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不笨-生活錦囊
如今,我們的時代,似乎不興“笨”功夫了,那種一夜暴富、不勞而富、一舉成名的好事,似乎更令人艷羨。
2011年,有一個汪衍振,忽然聲名鵲起。他被媒體關注卻是因他“笨”,被稱作“中國最笨歷史作家”。汪衍振用21年時間,寫了《曾國藩發跡史》、《李鴻章發跡史》、《左宗棠發跡史》;三部歷史小說,總共70多萬字。大家為他算了一筆賬,平均一天130字,人稱“龜速”。為搞清楚曾國藩初入官場12年的升遷細節,汪衍振搜閱了近2000萬字的珍稀史料。21年,汪衍振除最基本的日常外,全部生活內容就是埋頭查資料、核對史料、讀書、寫作,有時為了一段史實的出處,可以不吃不喝埋頭工作,通宵達旦。
汪衍振對自己的“笨”,頗為認可。他認為,笨是一種態度;笨,才會嚴謹,才會小心。不管多聰明的創作者,一旦涉及創作,都不敢不笨。
當然,有一類人是暗藏玄機,靈氣大于功夫的。像梅蘭芳,黃公望,他們在藝術上自成一格,別人相比,不是不夠,就是過火,總不如他們熨帖舒服。何故?我想,無他,全憑暗處的功力,不使點“笨”功夫,大約也是不行的;因為,靈氣,也在積累中生發。一切的努力,都是對自己的不滿,都是對完美的靠近。
至于怎么努力,無他,就是笨笨地琢磨,笨笨地積累,笨笨地發力。