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普洱茶-民間故事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普洱茶在買家的熱烈追捧之下,身價貴似黃金。你可知,這瘋狂的普洱茶,凝聚著多少傳奇——三代皇帝嚴酷的“禁茶令”,制茶世家67口人慘遭剜目酷刑,“茶癡”險被殺害,劉墉與和珅又為此而斗智斗勇……這一切,是因為普洱茶那令人銷魂的異香嗎?
金國皇帝三降“禁茶令
大金國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章宗皇帝完顏璟下了道圣旨,敕命七品以上官員方許飲茶品茗,若有七品以下官吏和軍民人等擅自享用茶葉,將視情節的輕重處以監禁或流放。
章宗自即位后,廢除奴隸制,使大金國人口增長,府庫充實。他本人又好詩詞創作,書法繪畫亦無所不精,這么一位崇尚文化推行仁政的開明天子,為何要下這么一道非常不得人心的“限茶令”呢?
章宗皇帝的這道“限茶令”在大金國朝野引起一片嘩然。要知道大金國人以“肉食者”居多,肉食吃多了就免不了要喝茶除膩化食,現在章宗皇帝卻只許極少數的權貴才能享用茶葉,豈能不犯眾怒?但胳膊擰不過大腿,盡管金人對“限茶令”怨聲載道,但當今皇帝的圣旨誰敢不遵?
好在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十一月,章宗終于病死于金中都安福殿,享年41歲,葬于大房山道陵。其叔父衛紹王完顏永濟僥幸取得皇位。不想,完顏永濟位登九五后,也下了道圣旨表示繼承章宗皇帝的“限茶令”,氣得背后罵章宗皇帝早死早好的大金國百姓又轉而咒罵完顏永濟,想再換個新皇帝來廢除“限茶令”。
五年后完顏永濟也終于駕崩,酷愛飲茶的金宣宗完顏珣當上了皇帝。大金國的百姓一個個喜笑顏開,奔走相告:這回新皇帝可要下詔廢止“限茶令”了!
誰知,完顏珣登基后,不但沒有廢止先帝的“限茶令”,反而變本加厲地將“限茶令”升級為“禁茶令”。金宣宗元光二年(公元1222年),完顏珣又降旨硬性規定五品以上的朝廷命官府中原本存放的茶葉可以繼續飲用,但不得買賣或作為禮物饋贈親友,違旨者將處以降職、罷官。而五品以下的官史和平民百姓則一律禁止飲茶,如若有人膽敢“犯上飲茶”,則處以監禁或流放;如有聚眾飲茶和走私茶葉等情節嚴重者,則處以“斬立決”甚至滅族。
三代金國皇帝為何不惜身背罵名,堅決禁茶呢?這個千古之謎的謎底,還得從南宋的一個小縣城——普洱縣說起。
且說在南宋寧洱縣(今普洱縣),有一爿字號為“云南第一餅”的茶莊,這家茶莊在大金國設有分號,莊主就叫濮爾。濮氏家族還擁有一座茶山,據說山上的茶樹是當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種植的大葉種茶,故民間稱其為“武侯遺種”。
因濮爾擁有上好的“武侯遺種”原葉,兼之其制茶功夫天下獨步,所以濮爾和他的徒兒們不但能煮煉出極品茶膏,還研制出了方形的“濮爾方茶”、碗形的“濮爾沱茶”、圓形的“濮爾餅茶”、心形的“濮爾緊茶”;在濮爾茶系列中又以餅茶最為著名,被云南地方官指定為貢茶,并被命名為銀生茶。這些風味獨特,有健身提神奇效的餅茶不但深得南宋皇室的酷愛,還深受大金國皇室和王公貴族的“癡情追捧”。
自從濮爾秘制的餅茶(黑茶)和南宋其他地方產制的綠茶、紅茶在大金國暢銷后,大金國便掀起一陣陣飲茶熱。這股愈演愈烈的飲茶熱潮越來越引起大金國皇帝的不安。因為當時北方幾乎不產茶,大金國所購之茶全靠南宋商運,每年大金國用于購茶之資已逾一百多萬兩白銀。而此時大金國國力漸衰,北邊的韃靼和蒙古兵不斷起兵抗金。南宋為收復失地也不斷發動對金的戰爭,導致大金國邊患不斷。在這大金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章宗、衛紹王、宣宗皇帝和朝中有識之士均認為茶乃“飲食之余”,非“必用之物”。如果大金國再不“居安思危”,仍繼續以有用之物(指金錢、獸皮、銅鐵器等軍用民用物資)貨易茶葉這種“無用之物”,無異于變相資助敵國。如果大金國再“舉國飲茶”,則離亡國不遠了。出于“棄茶強國”的國策考慮,所以大金國自章宗皇帝始,后面的歷代帝王均嚴禁金人飲茶,并逐漸中斷了與南宋的茶葉貿易。
更絕的是,宣宗皇帝為了杜絕南宋茶商走私販茶到金國,還派出別動隊潛入云南。在當地內奸的配合下,這批身懷絕技的大金國刺客將濮爾及其67名徒兒誘騙至一處,將其招子(雙目)統統剜下,并責令其今后永不準秘制受金人狂熱追捧的“濮爾茶”,借此殺一儆百。從此,南宋再無茶商敢走私茶葉到金國;也就從那時起,色澤烏潤、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的“濮爾餅茶”的制作工藝就此失傳了。
神氣普洱茶再現江湖
蒼海桑田,轉瞬間就到了大清乾隆年間。大清皇帝雖然是大金國的后代,但乾隆爺在執政時正值盛世,府庫充盈,不必奉行老祖宗的“棄茶強國”之道,乾隆本人也是個極喜品茶的皇帝,他幾次下江南都專門召見江浙一帶的茶農和制茶高手,故國人飲茶之風日盛。
且說濮爾一脈自南宋繁衍到大清乾隆年間已傳了21代,且代代均守祖業,以制茶傳世,只是無人能再制“濮爾茶”。濮爾的第21代孫叫濮少南,是遐邇聞名的制茶高手。
這一年,又到了歲貢之時,少莊主濮少南與普洱府千總羅顯成一起晉京納貢。這年天公不作美,春雨綿綿,難得見幾個好日頭。新采摘的青毛茶才曬干五六成,普洱府就派人來催了四五次,少莊主濮少南怕誤了貢期,便急急忙忙地命制茶師傅壓餅、裝馱。那年月交通不便利,從普洱到昆明的官道要走十七八天,而從昆明到北京則要三個月的行期。就這樣,濮少南和羅千總一行一路上馬不停蹄,總算在貢期的前幾天趕到了京城。
一行人在京城悅豐客棧住下之后,濮少南小心翼翼地打開竹茶簍驗茶。一看之下,大驚失色:九個茶簍里的茶餅都因霉變而變色了。濮少南和羅千總這一下傻了眼。兩人思前想后,無計可施。無奈之下,只得先遣散隨從和馬夫,再自殺以了斷“欺君之罪”。
就在濮少南和羅千總站在馬凳上系繩欲懸梁自盡時,悅豐客棧的店小二進來撞見,他大呼小叫地喊來眾人將兩人救下。
暫時脫離鬼門關的濮少南和羅千總垂淚向店小二作揖道:“恩人,你能救我倆今天,但我倆明天還是一個死。”
“二位客官千萬莫說這喪氣的話,心里有什么解不開的結不妨講給大家伙聽聽,大伙也好幫二位出出主意。”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勸說下,濮少南才把貢茶霉變之事和盤托出。
眾人一聽這話,全都啞了聲。只有店小二向濮少南討了點霉變的茶餅,仔細端詳了半天又放在鼻下細嗅。突然,他一臉激動地說:“如果我沒看走眼的話,這霉變的茶已發酵成一種世所罕見的名貴異茶,但小的不敢妄言,煩請二位稍等,我立馬請我家老爺來鑒茶。”
這悅豐客棧的店小二叫朱克平,他雖地位卑微,卻是京都小有名氣的茶客。他原本家道小康,只因嗜茶成癖,往往為購名茶而一擲千金,久而久之,便“喝”光了家業。因悅豐客棧的主人喬之光是京城有名的茶博士,朱克平便投在喬老爺門下幫傭。他不圖傭金的多寡,只圖天天有好茶喝,還能經常向喬老爺討教茶經。
匆匆趕來的喬老爺見到霉變的茶后,立即兩眼放光。他忙切了塊茶餅沏了一壺茶,瞬間,有種塵世間罕有的奇異茶香在室內氤氳……
“因禍得福,因禍得福啊!”喬老爺興奮得不停地搖晃著濮少南,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濮少爺,你知道嗎,你無意中制出了已失傳幾百年的‘濮爾茶’……”
接著,喬老爺從大金國皇帝的茶禁一直侃到濮爾及其弟子因秘制奇茶而慘遭“剜目”……說到“濮爾茶”在金宣宗淫威下工藝失傳時,喬老爺不由得濁淚縱橫、扼腕嘆息。末了,喬老爺一抹老淚說:“沒想到天憐幽茶,鬼使神差地通過濮少爺又把塵世奇茶——‘濮爾茶’‘變’回人間。”
盡管喬老爺給濮少南和羅千總吃了顆定心丸,但當今天子會認可這鬼使神差般“變”回人間的“濮爾茶”嗎?
這天,正是全國各地貢茶齊聚、斗茶賽茶的吉日,乾隆饒有興致地看著琳瑯滿目的各地貢茶。突然間,他眼睛一亮,發現在萬茶之中有一種見所末見、聞所未聞的茶餅。這茶餅狀如三秋之月,湯色紅濃明亮,猶如紅寶石一般。嗅之,醇厚的異香直沁心脾;品之,綿甜爽滑,回味無窮。乾隆龍顏大悅,回顧左右,連珠炮似的發問:“此茶何名?為何有這般至味?此茶由何府所貢?”太監忙跪下答道:“此茶為云南普洱府所貢,尚無茶名。”“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無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劉墉與和為茶斗法
話說乾隆在品飲普洱茶后余興未盡,又吩咐太監將送貢茶進京的濮少南和羅千總喚來,細問此茶是如何制出來的,為何往年不見這種貢茶。濮少南和羅千總便一五一十地將普洱茶“霉變成茶”以及喬之光談古論今話茶道的“趣聞”細說了一遍。這一下,乾隆更來了興致,他又命太監趕緊把喬之光叫來。
乾隆為了讓寵臣和珅長長見識,命太監把他傳來“陪聽”。那天,喬之光口若懸河,縱論天下名茶,哄得皇上笑逐顏開。和珅更是不失時機地恭維皇上。他對濮少南說:“幸虧皇上及時為普洱茶賜命,要不然這么好的茶到現在還是無名茶。”
不想,“茶癡”喬之光竟當即指出和珅所言有誤,他說,明萬歷年間已有“普洱茶”之謂,因當時普洱府進貢的貢茶均稱為“普洱茶”。
乾隆聽了這話,心里老大不快,他不動聲色地說:“朕累了,大家都休息去吧。”眾人退下后,乾隆又對恭恭敬敬側立一旁的和珅說:“和愛卿,你安排濮少南和羅顯成去南館驛休息,朕還有話要吩咐他倆;你把喬之光送走,朕不想再見他了。”
對喬之光恨之入骨的和珅決定在乾隆的“口諭”上做文章,置不識眉眼高低的喬之光于死地。和珅在向刑部傳達乾隆“口諭”時將“不想再見喬之光”加了個“到”字,變成“不想再見到喬之光”。于是刑部便根據這“口諭”揣摩圣意,將喬之光捕入天牢,處以“斬監候”。
喬之光被打入天牢的壞消息傳到悅豐客棧后,眾仆人見主人犯了通天官司,一個個怕受株連,紛紛作鳥獸散,只剩下喬之光妻兒老小在家抱頭痛哭。
就在喬之光家人六神無主急如熱鍋之蟻時,店小二朱克平不但沒腳底抹油,反而挺身而出,外出為犯了“天條”的老主人搬救兵。
朱克平去請的救命活菩薩便是和珅的死對頭劉墉。劉墉與喬之光是茶友,交情很深,劉墉在接到朱克平求救信后,立刻來到天牢,劈頭就問:“喬賢弟,你在上路之前還有什么愿望?”喬之光見劉墉都說這樣的話了,心想,看來自己是死定了。對于生死,喬之光很坦然,他脫口而出:“文天祥曾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千古絕唱,喬某不才,只想在歸天之前好好地喝一次普洱茶。”劉墉聽了這番話,未置一詞,匆匆離開天牢。
第二天,劉墉在早朝散時沒有立即離開,而是表現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乾隆看劉墉的模樣怪怪的,忙把劉墉叫到一旁,問:“劉愛卿,你裝什么神弄什么鬼?”劉墉這才把喬之光的“臨終遺言”——想再喝一次普洱茶之事說了出來。
乾隆聞奏大驚,他雖然有點討厭喬之光,但喬之光畢竟沒有犯死罪呀。乾隆不是昏君,他可不想干這草菅人命的事,讓后人說三道四。于是乾隆立即將和珅叫來訓斥了一頓,不用說,喬之光也很快就出了天牢。
乾隆在釋放喬之光后,又召見了濮少南,鼓勵他回云南后務必要著力研制普洱茶。
濮少南回鄉后立即著手開發研制普洱茶。云南地方官在財政和人力上給予全力支持,普洱茶越制越好。經過一代代研制、提高,時至今日,終于使普洱茶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