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刻的領導力-成長視窗
在這個全球動蕩不安的時代,不確定性成為管理的關鍵。全球經濟觸底反彈,進入“后危機時代”,“環境非確定,未來非可測;局勢非常態,力量非對稱;競爭非均衡,發展非線性;對策非典型,手法非傳統;信息非完備,合約非完全。”處理危機、駕馭復雜局勢的能力和藝術越發重要,“怎樣的領導力才能帶領企業突出重圍、走出危機”,也成為企業界、學術界乃至政府和全社會共同討論反思的問題。
關于領導力,有多種不同的定義,但歸根結底,領導力可以被形容為一系列行為的組合,而這些行為將會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簡單的服從。在危機時刻,領導力的這種定義被詮釋的更為準確,并強烈的體現在企業領袖身上,那就是:通過企業領袖的一系列的行為組合,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企業領袖的這一系列的行為組合,就是企業在危機時刻所需要的領導力。那么,這一系列的行為組合到底又是什么呢?
我們來看聯想“教父”柳傳志,在聯想收購IBM全球PC之后不到四年,聯想面臨巨大的危機,聯想在香港發布2008/09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第四季虧損2。64億美元,全年凈虧2。26億美元,成為聯想歷史上最大的虧損報表。
在這種危機時刻,柳傳志復出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進行戰略調整:重點實施了被聯想內部稱為“兩個拳頭”的戰略,即一個拳頭防守,守住中國市場和海外大客戶這兩個核心業務;另一個拳頭出擊,開拓新興市場和消費業務,用進攻得分。
(2)組織結構調整:成立兩個新的業務集團——一個專注于成熟市場客戶,另一個專注于新興市場客戶;產品組織,分為新的THINK產品集團和新的IDEA產品集團;新架構取代公司原有的地理大區,使之和公司戰略方向以及市場特性更匹配,更好地服務客戶。
(3)人員調整:柳傳志擔任董事局主席、楊元慶擔任CEO……;柳傳志的復出帶給聯想員工以更強的信心,而執行力很強的楊元慶回歸到CEO的角色,更可以發揮其所長。
(4)創業精神的回歸,給大家更多的信心和鼓舞:對內,與所有中層以上干部深入交流;對外,在代理商大會向所有代理一一感謝、并希望獲得支持。
經過將近一年的發展,聯想終于初步走出危機。
我們從柳傳志在聯想危機時刻的一系列行為組合來看,危機時刻的領導力主要表現為:戰略指引、戰略舉措和個人魅力。如果把企業比作航行在大海的船只,危機就是大海中浮現的明暗礁石,危機時刻就是船只已經走到礁石環繞的地方,即將觸礁沉船;此時,船長就是企業的領袖,戰略指引好比引導船只在大海中行駛的“燈塔”,船長要依據他的經驗、他的觀察力或能集中大家的智慧來找到正確的航線或者“燈塔”來指揮船只航行,如果找不到正確的航線,只能是觸礁、船毀人亡;戰略舉措好比船長下達的正確指令,并能夠讓每個人按自己的指令操作,如果知道了正確的航線、但指令下達錯誤或因為讓錯誤的人去執行指令而導致執行不到位,也只能是船毀人亡的結局;船長的個人魅力體現在:在這種面臨船毀人亡的緊急時刻,要能夠讓大家鎮定、不會自亂陣腳,能夠讓大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各司其職,能夠做到令行禁止,否則,任何人的一個小小失誤都將導致觸礁、船毀人亡。
“兩個拳頭”的戰略調整重新為危機中的聯想找到了正確的航線或“燈塔”;“組織結構調整”、“人員調整”等戰略舉措的執行,保證船長下達的正確指令得到有效執行;而柳傳志的個人魅力表現在他的復出帶給聯想員工、合作伙伴、市場和投資者的更強的信心,就在柳傳志宣布重新出山的次日,聯想集團的股票暴漲10。96%,圍繞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都激情高漲。
正如柳傳志所說的:一個企業的前途取決于它的最高領導層素質,取決于最高領導層團隊是否真正懂行,是否能夠搭建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制定正確的戰略。危機時刻的領導力就是企業領袖的個人魅力、戰略指引能力、戰略舉措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