕,點了點頭。
阿亮來到教授跳樓的陽臺。他發現,陽臺上有防盜窗,預留了一個逃生口,教授就是從這個逃生口跳下去的。現在,逃生口加了一把掛鎖,還拴上了紅繩。
陽臺上東西凌亂,防盜窗的雨棚下有一個鳥窩,雛鳥伸出了尖嘴。
阿亮問教授的女兒:“我想不明白,教授跳樓前究竟發生了什么,能不能簡單和我文案?”
女兒搬來一把瘸腿的椅子,說教授是站到椅子上,再從逃生口跳的樓。她說:“有一點很奇怪,爸爸固定早上七點之前吃降壓藥,這次到點了,降壓藥原封未動。”
阿亮蹲了下來,在陽臺里的雜物中,忽然發現了一個銀灰色的東西。他的腦海中瞬間回想起教授的愛好,看來,這是教授會隨身攜帶的心愛之物啊!
阿亮激動地問:“你看過爸爸相機里留存的照片嗎?”女兒頓時反應過來:“對,爸爸的相機是一直不離身的。奇怪,收拾遺物時怎么沒見著呢?”
阿亮當著教授妻女的面,從陽臺角落的雜物里扒出一個數碼照相機。雖然摔了,卻還有電。
阿亮舉起相機,說:“他的相機掉在這兒了!”他們馬上通過相機的電子屏,回看教授生前拍攝的照片。翻著翻著,阿亮一拍大腿,叫道:“教授根本不是自殺啊!”
教授夫人急忙湊過來,對阿亮說:“你怎么知道的?”
阿亮放大了一組照片,讓她們看清拍攝的內容:照片斷斷續續地刻畫出一幅圖景——鄭教授在陽臺拍鳥蛋、雛鳥孵出、大鳥喂食。
最后一張照片有些模糊,卻最為關鍵:一只粗糙的大手,正捧著一只雛鳥,想把它送回鳥窩。
阿亮一邊給她們看照片,一邊模擬鄭教授的動作,講解了大致的情形,還原出真相:出事的清晨,雨棚下的鳥窩里,有一只雛鳥出窩,想學飛翔卻失敗了,從而掉到樓下的雨棚頂上。大鳥覓食去了,還沒回來,雛鳥的叫聲驚醒了鄭教授。他發現險情后,決定出手營救雛鳥。當時,鄭教授自己打開了逃生口,他探出半邊身子,一只手捧起雛鳥,一只手舉著相機,想把營救過程記錄下來。接著,鄭教授搬來椅子,踮起腳,想送雛鳥回鳥窩,還是一只手捧著雛鳥,一只手握住相機。就在他按下快門的一剎那,瘸腿的椅子晃動了一下,他失去重心,慌亂中扔掉相機,想抓住柵欄,卻抓了空,直接從逃生口墜落……鄭教授有高血壓卻沒來得及吃藥,站在高處頭暈目眩,恐怕也是墜樓的一個因素。
教授夫人眼淚流了下來,她明白了:“我就說老頭子身體好好的,最近還要去外地開會,怎么會自殺呢!他到處給人們講熱愛生命的課程,怎么會自己想不開?”
女兒也哭著說:“原來爸爸是為了救鳥失足的,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老頭!”她從阿亮手里取回相機,哭得更厲害了。她還說,這是幾年前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當時爸爸就非常高興,到處去隨手拍,都成了習慣。如果自己不送這個禮物,爸爸沒有拍鳥、觀鳥,也許就不會出事了……
有句話,阿亮沒忍心告訴母女倆。其實,鄭教授根本不需要出手去解救那只雛鳥!從生物習性來說,就算把雛鳥送回窩,下次它還會這樣冒險,這是大自然殘酷的淘汰式冒險,所有雛鳥都是跌跌撞撞才能學會飛翔。如今,在城市里,小鳥沒有森林的庇護,只有在雨棚上跌跌撞撞往下墜,撲棱翅膀,才可能學會飛翔!
從阿亮在藏書里發現稿費單時,他就推測,鄭教授出事是意外。真要自殺,像鄭教授這樣的人,理應交代遺產分配事宜,而且他喜歡寫作,就很可能會留下遺書。
阿亮說:“我會向資江學院說明情況,并對媒體發布信息。”
教授夫人說:“好,希望大家知道真相,就不去傳播謠言了。”
阿亮看看母女倆,不知怎么,先前覺得這屋子里冷颼颼的,謎底揭開,屋里又有了溫馨的感覺。
臨走前,阿亮鄭重地沖著教授的遺像鞠躬,將教授的銀色數碼相機擺在供品中間。
阿亮想起什么,問:“師母,您知道那雛鳥是什么鳥嗎?”
“白頭翁!”教授的女兒拿出手機,搶先回答道。手機上有一款軟件,能辨認出鳥的品種。
阿亮和鄭教授的家人都不知道,在教授墜樓后,曾有路人看見好幾只小鳥在鄭教授的遺體邊飛來飛去,發出陣陣哀鳴。當時,人們沉浸在震驚和悲痛中,沒人在意這些鳥兒。
它們是在悼念鄭教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