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路順遂,我便一勞永逸-成長視窗
笛,我看見那封信了。你放在客廳的桌子上,大概就是讓我看的吧。那也不算信,沒有抬頭沒有落款,只是在一個本子上,寫著你的看法與意見。我看后,覺得就是寫給我的。
你說,我哪天哪句話傷著你了,自私、粗暴,讓你哭了一晚。你說,你并不恨罰你站的老師,她其實挺鼓勵你,是你自己太過頹廢,幾乎無可救藥(你原來很明白自己);而我向校領導反映,傷了她,也就傷了你。
因為不是信,我不用給你回復。因為你不是直接給的我,我也不用給你解釋、辯解。我把那個本子收起來,放在隱蔽的箱子底。你十五歲了,這是與我第一次文字交流,而且好像,你已經一個月不怎么搭理我了,漠然,外加偶爾的翻白眼兒。
想起那天說那句話的場景,我承認激烈得有些失控。但應該是話兒趕話兒,之前我們有著怎樣的對抗與碰撞,可以說,在傷你之前或同時,爸爸也受了傷。這樣,你就不好不顧背景地單向指責。至于罰站,無非是你上學遲到、不按時按量交作業,我本身是懶散的,也不怎么要求你寫那重復無意義的作業;罰站,我上學時也是經常的事兒,但我看重的是你的內心。那天去學校,第一次看見你在教室外,別人都在上課,我躲到樹叢后——怕你看見我看你,那樣你會更不好意思。那天我去接你看耳朵,又看見你站在外面,我的心瞬間從未有過的揪緊:不夸張地說,你是我最柔軟的地方,你尷尬、受到委屈,于我則是放大數倍的疼痛。而我還不至于護犢子護到喪失基本判斷力與原則的地步。教育的路徑不是體罰與羞辱,罰站只能產生抵觸與頹廢。不久前,附近學校一個男孩跳樓自殺,都說他脆弱、沖動、無知。我卻想:一個花骨朵般鮮嫩的孩子,何以詫異、苦惱、刺痛乃至絕望、決絕?何時何處開始的,受之何人,又是怎樣累加的?是家長還是老師,是有心還是無意?甚或是以愛的名義將孩子推到了絕境!這就是教育本質的缺失。而在別的班級、別的學校,每天都有學生接受罰站,因為天性與小毛病,而被劃到集體的對立面,接受奚落、憐憫的眾目睽睽。這個方法的本意與結果,是往上拽,還是朝下踹?如此,我的反映不是找關系、告黑狀,也不是單單為你,我的記者身份,恰恰說明我的不夠鋒利。
二
我的孩子竟然流淚到天明,還是因為我,這是我想不到的。你在花季,被家里寵慣著,何至于如此委屈且不得言說?
你媽媽說過:別看你懶散、任性,但你是極其敏感的,內心驕傲而小資。她也在指責我教育中的抓狂。這我知道。你讀小學時,每日忙碌的我忽視了你的長大,直到三年級才發覺你握筆姿勢不對,字寫得張牙舞爪,可能成為近視的誘因,令我沉痛不已。上初中后,去接你放學,你看都不看,直接騎到前面去了;是,你說過不喜歡讓同學看到家里人來接你。但你是嗜書的,家里書多,我多少地提及新聞與寫作,你是受了影響的——從七八歲開始,往往我拎著一本書從廁所出來,你拎著一本書進去。看書多了,自然內心柔軟,盡管你表現為滿不在乎,你比同齡孩子要成熟,也有自己的見地。那次學校組織感恩親子活動,在臺上演講者的強調、渲染下,周圍的學生與家長哭得稀里嘩啦,只有咱倆不斷冷笑,不為那俗套的東西所動。
只是,你的青春期叛逆照樣強勁。膩煩父母的教導,先是“嗯、喔”地敷衍,再是油鹽不進,甚至發展到頂嘴、摔打東西了。我跟你這樣大的時候,也煩你爺爺奶奶,但我不敢像你這般放恣。你的自我也是我們的煎熬,一拂了你的意,就躲進屋里去,房門百叫不開,我們的教導、解勸甚至是退讓都不起作用,只有等到你自行消歇,過了那個勁兒才行。
還有你的任性。從學校回來便宅在家里,電腦游戲、日本動漫,現在又加了手機,你在貫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淑女路線,我們卻擔心你少曬太陽、跑不動步、近視眼加度數、早早頸椎腱鞘就出問題。當然,你們這一代幾乎都是這樣的生態,每家的父母都有相似的焦慮。我的童年是大街小巷成群結隊的瘋玩,你的童年是麥當勞、動漫與手機,你悶在屋里就度過了六歲、十歲、十五歲,野趣與天真都難以尋見,絲毫不覺遺憾還嫌爸媽膩煩。
三
我也有過你這樣的成長,我知道這是唐僧般的嘮嘮叨叨討人厭。但花季真的是一閃而過,很多父母因為忙碌痛失了陪伴你們成長,而因為任性,你們無視自己的成長枯燥而單一。你任性到故意的程度,天天肉食,青蔬不沾,還有街頭油炸、小攤三無辣條;我已活到中年,一日不喝稀粥便肝火上竄,又如何不焦灼你的作?
身體是一步步出問題的。這只是一方面,我擔心的,更是你的未來。自我、任性在父母那里,是應該的,父母也應該承受。如果你不用走到社會上去,我們倒希望你一直這樣下去。如果你能永遠在我們傘下,我們愿意一直這樣撐下去。但這是不可能的。人也無異于鳥獸,先是喂你吃,再是扶你走,寧肯你跌跌撞撞,甚至施以懲戒——這些,全部為了有朝一日你能飛出去,禁得住風雨,而再也不用我們嘮叨。
我出差住在賓館,趁此清幽,早起給你這盤桓好些日子的答復。希望你很快告別這樣的說教。一晃半年過去了,你自己出游過,與同學交往頻繁,關鍵在大半的拒絕之外,你也流露出親情的交流與關切來,這才是父女之間正常而應該的。成長就是一個掙扎著撕裂的過程,我們幫著你蛻變成蝶,我們也有私心:你學會了飛翔一路順遂了,我們也就完成使命一勞永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